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我们应当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积极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将园区建设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区域特色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将龙头企业作为重点,以项目为抓手,加大乡镇企业投入;以骨干企业为支撑,培育一批高知名度企业。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宁夏中卫市科学技术协会 马建华

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既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在农村实践“三个代表”“先进性”要求的具体体现。中卫是全区农业比重较大的地级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民增收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农业标准化建设滞后,农产品质量和档次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农产品精加工、深加工不够,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户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民自身素质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等等。这些因素,决定了农民依靠农业增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一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已经历史性地摆在了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面前。

在实践过程中,应当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农村工作的首位,以发展非农产业为主攻方向,以提高低收入农户收入为重点,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基础保障,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全方位、多层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根据我市农村实际,我认为应着重进行五个层面的调整,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地得到实惠。

1.调整内部结构,提高“三个比重”

一是提高经济作物占种植业的比重。在宏观布局上,压粮、稳菜、兴草,形成合理的粮经饲三元结构。蔬菜生产依据市场的需求和人们的消费要求,重点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主攻大棚日光能设施化栽培,扩大特色品种的种植面积。并稳步发展牧草种植、苗木花卉,以及芦荟等特种经济作物,在比较效益明显的对照之下,这些新面孔的经济作物已成为全市农民认可的增收新亮点。二是提高畜牧水产业占农业的比重。三是提高优质特色农产品的比重。实施农产品优质化工程,突出抓好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引进开发、基地建设和标准化工作。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协作,开发、引进、示范和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建设名特优新品种试验示范和繁育基地,逐步建设10万亩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示范区和示范基地,以此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

2.调整经营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我们应当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积极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按照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致力于龙头企业培育、利益机制建立和营销网络营造三个主体环节。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途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使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加工企业得以可持续成长与发展;以香山酒业和宣和禽蛋集团模式为示范,要在全市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公司+协会+农户”和“市场+经纪人+农户”的发展模式,同时,突破行业、所有制和行政区域的限制,积极引导基层供销社发展模式,同时,突破行业、所有制和行政区域的限制,积极引导基层供销社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以及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和农民经纪人,以技术、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与广大农民进行联合,组建股份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快本地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快速抢占大中城市的农产品市场,创新营销方式,让中卫农产品进入超市等现代流通网络,最大限度地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二三产业

强化农业必须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我市农村二三产业虽然有了新的发展,但三次产业结构的关系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二三产业的占50%以上,潜力很大。究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下了功夫。一是农业示范园区立足于做大做强。将园区建设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区域特色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将龙头企业作为重点,以项目为抓手,加大乡镇企业投入;以骨干企业为支撑,培育一批高知名度企业。以园区为载体,充分发挥基地建设的集聚效应;二是建筑业致力于形成特色。建筑业是中卫市的一个传统产业,抓住了国家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机遇,把发展建筑业放在农民增收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根据建筑业重点乡镇的特点和优势,组建专业建筑企业和队伍。三是流通服务着眼于典型引导与产业拉动。吸引多方面的资金,投资兴办商业、餐饮业、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服务行业,大量农村劳动力得以转移就业。并及时对此进行总结推广,使其发挥了巨大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4.调整所有制结构,壮大私营个体经济

围绕产业特色,应在特色乡镇和专业村建设上下功夫,培育出一批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市场的特色产业群。特别是要鼓励农村私营个体企业利用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兴办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租赁等形式,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改革。同时,通过增资扩股和生产要素集聚,使企业组织形式得以加快升级。目前我市资产在30万元以上的农村私营企业正在加快向公司制过渡,个人独资、合伙企业正在有限“责任化”,农村个体企业在向较高层次的组织形式升级;企业内部运行机制逐步完善,政府正从体制和机制上,帮助已改制的企业加快健全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利益关系,引导企业深化内部改革,特别是分配制度改革,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5.调整城乡结构,加快小城镇建设

农村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优化城乡结构,扩大农民的就业空间,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但是,没有规划、盲目建设、无序发展势必造成时间和各种资源、生产要素的浪费。遍地开花只能是小农经济的复制。在发展取向上,首先要加快发展中心集镇,规划上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集中财力,集聚人气,加快建设,提高效率,在更宽的领域内,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通过政策激励,引导农民向中心城市集中;鼓励富裕起来的农民、私营个体业主以及已在小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在小城镇建房落户。运用市场机制,引导集体、个人、私营企业等投资主体,动用市场机制,引导集体、个人、私营企业等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小城镇的建设与开发,吸引农业产业化在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向集镇集中,促进主导产业发展。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对小城镇现有的资产,通过产权转让、经营权拍卖等方式,盘活存量,吸引增量,努力实现小城镇建设的良性循环和滚动发展。把土地收益作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建立土地的市场配置机制,盘活土地资产。

总之,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必须符合当地农村工作和农业发展的实际,调整的主线必须以切实让农民增加收入、让农民得到实惠为出发点、立足点和切入点,而不能脱离实际,违背农民意愿,用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形式主义坑害农民,糊弄百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