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的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11-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煤矿资源极其丰富。尤其是天然气资源,剩余可开采储量及其占世界的份额近年来均有大幅度上升。我国目前已经探明的黑色金属矿产资源有铁、锰、钛、钒和铬,前四种均较为丰富。金刚石资源少,宝石资源有待进一步查清。总之,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对保障国民经济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国家之一。

7.3.1 我国的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储量及其在世界所占的地位

我国是矿产资源大国,成矿条件优越,矿床种类齐全。截至2004年底,我国已发现171种,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58种,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1种和水气矿产3种。已发现矿床、矿点20余万处,经详细勘察的有2万余处。不少矿产资源的储量在世界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煤矿资源极其丰富。根据BP公司数据,截至2003年底,世界煤炭储量为9 844.53亿t,我国煤炭储量为1 145.00亿t,占世界全部煤炭储量的12%,位居美国、俄罗斯之后,居世界第三位,且品种齐全,质量优良,开发条件较好。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煤种在中国均有存储。以北方包括东北、华北、西北较为集中,特别是山西省被誉为“煤炭之乡”,煤矿资源埋藏浅,不少矿区适于露天开采。

石油、天然气已探明储量不丰,但资源远景较好。尤其是天然气资源,剩余可开采储量及其占世界的份额近年来均有大幅度上升。2004年国土资源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天然气新增探明储量为3 802亿m3。石油储量增加较滞后于世界石油储量增加,但可采储量基本保持稳定。

我国目前已经探明的黑色金属矿产资源有铁、锰、钛、钒和铬,前四种均较为丰富。其中铁矿石保有储量为457亿t,位居世界第三位。虽然我国铁矿储量丰富,但富矿严重不足,平均品位为33%,比世界铁矿石平均品位低11个百分点,且比较分散,不易开发。锰矿质量较差。钛铁矿储量居世界第一。铬铁矿虽探明有一定储量,但主要集中在西藏、内蒙古、甘肃等边远高寒地区,开采条件较差。

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产资源品种齐全,资源丰富,具有明显的优势,钨、锡、钼、锌、锑、汞、铋等矿产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钨的储量为世界其他各国储量的三倍多,锑的储量占世界储量的44%。铝、铅、铜、镍矿的探明储量亦较多。金、银以及铂族金属等贵金属在我国产出较少,主要是伴生矿床,需要综合回收利用。

我国稀有、稀土和分散元素矿产品比较齐全,已探明储量较多。稀土、锂矿占世界第一位,铌、钽、铍矿均居世界前列,但品位一般比较低,且多为伴生矿。在非金属矿产中,磷、硫资源丰富,磷矿居世界第二位,但大都以贫矿为主,分布不够均匀;钠盐和芒硝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资源远景很大;硼的储量居世界首位;钾盐短缺,天然碱储量也不足。

用作冶金辅助原料的非金属矿产中,菱铁矿和莹石资源丰富,菱铁矿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位,为我国传统出口矿产;石灰岩和白云岩分布广泛,质量优良;耐火粘土和硅石的储量较多;高铝新型耐火原料蓝晶石、红柱石、硅线石等有一定远景。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有一定优势,矿产品种多,质量好。滑石、石墨、膨润土、水泥原料、大理石、沸石以及珍珠岩、蛭石等矿产资源丰富,畅销国内外。金刚石资源少,宝石资源有待进一步查清。

总之,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对保障国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

2)我国矿产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

矿产资源是自然界产出的资源,其分布受到地质成矿条件的制约。地质构造特点控制了矿产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形成及分布特点。

(1)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的矿产资源

①铁矿。1999年底我国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1 830处,铁矿石保有储量为457亿t,广布于全国各省、区,但又相对集中于河北、辽宁、四川,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2.4%;山西、安徽、湖北、内蒙古、山东和云南的储量占全国的26.4%。

②铜矿。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918处,铜矿保有储量6 218万t。除天津外,其余各个省(区)均有分布。它们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川滇、山西中条山、甘肃白银厂和昌都地区这五大片区,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76.8%。

③煤矿。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5 345处,煤炭资源总量10 142亿t,广布于全国各省区,并主要集中在秦岭—大别山一线的北方和西南地区。北方保有储量占全国煤矿总储量的87.64%,其中主要集中于山西和内蒙古,两省的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63.7%。

④磷矿。已探明储量的矿区,除青海、西藏、上海、北京、天津以外,其余省区均有分布,我国现有磷矿区511处,磷矿石保有储量132.5亿t。集中分布在西南和中南地区,占全国总储量的77.53%。其他地区分布零星,且多属低品质磷矿。

(2)分布广泛,相当集中的矿产资源

①钨矿。已探明储量的矿区252处,主要集中在湘东南、赣南、粤北、闽西和桂东地区,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86.3%,是驰名中外的南岭钨矿成矿区,同时也是我国钨矿最有远景的地区。

②铝矿。已探明储量的矿区315处,铝矿保有储量22.91亿t。主要集中分布于山西、河南、贵州、广西四省(区)。山西省储量占全国总量的29.88%,河南占17.55%,广西占14.33%,以上四省(区)共占全国总量的81.91%。

③锑矿。已探明储量的锑矿111处,主要分布于湖南锡矿山、广西大厂、甘肃崖湾、云南木利和贵州晴隆五处,占全国总量的80%。

④石棉。已探明储量的矿区45处,分布在23个省(区),但主要集中分布于青海芒崖及四川石棉,储量占全国总量的66%。陕西宁强黑木林,青海祁连小八宝,云南墨江—元江,三处储量约占全国总量的21%。

⑤云母。已探明储量的矿区45处,分布于全国18个省(区),其中主要集中在新疆、四川和内蒙古等地,其储量分别占全国总储量的65.2%、16.4%和6.9%。

(3)分布局限,选择性强的矿产资源

①铂矿。主要集中分布于甘肃,占全国总量的57.9%;其次分布于云南、四川,占总量的33.8%。

②金刚石。已探明储量的矿区仅分布于山东、辽宁、湖南和江苏四省,主要集中在辽宁和山东两省,其储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52.74%和44.58%。湖南和江苏两省占全国总量的2.68%。

③钾盐。已探明储量的矿区36处,钾盐保有储量2.87亿t。全国已探明钾盐资源储量主要分布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以盐湖卤水为主以及新疆罗布泊盐湖。

④硅藻土。已探明储量的矿区354处,分布于吉林、云南、浙江和山东等省份,其中吉林的储量占全国总量的53.7%。总体分布情况是东部和西南地区较多,西北地区较缺乏。

由于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所构成的区域性特点,要求资源型产业的布局尽可能根据矿产资源的分布、规模以及交通等条件来建立。

3)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国家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开始使用燧石、石英、玉石等矿物。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彩陶,制作玉器和铜器。夏商时期开始使用并制造铜器。春秋战国时期,铁矿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开采和使用。我国古代矿业在隋唐时代进入了繁荣时期,在全国许多地区采矿业都获得发展。在此之后,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一千年间,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发展非常缓慢。新中国成立以后,矿产勘察与开发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政府大力加强地质工作,明确要求地质工作要走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前面,提出了“开发矿业”的战略方针,使矿产资源勘察开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也为国家财政创造了巨大收益。

就人类历史的时间概念而言,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但由于长期以来,有关部门对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以及开发过程中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加上体制上的缺陷,管理、立法等环节没有跟上,形成多数矿山探、采、造、冶、加工等方面技术水平落后,管理不善;小矿山掠夺式开采,综合利用长期徘徊不前,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最近提出的《矿产资源与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版)报告,对我国资源状况作出了“未来20~30年内中国现有资源的供应将不可持续”的判断。报告指出,除煤炭以外,我国主要矿产资源都已告急。中国油气资源的现有储量将不足10年消费,最终可采储量勉强可维持30年消费。到2020年,中国石油的进口量将超过5亿t,天然气进口量将超过1 000亿m3,两者的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70%和50%。2012~2014年,中国将迎来2.4~2.6亿t铁的消费高峰期,未来20年缺口将达30亿t;2019~2023年,将迎来530~680万t铜的消费高峰期,未来20年缺口将达5 000~6 000万t;2022~2028年将迎来1 300万t铝的消费高峰期,未来20年的缺口将达1亿t。可见,我国矿产资源形势极其严峻。目前,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矿业粗放经营,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低

近20年来,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基本保证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矿产品的需求。但是这种对需求的保证并未建立在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我国矿产资源后备储量正逐年减少,在未来几十年内将出现严重不足。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整体上是粗放型的,具体表现在矿山企业开采技术落后,装备水平差,效率低,部分矿山企业缺乏资源保护和忧患意识,急功近利、采富弃贫、经营粗放、效益不高,一些优势资源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并且资源回收率低,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我国不仅呆矿相当多,现有储量中只有60%可供开发,35%可以采出;而且已开发的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只有30%,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不到20%(国外平均在50%以上),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能源和原材料是发达国家的几倍到十几倍。2003年,我国消耗的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约合50亿t,而创造的GDP仅相当于世界的4%。矿业的粗放经营与低效率利用造成的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硬约束”。同时,我国以重化工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与产业技术水平加剧了资源供需矛盾,2003年重化工业产值占工业增加值的64.3%,而印度重化工业占的比重不足20%,我国单位GDP消耗的物质资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现有水平,粗略估计,约为印度的3倍,美国的10倍,日本的20倍,德国的6倍;对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重视不够,一些地方把发展简单地理解为GDP的增长,为了增长,不惜一切代价忽视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解决,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最终将导致地区矿产资源的枯竭,区域经济急速衰退。许多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如辽宁阜新、黑龙江鸡西等,已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结构性衰退迹象。据2001年统计数据,目前我国有426座产业结构单一、以采掘和原料工业为主导的资源型城市(镇),人口达31 084万人,可见矿业城市在城市中占有较高的比重,是我国城市的重要类型,对全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解决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问题已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同时,矿业的粗放经营与低效率利用造成的矿产资源结构性短缺给国家安全问题带来了巨大的隐患。资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和足量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或指一国或一地区自然资源保障的充裕度、稳定性和均衡性。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点。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保证国家安全的矿产资源储备,而只有矿产资源的自然储备,且自然储备量严重不足,部分矿产主要依赖进口满足供应需求。如我国在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对外石油依赖度不断上升。目前,我国进口石油62%来自中东。中东局势的恶化,特别是考虑到美国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其实际目的在于控制和支配中东的石油资源。这将使我国经济受到石油制约的可能性提高,生存安全将受到霸权和区域强权的威胁。同时还应考虑,美国不断加大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对我国海上石油运输安全造成隐患。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已成为当务之急,必须建立科学高效的用能机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开发和使用能源。我国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力争在2020年人均GDP达到3 000美元以上,而这一过程更要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人力资源效率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由于目前矿产资源的采、选、冶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治理率低,矿物冶炼排放的大量废气尤其是燃煤产生大量有害烟尘和二氧化硫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矿区废液的排放严重破坏了小流域生态,不仅污染了地表水体,还使得流域内的土壤、林木、牧草及农作物受害。由于地表水体被污染,大量地开采地下水资源成为必然。然而过度开采地下水不仅不能缓解水资源短缺,而且会加剧地质灾害。近几年来,地方办矿发展较快,但因我国长期以来对矿山开发诱发的灾害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防范不力,乱采乱挖、废石废渣乱堆乱放等现象屡禁不止。这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而且会引起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沉降等重大地质灾害。以华北、西北地区问题尤为严重。

(3)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环节缺乏完善的管理手段

目前,全国各地地方办矿面广量多,很多地区存在着与国有企业争原料、争场地的矛盾。如不经批准就乱采乱挖,破坏了矿产资源,有些矿种大材小用,利用不当。太行山地区曲阳大理石矿,采挖时炮轰、锤敲,把本来完整的大理石炸得破碎不堪。涞源铜矿中伴有不少铅锌,但因不重视综合利用而白白浪费。种种问题的存在,主要是我国现行矿业管理体制不完善,还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矿产开发的“三率”(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进行监督,以及对乡镇矿业的发展进行正确引导的有效途径与手段,也存在矿产资源管理立法不够完善的问题。如《矿产资源法》相应配套法规尚不完整,缺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产资源管理的具体规定,更缺乏一部适应我国国情的《矿业法》。这些都会影响到我国矿产开发秩序的建立和矿业的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