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天水市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天水市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时间:2022-06-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天水市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研究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之间。农村环境的面源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造污染治理以及水源地保护等已成为保证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二)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目前,环保投入严重不足,也是制约天水市农村环保发展的主要原因。

天水市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之间。东临陕西省宝鸡市,南靠陇南市,西与定西市毗邻,北与平凉市接壤。介于东经104°35与106°44′,北纬34°05′至35°10′之间。东西长约197公里,南北宽约122公里,总土地面积14359平方公里。其独特地理位置条件,使得天水市地处六盘山地、陇中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地的交接处,西秦岭以北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81.7%,西秦岭以南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占全市面积的18.3%,境内山脉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起伏较大,是我国西北内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黄河和长江重要水源涵养区,流域、区域的农村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水环境安全。

近年来,伴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天水市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民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农村经济多元化的发展,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农村环境的面源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造污染治理以及水源地保护等已成为保证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历史任务,也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推行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一项重大举措,它深刻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和要求。

一、天水市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分析

(一)农村集镇、小城镇建设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绩突出,农村集镇不断扩大,小城镇的建设速度逐年加快,规模由小变大,居住人口和配套生活设施不断增加,农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农村建设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基本的垃圾、废水收集处理设施,造成农村垃圾乱倒,废水乱排现象非常普遍。尤其在集镇、小城镇为中心的人口密集地区,生活污水未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进附近排水沟、农田,大量的生活垃圾直接倾倒在街边、田间地头、排水沟中,不仅影响农村的村容村貌,滋生大量的蚊虫,给农村水环境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也给周围农民造成很大的损失。

(二)乡镇企业、高污染的地下小作坊污染环境严重

乡镇企业和高污染的地下小作坊产业已成为农村环境的主要工业污染源,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更加突出。近年来,天水市区、县周边农村地区一些小作坊生产企业迅速发展,这些企业大多属于“三无”的高污染企业。如废塑料加工、小冶炼、小淀粉厂、小炼油等。这些小乡镇企业和小作坊本身技术含量低、粗放经营,基本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收益,其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污染物一般不经处理直接排放,给农村环境造成很大污染。同时,由于这些小企业、小作坊布局分散,污染点与农田、农村居民点交织在一起,不仅污染河流、土壤、空气,也容易引发高密度的农业环境污染。

(三)农村畜禽养殖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十一五”以来,我市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畜禽养殖业快速规模化的发展,大大丰富了全市人民的菜篮子,满足了全市人民的需求,促进了农民增收。但是,畜禽养殖业规模和布局未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亦未能避开人口聚居区和生态功能区,与村民处于同一个水资源生活体系中,大多数养殖场普遍缺沼气池等标准化的处理设施,大量的畜禽粪便来不及还田消化直接排放在养殖场周边。这些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的排放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畜禽场附近地区地表水、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氨氮超标,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对人群健康构成威胁,夏季蚊蝇滋生,恶臭难闻,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四)农业生产源污染依然严峻

农业生产的污染主要指农药、化肥及塑料薄膜引起的污染。天水市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开发接近极限,大量发展经济农作物,农药、化肥、地膜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农药、化肥和生长调节剂的不科学使用,不仅破坏了农产品品质,而且在农产品和土壤间残留,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直接威胁人体健康。长期使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团粒结构破坏,土壤有机质降低,化肥中没有被作物吸收的营养元素大部分通过地表径流和土壤淋失进入水体,大多数的化肥不是参与农田作物的生物学过程,而是流失到环境之中,甚至污染地下水源,对人畜健康有潜在的威胁。地膜和大棚盖膜使用后直接残留于农田中,更不易降解,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影响土壤的通气和土壤生物的活动,造成连续多年的作物减产;另外,其有害成分对农产品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影响经济收入,危害人类健康。

二、天水市农村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足,环境保护重视不够

思想认识不足,环境保护不重视,缺乏科学发展观是导致污染的根本原因。

1.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环境保护缺乏清醒的认识,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只追求经济利益,对自身及周围损害环境的行为熟视无睹。

2.部分乡镇领导在乡镇经济发展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政绩,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没有把环境和生态优先考虑,没有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在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时,片面强调眼前和局部利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一时的经济增长,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3.相当部分企业环保法制观念不强,在利益驱动下,在防治污染上消极对待,有的甚至闲置污染处理设施。

4.由于对农村环保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群众环境保护的意识总体还不够强,许多群众往往会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而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

(二)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环保投入严重不足,也是制约天水市农村环保发展的主要原因。环保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难以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设置滞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工作经费紧张,基层环保组织没有财政拨款,环保能力建设难以满足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环保事业的发展需要,许多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和亟待解决的重大环保工程得不到落实,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严重滞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三)乡镇环保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形势需要

近年来,天水市在加强农村基层环保网络建设取得很大成就,全市所有乡镇确定了环保分管领导,12个重点乡镇成立了环保所,92个一般乡镇设立了112名环保专干,聘请环保义务监督员762名,为开展农村环保工作创造了条件。但是,由于乡镇环保员大部分是兼职,专职的比例很小,这样环保员的主要精力不可能放在环保工作上,许多工作只能是“点到为止”,不能深入开展工作。二是业务不精。目前镇环保助理队伍学历参差不齐,专业“五花八门”,急需加强环保操作实务培训。三是人员队伍不稳定。环保工作业务性强,往往分管领导、环保助理干上一年半载才能熟悉业务,适应岗位。而部分乡镇环保工作人员变动过快,使刚刚启动的乡镇环保工作在工作质量和效率上大打“折扣”。因此,当前农村环保队伍建设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环保任务,很难将各项环保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四)环境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难以到位

由于在农村城镇化、集镇建设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中缺乏科学系统的环保规划,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对农村环境因素考虑不充分,农村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使一些小作坊和乡镇企业“遍地开花”,造成严重的农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其次,受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资金配套难以到位,农村环保规划无法实施,导致农村环境不断恶化。

三、加强天水市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重大理论,体现出我们国家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视。治理农村污染,保护农村生态,从根本上说就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在尊重和谋求农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天水市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环保的重视,从农村和农民群众最需要、最迫切、最直接的环境问题入手,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采取得力措施,多管齐下,认真治理。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改水、改厕、改路,清理整治“脏、乱、差”,建设良好人居环境;同时要大力实施农村饮用水工程,保证农民能喝上干净的水;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引导资源消耗性农业向资源循环利用型农业转化,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逐步走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道路;大力开展环保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户的创建工程,全面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二)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

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政府应在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重点支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质改善和农村改厕和粪便管理、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农村环境健康危害控制。加大对重要流域和水源地的区域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加强投入资金的制度安排,从财政补贴、信贷支持、税费减免、土地优惠等方面大力扶持,调动、引导各方资本投资农村公共服务的积极性。研究制定乡镇和村庄两级投入制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

(三)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

各乡镇政府要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研究部署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制订并实施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制订环境工作方案,检查落实情况,及时解决问题。环保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公布区域农村环境状况。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测。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禁止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地区立项。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研究建立农村环境健康危害监测网络,提高污染事故鉴定和处置能力。

(四)制定农村环境保护建设发展规划,建立、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

在农村经济建设发展中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规划,建设相应的污水回收、处理设施,垃圾回收、处置设施。尤其在污染突出的乡镇,因地制宜开展污染治理,通过以点带面积极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逐步推进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条件的乡镇和规模较大村庄应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居住比较分散、经济条件较差村庄的生活污水,可采取分散式,易管理的方式进行处理。同时,应建立、完善天水市有关生态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按照地域特点,研究制定村镇污水、垃圾处理及设施建设的政策、标准和规范,逐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的投入和运行机制。对于农业高度集约化地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加快制定农村环境质量、人体健康危害和突发污染事故相关监测、评价标准和方法。

第一期80后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

胡晓晖:天水市环境保护局

王芳胜:天水市粮食局

指导老师:魏耀虎哲学与科社教研室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