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重点突破”是区域发展的科学路径

重点突破”是区域发展的科学路径

时间:2022-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提要 省委书记张庆黎关于区域发展“突出重点、重点突破” 的思想,是县区探索科学发展高效路径的重要指导。

提要 省委书记张庆黎关于区域发展“突出重点、重点突破” 的思想,是县区探索科学发展高效路径的重要指导。沧州市运河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数连续四年位居全市第一的背后,正是遵循了这样的要求, 围绕“扬长避短,科学发展”,把一流的区位条件转化为充满生机的生产力,正向着建设全省同等规模县市区“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建设的窗口、城乡和谐的楷模、精神文明的标兵、党建工作的先锋”的目标稳步前进。

运河区最大的区位优势、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拥有沧州最完善的基础设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最便利的生活条件、最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跳出运河看运河”,为此明确了“五年再造一个新运河”的阶段目标,制定了“优先发展三产,提升巩固二产,优化调整一产”的总体思路。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全面开展“三改三建”(改造旧城区、城中村、棚户区,建设新市场、新学校、新农村),深入实施“七个上水平”(服务业、工业、新农村建设、社会管理、教育事业、社区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建设上水平),积极推进“园区建设、文化建设、敬老养老”三个特色年和“基层建设年”活动,正一步一脚印地把区位优势加速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扭住项目中心,围绕园区招商引资

坚持以项目统揽全局,牢固树立“抓园区就是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思路,发挥区位优势,狠抓招商引资,实现工业、农业、商贸、文化“四园并进”。

1.建设工业园区,发展新型城市工业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公司化运作”的建园模式,积极吸引市场资本、制定园区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推进高新区运河园建设,打造厂房标准化、用地集约化的新型工业园区。截至目前,科讯石化、福道冶金等六家企业已经入园,与武汉法莱利公司初步达成建设国家激光研发应用中心沧州分中心意向,3~5年内可形成产值80亿元,成为北方最大的激光切管基地。

2.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生态观光农业

把农业园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抓手、发展旅游业的基础,适度推进土地流转,积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小孔辛庄、刘胖庄、刘舒庄、梁官屯、小朱庄、前程子6个省级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全部开工建设,其中小孔新民居建设已经完成整村搬迁。刘舒庄五针松驯化基地、永平里果岭湾农业科技生态园、刘胖庄葡香园、西屯运河农业科技产业园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初步形成规模。

3.建设商贸园区,发展现代服务业

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积极对接京津市场,引名牌、聚名店,推动第三产业提档升级。几年来新改扩建综合市场近10个,建设大型商厦、商贸综合体近20个,培育形成新华中路、解放西路、迎宾大道三大商圈,服务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支撑地位进一步增强。

4.建设文化园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把文化产业作为推广运河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平台。谋划启动占地2 000亩的文化创意产业园,重点发展教育培训、动漫设计、软件研发等创意产业。

优化工作理念,打造运河服务品牌

结合区级行政职能不全的实际情况,提出“自信才能发展,互信实现双赢,诚信创造未来”的发展理念,实施“政企联合、干群联心、上下联动、内外联利”四联战略,引导党员干部从争取职能调整到主动服务上来,从抱怨环境调整到提升自我上来,坚持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全方位服务,把服务作为运河发展的生命线,作为区委区政府最重要的战略定位,服务于省市重点项目、服务于市直部门、服务于群众,在服务中树立形象、增强本领;在服务中实现市区有机互动,真正把自身发展融入市区同步发展上来,把自身建设融入沧州整体建设上来,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突破。

2008年以来,累计为省市重点项目征地1万多亩,有力支援了沧州新城、总部大厦等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为沧州发展增添了助力,为运河发展奠定了基础。

强化工作举措,攻坚克难突破瓶颈

围绕“做大城市蛋糕,增强发展后劲”,强化措施,攻坚克难,刹三风、破三难、夯基础、聚人气,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

1.刹住了三种歪风

坚持依法管理,有情操作,完善工作网络,严格日常监管,发动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有效遏制了制约项目建设的非法占地、乱栽乱种、私搭乱建三股歪风。

2.破解了三大难题

坚持“公正、公平”原则,透明运作,严格程序,充分尊重群众的合法权益,认真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做到思想工作与依法处置并重,破解了影响城市建设的征地、搬迁、建设三大难题。2008年以来,全区先后启动许官屯、大季屯、大和庄等27个改造项目,完成拆迁600多万平方米。运河景观带示范带搬迁工作圆满结束,成为国家新《搬迁条例》颁布后全市第一个征收项目。

3.夯实了基层基础

把社区作为促进发展、构筑和谐的前沿阵地,积极开展社区建设年活动,全面实施“三六九”运行模式。累计完成社区建设投资1. 1亿元,新改扩建社区用房1.9万余平方米。全区35个社区服务用房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其中16个社区达到600平方米以上、5个社区超过1 000平方米,普遍成立了居代会等居民自我管理组织,建立了老年活动室、棋牌室、居民议事大厅、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

4.凝聚了城市人气

把民生事业作为聚集城市人气、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平台,启动实施“教育三年大变样”工程,积极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改革,不断扩大城乡低保、住房保障、新农合、新城合覆盖面。2008年以来,全区新改扩建学校14所,完成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加固改造学校10所,面积1.9万平方米,累计投入教育资金5亿元;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社区卫生服务网点29个,覆盖率达90%以上,基本形成“15分钟就医圈”。 2010年,在没有被列入新农保国家试点、没有上级配套资金支持的情况下, 自筹资金2 000多万元,为全区7 000多名60岁以上农村老人办理养老保险,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抓住关键因素,以人为本锤炼队伍

始终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注重挖掘人的潜能,激发人的活力,不断提高各级班子和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感召力,让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大潮中担当主角。

1.创新培训提升干部

制定“学习有创新,发展有目标,思想有突破,团队有力量,领导有水平,工作有成果”学习型党组织六项目标,积极推行体验式培训,开展团队式学习,培育教练型领导。先后组织100多名科级以上干部赴北京参加培训,开展培训30多期,参训干部3 400多人次,形成了“不搞灌输搞体验,不当长官当教练,激情踊跃抢话筒,创先争优勇向前”的浓厚学风。

2.公开选拔识别干部

引入公开竞争机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切实做到“全程竞争、全程公开、群众参与、接受监督”,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把有激情、有能力、有担当的干部全部纳入组织视野。2009年突出民意和实绩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2011年结合乡镇党委换届,公开选拔10名副科级干部。全区共291名同志参加了公选,34名同志纳入组织视野,全部面向基层安排任用。2012年4月结合区乡换届后出现职位空缺,在进行个人自荐和区委全委扩大会两轮推荐的基础上,按照循事选人原则公推竞选了5名乡镇、街道党委书记。

3.一线导向锤炼干部

引导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包项目、下基层,深入实际化解难题,在全区大力培树“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务实之风,形成了踊跃报名上一线的良好局面。几年来,全区成立项目指挥部50多个,组建临时党支部、党小组60多个,抽调党员干部5 000多人次。各级干部在实践中转变作风、为民服务,与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与信任,涌现出“城市拆迁十大先锋”“三改三建十大先锋”“感动运河十大人物”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先后收到群众赠送的锦旗、表扬信数百份。

加强文化建设,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把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城市软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两个着力改善”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文化建设年”“敬老养老年”活动,大力弘扬“团结和谐、真诚服务、勇于负责、无私奉献”的运河精神,认真践行“孝敬、合作、诚信、责任、奉献、创新”六大核心价值观,积极打造“敬党爱国”的机关文化、“敬老爱亲”的社区(农村)文化、“敬师爱校”的校园文化、“敬业爱岗”的企业文化,营造积极向上、人心思进的浓厚氛围。

2008年以来,全区共建立乡镇文化站2个、村民活动中心19个、休闲健身场所21处、农村文化室20个;建成社区文化中心44个、青少年活动中心18个、休闲健身场所37处,树立培育“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谢清洁,“宣传节能低碳生活的热心人”梁春明、“捡来个妈妈照顾26年”的韩会英、博爱人生QQ群等一批荣获“沧州好人”称号和“沧州好人”提名的新时期道德标兵。2012年7月,区委启动百日“社区文化艺术节”活动,先后开展了“十佳孝星”“社区达人秀”等特色活动200余场,参与群众近万人次,成立书法、京剧、绘画、器乐、秧歌、武术表演等群众性文化组织300多支,形成了互帮互助、和谐融洽的社区新风尚。

王书利 宋有洪 胡冬原 田金昌 朱春燕 郑彦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