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传统遭遇流行

当传统遭遇流行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传统遭遇流行——评西南财经大学队与合肥工业大学队关于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辩论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 贾树枚正方——西南财经大学队,反方——合肥工业大学队。反方虽然多次出击,但对这个“阵地”基本上没构成大的威胁。

当传统遭遇流行

——评西南财经大学队与合肥工业大学队关于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辩论

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 贾树枚

正方——西南财经大学队,反方——合肥工业大学队。辩论的题目是:“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融入流行/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原汁原味”。

这是一个很尖端的题目,一个很现实的题目,也是一个很理论的题目。

社会转型、改革深化、社会经济发展一日千里的今天,哪一天不面临着这样的选择:传统文化的传承究竟是融入流行,还是保持原汁原味?

离开了流行,传统文化怎么走向大众?离开了流行,历史怎么走向未来?失去了大众、失去了未来,传统文化如何得到传承?

反过来,如果传统文化不是原汁原味,而是变质变味,那还是传统文化吗?变质变味的文化即使能传下去,那还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吗?

所以,这无疑是一个让专家和群众、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感到困惑的问题,是一个在思想建设、理论建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中迫切需要弄清楚又让人感到为难的问题。

辩论题目本身,为正、反双方都提供了论说、举证、辨析、发挥的广阔空间,只要适当准备、认真思考、联系实际,都能为证明自己的观点做出有说服力的论述,都有在辩论中获胜的希望。

如果能通过这场辩论弄清这个问题,或者至少是在理论上把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向前迈出一步,对实际工作有所推动,这场辩论的目的就达到了。

那么,在辩论结束之后,这个目标达到了没有呢?

从辩论的结果来看,基本上是达到了。

虽然正、反双方在辩论中唇枪舌剑、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但最后还是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当然,这个共识不是反映在辩手的发言中,而是反映在点评嘉宾周汉民先生的总结中,他说:“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推陈出新,但在推陈出新的过程中应当维持其本质和特质。”我想,不论是正方还是反方,都不会反对这一精辟的概括和总结吧?

对达成这样的共识、做出这样的理论概括,正、反双方都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但公正地说,正方的贡献可能更大一些。

从客观上说,论题本身可能对正方稍稍有利一些,因为正方的观点更辩证一些,发挥的空间更大一些,举例更容易一些;反方则受到较大的限制,特别是在一般民众中,“流行”总是比“原汁原味”更吸引眼球、更吸引青年、更讨人喜欢。反方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处于不利地位”,也制定了相应的对策,但总让人有一种“背水一战”的悲壮感。辩论一开始我就想,如果正方在辩论中不犯大的错误,反方获胜的机会是很小的。

从主观上说,正方在吃透论题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战略、战术,构筑了一道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防线,然后通过几位辩手的分工合作,既守住了自己的阵地,还不时出击、反击对方,从而立于不败之地。比如,正方在辩论一开始就对何谓“传统文化”、何谓“传承”、何谓“流行”给出了比较确切、比较严密的定义,以这几个关键词的定义为基础,构筑起自己的“理论阵地”。反方虽然多次出击,但对这个“阵地”基本上没构成大的威胁。

反方也力图构筑自己的“前沿阵地”,提出了三个观点:“文化具有记录和认知功能”、“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标志”、“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团结和凝聚的基础”。这些观点分别来看都是正确的,但还只是一些“建筑材料”,未形成一个捍卫自己观点——“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原汁原味”——的“阵地”,对对方也构不成威胁。

从正、反双方对某些关键性概念、主题词的理解和阐述来看,也明显有高下之分。如对“流行”一词,正方的定义是:“它是指当下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社会元素的总和。它反映了时代经济发展要求,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概括比较周延,对阐述己方的观点较有帮助。反方给的定义是:“流行文化是工业时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其本质的特征就是具有消费化倾向,这就使得流行文化是以商业利益追求为导向。”这样定义明显以偏概全,不严密、有漏洞。虽然正方没有抓住这一点进行反击,那是对手应变能力的问题,但在辩论中因思维不严密在对手面前暴露破绽,使自己限于被动,却是应该努力避免的。

从总结经验教训、发展辩论艺术的角度来看,正、反双方也存在一些共同的不足之处。

一是单方面的阐述多,双方针锋相对的交锋少。大概是因为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吧,正、反双方都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上,对对方的观点、漏洞、失误分析不深、批驳不力,因而给人辩味不足、火药味不浓的感觉。

二是对重大的现实问题关注不够。在当今时代,传统文化,包括思想、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等,无不面临流行文化的挑战,各种思潮、各种流派互相冲突、激荡,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海纳百川、百花齐放,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在辩论中适当联系这些现实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无疑将使自己的发言更有分量和说服力。正、反双方辩手对这些问题虽然有所接触,但总体上说,联系不多,论述也比较肤浅,这是双方的共同缺陷。

三是语言不够精练,缺少令人拍案叫绝的警句。辩论赛对抗性强,有时间限制,不是大学讲堂、学术报告,不容许慢条斯理、娓娓道来,需要智力的交锋、思想的火花来吸引注意力、增强感染力,即使不能在理论上折服对方,也应凭借智慧和幽默赢得观众。

这几条意见,不是对这场辩论赛中正、反双方的批评,而是作为对今后继续办好辩论赛的建议提出来的,供参加辩论赛的同学和老师参考,也愿以此就教于关心辩论艺术发展的专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