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工业发展的第二个时期(—年)

中国工业发展的第二个时期(—年)

时间:2022-10-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清政府统治末期,尽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到双重压迫,发展的速度极为缓慢。虽然受到帝国主义的控制与制约,重工业在这一时期也有所发展。同时,军阀之间的不断混战,也导致中国工业的发展难以为继。这也让1927—1937年这一段时间成为了中国民族工业又一个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国民政府试图复苏中国的工业,并付诸了许多努力。

清政府统治末期,尽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到双重压迫,发展的速度极为缓慢。在中华民国建立后,资产阶级正式踏上政治舞台,新政府通过法规的方式确定和保护了民族资产阶级享有的政治权利与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兴办热潮。此外,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斗,这也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喘息之机。民族资产阶级抓住了这一历史良机,在1912—1920年之间,取得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繁荣发展,企业数量年增长率达到了14%左右。从投资额来看,在1912—1919年这八年时间里,新增投资与企业扩建投资的总额达到了1.3亿元左右,超过了之前50年的总投资额。

中国的机器纺织工业从1913年的231个工厂,增加到1920年的475个,资本数额也由3200万增加到8200多万。前清状元张謇所创办的大生资本集团是其中的佼佼者。在1924年,大生资本集团已经拥有四个纺织厂,布机的数量也超过了1500台。面粉工业在这几年中也发展迅速,平均每年增加14家面粉厂。从进出口情况来看,在1915年之前,中国的面粉一直是净进口,而在此之后,中国开始出现面粉净出口。其中,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的茂新公司和福新粉厂最具代表性。1921年,这两家企业的面粉生产能力占全国面粉厂的23%,而荣氏兄弟也被称为“面粉大王”。中国火柴企业在1911年只有30家左右,到了1920年,企业数量增加到66家。为了有效应对外国火柴,特别是瑞典火柴的低价倾销,上海的三家火柴公司通过合并成立了大中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从而在竞争中逐步站稳脚跟。在甲午战争之前,造纸产业只有上海机器制造局和广东宏远堂机器造纸公司这两家机器造纸厂。然而在1914—1919年这几年间,由于战争的原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控制与侵略,刺激了造纸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此期间共发展出了8家造纸厂。此外,在其他一些轻工业领域(如罐头、榨油等),民族资本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虽然受到帝国主义的控制与制约,重工业在这一时期也有所发展。其中,采煤业中使用动力机械的工厂从1913年的500家,增长到1920年的2000多家。机器煤炭开采量也从1912年的80万吨,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钢铁冶炼产业也有了一些发展,如大冶铁厂、龙关铁矿公司等。此外,电力和运输业的发展也比较迅速。全国电力企业有51家建立于1914—1918年之间,占1918年总电力企业的62%。

总体而言,在这一段时期内,中国重工业的投资速度和数量在不断增加然而,由于经济总量太小,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仍然无法实现机器设备的生产和制造。

图2-2 中国早期民族工业

经历了“一战”时期的短暂繁荣,脆弱的中国民族工业难以承受外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压迫,出现了倒闭潮。同时,军阀之间的不断混战,也导致中国工业的发展难以为继。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中国形式上的统一后,开始颁布一些法规扫除了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如1929年的关税自主、统一税收政策、加强铁路和公路等基础建设等。这也让1927—1937年这一段时间成为了中国民族工业又一个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一些传统行业如面粉、纺织业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同时还从国外引进了一些新的产业部门,如酸碱产业、橡胶产业、搪瓷等,以及针对针织、织绸等传统行业的机器设备。

1937年,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导致了史无前例的工业大迁徙。当时,中国的工业主要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内陆地区基本上没有什么工业。为了避免日本的掠夺和破坏,同时也为了增强自身的抗战能力,国民党政府设立资源委员会负责工业的内迁。然而由于战争的封锁与破坏,运输工具的落后与稀缺,导致了许多民营工业遭受巨大的损失。根据国民党经济部的统计显示,到1940年,共有448家工厂内迁,其中机械工业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纺织品、化学工业、电器工业等,其中属于国防工业范畴的占60%以上。而在战前,日本就在东北地区建立重工业基地,主要涉及日本国内所缺乏的国防资源与军事活动相关产业。随着日军侵略活动的加深,当时被日军所占领地区的工矿企业完全被日寇所掌握控制。

1945年,随着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其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主要是工矿企业和纺织厂)大部分都被中国政府接受,而国民政府随后对部分敌伪企业和部分设备进行出售(主要是一些规模较小的杂类工厂)。在接收日伪资产之后,重工业的固定资产占到全国新式工业的70%。然而,这些重工业企业所遭受的破坏非常严重,特别是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在战争中损坏了一部分设备,苏军又将一些重要的设备和材料部件作为战利品带回了苏联,这也导致了我国当时的重工业的恢复非常缓慢。由于纺织业等轻工业所需的资金不多,生产能力恢复得较快。国民政府试图复苏中国的工业,并付诸了许多努力。然而经过了四年的时间,仍未恢复到工业生产总值最高的1943年。由于忙于内战,国民政府在工业复兴上的投入不足,导致整个经济发展受阻,加上美国商品的大量倾销、国民政府滥发货币等行为的影响,导致大量的民营企业纷纷倒闭,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与此同时,大量官员的掠夺,膨胀的国民党官僚资本,极大地削弱了民族工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