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是什么曲线

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是什么曲线

时间:2022-12-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通货膨胀对一国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活的正常发展会造成严重影响,如何治理通货膨胀成为困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重大课题。由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数量过多,所以,需求管理政策实质在于通过控制社会的货币供应总量以实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图中的曲线即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相关关系。例如,如果认定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不高于4%是可以容忍的,则4%就是临界点。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

通货膨胀对一国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活的正常发展会造成严重影响,如何治理通货膨胀成为困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重大课题。经济学家们为此进行了不懈地努力,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需求管理政策

需求管理政策是对付非预期通货膨胀和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主要政策。所谓需求管理政策就是政府利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的操作,改变全社会的总支出,以实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由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数量过多,所以,需求管理政策实质在于通过控制社会的货币供应总量以实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需求管理政策包括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两方面。

(一)紧缩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又称为抽紧银根,即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通货膨胀压力。具体政策工具和措施包括:①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以减少经济体系中的货币存量;②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或政府直接提高利率,缩小信贷规模;③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以缩小货币发行的扩张倍数,压缩商业银行放款,减少货币流通量。

(二)紧缩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的办法来治理通货膨胀。削减财政支出的内容主要包括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生产性支出主要是国家基本建设和投资支出;非生产性支出主要是政府各部门的经费支出、国防支出、债息支出和社会福利支出等。增加税收包括提高个人的所得税或增开其他税种,可使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降低个人消费水平。而提高企业的所得税和其他税率则可降低企业的投资收益率,抑制投资支出。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一些国家根据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揭示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相关关系(见图9-4)制定需求管理政策,用以治理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以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ΔP/P),横轴表示失业率(U)。图中的曲线即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相关关系。当失业率越低时,通货膨胀率越高;反之,失业率越高,通货膨胀率就越低。

图9-4 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相关关系

政府在运用菲利普斯曲线制定经济政策时,首先要确定社会可接受或可容忍的最大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并将其作为临界点。例如,如果认定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不高于4%是可以容忍的,则4%就是临界点。如果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低于这一点,如图9-5中正方形部分(如图中的B点),则政府不必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如果经济处于A点,此时失业率低于临界点,但通货膨胀率超过临界值。根据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在不使失业率超过临界点的前提下,以提高失业率为代价换取通货膨胀率的降低。相反,如果经济处于C点,通货膨胀率低于临界点,但失业率超出了临界点,此时政府可以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使失业率降低到临界点以下。

图9-5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制定宏观调控政策

但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菲利普斯曲线所反映的物价与失业之间的替代关系发生了变化,较高的通货膨胀与较高的失业率同时发生,即经济中出现了滞胀现象,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制定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不再奏效,于是一些西方国家又将所得政策作为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

二、所得政策

所谓所得政策,即借助于管制手段抑制成本冲击对物价上涨的压力,阻止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从而为政府当局实现经济总体目标创造条件。具体包括工资管制和利润管制两方面:

(一)工资管制

所谓工资管制是指政府以法令或政策形式对社会各部门和企业工资的上涨采取强制性的限制措施。工资管制一般是以货币工资增长率等于劳动生产率加上预期通货膨胀率作为控制工资增长的目标。政府所采取的具体办法包括:

第一,道义规劝和指导,即由政府规劝、建议工人或企业自愿地克制对高工资、高价格的要求,自觉地控制工资、价格的增长。

第二,协商解决,这种措施是否对控制通货膨胀有效完全取决于协议双方是否愿意遵守协议规定,而对企业和个人来说,是否遵守协议决定于对现有工资水平的认可。

第三,冻结工资,即政府以法令或政策形式强制性地将全社会职工工资总额或增长率固定在一定的水平上。这种措施对影响较大,通常只用在通货膨胀严重恶化时期。

第四,开征工资税,对增加工资过多的企业按工资增长超额比率征收特别税款。这一办法的思路是拒绝工会过高的工资要求,从而有可能与工会达成工资协议,降低工资增长率。

(二)利润管制

利润管制是指政府以强制手段对可获得暴利的企业利润率或利润额实行限制措施,防止大企业或垄断性企业任意抬高产品价格,从而抑制通货膨胀。利润管制的办法主要包括:

第一,管制利润率。由于产品价格以成本加成为依据制定,所以政府对各种产品的加成比率即合理利润率加以规定,企业只能依此定价和销售。对于销售企业,政府规定其经营商品的进销差价率。

第二,对超额利润征收较高的所得税。这种措施可将企业不合理的利润纳入国库,对企业追求超额利润起到限制作用。

此外,一些国家还制定反托拉斯法,限制垄断高价,并对公用事业和国营企业的产品和劳务实行直接价格管制。

三、收入指数化政策

收入指数化政策又称指数连动政策,是指对货币性契约订立物价指数条款,使工资、利息、各种债券收益以及其他货币收入按照物价水平的变动进行调整。

这种措施主要有四方面作用:第一,能借此剥夺政府从通货膨胀中获得的收益,杜绝其制造通货膨胀的动机;第二,可以消除物价上涨对个人收入水平的影响;第三,可稳定通货膨胀环境下微观主体的消费行为,避免出现抢购、囤积商品,贮物保值等加剧通货膨胀的行为;第四,可割断通货膨胀与实际工资、收入的互动关系,稳定或降低通货膨胀预期,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收入指数化政策对面临世界性通货膨胀的开放经济小国来说尤其具有积极意义,是这类国家对付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由于实行收入指数化政策在技术上有很大的难度,会增加一些金融机构经营上的困难,而且有可能造成工资—物价的螺旋上升,反而加剧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因此该政策通常仅被当作一种适应性的反通货膨胀措施,不能从根本上对通货膨胀起到抑制作用。

四、单一规则——货币学派的政策

货币学派认为,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胀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不断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以导致了通货膨胀预期提高、总供给曲线左移、菲利普斯曲线右移。

因此,货币主义认为,政府必须首先停止扩张性的总体经济政策,将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控制在一个最适当的增长率上,即采取所谓的单一规则政策,以避免货币供给的波动对经济和预期的干扰。

货币主义学派强调,在已发生滞胀的情况下,只有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才能使物价稳定,总体经济和社会恢复正常秩序。尽管降低货币供应量在短期内会引起失业增加、加重经济衰退,但付出这一代价将换来通货膨胀预期的下降和菲利普斯曲线的回落,并最终根除滞胀。

五、增加供给——凯恩斯学派和供给学派的政策

凯恩斯学派和供给学派都认为,总供给减少是导致经济滞胀的主要原因。

凯恩斯学派认为,总供给减少是导致经济滞胀的主要原因,总供给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影响供给的一些重要因素发生了变化,如战争、石油或重要原材料短缺、主要农作物欠收、劳动力市场条件变化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因而造成了总供给减少并引起通货膨胀。因此,治理经济滞胀必须从增加供给着手,对策主要包括政府减少失业津贴的支付、改善劳动条件、加强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改进就业信息服务、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税收结构等。

供给学派则认为,政府税率偏高是总供给减少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理滞胀必须从降低税率入手,通过降低税率刺激生产力提高,从而增加供给,消除停滞膨胀的根源。供给学派相信,利用这些措施能够消除供给曲线和菲利普斯曲线移动的诱因,从而通过维持低水平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代关系,避免停滞膨胀发生。

治理通货膨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仅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其治理的过程也必然会牵涉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到各个产业部门、各个企业、社会各阶层和个人的既得利益,因此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治理对策。尤其是我国通货膨胀的治理,必须从我国是一个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特殊的国情出发,认真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既要从宏观经济整体出发,保持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和总供给的不断增长,解决因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出现的失业率提高问题,又要适度控制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和总需求,防止经济过热导致通货膨胀升温;既要通过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整顿经济秩序等综合治理措施,消除通货膨胀的环境因素,又要根据具体原因,采取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有力措施。

专栏9-1

反通货膨胀

反通货膨胀(Disinflation)是国家中央银行,如美联储,可经由设定利率及其他货币政策来有力地影响通货膨胀率。高利率及资金需求成长迟缓为央行反通胀的典型手法,以降低就业及生产来抑制物价上涨。

然而,不同国家的央行对控制通货膨胀有不同的观点。例如说,有些央行密切注意对称性通货膨胀目标,而有些仅在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加以控制。欧洲中央银行因在面对高失业率时采行后者而受指责。

货币主义者着重经由金融政策以降低资金供给来提高利率。凯恩斯主义者则着重于经由增税或降低政府开支等财政手段来普遍性的降低需求。其对金融政策的解释部分来自罗伯特·索罗对日用品价格上涨所作的研究成果。供给学派所主张的抵抗通货膨胀方法为固定货币与黄金等固定参考物的兑换率,或降低浮动货币结构中的边际税率以鼓励形成资本。所有这些政策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达成。

另一种方法为直接控制薪资与物价。美国在1970年早期,尼克松主政下,曾试验过这种方法。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这些政策与刺激需求面同时实施。故供给面的限制(控制手段、潜在产出)与需求增长产生冲突。经济学家一般视物价控制为不良作法,因其助长短缺、降低生产品质,从而扭曲经济运行。然而,若能避免因经济严重衰退导致成本升高或在抵抗战时通货膨胀的情形下,这样的代价或许值得。

实际上,物价控制可能因抵抗通货膨胀而使经济衰退更具影响力(因降低需求而提高失业率),而经济衰退可在需求高涨时防止物价因控制产生歪曲。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zCENvPAjBCFMLdie17KEHFBe60nFfJOWFO15qQz1IXGZJXkN7Rxu0s7wy0DGMYa-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