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的家庭教育指导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家庭教育指导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庭教育指导的指导对象是3~6岁幼儿的家长,是有工作的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是家长素质的不断提高进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对近30年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进行认真审视后我们发现,我国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国大量的家长从家庭教育指导中得到了真正的进步,但必须承认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我国家庭教育指导中普遍存在“父母有病让孩子吃药”的现象。

20世纪90年代初,“家庭教育指导”这个概念在我国被正式使用。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是指由学前教育机构组织的,以学前儿童家庭为主要对象的,以家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指导活动,也被称为“家长教育”。

家庭教育指导不是由家庭自身来完成的,而是由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如幼儿园或者其他机构完成的,它是带有师范教育性质的成人业余教育,同时也是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

家庭教育指导的指导对象是3~6岁幼儿的家长,是有工作的成年人。由于指导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在指导过程中不能采用灌输式的指导方式,必须强调指导者和家长互动,强调家长的主导地位,可以说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是家长与指导者互动的过程,是家长自我教育的过程。

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是家长素质的不断提高进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可以说家庭教育指导是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子女的教育,是为家长“提供帮助”和“指导”的教育。

国际组织伯纳德基金会近20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家长是否参与学前教育、参与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质量的高低,也就是说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的质量,而家长的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成败[1]。从引导案例中习主席的谈话中可以看出,我国也认识到了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虽然家庭教育指导如此重要,但是“家庭教育指导”这个词的出现时间却很短,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家庭教育指导”这个概念在我国被正式使用,标志着家庭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实践形式,家庭教育指导以微观的方式可以存在于各种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之中,指导形式也千差万别,但是从宏观上来看,家庭教育指导的发展是和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因而,可以从历史角度审视“家庭教育指导”的变革与发展。

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家庭教育虽然一直存在,但是家庭教育指导这个概念一直没有存在。1987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史慧中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在幼儿园接受教育的孩子的认知水平高低更多地和家庭教育的影响相联系,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幼儿园教育。这一研究成果为我国上世纪90代开展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和研究工作提供了依据。

1992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李洪曾探讨和研究了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研究为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促进了家庭教育指导的发展。1997年,随着多个地区例如上海市、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的成立,我国家庭教育研究工作和指导工作迅速发展[3]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已经经历了近30年的历程,如今已形成蓬勃发展态势。特别值得欣慰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家庭教育指导在国家决策层面引起了高度重视。如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专门阐述了“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2006年《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2010年《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正式问世。这一系列党和国家的法规和举措预示着家庭教育指导将在新的、更高层次上得到更大的发展,同时也预示着家庭教育研究者和指导者肩负着更大、更重、更艰巨的社会责任

对近30年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进行认真审视后我们发现,我国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据全国妇联统计,全国有各类家长学校43万余所,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11多万所。不仅是学校,社区、各类企事业单位、大众传媒都对家庭教育指导做了大量工作,例如《爸爸去哪里》《爸爸回来了》等电视节目对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也作出了一定贡献,从事家庭教育指导的人数也有数以百万计。我国大量的家长从家庭教育指导中得到了真正的进步,但必须承认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家庭教育专家关颖在2011年指出,我国家庭教育指导从总体来说,存在简单化、庸俗化、急功近利的问题。[4]

(一)在家庭教育指导理念上:重行为塑造

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家长专制思想的影响,我国家庭教育指导者往往更重视家长的作用,把家长看作是儿童成长的决定性因素,把所有的压力压到家长身上,强调父母是孩子的塑造者,并举出大量的国内外家庭教育指导成功案例进行佐证。在这种家庭教育理念之下,专家往往指导家长如何按照成人的意志塑造、控制自己的孩子,让孩子绝对服从自己。这样做的后果是忽视了孩子的想法和孩子的能动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家长专制的理念。

(二)在家庭教育指导对象上:盲目自信,轻家长

在我国家庭教育指导中普遍存在“父母有病让孩子吃药”的现象。这种现象其实是一种轻视家长作用的做法,认为家长只是家庭教育指导者特别是幼儿园老师的配合者的角色。家长的任务就是服从指导者的安排。忽视指导家长对家庭教育问题的深入了解和对家长自身存在问题的反思。这样做的结果是家长对孩子付出越多,孩子身上的问题就越多,最后可能导致亲子关系紧张。面对这种情况,一些指导者甚至在指导失败的情况下,对父母批评指责,指责其在家庭教育中不能很好严格按照指导者的安排进行教育,却很少反思家庭教育指导对父母提供了多少有效的帮助,以及自身的失误和欠缺。

(三)在家庭教育指导方式上:重理论灌输

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更多地停留在面向群体的知识灌输阶段,停留在指导者教、家长学或者简单模仿的层面。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往往是以讲座、开家长会的形式存在的,在指导中家长处于“受教育者”“被要求者”的地位。也就是说家长往往是带着一双耳朵接受指导,接受完指导家长就离开。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如何开发家长自身的教育潜能,引领家长分析思考家庭教育问题,启发和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方面是需要突出解决的问题。

(四)在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上:重实用,轻基础

近年来,学前教育机构的家庭指导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引导,大量指导者出现急于求成,只关注眼前利益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指导者停留在就事论事的指导上,或者指导视角单一,不能让家长信服。总体来说,科学的家庭教育理论为基础的主流的声音在家庭教育指导领域的应用存在欠缺。例如指导者往往偏离科学的育儿理念,不是以儿童的身心发展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儿童成才作为家庭教育的目标。因此“教子秘籍”“黄金法则”,怎样培养孩子成为博士、成为精英这一类的家庭教育指导大行其道。这样急功近利的做法给家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也极为不利。这些以“专家”自居的家庭教育指导者往往是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把注意力盯在家长的钱包上,这在根本上背离了家庭教育指导的宗旨。

(五)在家庭教育指导整体上:重传播,轻研究

虽然我国从事家庭教育指导的人数较多,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家庭教育指导者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比较低,专业家庭教育指导师寥寥无几。大多数从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工作者是兼职或者单纯把家庭教育指导当作是业余爱好,可以说热衷于家庭教育指导的人士大多没有专业背景或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总体来说,我国家庭教育研究比较滞后,不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和不断增长的家长的需求;家庭教育研究队伍专业化程度低,视野窄,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和对家庭教育问题的深入探讨,低水平重复多,理论创新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