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区域发展的战略和投资重点

我国区域发展的战略和投资重点

时间:2022-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功能定位明确、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根据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结合不同主体在区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来确定相应的投资定位。以强化中部地区高速公路、长江黄金水道等主要通道和枢纽作用为投资重点,加快推进中部地区交通发展。

三、我国区域发展的战略和投资重点

1.总体战略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功能定位明确、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

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开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东北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

中部地区要抓好粮食主产区建设,发展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和制造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

东部地区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投资战略定位

根据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结合不同主体在区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来确定相应的投资定位。

中央政府从全局出发,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法规,促进与支持区域合作;培育和完善统一的要素市场,规范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为欠发达地区提供资金支持,创造区域发展机会。中央资金重点投资于关系全局发展的重大科技、生态项目,跨地区重大工程以及保证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的建设项目。

地方政府在维护全局利益的前提下,主要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根据本土经济优势,制定提高发展竞争力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创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制定提高本地区的人力资源水平的地方教育政策;为区域公共服务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地方资金一是配套上级政府在本地区的投资项目;二是为当地居民提供公共服务;三是涉及本地区发展的重大科技与生态项目;四是区域合作间的激励与支持。

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应在遵循国家相关政策的前提下,把国家发展战略与自身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在追求企业利益的同时,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3.投资重点

根据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以及各地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所起作用的不同,来确定不同区域的投资重点,但是各区域的投资远不限于此,尤其对各级政府来说,投资重点是在履行好政府职能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需特别加以强调的内容。

(1)东部地区。

①国家投资重点支持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引导社会投资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东部地区要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强化项目投资强度、节能评估、环境评估等具有一定外部性对项目的约束作用,适当提高项目市场准入门槛,提高投资项目的资源特别是土地、能源利用效率。国家投资重点支持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加快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创新型企业。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优先投资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着力发展精加工和高端产品,承接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

②加快城市群的建设步伐,提高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加强京津塘城镇群、长江三角洲城镇群、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和闽东南城镇群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群功能,推进东部城镇化进程,使一些有条件的中等城市发展成为大城市,并在中心城市周围积极发展小城镇,促使东部这些城镇群逐渐连接起来,初步形成我国东部地带由北向南沿交通线分布的大城市群带,实现更大范围内的区域一体化和网络开发的目的。东部可划分为三个区域,其发展重点为:

环渤海湾区域包括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和山东省区,充分发挥其人才、知识密集及信息中心的优势地位,建设成全国最有实力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中心,全国重型装备和设备制造业基地;继续发挥资源优势,保持能源原材料制造业基地的地位。

长江下游区域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三省区,发挥其金融中心的优势,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性金融中心;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雄厚的轻重工业基础优势,建设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多功能的制造业中心,特别是轻工业装备产品制造中心;加大企业研发能力的培养,建设全国又一个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中心。

东南沿海区域包括广东、福建、海南三省区,继续保持我国最大的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地区的地位,建成全国最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基地;建成我国最大的高档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生产基地;建设具有全国意义的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中心。

③构建城乡统一的规划体系,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构建城乡统一的规划体系,逐步加大对农村山区延伸地区公共服务的投入,并引进农民投资投劳,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率先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实现城乡一体化。

(2)中部地区。

①加快区域交通发展,推进城镇化。以强化中部地区高速公路、长江黄金水道等主要通道和枢纽作用为投资重点,加快推进中部地区交通发展。优先加快沟通东中西部地区、连接省际和区域中心城市、通往重要交通枢纽和重要能源生产基地及主要旅游景区的国家高速公路建设。强化长江水系、淮河水系国家高等级航道的建设,加快集装箱、多用途码头和散货专业化码头建设。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建设干线铁路和公路、内河港口、区域性机场。继续推进城镇化,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建设长江中游以武汉为中心的城镇群、以九江和芜湖为中心的城镇群、长株潭城镇群、哈尔滨长春城镇群、以郑州为中心的城镇群等,形成网络型的基本框架。

②促进优势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层次。继续发挥能源原材料的优势,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煤炭以及煤炭后续加工工业基地,支持山西、河南、安徽等地的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发展坑口电站和煤电联营。加快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等优势产业的结构调整,建设好石油、钢铁以及有色等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继长春、武汉后第三大汽车工业及其他交通设备工业基地,强化哈尔滨全国电力设备制造基地建设。加大洛阳和太原等老工业基地的改造,用先进装备技术改造传统的机械工业,建成我国重要的以拖拉机为主的农用机械、以矿山冶金设备为主的重型机械以及以轴承为主的通用机械零部件的制造业基地。加快以吉林石化为主,包括大庆石化在内的石化工业的发展,在未来俄罗斯输油管道建成后,建设成为全国又一个大型化的石化工业基地。

③加大农业及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改造大型灌区,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增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能力,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依托黑龙江与吉林玉米、大豆和甜菜,建设成为全国性的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依托湖南、湖北的农业资源优势,建设以水稻和棉花为主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基地与深加工工业。充分利用农副产品的优势,建设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

(3)西部地区。

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继续实施国家高速公路网西部路段项目,建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部地区路段和西部开发8条干线公路,加快推进“油路到乡”和“公路到村”建设工程。完善铁路网结构,建设大型铁路枢纽,扩大铁路路网覆盖面。优化民用机场布局,提高机场密度,新建和扩建一批机场。加快航道治理和渠化,建设一批重要港口,改善航运条件。加强油气干线管网和配套设施规划建设,适时建设第二条西气东输管道和陆路进口油气管道。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严重缺水地区供水保障水平,优先解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问题。加快农村中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及其配套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重要河段、重要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搞好山洪灾害防治。

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继续建设一批供水、供热、供电、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大气污染防治等项目。改造城市供排水、供热和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地下管网。加快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体系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重庆、成都、西安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设施

②增加生态恢复、环境保护的投资。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继续推进退牧还草、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强植被保护、湿地保护与恢复,加大荒漠化和石漠化治理力度,推进防护林体系建设。实施好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甘肃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三峡库区生态治理等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加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强重点区域水污染防治,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解决相关地区的生态移民问题,努力创造适宜移民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为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大规模移民创造可能性。

③大力发展特色和优势产业。在渝川陕区域生产要素聚集区,建西部装备制造业、西部信息、技术和引进外资的服务扩散中心。发挥内蒙古、甘肃和宁夏三省区的煤炭、天然气和水能资源优势,强化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力度,尽快成为我国新的能源生产基地,积极发展高载能原材料工业。发挥云南、贵州和广西三省区的生物资源优势,建设中草药和生物制品研发与生产基地。建设以桂林山水昆明春城风光、贵州黄果树瀑布以及少数民族风情为特色内容的沿珠江旅游风景带。保护和利用好天然草场资源,减少牧民数量,实行集约化的家庭庄园式开发利用,积极发展沙产业,建设若干沙产业基地。充分发挥新疆棉花种植优势,建设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绿洲农业,充分利用昼夜温差大这一独特的气候资源,建设具有优势的瓜果和西红柿种植业生产基地;加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如葡萄酒酿造业、果品加工业和纺织业;加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建设我国石油生产最大的接续地。依托北部湾港口群,建设我国西部地区便捷的出海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