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境保护问题

环境保护问题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环境保护问题环境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特别是环境问题迅速演变为国际关系中的重大课题,是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的重要特征之一。围绕着环境问题,各国开展了广泛的外交活动。此时,全球环境继续恶化,国际环境保护进展缓慢。

第四节 环境保护问题

环境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特别是环境问题迅速演变为国际关系中的重大课题,是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的重要特征之一。围绕着环境问题,各国开展了广泛的外交活动。环境外交作为一个崭新的领域,逐渐成为国际外交的焦点,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国际层面,表现为大国在全球环境机制中对领导权的争夺。西方大国推行的环境外交有着双重意图。他们既想通过加强国际环境合作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同时也包含着对领导权、市场争夺等环境利己主义的考虑。与政治经济及其他领域的外交相比,大国的环境外交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暗含的进攻性及明显的歧视性。国内层面,中国的环境外交既有对国际环境变化的适应,又有国内改革的因素起作用。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开放进程,带来的不仅是器物层面的巨大改变,创造出许多新的社会阶层和加速社会分化过程,更造成人们观念和思想的深刻革命。民众环保意识的加强,造就了越来越多的环保组织和行动,也形成对政府在国际、国内有关环境政策的有力制约。

20世纪70年代国际社会开始关注环境问题,环境外交开始萌芽。但环境外交真正兴起始于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是全球性环境外交的第一次盛大集会,成为国际环境外交的里程碑。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建立,具有意义深远的影响,它首次将环境问题提到全球高度,极大地促进了国际社会对于人类环境问题的觉醒,从而为各国合作共同解决环境问题以保护我们“唯一的地球”而努力奠定了基础。但是这一时期由于当时东西方还处于冷战状态,美苏争霸、政治对抗和军备竞赛掩盖了世界的其他主要矛盾,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远远不够,很难将环境问题作为国家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很难采取联合行动对付来自环境的挑战。因而,在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召开之后的20年左右的时间里,虽然国际社会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召开多次环境会议,并签署很多协议、条约,但真正能够落到实处的甚少。此时,全球环境继续恶化,国际环境保护进展缓慢。在环境领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虽部分参与环境外交,但作用甚微。

img62

1972年6月5日至16日,世界上第一次国际性的环境会议“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有113个国家派代表参加,会上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1992年6月5日,为纪念“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20周年,中国政府发行了这套邮票。

(资料来源:http://www.bj183.com.cn/mryy/mryy_20060605.htm)

从80年代中期开始,人类终于从冷战的阴影中走出来,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全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与和平、发展等问题“平分秋色”。由于气候变化及其相联系的地球系统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各国政府与科学家都充分意识到,气候变化问题已不再单纯是一个气象问题,而且与能源、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是一个涉及多学科、跨领域的全球性重大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体系下的环境外交谈判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等国家集团之间利益纷争的焦点,所以与气候变化问题相联系的环境外交也已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新热点,矛盾与斗争越来越尖锐。

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60多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采取减缓和稳定气候变化的行动制定了议事日程。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了《公约》第三次缔约国大会,签署了《京都议定书》。历经了七年的艰苦谈判,2005年2月《京都议定书》才最终生效。《京都议定书》首次确定了发达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具体指标,是人类有史以来通过控制自身行动以减少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第一个国际文书,是国际社会为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经过多年努力所达成的重要成果。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3%至4%,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澳大利亚也紧随其后。

img63

2007年12月3日,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开幕。本次大会于12月14日闭幕,其间举行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十三次会议和《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等一系列关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会议。这些会议着重讨论了《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结束后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

(资料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2/03/content_7193859.htm)

中国于1998年5月签署并于2002年8月核准了该议定书。欧盟及其成员国于2002年5月31日正式批准了《京都议定书》。但由于《京都议定书》需要在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上的至少55个国家批准,才能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美国的退出使得俄罗斯的态度成为了《京都议定书》能否生效最关键的环节。2004年11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使其正式成为俄罗斯的法律文本。因此,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得以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截至2005年8月13日,全球已有14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该议定书,其中包括30个工业化国家,批准国家的人口数量占全世界总人口的80%。2007年12月3日,澳大利亚工党领袖陆克文宣誓就任澳第26任总理,并在当天举行的新内阁会议上签署文件,正式批准《京都议定书》,这也使得美国成为唯一一个尚未签署该协议的发达国家。

当前,严峻的环境状况对加强国际环境合作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部分国际环境问题得到改善,但绝大多数全球环境问题仍呈持续恶化之势;区域环境问题日渐突显,跨界环境摩擦不断上升;环境问题与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关系愈加紧密;新的环境问题不断涌现,并逐步成为重要的国际环境问题。面对严峻的挑战,拓展和深化国际环境合作,是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媒体链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方网站:http://www.imf.org/

世界银行官方网站:http://www.worldbank.org

世界贸易组织官方网站:http://www.wto.org

联合国官方网站:http://www.un.org/

多伦多大学八国集团研究中心:http://www.g7.utoronto.ca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官方网站:http://www.nato.int

美国白宫:http://www.whitehouse.gov

欧盟:http://www.europa.eu.int/

日本首相及内阁官方网站:www.Kantei.go.jp

俄罗斯:http://www.gov.ru/

上海合作组织:http://www.sectsco.org

世界观察研究所:http://www.workdwatch.org

国际原子能机构:http://www.iaea.org

关于恐怖主义:http://www.terrorism.com/index/shtml

课外阅读

〔美〕罗伯特·吉尔平著:《全球资本主义的挑战》,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年。

〔美〕托马斯·弗里德曼著:《全球化的视角:世界是平的》,东方出版社, 2006年。

〔美〕赛缪尔·亨廷顿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第三版),新华出版社,2002年。

〔美〕罗伯特·基欧汉著:《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美〕布热津斯基著:《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美〕沃尔特·拉塞尔·米德著:《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响了世界》,中信出版社,2002年。

〔比利时〕尤利·德沃伊斯特著:《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的决策与对外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法〕朱利安·班达著:《对欧洲民族的讲话》,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美〕鲁斯·本尼迪克著:《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商务印书馆, 1990年。

〔俄〕米·伊·科金著:《风雨兼程:俄罗斯转型启示录》,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年。

王逸舟主编:《恐怖主义溯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美〕戴维·A.迪斯,约瑟夫·S.奈伊合编:《能源和安全》,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

傅勇著:《非传统安全与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