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的理财环境

企业的理财环境

时间:2022-02-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企业的理财环境企业的理财环境是指影响和制约企业财务活动的各种因素的集合,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二)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国家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投资政策等。精通税法,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节 企业的理财环境

企业的理财环境是指影响和制约企业财务活动的各种因素的集合,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属性分,企业的理财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与企业理财有关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包括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气候条件、物资资源及人力资源等条件;社会环境是指对企业理财活动产生影响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各种人们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按照所涉及的范围分,企业的理财环境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理财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外部的,可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的客观因素的集合,包括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经济政策、文化环境、市场环境等;内部理财环境是指企业内部存在的,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的各种客观因素的集合,包括企业的技术装备条件、各种内部规章制度、管理人员及职工的素质等。按照产生影响的方式分,企业的理财环境可以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上对企业理财活动产生影响的客观因素,它由多种物质条件构成,包括基础设施、金融机构、企业的技术装备等;软环境是指在观念上对企业理财活动产生影响的客观因素,包括各种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文化、观念等。总之,企业的理财活动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不是孤立进行的,要受到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因素还可以一定的结构和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系统,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等特点。由于企业的理财环境很复杂,故研究企业的理财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应仅仅局限于简单地了解和适应环境,而应该在分清主次因素、有利与不利因素的基础上,主动地选择和利用有利环境,并能够积极地开拓和创造新的环境。

一般来说,企业内部的理财环境是企业可以控制的,但由于对企业理财活动产生直接限制和影响的各种内部因素总是在随时变化的,且各因素作用的方式和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在理财过程中抓住重点,选择和利用有利因素,避开和控制不利因素显得十分重要。企业的外部理财环境比内部理财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企业本身无法控制,但却对企业的理财活动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金融环境。

一、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及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

(一)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

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往往可以通过国民生产总值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变动等方面表现出来。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往往伴随着经济增长率升高,意味着经济形势看好,企业投资机会增多,筹资需求必然也相应增加。反之,国民生产总值减少,经济增长速度减慢,企业的投资和筹资活动会趋于冷淡。经济周期波动对企业理财活动的影响表现在:经济繁荣时期,企业的产品销售增加,企业会愿意追加投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加存货;而经济萧条时期,企业的产品销售困难,企业难以找到投资获利机会,往往会选择收缩生产经营规模,并减少存货,企业的资金需求量也相应减少。通货膨胀变动也对企业理财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货膨胀高涨时期,由于货币贬值会引起物价上涨,利率升高,导致企业筹资困难,成本费用升高,利润虚增,直接影响投资收益,恶性的通货膨胀甚至会使企业理财活动陷入困境。

(二)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国家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投资政策等。财政政策是指一定时期有关政府收支方面的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刺激经济发展,企业的投资机会会随之增多,筹资需求量增大,理财活动趋于活跃。反之,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会使过热的经济受到控制,企业的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减少。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方面的有关政策。一般而言,在经济扩张时期,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政府往往采取紧的货币政策,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等措施来减少社会总需求,从而使企业的筹资变得困难,筹资成本增加。在经济衰退时期,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政府往往采取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等措施来增加社会总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筹资会变得容易,筹资成本也相应下降。投资政策主要包括投资的重点、规模、结构等。一定时期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投资规模比较大,则企业的投资机会增多,筹资也相对比较容易;而一定时期内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投资规模偏小,企业的投资和筹资活动也会趋于减少。

二、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是指对企业理财活动产生影响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企业的理财活动无论是筹资、投资还是利润分配,都要遵守有关的法律规范。影响企业理财活动的法律规范很多,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企业组织法规

企业组织必须依法设立。企业通过依法设立,才能取得相应的法人地位,获得合法身份,得到国家法律的认可和保护。组建不同的企业,需要依照不同的法律规范。我国的企业组织法律规范主要包括:《公司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对各种不同类型企业的设立、组织结构、活动需求等方面分别做出了细致全面的规定。因此,既是企业的组织法,又是企业的行为法。企业除筹资、设立以外,投资经营,以及变更或终止等经济活动都必须依法进行,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税务法规

企业应依法纳税。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保证,但税金对企业来说是一项费用,会增大企业的现金流出。因此,税务法规对企业理财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税务法规主要包括所得税的法规、流转税的法规和其他地方税的法规等内容。精通税法,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来说有着重要意义。财务管理人员首先必须保证企业遵守税收法规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偷税漏税,在此前提下,可以通过分析和研究税收政策及其变动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做出精心的安排和筹划,使企业合理地减少税负,从而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例如,按照税收法规的规定,企业通过负债方式筹集资金所发生的利息费用,可在所得税前的利润中扣除,而通过发行股票方式筹资所发生的使用资金的成本,即股利只能在税后利润中支付;又如,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所引起的折旧费用可在税前利润中作为费用扣除,企业购买国债投资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可以免缴所得税。这些方面的有关规定,必然对企业的筹资决策和投资决策产生很重要的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做决策时,应将税务法规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参数加以考虑。

(三)财务法规

财务法规主要是指企业财务通则和分行业的财务制度。《企业财务通则》是各类企业从事财务活动,实施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它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发布,于1993年7月1日起实施。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资金筹集、资产管理、成本和费用、收益及分配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它是企业财务制度规范中最基本和最高层次的法规,起着指南的作用。

行业财务制度是财政部根据《企业财务通则》的规定,为适应不同行业的特点和要求而制定的行业规范,它分别对各行业企业从资金筹集到企业清算等全过程财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行业财务制度是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的基础和主体,是企业进行财务活动必须遵守的具体规范。

各企业还应按照《企业财务通则》和行业财务制度的规定,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和内部管理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作为本企业处理日常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规范,同时也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补充,与《企业财务通则》和行业财务制度共同构成统一的体系。

与企业财务管理有关的法规除了上述法规外,还包括证券法规、结算法规、合同法规等许多方面,财务管理人员应熟悉这些法规,遵守法规的规定,保证企业在合法经营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

三、金融环境

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金融环境对企业理财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等方面。

(一)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金融性商品交易的场所。金融性商品包括存单票据、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一般具有流动性、收益性和风险性的特点,它们是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包括资金的供给者、需求者和中介机构。金融市场既为资金的需求者提供筹集资金的场所,也为资金的供给者提供多种投资和获利的机会,因此是企业财务活动的重要外部环境。完善、发达的金融市场对于调节资金供求和流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市场一般可按期限标准,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广义的金融市场还包括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

1.货币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资金市场。货币市场主要包括:

(1)票据贴现市场。票据是在信用活动中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商业票据的持有人在票据到期之前可到银行办理贴现,即将商业票据转让给银行,银行在按一定的贴现率计算贴现息之后,将票据到期值扣除贴现息之后的余额支付给持票人,使持票人实现短期融资。

(2)资金拆借市场。资金拆借主要是在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同业之间为相互调剂资金余缺而进行的短期借贷交易。资金拆借的期限很短,往往只有几天,有时甚至是隔夜拆借或半日拆借。

(3)短期证券市场。短期证券的发行者可以是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信誉较好的企业在有大量的短期资金需求时,可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筹措资金,以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而临时拥有闲置资金的企业,可灵活地选择不同的短期证券进行投资,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资金。

2.资本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资金市场。资本市场主要包括:

(1)长期借贷市场。在长期借贷市场上,银行等金融机构主要以向社会各方吸收的存款作为资金来源,向企业或其他单位提供贷款,从而实现资金从供给者手中转移到需求者手中。

(2)长期证券市场。证券市场是指各种有价证券的发行与流通转让的场所的总称。证券市场按横向结构不同,可划分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筹资者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筹集相对稳定的长期资金,投资者通过买卖股票或债券可获得投资收益。证券市场按纵向结构划分,可分为证券发行市场和证券流通市场。证券发行市场又称“一级市场”或“初级市场”,是指新证券发行的场所,它是一个抽象的市场。证券流通市场又称“二级市场”或“次级市场”,是指已发行的证券通过买卖交易实现流通转让的场所。证券流通市场还可按组织方式划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部分。

场内交易市场即证券交易所市场,是专门的、有组织地进行证券交易的场所。证券交易所的特点:一是有集中的、固定的交易场所和交易时间;二是有严密的组织和管理规则;三是有完备的交易设施和较高的操作效率;四是交易采取经纪人制;五是采用公开竞价的方式进行交易。

场外交易市场是指在证券交易所之外进行证券交易的市场,场外交易市场主要包括柜台市场或称“店头市场”,是指在证券交易所之外由众多分散的、各自独立的证券商分别组织的证券交易市场,一般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交易时间,交易规则也比较灵活,是一个松散的、非组织化的无形市场。有些国家的场外交易市场还包括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第三市场是指已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证券而在交易所以外进行交易所形成的市场,第四市场是指投资者之间不通过经纪人而是直接通过电脑网络或其他通讯设施进行大宗证券交易所形成的市场。

证券发行市场是证券流通市场的基础,证券流通市场反过来又成为证券发行市场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二者紧密相联、互相依存、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证券市场。

(二)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是在金融市场上沟通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资金融通的媒介。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有时会进行直接交易,即直接融资;但是,更多的情况是,通过一定的金融机构进行间接交易,即间接融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若想最有效地筹集资金,必须对金融机构有所了解。我国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

1.中国人民银行。即中央银行,是我国金融管理体系的核心。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掌管货币发行,调节货币流通;依法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督管理,维持金融业的合法稳健运行;代理政府发行国债,为政府提供信用;集中保管国内银行业的存储准备金,维护支付和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作为银行的银行,通过再贴现、再抵押和再贷款方式向银行业融通资金。

2.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设立的,实行独立核算、自主保本经营,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主要通过财政拨款和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筹资为资金来源,其服务对象有特定的范围,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我国在1994年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分别是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的服务领域主要是国家基础设施、支柱产业、高新技术应用方面的重大项目,跨地区的重大政策性项目等。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业务范围是为我国企业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扩大出口提供金融支持,以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服务领域主要是为农副产品收购、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等项目提供贷款,以支持农业产业的发展。

3.商业银行。是指以经营存贷款业务和办理转账结算业务为主的,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管理体系中的主体。我国的商业银行可划分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两类。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这些银行的业务范围以往有着明确的分工,但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这些银行的业务范围在逐步扩大,传统的分工也趋于淡化,各银行的业务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相互交叉。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我国新兴的商业银行,既包括一些全国性的银行,又包括一些地区性的银行,主要有: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完全按照商业银行的模式运作,服务比较灵活,业务发展很快。

4.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我国的金融管理体系中起着补充的作用。我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以经营保险业务为主的保险公司、以经营信托业务为主的信托公司、以经营证券业务为主的证券公司、以办理租赁业务为主的租赁公司等,这些机构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为企业的筹资和投资等财务活动提供必要的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为企业财务活动提供服务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三)利息率

利息率或称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借贷金额的比率,常用的年利率就是年利息与借贷金额之比。利率可看做是资金使用权的价格,它直接反映了信用关系中债务人使用资金的代价,对债权人而言它反映的是出让资金使用权的报酬。

利率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例如,按利率之间的变动关系分,利率可分成基准利率和套算利率。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套算利率是指根据基准利率和借贷款项的特点而换算出的利率。按利率变动与市场的关系分,利率可分成市场利率和官定利率,市场利率是指由资金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所确定的利率,官定利率是指由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所确定的利率。一般来说,有关部门在确定利率时,既要考虑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及政府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需要,也要考虑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因此,官定利率与市场利率并不会出现明显脱节的现象。

1.利率水平的构成要素。市场利率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式中:K0表示纯利率;IP表示通货膨胀风险补偿率;DP表示违约风险补偿率;LP表示流动性风险补偿率;MP表示期限风险补偿率。

(1)纯利率。是指无通货膨胀、无风险情况下的平均利率。它主要受资金供求关系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若资金的供给不变,当经济高涨时,资金的市场需求增加,利率升高;当经济衰退时,资金的市场需求减少,利率下降。类似地,若政府为防止经济过热,通过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应量,则资金的供应减少,利率上升;若政府为刺激经济发展,增加货币发行,则资金的供应增加,利率下降。一般情况下,在无通货膨胀时,可用短期国库券的利率近似地代替纯利率。

(2)通货膨胀风险补偿率。当预期有通货膨胀存在时货币将发生贬值,投资者的真实报酬率将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资金的供应者必然要求提高利率以补偿其购买力损失。实践中,无风险利率一般用短期国库券的利率表示,而短期国库券尽管没有其他风险存在,但是通货膨胀的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实践中的无风险利率等于纯利率加上通货膨胀风险补偿率,即K0+IP,可称之为名义无风险利率。

(3)违约风险补偿率。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期支付贷款利息或偿还本金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违约风险越大,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越高。违约风险补偿率就是对投资者所承担违约风险增大的一种补偿。

(4)流动性风险补偿率。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资产变现能力差导致不能迅速转变成现金而使投资者无法随时收回投资的风险。各种不同的资产变现能力是不尽相同的。政府发行的债券很容易被众多的投资者所接受,故其具有很好的流动性。若投资者购买大公司发行的已公开上市的证券,所承担的流动性风险就比较小。反之,若投资者购买小公司发行的未公开上市的证券,则难以随时出售证券收回投资,所承担的流动性风险就比较大,为此,投资者会要求提高报酬率得到风险补偿。

(5)期限风险补偿率。期限风险是指因投资者进行期限较长的投资,在收回投资前因利率变动导致所投资的资产价值降低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一般而言,投资者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的利率,投资期限越长,利率变动的可能性就越大,不能完全收回本息的可能性也越大,投资者所承担的期限风险就越大,因而长期资金的利率往往大于短期资金的利率。但期限短的投资也存在有再投资风险:当投资者购买短期债券时,在到期收回本息后有可能按降低了的利率进行再投资,导致未来的利息收入减少,有时可能会出现短期债券的再投资风险大于长期债券的期限风险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短期利率也可能大于长期利率。

总之,未来的利率水平由无风险利率和各种风险溢价所构成。资金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以及政府为进行宏观调控所实施的货币政策,对利率水平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各种风险的增大,都会使投资者要求得到的投资报酬率提高,相应地使利率水平升高。

2.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与到期期限之间的关系。债券的到期收益率是指投资者在某一时刻购买债券,并一直持有到期所实际获得的投资收益率。利率的期限结构可通过以债券的到期期限为横轴,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为纵轴的坐标平面所描绘出的收益率曲线来表示。收益率曲线可能出现递增的形状、递减的形状或水平不变的形状几种情况。图1-4给出了1980年和1984年美国国库券的收益率曲线。

一般情况下,影响债券收益率的因素包括投资者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资金供求因素和不同期限债券的风险因素。根据对这三方面因素的分析所得出的解释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有三种:

(1)预期理论。预期理论认为,利率的期限结构是由投资者对未来利率的预期所决定的。因此,在通货膨胀很低的时期,如果投资者预计未来的通货膨胀率会升高,从而未来的利率上升,则收益率曲线会呈上升趋势。相反,在通货膨胀很高的时期,如果投资者预计未来的通货膨胀率会下降,从而未来的利率下降,则收益率曲线会呈下降趋势。如果预计未来的利率水平不变,那么,收益率曲线会出现水平不变的形状。

(2)市场分割理论。市场分割理论认为,资金市场上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在筹资或投资方面分别有各自不同的习惯或偏好。资金的供给者即是投资者,一部分投资者总是偏好做短期投资,另一部分投资者则偏好做长期投资;资金的需求者即是筹资者或借款人。类似地,一部分借款人喜欢使用短期资金,另一部分借款人则习惯于使用长期资金。所以资金市场可划分为短期资金市场和长期资金市场两部分。而且,由于市场效率低下,资金在长短期市场之间的流动存在着障碍,因此两个市场是相互独立的。在这种情况下,收益率曲线的形状取决于短期资金市场供求情况和长期资金市场供求情况的比较。当长期资金市场供需曲线交叉点所决定的均衡利率高于短期资金市场供需曲线交叉点所决定的均衡利率时,收益率曲线会出现递增的形状;反之,当短期资金市场供需曲线交叉点所决定的均衡利率高于长期资金市场供需曲线交叉点所决定的均衡利率时,收益率曲线会出现递减的形状。

图1-4 美国国库券的收益率曲线

(3)流动性偏好理论。根据预期理论和市场分割理论的解释,无论收益率曲线出现递增的形状或是递减的形状都是正常的,且出现两种情况的概率应大致相等。但对实际数据进行观察却发现,收益率曲线在多数情况下是出现递增的形状,而出现递减的形状很少见。对于这种现象,流动性偏好理论能够做出比较好的解释。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当投资者投资于短期证券时,他们能够比较容易地随时收回资金,拥有较大的流动性;而如果是投资于长期证券,在证券到期之前他们可能会出现比预期更早的资金需求的机会,而将长期证券提前变现可能比较困难,因此,长期证券比短期证券流动性风险更大,投资者会偏好对短期证券进行投资,导致短期资金供给增大,短期资金利率下降。若投资者投资于长期证券,则会要求更高的利率以补偿所承担的流动性风险,这样,长期资金利率会高于短期资金利率,正常情况下的收益率曲线会出现递增的形状。

综上所述,各种不同的理论对收益率曲线的形状所做的解释各有其合理性。利率在财务管理中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了解利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利率的期限结构对于财务管理人员做出正确的筹资和投资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