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感冒流行,防治并举

感冒流行,防治并举

时间:2022-0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时行感冒的病邪以时行病毒为主,解表达邪必须重视清热解毒。由于至今为止,西医西药抗病毒的效果不佳,所以应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流感便越发显得重要。特别是流感高热不退,中药解热作用更为明显而且安全。据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对540名易感冒者进行防治对比试验表明,单服黄芪有减少感冒发病和缩短病程作用,疗效确切。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感与普通感冒鉴别如图示。

流感多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患者起病大多突然,高热、寒战等中毒症状明显,伴有头痛、咽干喉痛、浑身酸痛、软弱无力、鼻塞流涕等症状,个别人有胃肠道症状。病程较长,一般为7~10天,并有群体性。

时行感冒的病邪以时行病毒为主,解表达邪必须重视清热解毒。

[证治述要]

治流感须先辨清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普通感冒呈散发性发病,肺卫症状明显,但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时行感冒呈流行性发病,传染性强,肺系症状较轻而全身症状显著,症状较重,且可以发生传变,入里化热,合并它病。时行感冒的病邪以时行病毒为主,解表达邪必须重视清热解毒。中医辨证以风热型最为多见,也有的病人属于风寒型者。

1.风热型流感 发热恶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打喷嚏、口渴、咽痛、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体温在39℃左右。治宜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以银翘散为主方:金银花、连翘、牛蒡子各10克,竹叶、荆芥、豆豉、薄荷、桔梗各6克,芦根、板蓝根、大青叶各15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症状严重时一昼夜可服2剂药,或2天服3剂。高热不退,可酌加鸭跖草、黄芩、栀子,头痛甚加野菊花,咽痛加板蓝根,脘闷苔腻加佩兰、白术。

2.风寒型流感 体温在38℃左右、无汗、口不渴、喉痒、咳嗽、苔薄白、脉浮紧,则以荆防败毒散为主方:荆芥、防风、前胡各10克,薄荷、柴胡、桔梗、川芎各6克,大青叶、板蓝根各12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

经以上治疗后,如发热不退、口渴引饮、咳嗽、气促痰多、舌红苔黄、脉滑数,体温多在39℃以上。治以宣肺平喘、解热除烦,以麻杏石甘汤为主方: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因为流感易引起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所以治病求本,一定要加用银翘散、鱼腥草等以清热解毒,还要酌加清肺凉血的白茅根、藕片、槐花等。肺与大肠相表里,此型患者常常有大便秘结症状,而便秘又会使高热难退、邪毒内壅,所以加些大黄、枳壳、麻仁等泻热通便之品也非常重要。

[按] 流感属于中医“温病学”范畴。由于至今为止,西医西药抗病毒的效果不佳,所以应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流感便越发显得重要。一些患者住院静脉滴注后高热不退而经中医认真辨证用药配合治疗后,往往事半功倍,病情很快好转。

用中药治疗感冒或流感冒优点很多,主要表现为:

(1)抗病毒作用显著。中药对于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中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改善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对多种病毒有效。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具有抗感冒病毒作用的药物有:麻黄、桂枝、防风、紫苏、牛蒡子、藁本、香薷、佩兰、大青叶、板蓝根、青黛、金银花、连翘、贯众、鱼腥草、菊花、马齿苋、重楼、白头翁、秦皮、射干、黄连、黄芩、黄柏、大黄、虎杖、紫草、赤芍、牡丹皮、茵陈蒿、夏枯草、侧柏叶、地榆、石韦、胖大海、青果、独活、老鹳草、丁香、槟榔、艾叶、百部、紫菀、前胡、五味子黄精、桑寄生、生甘草、金樱子、诃子、鹅不食草、大蒜液等等。从上述药物可以看出,抗病毒药物以清热解毒药为多,也有少量补益药,在应用时仍以辨证为主,符合辨证要求时,可适当配伍。

(2)多方面的协同作用。包括抑制致病菌、抗病毒、抑制炎症反应和解热作用。特别是流感高热不退,中药解热作用更为明显而且安全。另外,中药特有的功能,就是调节免疫,这是一般抗感冒西药所没有的功能。

(3)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中药能通过增强机体抵抗力,来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据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对540名易感冒者进行防治对比试验表明,单服黄芪有减少感冒发病和缩短病程作用,疗效确切。

(4)价格低廉,安全有效。中药治疗感冒费用相对便宜,且疗效稳定而持久,没有反复,同时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常用成药]

1.风热型流感 可选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片、重感灵片、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和双黄连口服液等,一般病人单用中成药也可收效。高热者可肌注柴胡注射液。

2.风寒型流感 可选感冒清热冲剂、午时茶冲剂、感冒清片等。

3.暑湿在表型流感 可选暑湿感冒冲剂、藿香正气丸(水、冲剂、胶囊、软胶囊)及葛根芩连片(微丸)等。

[精方选议]

1.清暑解热方 石膏30克,香薷6~9克,知母、金银花、黄芩、葛根、豆卷、桑叶、菊花各9~12克,六一散12克(包),水煎服。功能:祛暑透表,清热化湿。主治:暑温所致高热。症见恶寒,发热,头痛,咽痛,咳嗽,胸闷,纳减,神疲,舌质红、苔腻,脉濡数或滑数。

[按] 石膏清热、泻火、生津,宜先煎;体温偏高者,石膏剂量加大,效果更好。豆卷、香薷是解表发汗的主药。辛凉的石膏与辛温的香薷,寒温并用,相反相成,异曲同工。而石膏、知母、金银花、黄芩、桑叶、菊花等既可疏风清热,又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按中医理论,长夏湿令所得暑病多挟湿,且暑为熏蒸之气,湿为黏腻之邪,两气交并,感之者最难速愈。本方配有六一散、豆卷、香薷兼有祛湿之功,为治暑温之有效良方。

2.荆防败毒散 荆芥、防风、茯苓、桔梗各9克,羌活、独活、柴胡、川芎、枳壳各6克,甘草3克,薄荷1.5克,生姜3片,水煎,分2次温服。功能:发散风寒,解表祛湿。主治:流行性感冒、感冒等病证初起,出现恶寒、发热、无汗、鼻塞、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数者。

[按] 本方引自《摄生众妙方》。

《成方切要》记载,本方“治伤寒头痛,憎寒壮热,项强睛暗,鼻塞声重,风痰咳嗽及时气疫疠”。所谓“伤寒”是泛指感受外邪而致的疾病,其主要症状也就是发热、畏寒、咳嗽声哑、呼吸急促、头项强痛、关节酸痛等,故《汤头歌诀》一书认为此方“四时感冒有奇功”。纵观全方,其治疗法则是疏导经络,表散邪滞。清初大医学家喻昌,在此方上加用人参,用以治疗感受外邪所致的腹泻,取得极佳疗效,并把此法称之为“逆流挽舟法”,意思是病邪由口鼻等呼吸器官进入人体而侵及肠胃,采用宣肺解表的方法,疏风发汗使邪毒仍从肺卫肌肤而出。临床上,用荆防败毒散治疗既有发热畏寒、咳嗽鼻塞等呼吸道症状,又有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的病人,是非常有效的。至于文献中所称“时气疫疠”,就是指传染病。据喻氏记载,明代“嘉靖已未,江淮大疫”、“万历已卯大疫”、“崇祯已卯壬午大疫”,使用败毒散加减治疗后均痊愈。

[康复指导]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适应气候变化的调节能力,在气候变化时适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感冒病人应隔离治疗。在时行感冒的流行季节,预防服药一般可使感冒的发病率大为降低。主要药物有贯众、大青叶、板蓝根、鸭跖草、藿香、佩兰、薄荷、荆芥等。不过随着季节的变化,预防感冒的药物亦有所区别。如冬春季用贯众、紫苏叶、荆芥;夏季用藿香、佩兰、薄荷;时邪毒盛,流行广泛用板蓝根、大青叶、菊花、金银花等。常用食品如葱、大蒜、食醋亦有预防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