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保护环境与城市规划亟待统筹协调

保护环境与城市规划亟待统筹协调

时间:2022-11-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城市建设与规划,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管理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大课题。因此,城市规划必须与环境卫生规划同步进行,规划是城市生态系统和垃圾设施建设的先导。研究这些系统的变化规律,研究垃圾系统与这些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决策的重要条件。

第二十二篇 保护环境与城市规划亟待统筹协调

社会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现代化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生产、生活、文化、卫生、消耗水平日益增长,产业结构迅速变化,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农村城市化趋势加快,致使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题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尽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垃圾处理等的统筹协调,制定出城市规划与垃圾处理的标准,以适应新形势和发展需要。因此,城市垃圾处理是城市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应统筹协调。

一、问题的提出

城市,这个特殊人工生态系统的形成,使人类文明进入了更高级阶段,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近代城市的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使城市环境成为影响居民生活、健康、文明和劳动的重要因素。城市环境污染主要是废气、废水、废弃物、噪声及辐射性废物等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城市垃圾则是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生产的各种废弃物,它是造成环境公害的主要组成部分。

1.城市垃圾发展现状、趋势

(1)城市垃圾发展现状。“八五”期间我国352个大、中城市,每年清运垃圾5000~8000万吨,粪便6000多万吨而且仍以每年10.8%的速度增长,以银川市为例,全市(包括新城区、新市区)1995年底居民为53万人,全市垃圾平均年递增为7%。我国城市垃圾从70年代开始逐年成为上升趋势,全国24个省会城市“八五”期间平均年递增为9.6%,北京市为15%~20%,据有关资料统计:一般发达国家城市垃圾年递增为2%~2.5%(日本4.3%,美国4%)。因此,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城市建设与规划,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管理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大课题。

(2)城市垃圾发展趋势。一是产生量不断增多。近年来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政策之后,城市垃圾每年以12·8%~15%的速度增长,城市农贸市场和乡镇,个体经营者摊点猛增,垃圾随之成倍增加。二是垃圾成分越来越复杂。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城市以煤炭为主要的生产、生活能源,因此,垃圾中的煤灰、尘土含量在60%~75%之间,厨房垃圾占20%,但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进步,除原有组成外,塑料、玻璃、金属、橡胶等的比重相应增加。三是垃圾的危害性日益增大。垃圾粪便不仅有不良的外观和使人厌恶的臭气,而且还含有大量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已给城市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一定危害。四是城市垃圾堆放出路越来越困难。尤其是乡村农民施肥趋向方便化,不再喜欢使用垃圾、粪便。粮食、蔬菜种植以化学肥料为主要肥源,造成垃圾到处泛滥成灾。五是城市居民对处理垃圾的要求愈来愈迫切,对城市垃圾处理现状日益不满。妥善地收集、清运和处理好垃圾,不仅关系到城市市容环境的好坏和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同时也反映着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程度。

img172

固原地区村镇规划评仪表彰大会

2.城市垃圾的规划方法与内容

(1)垃圾设施规划的主要内容。一是公共卫生设施规划。合理地设置公共厕所、废物箱等,满足群众生活需要,使群众使用方便,有利于市容环境整洁。二是垃圾收集、转运设施规划。解决垃圾箱、垃圾站、倒粪站等选址定点,并于中转站配套。在方便群众的同时,还要适应垃圾作业向机械化发展的需要,适应运输距离逐年延长的需要,还要防止垃圾箱的“马路化”和“集团化”。三是垃圾粪便处理工程规划。既要解决垃圾、粪便的出路,又要使垃圾粪便无害化、资源化。规划建设垃圾堆放场、填埋场、处理厂、消纳处理基地等。在规划这些项目时,要预测垃圾、粪便增减数量及成分变化趋势,采取相应的处理工艺。(2)陈旧垃圾处理设施的改造。目前我国一些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破旧、落后,不利于机械化操作,有碍于市容观瞻,可通过并、迁、扩等综合治理措施,使垃圾设施更新换代,适应现代化的城市发展。(3)后方垃圾基地建设规划。解决大型停车场及车辆改装机具修造厂的技术改造、扩建及其他垃圾专用厂的建设。(4)旧区改造规划。小区建设和市容扩大后的新扩区部分垃圾设施配套,如垃圾作业工人的作息点等。公共卫生设施、工作管理场所、停车场等。

img173

固原地区村镇规划表彰大会全体合影

3.城市环境规划与城市垃圾规划的关系

良好地建设来源于科学、合理、全面的规划。规划是建设的保证。因此,城市规划必须与环境卫生规划同步进行,规划是城市生态系统和垃圾设施建设的先导。现代化城市环境保护设施大量涉及卫生工程及其他领域,它与城市性质、发展方向、建设布局、建筑风格、人口规模等密切相关,与城市其他设施相互影响,要保证环卫设施在城市建设中的应有地位,首先就应该把环卫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统筹安排,要根据需要与可能以治本为主、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逐年改善。

二、城市垃圾系统的特征分析

1.定量化特征

准确描述城市垃圾的总量和组成是决定垃圾系统的四个环节(收、运、转、处理)设施数量的前提。这四个环节的设施在数量上相互间是制约的。收集能力、运输能力、处理能力和消纳容量必须大于或至少等于垃圾的实际产量。所以,预测垃圾的最大产生量对决策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决策部门,必须预测到今后几年各种垃圾高产的峰值,并配备足够的设施以确保收集系统、运输系统和处理消纳系统能应付各季节垃圾变化时的正常运行。

2.相关性特征

人们通常把一个系统与其系统的关系,叫做这个系统的相关性。垃圾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与其他城市管理系统有着密切关系。而影响垃圾系统的其他系统有燃料结构系统、住房系统、蔬菜供应系统、废品回收系统、交通管理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和农林肥料系统等。这些系统对垃圾系统的不同环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这些系统的变化规律,研究垃圾系统与这些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决策的重要条件。

3.动态性特征

动态性原则规定,一个系统的质,一旦流动到其他系统中去,就会具有另一系统的质。各种垃圾在运输过程中,它具有运输物料的性质,当垃圾“流动”到焚烧系统中,就应具有燃料的质;当垃圾“流动”到堆肥系统中去,应具有可生化的质;当它“流动”到制砖系统中,就应具有原材料的质。因此,把握垃圾在流动过程中的质的变化,对系统的总体控制是非常关键的。

4.结构性特征

结构性原则认为,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质,每一系统的性质不仅决定于它的组成要素,而且也取决于它的结构方式。结构方式不同,即使要素相同,两物的性质也就在不相同每一事物都有它组成要素和独特的结构方式,所以每一事物也就具有不同的质,由于我国的城市垃圾成分结构明显不同,因而决定了我国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等结构形式将不同于外国垃圾系统结构。

三、城市垃圾处置

1.城市垃圾设施数量及垃圾专用车辆不足

“八五”期间我国每万城市人口拥有各种大中型垃圾专用车辆1.1辆,无法满足城市垃圾日产日清的需要。更谈不上快速中转、运输、处理的目的。随着城市化的扩展,垃圾外运距离加大,使清运工作日益困难,特别是瓜果蔬菜上市的季节,垃圾污染环境尤为突出。据资料统计,我国目前城市每年约1000~3000多万吨垃圾、粪便运不出城市。无害化处理厂极少,使无害化处理率只占3%左右,垃圾无消纳场所。“八五”期间北京市三环路堆放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的垃圾堆就有4500多个,占地7000余亩,小堆垃圾不计其数,因而使许多城市已形成了一个垃圾围城之势。

2.垃圾处理设施质量低下

全国城市垃圾设施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规格低下。许多公共厕所中臭气弥漫,脏水横溢,令人作呕;许多转运站因无封闭措施,扬尘冲天,苍蝇满地,令人生畏;垃圾车辆更是五花八门,带“病”运输,超负荷使用;垃圾堆放场普遍没有严格的控制管理,任其污染着水体、土壤、大气……总之,垃圾设施质量不高,体系不配套,运输效率低下。

3.垃圾设施管理混乱

长期以来,由于对城市垃圾工作不够重视,清洁工人在垃圾中摸爬滚打,备受社会的歧视,地位低贱,收入低微;城市垃圾设施建设没有纳入社会发展计划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没有稳定资金来源,“八五”时期我国垃圾设施的基本建设和设施支出人均只有1.68元;城市垃圾设施建设和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几乎没有开展,无设计、无制造垃圾机具、设备、设施的专门工厂和行业;做不到垃圾设施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

四、城市环境规划与垃圾处理设施规划的对策

1.摆正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

城市总体规划是环卫专项规划的依据,而环卫设施必须作为城市规划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重点建设地区的详细规划和重点工程的专项规划必须要把环卫设施纳入,并采取相应措施使之实现。

环卫设施规划必须结合实际,纵观全局,统筹安排,立足长远,远近结合,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改造与新建的关系,合理确定项目、标准、规模、速度,切实解决环卫设施少、差、缺的突出问题。

2.环卫设施建设必须变“经验管理”为“立法管理”

法治”,是改革发展时期治国的主要手段,也是加强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城市环境建设也要逐步走向“法制”轨道来保证城市垃圾设施建设。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性质、特点以及服务对象是环卫立法的基本依据,要用“法”调节环卫设施建设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变“人治”为“法制”,变“经验管理”为“立法管理”。

3.做好城市垃圾的定量管理工作

在制定我国垃圾处理对策时,首先要调查垃圾成分,因为这是制定处理对策的基本依据。目前缺少全国调查资料,因而很难预测今后几年内垃圾成分的变化情况,再加上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差异很大,所以各地在制定处理对策时必须要依据当地垃圾成分性质、气候条件、地理条件、技术条件等因素来综合确定,万万不可盲目照搬。

(原载《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10月北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