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防治与研究

防治与研究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防治与研究 突出重点,抓好稻飞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小麦条锈病、稻瘟病、农田鼠害、马铃薯晚疫病、玉米螟、玉米叶斑病、农田鼠害、小菜蛾、茶小绿叶蝉、甘蔗螟虫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国际性恶性病害,在东南亚国家发生普遍。一是多渠道地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化防治组织。
防治与研究_云南减灾年鉴

防治与研究

【重大病虫害治理】 突出重点,抓好稻飞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小麦条锈病、稻瘟病、农田鼠害、马铃薯晚疫病、玉米螟、玉米叶斑病、农田鼠害、小菜蛾、茶小绿叶蝉、甘蔗螟虫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对稻飞虱主要迁飞扩散通道,主要初始虫源地、以及小麦条锈病主要菌源地进行严密监控以及重点控制。在监测基础上,集中精力抓好大面积防治。2010~2011年,开展重大病虫草鼠害治理1.72亿亩次,保证了粮食丰产,农民增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国际性恶性病害,在东南亚国家发生普遍。由于其传播快,危害重,上升为我国南方水稻产区的主要病害。2011年该病在云南省南部稻区进一步扩大蔓延,全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召开紧急防控会议,下发紧急防控通知,下拨防控经费近800万元,建立5个省级示范点、11个州市级示范点和1个快速检测实验室。针对该病传毒媒介稻飞虱,举办综合防治样板130个,开展各种培训宣传7860场次,发放防治宣传材料100万份,结合该病传播媒体稻飞虱的防治,发动和组织农户普遍防治5~7次,防治面积1247.56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30万吨。确保水稻安全生产,大灾之年获取丰收。

【专业防治队伍建设】 按照“政府扶持、群众自愿、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多渠道、多形式探索植保专业化防治工作,大力推进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一是多渠道地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化防治组织。二是典型引路,示范推动专业化防治的发展。三是探索促进专业化防治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四是制定植保专业化防治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逐步规范专业化防治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推动民办专业化服务组织向着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到2011年,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全省已建立专业化统防统治合作组织780余个,经工商和民政部注册登记的专业化统防统治合作组织292个,并开展多种模式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年防治面积达到2200万亩次。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010~2011年,在全省开展了“以螨治螨”、色板诱杀、性诱剂诱杀、物理杀虫灯诱杀等生物、物理综合防治技术,以减缓病虫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从根本上降低农药残留风险。全省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面积达到608万亩次。其中,以控制稻瘟病为主的水稻生物多样性间套作技术230万亩次;以控制鳞翅目害虫为主的杀虫灯技术150万亩次;以防控蚜虫为主的色斑诱杀35万亩次;以控制小地老虎为主的糖醋诱杀30万亩次;以控制蔬菜斜纹夜蛾的为主的性诱技术推广42万亩次。

【联合国粮农组织农药风险减量项目】 以降低农药使用风险项目(IPM项目)在云南实施为契机,加大以“性诱、色诱、光诱”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力度。2011年全省共举办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培训班2个,举办农民田间学校52所,培训农民1660人次。同时以IPM项目为依托,进一步扩大村级植保组织建设,努力做到办一个班,建一个协会,进一步完善了乡级植保员建设。

【植物检疫】 围绕边境、省界贸易活动,开展调运检疫和产地检疫,杜绝危险性病虫害传入。2010~2011年在全省设立300个疫情监测点,对稻水象甲、菜豆象、非洲大蜗牛、扶桑绵粉蚧、香蕉枯萎病等重大疫情进行普查和定点系统监测。仅2011年,全省开展植物产地检疫80余万亩次,植物调运检疫12.5万批次,苗木近1000多万株,种子及其他农产品1000多万吨,国外引种282批(其中苗木217批次,62.964万株;种子65批次,842.805千克)。

【农药药政管理】 全面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农药管理条例》、《云南省农药管理条例》,加强农药产品标签市场抽查、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工作。仅2011年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12981人次,检查农药销售门市和零售摊点18183个次;立案查处经销假冒农药案件82起,涉案金额15.92万元,查获、没收不合格农药2.95吨。抽查农药标签1134个,抽检农药样品208个;开展农药安全使用、降低农药风险、农药销售上岗等各类培训90余期,培训农药经销商和农民5万多人次。

2010~2011年云南省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发生防治及损失情况

img4

(吕建平 韩忠良 孙宇杰 周文文 韩伟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