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庆城县“十一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庆城县“十一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时间:2022-11-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十五”期间,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自林业派出所成立以来,共查处各类林政案件40起42人,罚款12048.84元,有力打击了不法分子的犯罪活动。为了更好地保护石油资源,庆城县土地、环境保护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石油矿区资源环境管理的通知》,并落实人员,实施严格管理,确保了全县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附件4:庆城县“十一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与发展已是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生态建设和保护作为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增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极其特殊的重要作用。

为了把庆城县的自然资源利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同生态环境有机结合,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建设一个社会经济与自然资源、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健康有序发展的新型县城,推动经济发展和小康建设步伐,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做好保障,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概况

庆城县位于甘肃省东部、泾河上游,介于在东经107°16′32″~108°05′49″,北纬35°42′29″~36°17′22″之间,地处黄土高原边沿沟壑区,海拔1000米~1600米。地形复杂,地貌支离破碎,梁峁起伏,纵横交错。境内有环江和柔远河两条支流,至县城南端汇合进入马莲河。全县东西长约70公里,南北宽约56公里。东邻合水,西濒黑河与镇原县相望,南与西峰区毗邻,北与环县、华池接壤,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全县土地总面积395.11万亩,属农业县。共辖15个乡(镇),153个行政村,1053个自然村,8.59万户32.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7万人。年均降水量537.5毫米,降水由北向南递增,年均湿润度K值为0.5666,介于半湿润和半干旱之间。

二、“十五”发展现状

(一)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

1.林业生态建设

庆城县总土地面积395.11万亩,林业用地面积202.3万亩。其中有林地62.83万亩,疏林地16.5万亩,灌木林地0.7万亩,未成林造林地24.1万亩,宜林地98万亩,其他面积0.16万亩。非林业用地面积92.8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2.55万亩,其他用地面积10.26万亩。“十五”期间,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1999年—2004年,三大生态工程总面积达到31.92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总面积24.11万亩(退耕地还林10.11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4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面积7.63万亩(封山育林6.2万亩,模拟飞播造林1.43万亩),落实森林管护面积87.5万亩,“三北”四期工程完成人工造林面积0.18万亩。全县经济林面积累计达到20.5万亩,其中苹果7.6万亩,枣1.3万亩,杏10.4万亩,其他1.2万亩。全县年均果品产量达到4000万公斤~4500万公斤,果品产值5000万元以上。

2.水土保持与治理工作

全县共划分两个治理区:一是马莲河流域治理区,包括翟家河乡、卅铺镇、蔡家庙乡、庆城镇、高楼乡、葛崾岘乡、赤城乡、白马乡、熊家庙乡、驿马镇、安家寺乡、桐川乡、土桥乡等13个乡(镇)。二是黄土高原水保二期项目和蒲河流域治理区,辖区有驿马镇、安家寺乡、桐川乡、土桥乡、蔡口集乡、太白梁乡、冰淋岔乡等7个乡(镇)。通过实施坡改梯、流域治理、梯田建设、水保林等生态建设项目,全县新增林草面积4.25万公顷,标准化梯田建设完成4.46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15.93平方公里,建成骨干坝17个,淤地坝26个。

3.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庆城县水资源相对匮乏,全县主要河段共计200公里,长约1公里以上的长流水沟608条,年径流总量5.71亿立方米,过境流量4.51亿立方米,自产流量1.2亿立方米,年均输沙量2677万吨,侵蚀模数为7300吨/平方米。地下水资源为8835万立方米/年,可开采水资源为3258万立方米/年,一般深度40米~100米,最深达150米。近年来,从县域实际状况出发,坚持蓄、引、提并举,雨水、地表水、地下水齐抓,开源节流,保护水源,全县的水利建设和水质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重点水库2处,总库容712万立方米,灌溉面积720亩;建自流渠9条,长44公里,灌溉面积1.3万亩;建提灌站91处,灌溉面积1.7万亩;集雨节灌16245.3亩。人饮工程83处,年供水能力600万立方米,解决了19.24万人、17.73万头大家畜、8.24万头(只)猪羊的饮水困难。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县城生产生活用水短缺问题,庆城县上先后投资和争取省上投资近800万元,改建了冉河川、教子川人饮上水工程。

4.森林资源管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在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中,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庆城县及时成立了林业派出所,编制工作人员6人,配备了工作用车和办公设施,落实办公地点,全力以赴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和森林资源不受侵害。自林业派出所成立以来,共查处各类林政案件40起42人,罚款12048.84元,有力打击了不法分子的犯罪活动。通过全县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和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全面启动,使全县森林面积不断增加,生态植被的逐渐恢复,结合封山禁牧工作的全面实施,有效遏制了羊畜践踏、啃食等人为活动的破坏。同时大面积开展平整农田和流域治理,使水土流失得到一定缓解。通过实施坡改梯工程和小型水保工程,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得到了改善,这些措施的全面落实使全县的森林资源和生态植被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5.土地管理与矿产资源保护

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95.11万亩,其中耕地82.55万亩。依照《甘肃省重点农田保护管理办法》,1998年把全县耕地划分为三个级别的保护区,其中一级保护5.3万亩,二级保护13.3万亩,三级保护23.4万亩。

全县的矿产资源主要是石油。储量可观,石油开采已形成较大规模,年产原油160万吨左右。为了更好地保护石油资源,庆城县土地、环境保护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石油矿区资源环境管理的通知》,并落实人员,实施严格管理,确保了全县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6.生态功能区建设

根据庆城县的地形地貌和现有植被状况,全县的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区在玄马、南庄、蔡口集、土桥、冰淋岔、太白梁等乡(镇)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带,面积117.82万亩,占林业用地202.3万亩的58.3%。一般生态保护区主要划在桐川、翟家河、葛崾岘、蔡家庙、安家寺等水土流失轻微的缓坡地带,面积44.06万亩,占林业用地的22.04%。

7.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全县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等生态建设与管护、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庆城县退耕还林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庆城县天然林保护工程管护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庆城县实施封山禁牧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马莲河流域保护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庆城县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和规章,完善和健全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制度,统一了干部职工思想,加快了各项制度建设的进程。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生态建设步伐缓慢,林分结构单一。“十五”期间,庆城县在生态建设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形势仍不容乐观,与周围兄弟县区和周边省市相比较,我们的生态建设步伐缓慢,步子迈得不够大,年度建设任务总量小,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今年以来,省、市下达任务小,生态植被总量少。在栽植树种和林分结构上显得比较单调,以杏树、刺槐、沙棘为主栽树种,只倾向于普通乔灌林,忽视了其他一些乡土型经济树种用材林和薪炭林的发展。

2.水土流失严重。庆城县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县份之一。多年来,由于乱垦滥挖、过度放牧、肆意砍伐、森林植被稀薄,导致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311.3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8.8%,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7300吨/平方千米,年径流模数为32815立方米/平方千米,全县每年流失泥沙1966万吨左右。平均每亩冲刷量4.33立方米,折合每亩流失土壤4.93吨,以每吨含氮0.55千克计算,全县平均流失16.09万吨。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生产力锐减,沟头前进、沟岸扩张、河床下切、蚕食塬面、农田失水跑土、山沟坡度越来越大、库区淤积,直接威胁人们生产、生活安全。

3.林牧矛盾突出,森林生态资源管护难度增大。由于庆城县是一个贫困山区的农业大县,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农牧业生产,随着林业各项工程的开展,致使羊畜草场逐年缩小,以散养改圈养的方式一时得不到彻底改变。加之部分区块人为的破坏、羊畜践踏、啃食、盗伐、乱砍滥伐、毁坏生态和森林资源现象时有发生,给林木管护造成了一定困难。

4.自然条件日趋恶劣,水资源匮乏。一是沙尘暴危害加剧。近年来,由于植被稀少,破坏严重,气候干旱,致使大风频繁,沙尘暴天气逐年增多。二是辖区内河流水量逐年减少。缺水是制约庆城县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全县大多数河流径流数量大幅度减少。三是降水量逐年下降。由1959年的537.5毫米下降到1999年的439.578毫米,蒸发量由1524.8毫米增加到1710.84毫米,干燥度由1.765升高到3.89。四是由于地下水质较好,但埋藏深,不宜开采,优质地表水资源严重不足。年均降水量500毫米~700毫米,降水量分配不均,冬春季偏少,7、8、9三个月降水集中,加之石油开发造成环境污染,致使区域性人畜饮水困难,部分灌溉农田缺水,农作物减产,农民收入降低。

5.矿产资源开采开发污染严重。主要是石油开采开发过程中,由于输油管线老化引起自然破裂和不法分子偷盗原油,试井过程中原油喷洒,加之炼油时排放的废弃物处理不及时、不到位,污染现场处理不彻底,维修道路时压埋、毁坏生态造成水体和农田严重污染,给全县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困难。据调查,全县现有15个乡(镇)、128个行政村、530个自然村、4万口人(不含城市人口)、1.3万多头大家畜、1.8万多只羊受到因石油开发带来的生态恶化影响。

6.农村面源污染加剧。全县每年农药使用量18吨,化肥施用量4.48万吨,使用地膜900吨,这些农药、化肥、地膜的使用对控制有害生物、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目前,庆城县农民对农药、化肥使用知识缺乏,造成植物药害、人畜中毒、鸟种类减少、土质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地下水污染破坏严重。

7.退耕还林超造面积大,无法兑现。由于国家退耕还林工程任务的缩减,庆城县在2002年、2003年两年间由于群众造林意识的增强和观念的转变,退耕还林造林速度猛增,致使全县超额完成退耕地还林面积9.84万亩,并在2004年9月下旬经省、市退耕还林工程抽查组的全面抽查验收,至今兑现指标任务仍未下达,群众迫切盼望兑现。因此,给今后的退耕还林和生态工程建设造成了一定困难。

8.自然灾害较为严重。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统计的资料看,几乎年年发生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旱灾、霜冻和冰雹以及冻害、旱涝不均。极端年份出现两季或三季连旱,气候变化异常,全球气候变暖等,使一些候鸟和野生动物迁徙,生物链受到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失衡。山场荒芜,水源枯竭,虫害、病害时有发生、人畜饮水困难。

(三)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1.自然因素。从庆城县的地理位置来看,属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沟壑交错纵横,丘陵梁峁重叠,支离破碎,地貌复杂,为大陆性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区,干旱少雨,年均降水量537.5毫米,造成植被稀疏。大风,高温,干旱,土壤失水较为严重,不利于农作物和植被生长。土壤质地疏松多孔,易受侵蚀,极易发生流失。大部分荒山草地退化严重,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2.人为因素。一是人口急剧增加,且土地承包经营后,政策相对松弛。农民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效益,部分农民毁林开荒,破坏植被。河谷两岸的川台地因植被破坏后造成塌方,面积减少;草场的盲目开发,使畜养量剧增,草场超载,逐渐退化。这些严重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是广大群众环境保护意识较低,追求片面的和眼前的利益,没有认识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持续发展的关系,导致人为因素破坏生态环境。二是生态环境执法力度不大,执法不严,未能有效的遏制破坏生态环境事件。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高,不能从思想根源上认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保护工作阻力较大,助长了生态环境破坏行为的发生。三是生态环境建设投入不大。近年来虽然启动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四期防护林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和马莲河流域、蒲河流域的治理投资建设,但要彻底改变庆城县生态环境脆弱的面貌,资金短缺仍是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一大困难。

三、“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以及《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加快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为主题,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切入点,以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和维护生态平衡为目标,转变观念,树立“大生态大环境”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新思路。坚持生态优先、分区指导、分类经营、分片划区、综合开发,加快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流域治理为主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全面协调发展。全力保护、培育、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

(二)基本原则

在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生态优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实行分类经营和管理;坚持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和城乡协调发展。

(三)奋斗目标

根据中央和省上决定以及庆阳市委、市政府“意见”提出生态建设发展目标,庆城县的总体目标是:以决定精神统揽生态建设工作全局,借助国家投资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立足县情,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狠抓落实,规模治理,连片推进。以生态工程建设为重点,以治理水土流失为突破,以延伸产业链条为依托,以增加森林覆盖率为根本,走大工程带动大发展的战略路子,实现全县生态建设和保护大变化的目标。到“十一五”末全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以荒山造林为主)达到70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达17万亩,经济林建设面积达50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0%,林业总产值达到8000万元。完成坡改梯建设10万亩。在全县重点生态区域建立390个封禁点。使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全县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四)发展思路

结合庆城县实际,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基本思路是:狠抓一个产业(“赤城”牌优质无公害苹果产业);开发三个经济区域(塬区苹果经济带、山区生态经济区、川区软质杂果区);突出五大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优质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实施四项建设(绿色通道建设、林果示范园建设、县城东西二山绿化、生态小康村镇建设)。加快科技开发,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全面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

(五)重点项目建设

1.生态建设项目

(1)天然林保护工程

计划每年1.8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飞播造林0.3万亩),到“十一五”末,天然林保护工程计划完成9万亩(其中:封山育林7.5万亩,飞播造林1.5万亩)。

(2)退耕还林工程建设

根据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以荒山造林为主,计划每年完成10万亩,到“十一五”末,计划完成退耕还林工程50万亩。

(3)重点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

将全县84.6万亩重点公益林纳入国家宏观管理,争取国家政策补偿,实行重点管理,禁止商品性采伐,确保生态环境健康快速发展。

(4)“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计划每年1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人工造林0.5万亩),到“十一五”末,完成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5万亩(其中:封山育林2.5万亩,人工造林2.5万亩)。

(5)重点防护林建设

计划每年1万亩,到“十一五”末,完成重点防护林建设5万亩。

(6)优质用材林基地建设

计划每年完成1万亩,到“十一五”末,完成5万亩,以栽植油松、侧柏等针叶树种为主。

(7)生态小康村镇建设

生态小康村镇建设计划每年实施2个乡(镇),到“十一五”末,全县10乡(镇)达标。按年度计划为:2006年,白马、赤城;2007年,庆城、熊家庙(属驿马镇);2008年,驿马、高楼;2009年,南庄、卅铺;2010年,太白梁、马岭。

(8)经济林建设

①优质无公害苹果基地建设:计划每年新建1.5万亩。到“十一五”末,计划完成7.5万亩。②优质梨枣园建设:每年除对原保存枣园加强管理外,计划每年新建优质枣园0.1万亩。到“十一五”末,计划完成0.5万亩。③优质软果建设:计划每年0.2万亩(桃0.05万亩,李子0.05万亩,葡萄0.05万亩,其他0.05万亩)。到“十一五”末,计划完成1万亩。④优质杏林工程建设:计划每年1.5万亩。到“十一五”末,计划完成7.5万亩。⑤干果基地建设:计划每年0.1万亩(花椒0.03万亩,核桃0.05万亩,其他0.02万亩)。到“十一五”末,计划完成0.5万亩。

2.流域治理重点项目

(1)教子川坝系建设项目

计划2006年—2007两年完成教子川坝系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分两部分,国家补助67.5%,群众自筹32.5%。

(2)蔡家庙坝系建设项目

计划2008年—2010年完成蔡家庙坝系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分两部分,国家补助65%,群众自筹35%。

(3)野狐沟坝系建设项目

计划在2010年实施野狐沟坝系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分两部分,国家补助60%,群众自筹40%。

(4)蒲河二期项目

计划在2006年实施该项目。计划治理面积116.4平方公里。

(5)庆城县赵子沟重点流域治理项目

计划在2007年实施该项目。计划治理面积43平方公里。

(6)坡改梯建设项目

坡改梯建设项目是流域治理工作的重点建设项目。

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完成2万亩坡改梯建设,到“十一五”末,共完成10万亩。

(7)全县生态修复项目

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实施生态修复项目,计划在全县重点生态区域建立390个封禁点。

四、保障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各项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真抓实干,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政绩考核,严明奖惩。二是广泛宣传,全面发动,认真开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

2.落实政策、活化机制,努力提高群众造林积极性。按照“谁栽谁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明确权属,承包到户,发放林权证,让农民吃下定心丸。可采取反租倒包,拍卖林权的形式,全面激发和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

3.强化法制建设,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强化依法治林,切实加强森林资源和生态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4.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投入。一是积极争取政策性专项资金;二是地方政府落实好配套资金;三是积极引入外部资金的投入;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集体、单位和个人的资金投入。

5.加强生态保护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科技在生态保护战略中的含量。一是林业、水利、环境保护等部门应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认真搞好规划设计,抓好组织实施,全面加强管理;二是加强生态保护队伍建设,稳定基层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基层生态管理机构在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中的作用,抓好生态保护科技成果的推广和普及。

庆城县“十一五”生态建设项目资金计划表

单位:万元

img161

庆城县生态建设项目规划表

img162

续表

img163

2005年8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