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引领煤炭企业绿色增长

引领煤炭企业绿色增长

时间:2022-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加快生态重建,追求绿色增长,是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开滦集团坚持以生态为引领,强化生态成本观、环境大局观、绿色政绩观,“三管齐下”构建生态重建制度体系,为企业绿色发展找到了新增长点。力争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50亿元,成为开滦经济增长新亮点和重要支柱产业。截至目前,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已接待各级领导和中外来宾13多万人次,其中党和国家领导同志8位,省部级领导400多位。

提要 企业不消灭污染,污染就要消灭企业。加快生态重建,追求绿色增长,是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开滦集团坚持以生态为引领,强化生态成本观、环境大局观、绿色政绩观,“三管齐下”构建生态重建制度体系,为企业绿色发展找到了新增长点。一是“改造旧的”,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形成绿色发展新模式;二是“发展新的”,挖掘矿业文化资源,开辟绿色发展新空间;三是“培育好的”,整合物流存量资产,打造绿色发展新支柱,探索走出一条资源型企业绿色发展新路子。2011年开滦集团荣获“全国节能减排功勋企业”“全国煤炭行业节能减排先进企业”“河北省‘双三十’节能减排优秀单位”等称号;2012年排在世界企业500强第490位、中国企业500强第75位,开滦国家矿山公园获评“中国十佳矿业旅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称号,为大型煤炭企业的绿色增长和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典范。

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省委书记张庆黎强调:“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增长方式。”有着134年煤炭开采历史的开滦集团,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生态重建”理念,坚持企业转型发展与生态建设并重,通过改造旧的、发展新的、培育好的“三管齐下”,大力度推进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努力构建消耗低、污染少的现代生产体系,迈开了煤炭企业绿色发展的坚实步伐。

“改造旧的”——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形成绿色发展新模式

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一是大力发展绿色化工。把发展煤化工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一个新举措,走大型化、基地化、园区化、低碳化、循环发展的现代工业化道路。已建成京唐港、迁安、承德三个煤化工园区,形成能源、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三大类产品体系。特别是京唐港中润公司按照“循环经济、绿色化工”的发展思路,实现临港煤化工产业和海滨环境协调发展,形成六大循环系统:余热循环系统、氮气循环系统、弛放气循环系统、产品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废渣回收系统。余热循环系统可满足园区70%的用电和40%的用气。甲醇弛放气循环系统填补国内同行业空白。焦化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解决了煤焦化企业普遍存在的污水处理难题,为国内首创、世界先进水平。《煤化工园区产业循环链接及能源高效综合利用》获国家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二是加大资源挖潜力度。研究使用了深部厚煤层综合机械化放顶煤、井下充填开采、边角煤回采等技术,年挖潜资源量400万吨以上,维持了老区稳定持续生产,采掘机械化程度100%,资源回收率85%以上,为行业先进水平。三是综合利用煤矿废弃物。形成了矿井水处理利用、矿井水余热回收利用、煤矸石建材和发电、瓦斯抽采发电等产业链。建成11座矿井水处理厂、10座污水处理厂、5座矸石发电厂、2座矸石砖厂、1座瓦斯发电厂。开滦矿区矸石利用率达到100%,矿井水利用率达到78%,瓦斯利用率达到60%,均处行业先进水平。四是整治塌陷废弃土地。配合唐山大南湖建设,先后投入1亿多元,对采煤塌陷水淹地和搬迁旧址进行综合治理,为大南湖贡献了11 000多亩环境秀美的核心地块,已建成我国最大的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加大城郊采煤塌陷地治理,开滦吕家坨矿实施“采煤塌陷区回填治理——复垦搬迁——老庄址复垦还耕”模式,累计投入9 632万元,回填复垦采煤塌陷地950亩,搬迁尖角村、前殷各庄村和小赤口等村庄,并在塌陷复垦地新址上高标准建设环境优美新农村,被河北省、唐山市两级政府命名为“矿山生态治理模式试验示范点”。

“发展新的”——挖掘矿业文化资源,开辟绿色发展新空间

文化资源也是一种宝贵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具有抽象性,文化生态具有不可再生性,更需科学开发和合理保护。开滦作为中国洋务运动最早的民族企业之一,具有许多珍贵的矿山遗迹和文献,其中现有国家一级文物48件,二级文物72件,三级文物326件,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开滦集团立足自身丰富矿业文化资源和环京津沿渤海腹地区位优势,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作为企业创新转型、永续发展的“黄金矿”,像挖掘地下资源一样挖掘文化资源,以“文化强企”践行“文化强省”,锁定“做强做优、世界一流” 目标,致力打造“文化开滦、中国鲁尔”,扎实推进文化强企“三步走战略”,高标准建设中国矿业文化产业基地;大力推动产业与文化深度融合,形成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五种模式;全方位、多角度拓展文化产业外延,把“地方戏”唱成“拿手戏”,逐步形成品位高、辐射力强的文化产业集群。力争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50亿元,成为开滦经济增长新亮点和重要支柱产业。截至目前,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已接待各级领导和中外来宾13多万人次,其中党和国家领导同志8位,省部级领导400多位。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十佳矿业旅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唐山八景”“河北省工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河北省文化发展“五个一”工程奖等荣誉称号。

“培育好的”——整合物流存量资产,打造绿色发展新支柱

开滦集团把现代物流作为转型发展的一个新舞台,瞄准构建现代服务业国际化物流企业目标,把打造生产服务型、综合服务型千亿级现代物流产业集群,作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的强力引擎和重要支撑,高起点定位物流产业发展方向,按照“立足开滦、融入区域、物商互动、服务内外、以煤为基、关联发展”思路,在国内首创煤炭供应链管理体系、煤炭交易市场体系、煤炭战略储备体系“三位一体”煤炭专业物流发展新模式,逐步形成“煤路港航一体化、三位一体,国有特大型企业生产服务性物流业务剥离,支撑企业转型发展”等四个方面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发展特色,实现了开滦物流产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现已形成了煤炭专业物流、物资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汽车物流、物资仓储加工配送、电子商务、逆向物流等七大业务板块。2011年,开滦物流产业收入890亿元,占集团公司总收入的61%。开滦国际物流公司获评2011全国物流百强企业排名第5位,是“首批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企业”、煤炭行业首家“国家5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全国先进物流企业”。

开滦集团的做法带给我们的启示

开滦集团加快生态恢复重建,实现绿色增长,扎实推进生产方式转型,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做法,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1.舍得投入是关键

开滦集团始终把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摆在企业发展重要位置,成立以董事长为组长的节能环保领导小组,下设专职节能环保办公室,明确发展战略,健全管理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实施“一把手”工程。开滦集团创新“资源链——产业链——生态链”节能环保理念,把生态建设放到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大格局中全面推进。严格实施环境安全组织、纪律及经济奖惩机制、治污周报机制、定期调度督导机制、联合监察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在全国煤炭行业首创了节能环保“项目集”集成管控模式,实现了节能环保的整体优化,先后荣获中国煤炭工业管理创新一等奖、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尽管当前煤炭市场形势严峻,但开滦将确保节能减排资金投入,持续提高企业节能减排能力。今年,开滦已投入3亿多元,组织实施了80项节能减排工程,年底前所有项目将实现投产达效。

2.资源转化是基础

生态资源是建设生态环境的基础。开滦集团立足企业实际,发掘生态资源,转化低碳资源,整治利用废弃资源,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通过产业化、园区化、循环化发展,推动资源优势向生态优势的有效转变,实现了产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开滦集团扎实推进能源管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减少企业成本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组织开展能源审计、能效对标,找出节能管理的薄弱环节,持续提高节能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3.尊重规律是准则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要满足经济社会规律,也要尊重生态规律。开滦集团注重研究和运用资源开采生态影响规律,生态环境修复自然规律,文化传承保护发展规律,工业行为生态平衡系统规律,顺乎自然、保护环境,科学推进生态建设。同时,加快水资源绿色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矿井水优先使用、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污水防控达标等管理责任与考察基础制度,从“水源、供水、用水、回用、排水”5个环节使水资源消耗最小化、水能量利用最大化、废水产生最小化、废水回收利用最大化,实现大型煤炭企业水资源绿色循环利用。

4.科技创新是保障

开滦推进生态建设,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开滦集团围绕结构调整经济转型,明确创新方向,健全创新体系,加强人才培养,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建立了开滦国家级技术中心、煤化工研发中心、煤炭开采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机构。2008年以来先后引进高校人才4 000余名,面向社会招聘引进新兴产业亟须的高层次人才1 000多名。煤化工从最初只有一名专业人员,到现在引进143名行业领先专业技术人才,研发创新项目已申请国家专利22项,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基础产业技术创新投入不低于营业收入的2%,煤化工等产业技术创新投入占到了3%~5%。

王书利 梁久丰 张金星 李子明 李永东

毛雅军 李瑞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