首页 百科知识 童年游戏的嬗变

童年游戏的嬗变

时间:2022-03-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内某门户网站曾做过一项关于“传统游戏”的调查。家长方面,有87.8%的认为传统游戏对儿童有价值,也有11.3%的家长表示不确定。而且对于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来说,网络游戏虽然具有传统游戏所没有的诸多特点,但是网络游戏的虚拟性、网络游戏的强烈感官刺激效应等特点,不但容易让儿童上瘾,而且其内容与现实社会的脱节性,无疑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童年游戏的嬗变_童年的隐忧:来自童年社会学的观察

三、童年游戏的嬗变

●游戏活动的程式化

游戏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游戏着的童年是幸福而快乐的。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儿童不断形成各种知识与技能,形成了自我意识,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不幸的是,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如今儿童的游戏活动越来越程式化,许多群体性和户外型的游戏活动已经逐渐从儿童的童年生活中消失,户外游戏和群体性游戏活动已经远离了儿童的内心世界,代之而起的是大量程式化的游戏。儿童在自然环境中与同伴之间进行的游戏活动已经被各种玩具所取代。不但儿童的各种玩具成了成人人为设计好的一套程序,而且儿童的游戏形式也存在着明显的程式化倾向。

国内某门户网站曾做过一项关于“传统游戏”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空闲时间,儿童娱乐项目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看动画片漫画、和家长去亲子乐园、玩拼图、网络游戏,传统游戏基本没人玩。家长方面,有87.8%的认为传统游戏对儿童有价值,也有11.3%的家长表示不确定。现在许多“80后”的青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期的游戏伙伴,更多的是铁臂阿童木、葫芦娃、蓝精灵等这些经常出现在电视荧幕中的动画人物。[5]

如今,当许多儿童坐在游戏机前进行游戏活动时,一些成年人总是情不自禁地回忆起自己幸福的童年,回忆起那些满身泥土、自己动手就地取材折腾而成的诸多动感十足的游戏。过去儿童的童年游戏与如今许多儿童的各种高科技玩意儿相比,当然简单之极,但它们却承载着许多人童年的温暖与甜蜜。

当出于人类社会生活本性的游戏活动,在儿童群体中日益变成了一种成人预设的一套固定化的程序的时候,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的体会、认识、情感体验、甚至破坏性的探究的火花就会荡然无存,游戏活动在儿童童年期生活中的独特价值已不复存在。因为,程式化的游戏活动为儿童提供的是一种虚拟的成人式活动。对于儿童而言,这种虚拟的成人式活动,内容是单一的、空间的、狭隘的、方式是程序化的。既不适应他们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性特征,也无法满足他们游戏的心理需要。如程式化的电脑游戏,虽然在视觉效果上具有强烈的真实性,对儿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虽然在形式上儿童似乎体验着自由、追求着自由,但在内容上并非是按照儿童的兴趣性展开的,实质上却完全远离了儿童真实的生活,使儿童无法从封闭的环境里、单调的游戏活动中无法体验到童年生活的乐趣。在程式化的游戏中儿童完全是按照成人设计好的路径进行的,而不是出于儿童自身的好奇和探究。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全是按着设计好的程序进行,这样的游戏活动并没有实现了儿童头脑的、双手的、眼睛的、嘴巴的、空间的、时间的“六大解放”(陶行知)。

在程式化的游戏中,儿童的兴趣、感觉器官、情感体验等都没有了真实社会生活场景的因素,游戏活动中真实的人际关系无法再现。特别在如今更加程式化、虚拟化的网络游戏活动中,儿童所有的感觉器官都是跟着认为设计好的程序感知的,情感体验不是愉悦的,甚至是恐怖和紧张的。这对儿童人际关系意识的培育、合作精神的形成是无益的。事实上,在真实的儿童游戏活动过程中,“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境界是最能激发儿童想象和幻想的。我在读研究生期间曾经有意观察观察过三个美国儿童游戏的情景,美国儿童基本都是进行自我动手和自我参与的游戏,我观察到,一些美国儿童拿着各种小型的工具,亲自动手,按照自己的想象制作各种他们喜欢的东西,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儿童不但养成了动手、动脑的习惯,更加重要的是儿童的思维活动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而在我国,大多数儿童游戏活动偏重于儿歌的记忆和重复,游戏活动中儿童动手的元素明显不够。儿童游戏应该是思想自由、精神积极参与的,而不是被动的,只有儿童亲自动手的游戏活动中,游戏中的各种事物才能超越现实中的真实实用性,成为儿童发挥形象力的重要中介。例如,儿童用棍棒作马,用椅子当车等许多游戏,实际上就是儿童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借助于一个物体通过自身的心智活动探究世界的活动。

程式化的游戏使儿童不仅失去了童年,失去了是童真、童稚和童趣。更为严重的是,程序化的游戏有可能使儿童过早地失去了创造的勇气和灵感。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王富仁教授曾经指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发现,我们现代的儿童不是事懂的太晚了,而是懂事懂得太早了;他们幼年,童年和少年的心灵状态不是被破坏得太晚了,而是被破坏得太早了。”[6]

●网络暴力游戏对儿童感官的钝化。

没有人怀疑,网络游戏已经引起了一场游戏革命。随着网络游戏的不断革新和变化,网络游戏已经具备了越来越多的社会意义。然而,自从电视和网络逐渐在社会生活中普及以后,儿童的户外游戏活动却在日益萎缩。在现代社会,网络游戏似乎已经成了儿童唯一可以进行的游戏活动形式。网络游戏的虚拟性虽然具有积极的作用,如,特殊图形和运动技巧使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的提高,激活了儿童的创造潜能,但是网络游戏的所具有的虚拟性,却将儿童置于了一个远离自然、远离真实的场域,使儿童游戏活动的内容远离了他们的真实生活环境。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他们容易把网络中虚幻缥缈的场景当作现实。而且对于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来说,网络游戏虽然具有传统游戏所没有的诸多特点,但是网络游戏的虚拟性、网络游戏的强烈感官刺激效应等特点,不但容易让儿童上瘾,而且其内容与现实社会的脱节性,无疑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其最大的危害就是网络游戏占据了儿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网络游戏的虚拟性、快速性给儿童沉迷其中带来了传统游戏无法达到的便捷性,造成儿童纷纷“移情别恋”,把本来弥足珍贵的同龄伙伴之间的游戏时间转移到了网络游戏上。而在本质上,对于儿童社会化和健康成长来说,真实生活世界的意义和价值远比虚拟世界更为重要。

如今,许多人也许会把一些儿童面对血腥场面时的冷漠和无动于衷不当回事,甚至有些人还以为这是现在的儿童成熟的表现。为什么一些儿童面对暴力和流血场面时并没有恐惧和害怕的情感体验?为什么有些犯罪的儿童敢于杀人?其中的原因很多,从普遍的意义上看,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倾向对少年儿童的影响越来越大。现如今,各种影视和网络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对现实世界杀人等暴力场面的酷似真实的再现,使暴力虚拟化。长期观看充斥着血腥画面的各种影视作品和网络游戏,对儿童的感觉器官形成了一种持续性的刺激,使一些儿童对这种场面已经见惯不惯,导致儿童的感觉不断钝化,情感不断冷漠化,使儿童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感,造成许多儿童对于人体受伤、流血等情景已经不再有害怕和恐惧的感觉,让儿童在心理上产生了再暴力的东西似乎都与人类感受无关的错觉。网络暴力游戏中的血腥场景,也容易造成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模仿网络中的暴力行为。在日复一日的暴力游戏的影响下,一些儿童已经没有了对血腥场面恐惧的感觉,他们的情感体验处于麻木状态。现在一些犯罪的少年儿童,犯罪手段之所以十分残忍,也许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网络暴力游戏的影响所致。同时,在虚拟的网络游戏中,参与网络游戏的儿童可以尽情地使用暴力,这些都很容易使人格尚未健全的儿童们错把“现实”当“虚拟”,直接导致一些儿童形成错误的是非观念,最终对儿童的心理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