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工业发展的第四个时期(—年)

中国工业发展的第四个时期(—年)

时间:2022-10-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78年的经济体制、发展战略的变革推动了中国农业、轻工业与乡镇企业的发展,这一阶段主要是以满足国内和本地对农产品和生产生活消费品的需求为主。这些企业在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中国工业发展在改革开放后不同的时间段内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9—1999的农业与轻工业加速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则是信息化与工业化并进阶段。其中,前者又可以大致分为1978—1991年的农业、轻工业和乡镇企业高速发展阶段,以及1992—1999年的制造业与出口增速阶段[1]

1978年的经济体制、发展战略的变革推动了中国农业、轻工业与乡镇企业的发展,这一阶段主要是以满足国内和本地对农产品和生产生活消费品的需求为主。长期实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畸形的经济结构和短缺经济,导致了农业与工业的生产效率极为低下。为了提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等农业政策。通过农业效率的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开始凸显,而这也恰好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大量充足的人力。在工业方面,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放松,这一时期大量的乡镇企业开始出现,并主要从事纺织品等轻工业产品的生产。这些企业在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在这一时期,中国通过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大力引进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对外贸易的范围,从而利用国际市场与资源,更快地发展工业生产。1979—1991年,中国的名义GDP从4062.6亿增加到21816.2亿元,增长了4.37倍。其中农业和轻工业的增速最快,重工业发展相对较缓。特别是从1981年开始,轻工业占工业产值的比重终于超过重工业,这标志着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开始逐步得以改善。同时,乡镇企业在推动工业发展和吸收就业方面有着非常突出的贡献。到20世纪80年代末,乡镇企业的员工数量超过了1亿,10年间的工业总产值较改革开放初期大约增加了20倍。

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提出中国改革开放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在1992—1999年间,中国的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20世纪80年代的高速增长,三个产业的结构继续优化。其中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而其他两大产业的比重则稳步上升,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由1990年的43.4%上升为45.8%,第三产业的比重则由34.8%上升到37.3%。轻工业与重工业的总产值比例没有大的波动,基本保持稳定。

图2-4 邓小平南方讲话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阶段,通过大量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中国落后的工业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基本上掌握了一般的工业技术,但在许多工业领域仍然缺乏核心的关键性技术,在高端领域仍然缺乏相关的知识与技术。同时,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动力不足,导致我国的工业发展仍处于较低层次的模仿与引进阶段,尚未达到消化和吸收阶段。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与深化、中国与外国的贸易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外贸开始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其中制造业的工业制成品出口量有着显著的增长。

注释

[1]简新华,余江. 中国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道路[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