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现国家工业化时的教育大发展时期

实现国家工业化时的教育大发展时期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明治维新后,日本以实现工业化为目标,在与欧美列强的竞争中,经济发展非常迅猛。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教育发展与工业化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这个教育法令是仿效美国教育制度而制定的。因此,日本的初等教育在这一时期中日益普及,小学的入学率迅速上升。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同时,日本的中等教育也有了发展。在这一时期的日本高等教育中,东京大学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实现国家工业化时的教育大发展时期

明治维新后,日本以实现工业化为目标,在与欧美列强的竞争中,经济发展非常迅猛。特别是从20世纪起,日本加快了大规模工业化的进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已成为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教育发展与工业化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确立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为了克服《学制令》中所存在的学区划分过于理想化,学制过于单一化和对各地办教育的积极性的限制等缺点,1879年,明治政府又颁布《教育令》,废止了《学制令》。它规定:(1)废除学区制,把教育管理权下放给地方;(2)6~14岁为学龄期,每个儿童在此期间至少要受16个月的普通教育,集中或分散的方式都可以;(3)给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设备与管理等以更大的灵活性。这个教育法令是仿效美国教育制度而制定的。由于它具有强烈的自由化倾向,因此,也称之为“自由教育令”。

但是,这个法令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认为它过于自由化。于是,1880年12月,距《教育令》颁布时间仅仅一年,对《教育令》又作了修改。它主要是对学校的设置、内容、授课时数和学校管理职权等作了统一的规定,加强了政府对公共教育的控制,但并没有改变地方管理教育的原则。

1885年,明治政府建立内阁制,森有礼担任第一任文部大臣。在他的主持下,1886年,颁布了《帝国大学令》、《师范学校令》、《中学校令》和《小学校令》,对各级各类学校作了一些调整和修正。例如,4年制的初小规定为义务教育;将中学的学习年限改为7年,分成5年的寻常初级中学和2年的寻常高级中学两级,并实行严格的考试制度;大学作为研究和教授国家需要的学术的机构,帝国大学由大学院和分科大学两部分组成;设立寻常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等。至此,日本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基本上确立了下来。

(二)普及初等教育

img154

森有礼

在19世纪70—80年代,明治政府集中力量普及初等教育。因此,《学制令》颁布后,日本各地废除了寺子屋,而开设了小学校,分下等寻常小学(初小)和上等寻常小学(高小)两级,各为4年;儿童6岁入学。明治政府除实行初等教育免费外,还采取了一些办法促进公众送子女入学。例如,把最好的建筑物提供给小学;入学的儿童应佩戴注明他们家长姓名和住址的特殊标记;在上课时间内,警察碰见没有上学的儿童,可以进行查询;要求每所小学校挂一面旗子,一看它就可以知道那个地区的儿童入学率;邀请家长参观小学校,等等。

1882年,日本已有小学约29000所。1900年,对1890年颁布的《小学校令》进行了修改,规定小学教育免费,开始确立免费义务教育的原则,并鼓励各地在下等寻常小学里增设修业2年的高等小学校班,为将4年的义务教育年限延长为6年做准备。1907年,又颁布了《再改正小学校令》,一律废除私立小学,全部改为公立;并规定把下等寻常小学的修业年限延长为6年,为义务教育;在6年制小学之上,再设置修业2年的高等小学校,为将义务教育年限延长为8年做准备。但在此后,6年的义务教育年限大约40年没有改变。

小学的课程虽然几经变动,但一般均设置修身、日语、算术、地理、历史自然科学、图画、唱歌、体操和手工等。

为了改善小学教师的待遇,鼓励他们从事初等教育事业,1893年,政府向国会提出了一个国家补助金法案,拟以资历为基础,增加小学教师的薪金,但未获通过。在公众的强烈要求下,国会终于在1896年通过了一项法令,增加小学教师的薪金,但又严格规定是补助在同一个学校里任满5年以上的教师的。这对防止小学教师流动、提高初等教育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

日本的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注意初等教育的发展。1899年,中央政府建立了一项资助普及初等教育的基金。1910年,地方政府用于初等教育的经费约占其预算的40%。因此,日本的初等教育在这一时期中日益普及,小学的入学率迅速上升。据统计,小学入学率1873年只有28%,1877年为40%,1899年达到70%,1902年增加为90%,1906年又增加为96.4%,到1920年,已达到99.03%。

(三)发展中等教育

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同时,日本的中等教育也有了发展。19世纪80年代后期,明治政府开始把力量转到了中等教育方面。1886年颁布的《中学校令》,规定中学的学习年限由原来《学制令》规定的6年延长为7年,包括5年的寻常初级中学和2年的高等中学校。

1894年,又颁布了《高等学校令》,把高等中学校改称为高等学校(高中),修业年限根据学校性质内容,作为大学预科的为3年制,作为专门学校的为4年制。1899年,又对《中学校令》进行了修正,把寻常初级中学改称为中学校,修业年限初中仍为5年,并规定中学校的目的是使学生受到必要的中等普通教育。同年,还公布了《实业学校令》,成立了与中学并列的实业学校。所以,中学校更加明确为高等学校的预备学校。这样,就形成了小学校—中学校—高等学校—大学四个相互衔接的阶段的学制体系。

中学课程一般设置品德、日语、代数、几何、三角、物理、化学、历史、地理、英语和汉语等课程,反映了重视基础科学和外语教学的特点。为了保证学习质量,中学实行严格的考试。

img155

镰仓时代的石佛

此外,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中等技术学校也逐渐建立起来。1883年,文部省制定了《农学校通则》;1884年又制定了《商业学校通则》;1893年,颁布了《职业补习学校条例》,1894年又公布了《简易农业学校条例》、《徒工学校条例》和《国家津贴职业教育的法令》。一般认为《农学校通则》的颁布是日本近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开端。1899年,政府又颁布了新的《职业学校令》,把农业学校、商业学校、商船学校、徒工学校和职业补习学校等都包括在这个职业学校系统之中。这些中等技术学校主要招收读完8年小学的毕业生,然后再进行3年的职业训练。到1903年时,中等技术学校已有200所,还有职业业余补习学校约200所。

到19世纪末,由中学(中学校和高等学校)、女子中学和中等技术学校等三类学校组成了日本的中等教育序列。从1890年至1920年,这三类中等学校的数目由109所增加为1554所,学生人数由约17,000人增加为464,000。

(四)扩充高等教育

在这一时期的日本高等教育中,东京大学具有重要的影响。明治政府非常重视这所大学的建设,大量拨款给以资助。1880年,给东京大学的资助占日本全国高教经费的40.49%。在1886年东京大学改称为帝国大学之后,明治政府又建立了另外几所帝国大学,这些大学打下了日本高等教育的基础。与此同时,一些私立大学也被建立起来,例如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创办的庆应义塾(大学)和著名政治家大畏重信创办的早稻田大学等。在培养实现工业化所需要的高级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方面,这些大学起了很大作用。

总的说来,日本的高等教育是在20世纪初以后才得到扩充的。1905年,日本有大学48所(包括国立、公立和私立);到1922年时,已有国立大学6所,非国立大学20所,其他高等教育机构223所。以平均人口一万人中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比率看,日本已进入当时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前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