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账务分析概念

账务分析概念

时间:2022-04-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账务分析概念一、财务分析的意义和内容财务分析是根据企业财务报表等信息资料,采用专门方法,来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的过程。因素分析法,是指依据财务指标与其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第一节 账务分析概念

一、财务分析的意义和内容

财务分析是根据企业财务报表等信息资料,采用专门方法,来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的过程。

财务分析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和发展趋势,从而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

(一)财务分析的意义

财务分析对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具有不同的意义。具体来说,财务分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可以判断企业的财务实力。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有关资料进行分析,计算相关指标,可以了解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负债水平是否合理,从而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获利能力等财务实力,可以发现企业在财务状况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2)可以评价和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发现财务活动存在的问题。通过指标的计算、分析和比较,能够评价和考核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金周转状况,发现其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得出分析结论。

(3)可以挖掘企业潜力,寻求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财务分析,应保持和进一步发挥生产经营管理中成功的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应提出解决的策略和措施,以达到扬长避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4)可以评价企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各种财务分析,可以判断企业的发展趋势,预测其生产经营的前景及偿债能力,从而为企业领导层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和债权人进行信贷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避免因决策错误给其带来重大的损失。

(二)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信息的需求者主要包括企业所有者、企业债权人、企业经营决策者和政府等。不同的主体出于不同的利益考虑,对财务分析信息有着各自不同的要求。

(1)企业所有者作为投资人,主要关心其资本的保值和增值状况,因此较为重视企业获利能力指标,主要进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2)企业债权人因不能参与企业剩余收益的分享,首先关注的是其投资的安全性,因此更重视企业偿债能力指标,主要进行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同时也关注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经营决策者必须对企业经营理财的各个方面,包括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及发展能力的全部信息予以详尽地了解和掌握,主要进行各方面的综合分析,并关注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4)政府兼具多重身份,既是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又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和重要的市场参与者,因此政府对企业财务分析的关注点因所具身份的不同而异。

尽管不同企业的经营状况、经营规模、经营特点各不相同,作为运用价值形式进行的财务分析,归纳起来其分析的内容不外乎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分析等五个方面。

二、财务分析的方法

财务分析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杜邦分析法)三种。此处仅介绍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杜邦分析法将在第四节中介绍。

(一)比较分析法

比较是认识事物最基本的方法,没有比较,分析就无法开始。财务分析的比较分析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以揭示差异和矛盾的一种分析方法。根据比较的参照物不同,比较分析法可分为两大类。

1.按照比较对象(和谁比)分类

按照比较对象分类,比较分析法有以下三种分析方式。

(1)与本公司历史(不同时期,一般选取2~10年)指标进行比较,也称“趋势分析”。

(2)与同类型公司进行比较,即与行业平均数或竞争对手进行比较,也称“横向比较”。

(3)与计划、预算进行比较,即实际结果与计划指标相比较,也称“预算差异分析”。

2.按照比较内容(比什么)分类

按照比较内容分类,比较分析法有以下几种分析方式。

(1)总量比较:例如,总资产、净资产、净利润等比较。总量比较主要用于时间序列分析,研究发展变化趋势;有时也用于同业比较,评价公司的相对规模与竞争地位。

(2)结构百分比比较:把会计报表转化成结构百分比报表。例如,把收入当做100%,看损益表中其他各项目的比重。结构百分比报表用于分析有显著问题的项目,揭示进一步分析的方向。

(3)财务比率比较:财务比率是各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反映它们的内在联系。财务比率是相对数,排除了规模的影响,具有较好的可比性,是最重要的比较内容。财务比率的计算相对简单,而对它加以说明和解释却相当复杂和困难。

(4)差额分析法:差额分析法是指将企业被评价的指标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的数据进行差额比较,确定出差异的绝对数量。差额分析法是从绝对数量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是财务分析中的基础性分析方法。差额分析法主要的作用是确定与被比较指标之间的绝对差异,包括差异大小、差异方向和差异性质。通过差额分析,可了解财务指标之间存在的差距,结合其他分析方法的运用,寻找差异产生的原因,为决策提供依据。

差额分析对比的标准通常包括:①与计划(或目标、定额)相比较,了解实际完成计划、定额的情况;②与前期相比较,了解分析指标的发展趋势;③与历史最高水平相比较,了解本期与历史最高水平的差距;④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较,了解本企业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⑤与主要竞争对手比较,了解本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二)因素分析法

公司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项财务指标的高低都受其他因素的驱动。从数量上测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可以帮助人们抓住主要矛盾,更有说服力地评价经营状况。因素分析法,是指依据财务指标与其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在具体运用中,一般分析某一因素的变化时,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定各个因素变化对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所以又称连环替代法。

因素分析法的基本特点是:当有两个以上因素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具体表现为构成经济指标各因素之间存在相乘或相除的关系)时,如果一个经济指标发生变化,为了确定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首先要以基期指标为基础,把各个因素基期数按照一定顺序依次地以实际数来代替,尚未代替的因素仍保持基期水平,每次代替就得出一个新结果,直到每个影响因素全部被替代完为止。每次替代后的新结果与上一次替代的结果的差额,即为这一被代替因素的影响。将各因素的影响数值相加,应等于实际指标与基期指标之间的总差异。

三、财务分析的基本程序与步骤

财务分析的程序,是指进行财务分析所应遵循的一般规程。研究财务分析程序是进行财务分析的基础与关键,它为开展财务分析工作和掌握财务分析技术指明了方向。

从财务分析的目标与作用出发,财务分析的程序可以归纳为四个阶段十个步骤。

(一)财务分析信息搜集整理阶段

1.明确财务分析目的

进行财务分析,首先必须明确为什么要进行财务分析,是要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是要进行投资决策?还是要制订未来的经营策略?只有明确了财务分析的目的,才能正确地搜集整理信息,选择正确的分析方法,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制订财务分析计划

在明确财务分析目的的基础上,应制订财务分析的计划,包括财务分析的人员组成、分工、时间进度安排,财务分析内容及拟采用的分析方法等。财务分析计划是财务分析顺利进行的保证。当然,这个计划并不一定形成文件,可能只是一个草案,也可能是口头的,但没有这个计划是不行的。

3.收集整理财务分析信息

财务分析信息是财务分析的基础,信息收集整理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对分析的正确性有着直接的影响。信息的收集整理应根据分析的目的和计划进行。但这并不是说不需要经常性、一般性的信息收集与整理。其实,只有平时注意积累各种信息,才能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及时提供所需信息。

(二)战略分析与会计分析阶段

1.企业战略分析

企业战略分析是通过对企业所在行业或企业拟进入行业的分析,明确企业自身的地位及应采取的竞争战略。企业战略分析通常包括行业分析和企业竞争策略分析。行业分析的目的在于分析行业的盈利水平与盈利潜力,因为不同行业的盈利能力和潜力大小可能是不同的。

影响行业盈利能力的因素有许多,归纳起来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行业的竞争程度,另一类是市场谈判或议价能力。企业战略分析的关键在于企业如何根据行业分析的结果,正确选择企业的竞争策略,使企业保持持久竞争优势和高盈利能力。企业进行竞争的策略有多种,但最重要的竞争策略主要有两种,即低成本竞争策略和产品差异策略。

企业战略分析是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的基础和导向,通过企业战略分析,分析人员能够深入了解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经济环境,从而能进行客观、正确的会计分析与财务分析。

2.财务报表会计分析

会计分析的目的在于评价企业会计所反映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真实程度。会计分析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对会计政策、会计方法、会计披露的评价,揭示会计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对会计灵活性、会计估价的调整,修正会计数据,为财务分析奠定基础,并保证财务分析结论的可靠性

进行会计分析,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阅读会计报告;第二,比较会计报表;第三,解释会计报表;第四,修正会计报表信息。

会计分析是财务分析的基础,通过会计分析,对发现的由会计原则、会计政策等原因引起的会计信息差异,应通过一定的方式加以说明或调整,消除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

(三)财务分析实施阶段

财务分析的实施阶段是在战略分析与会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1.财务指标分析

财务指标包括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指标两种。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特别是进行财务比率指标分析,是财务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或形式。财务指标能准确反映某方面的财务状况。进行财务分析,应根据分析的目的和要求选择正确的分析指标。债权人要进行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他必须选择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或反映流动性情况的指标进行分析,如流动比率指标、速动比率指标、资产负债率指标等;而一个潜在投资者要进行对企业投资的决策分析,那么他应选择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进行分析,如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以及股利报偿率和股利发放率等。正确选择与计算财务指标是正确判断与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所在。

2.基本因素分析

财务分析不仅要解释现象,而且应分析原因。因素分析法就是在报表整体分析和财务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对一些主要指标的完成情况,从其影响因素角度进行深入的定量分析,确定各因素对其影响的方向和程度,为企业正确进行财务评价提供最基本的依据。

(四)财务分析综合评价阶段

财务分析综合评价阶段是财务分析实施阶段的继续。

1.财务综合分析与评价

财务综合分析与评价是在应用各种财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定量分析结果、定性分析判断及实际调查情况结合起来,以得出财务分析结论的过程。财务分析结论是财务分析的关键,结论正确与否是判断财务分析质量的唯一标准。一个正确分析结论的得出,往往需要经过几次反复论证。

2.财务预测与价值评估

财务分析既是一个财务管理循环的结束,又是另一个财务管理循环的开始。应用历史或现实财务分析结果预测未来的财务状况与企业价值,是现代财务分析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财务分析不能仅满足于事后分析原因,得出结论,而且要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及价值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

3.财务分析报告

财务分析报告是财务分析的最后步骤。它将财务分析的基本问题、财务分析结论,以及针对问题提出的措施建议以书面的形式表示出来,为财务分析主体及财务分析报告的其他受益者提供决策依据。财务分析报告作为对财务分析工作的总结,还可以作为历史信息,以供以后的财务分析参考,保证财务分析的连续性。

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目的,会使用不同的财务分析方法。财务分析不是一种有固定程序的工作,不存在唯一的通用分析程序,而是一个研究和探索的过程。分析的具体程序和步骤,应根据分析目的由分析人员个别设计。财务分析的一般步骤如图3-1所示。

图3-1 财务分析的一般步骤

四、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对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绩,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经营能力,帮助制定经济决策,有着显著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财务分析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分析中,应注意这些局限性的影响,以保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一)资料来源的局限性

1.报表数据的时效性问题

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均是企业过去经济活动的结果和总结,用于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只有参考价值,并非绝对合理。

2.报表数据的真实性问题

在企业形成其财务报表之前,信息提供者往往对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财务状况及对其信息的偏好进行仔细分析与研究,并尽力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的期望。其结果极有可能使信息使用者所看到的报表信息与企业的实际状况相距甚远,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3.报表数据的可靠性问题

财务报表虽然是按照会计准则编制的,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客观实际。例如:报表数据未按通货膨胀进行调整;某些资产以成本计价,并不代表其现在真实价值;许多支出记账时存在灵活性,既可以作为当期费用,也可以作为资本项目在以后年度摊销;很多资产以估计值入账,但未必正确;偶然事件可能歪曲本期的损益,不能反映盈利的正常水平。

4.报表数据的可比性问题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个企业的不同时期都可以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使得报表上的数据在企业不同的时期和不同企业之间的对比常常失去意义。

5.报表数据的完整性问题

由于报表本身的原因,其提供的数据是有限的。对报表使用者来说,可能不少需要的信息在报表或附注中根本找不到。

(二)财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对比较分析法来说,在实际操作中,比较的双方必须具备可比性才有意义。对比率分析法来说,比率分析是针对单个指标进行分析,综合程度较低,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比率指标的计算一般都是建立在以历史数据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之上的,这使得比率指标提供的信息与决策之间的相关性大打折扣。对因素分析法来说,计算各因素对综合经济指标的影响额时,是主观假定的各因素的变化顺序而且规定每次只有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这些假定往往与事实不符。并且,无论何种分析法均是对过去经济事项的反映。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些比较标准也会发生变化。而进行分析时,分析者往往只注重数据的比较,而忽略经营环境的变化,这样得出的分析结论也是不全面的。

(三)财务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1.财务指标体系不严密

每一个财务指标只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或经营状况的某一方面,每一类指标都过分强调本身所反映的方面,导致整个指标体系不严密。

2.财务指标所反映的情况具有相对性

判断某个具体财务指标是好还是坏,或者根据一系列指标形成对企业的综合判断时,必须注意财务指标本身所反映情况的相对性。因此,利用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时,必须掌握好对财务指标的“信任度”。

3.财务指标的评价标准不统一

比如,对于流动比率,人们一般认为指标值为2比较合理,认为速动比率为1比较合适,但许多成功企业的流动比率都低于2,不同行业的速动比率也有很大差别。例如,采用大量现金销售的企业,几乎没有应收账款,速动比率大大低于1是很正常的。相反,一些应收账款较多的企业,速动比率可能要大于1。因此,不同企业之间用财务指标进行评价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不便于不同行业间的对比。

4.财务指标的计算口径不一致

比如,对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分母的计算可用年末数,也可用平均数,而平均数的计算又有不同的方法,这些都会导致计算结果不一样,不利于评价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