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扬州一带很流行的传统艺术

扬州一带很流行的传统艺术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代木偶戏则以杖头木偶、提线木偶、布袋木偶为主,流传全国各地,江苏泰兴则以杖头木偶最为盛行,被称为“木偶之乡”。4. 扬州弦词和清曲扬州弦词又称扬州弹词,是与苏州弹词并称的曲艺曲种。
地方戏曲_江苏地域文化导论

一、 地方戏曲

发达的交通,繁荣的经济,使扬州自古以来便成为歌舞胜地,戏曲名区。

1. 扬剧

扬剧是在扬州花鼓戏和苏北香火戏的基础上,吸收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而成的一个地方剧种。扬剧拥有大小传统剧目近五百个,较为流行的有《孟丽君》、《秦香莲》、《莲花庵》、《双珠凤》等。《夺印》、《皮五辣子》这样的现代戏也为百姓所喜闻乐见。一大批扬剧演员,如高秀英、金云贵、华素琴等,各自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

2. 木偶戏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近代木偶戏则以杖头木偶、提线木偶、布袋木偶为主,流传全国各地,江苏泰兴则以杖头木偶最为盛行,被称为“木偶之乡”。

泰兴杖头木偶俗称“三根棒”,即一棒支撑木偶人头,此谓主棒(面棍),其面部眼、耳、鼻、嘴可以闭合自如,头颈也能俯仰扭转,颈际安一块肩板与主棒垂直,以架衣代身体;另两棒(又称“手挑子”)操纵木偶的双手,两手能握兵器、桨板、手帕、扇子等道具,表演灵活自如。木偶全长1.2米(包括木偶顶上盔头,以及体下假设的双足),因而泰兴杖头木偶较别处同类木偶大得多。泰兴杖头木偶,过去以徽调“高拔子”为主,结合京剧的皮簧演唱。演出剧目有《下河东》、《打龙蓬》、《滚鼓山》、《九锡宫》等,至清末京剧盛行而改唱京剧。

3. 典雅的扬州评话

扬州曲艺种类繁多,包括评话、弹词、清曲、道情、鼓书、香火、梨膏糖、讲经等。其中以扬州评话历史最为悠久,发展最为兴盛,影响也最为突出。

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扬州评话始于明末,兴于清初,柳敬亭、孔云霄、张樵等说书名家的活动不仅轰动市民听众,且为官宦富贵之家所喜爱,亦为文人士大夫所赞赏。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人物是柳敬亭。柳敬亭(1587—约1670),原姓曹,名逢春,江苏泰州人。柳敬亭所说的《隋唐》、《水浒》等书,成为后世评话艺人一直开讲的传统书目。柳敬亭老家在泰州市区城南的打鱼湾,泰州在此兴建了柳敬亭公园。

4. 扬州弦词和清曲

扬州弦词又称扬州弹词,是与苏州弹词并称的曲艺曲种。以说表为主,弹唱为辅;叙事为主,代言为辅。演员自演自唱,乐器为三弦、琵琶,在扬州、镇江一带广为流行。扬州弦词最有名的是张氏弦词,人才代出,赫赫扬扬,自清至今,已传五代,年逾百载,成为扬州弦词最重要的流派。张氏弦词的内容讲的是家务事,唱的是儿女情,曲调多用昆腔,最有名的书目是《双金锭》、《珍珠塔》、《落金扇》、《刁刘氏》等。

扬州清曲在清乾隆年间即已流行,早期以流动卖唱为主,1940年前后进入书场。清曲最初产生于明代中叶,是继承元代散曲的一些形式特征,吸收当时江淮一带民间风行的各种俗曲,加以融合改造而成的地方曲种。由于清曲形式自由方便,所以在扬州一带很为流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