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州歌剧院

广州歌剧院

时间:2022-10-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广州歌剧院位于广州市珠江新城内,由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设计,2010年完成。广州歌剧院总占地面积约4.2万平方米,建筑内设有歌剧、芭蕾以及交响乐三个排练厅,能满足各类演出需求,总建筑面积达7.3万平方米,最大长度约120米,建筑总高度43米。广州歌剧院外墙虽然由石材和玻璃镶嵌而成,但大厅是钢骨玻璃面,为了调和建筑过于硬朗的线条,设计师在歌剧院两侧还专门设计了两潭三角形的湖水。

6.2 中国后现代主义建筑

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涌入,中国建筑界也开始在两个层面上反思现代主义与中国的现状:一是沿着后现代主义的思路,认为应该改变目前呆板、平淡的建筑格局;另一种倡导“建筑必须符合人的生存需求”的现代建筑思想。前者倾向于从建筑形象和环境角度后者倾向于从功能角度来改变中国建筑的单体平淡与整体杂乱现状。总之,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传入,促成了中国建筑界对现代主义的新思考。

6.2.1 北京中央电视台大楼

中央电视台新总部大楼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地处东部商务中心区,由德国人奥雷·舍人(O le Scheeren)和荷兰人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的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设计,2012年竣工。

央视大楼整个建筑由6个近似于平行六面体的体块组成(包括基地上的两个体块,两个垂直体块以及两个悬挑体块),相邻的两个体块组成“L”形。整个建筑的结构也表现为近似平行六面体,建筑中部被掏空,成为一个有棱角的“环”,呈现出极强的对称性。建筑看起来像是随机形成的自然物,没有曲线却动感十足,锐角只出现在水平方向,而且是在跟地面接触的部分,直立的表面并不是完全垂直于地表,小角度的偏离暗示了对空间的扭曲处理。

从外观看来央视大楼可以说是极其封闭,也可以说是极其开放。它表面是大片的玻璃幕墙,使得大楼内部有极其开阔的视野,在任何楼层都能看到地面全景。然而,这个不规则形体带来强烈的不稳定感,重力似乎集中在建筑的西南角,悬挑的部分是如此的巨大,仿佛地震、风力和其他任何轻微的震动都会对它造成致命的影响。

从技术上讲,建筑存在很大难度,两座竖立塔楼向内倾斜,且倾角很大,塔楼之间被横向结构连接起来,总体形成一个闭合的环,这样一种回旋式结构在建筑界还没有现成的施工规范可循,而这个结构所带来的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自重。针对建筑的特殊体形,尤其悬挑部分交接处承受了极大而不合比例的结构荷载,相应的解决方法是放弃均匀的结构布置,根据各部分荷载特点组织结构网络,结构框架由一系列不同大小的三角形结构杆件组成,杆件密度大的地方往往就是荷载密集的位置。这种大胆创新的结构组织方式,既是“适应性”的表现,也是对建筑界传统观念的挑战(图6-25、图6-26)。

央视大楼的庞大体形是对于相互平衡、相互补充和相互依存等相关思考的表达。传统的摩天大楼成为一种陈旧、平庸的模式,而央视大楼提供了其他视角,通过水平和竖向的紧密结合,摩天大楼不再平淡无趣。

图6-25 央视大楼的悬挑体块 丁一平摄

图6-26 央视大楼 丁一平摄

6.2.2 广州歌剧

广州歌剧院位于广州市珠江新城内,由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设计,2010年完成。其外形如“圆润双砾”,就像置于平缓山丘上的两块砾石,在珠江边显得十分特别(图6-27)。

广州歌剧院总占地面积约4.2万平方米,建筑内设有歌剧、芭蕾以及交响乐三个排练厅,能满足各类演出需求,总建筑面积达7.3万平方米,最大长度约120米,建筑总高度43米。

建筑造型力图体现歌剧院建筑的开放、浪漫和雍容华贵,该建筑由一个舒展的弯月状形体、围绕着由5个花瓣形墙体组成歌剧院主体。其中“大砾石”是1800座的大剧场录音棚、艺术展览厅等,打造成一个富有节奏感、独具个性的艺术厅堂;“小砾石”则是400座的多功能剧场等,舞台、布景及观众座位均可根据演出需要自由改造场地。同时,剧院拥有完备的附属设施,包括票务中心、大型停车库、餐厅等。

图6-27 广州大剧院夜景 作者摄

图6-28(左) 广州大剧院内部空间 作者摄

图6-29(右) 广州大剧院大剧场内部 作者摄

图6-30 广州大剧院内部 作者摄

广州歌剧院外墙虽然由石材和玻璃镶嵌而成,但大厅是钢骨玻璃面,为了调和建筑过于硬朗的线条,设计师在歌剧院两侧还专门设计了两潭三角形的湖水。刚与柔,力与美,在这里得到了完美融合。

建筑的钻石形屋面天窗有利于将室内灯光折射向夜空,同时照明设计着重于对整体造型的烘托。夜晚大厅内的灯光透过透明玻璃和金色格栅,把歌剧院高雅而热烈的气氛传达给夜晚的羊城,与珠江夜景相互映衬,浪漫且富于诗意(图6-28至图6-30)。

建筑及其广场由外缘向中心的连续变化,配合地面微妙的起伏,柔化了城市界面,实现了与自然景观的轻柔接触,在纵横轴的交汇处,歌剧院与博物馆通过一片水平舒展的体量,形成广州新中轴线上城市界面的收放效果。通过完整连续的体量与立面肌理处理,整个花城广场清晰地表达出个体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内在逻辑,城市整体空间得以完善,建筑也巧妙地融于城市之中。

6.2.3 上海东方明珠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与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由当时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1994年落成,总高468米。东方明珠塔集观光餐饮、购物娱乐、浦江游览、会务会展、历史陈列、旅行代理等服务功能于一身,成为上海标志性建筑和旅游热点之一。

电视塔选用东方民族喜爱的圆体作为基本建筑线条,设计富有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中“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优美含意。其主体由3个斜筒体、3个直筒体和11个球体组成,形成巨大的空间框架结构,具有鲜明的后现代海派建筑特色,是现代科技与东方文化艺术和谐统一的杰出作品。

电视塔由3个相距7米呈品字形排列的圆筒体和3个与地面成60度角,直径 7米的斜撑构成主体,中间贯穿了11个大小不等的球体。圆筒体直径达9米,由钢筋混凝土筑成,11个球体为球形钢架结构,并采用新型铝蜂窝金属幕墙板贴面围护。

电视塔主体结构高350米,主要分下、中、上和太空舱4个部分。塔内底层为大堂,下球体直径达到50米,主要为观光平台;中球体总计五个,直径为12米,内部主要为空中客房;上球体内主要安装了广播电视发射机房。著名的东方明珠旋转餐厅在267米处,可容纳1600人,在上球体内,有一个环形玻璃观光通道,称之为“悬空观光廊”,整个通道采用钢结构,为玻璃地面和墙体,透过地面和外墙可以俯视整个黄浦江和陆家嘴地区;最上面直径为16米的球体为太空舱,设置有高级观光层、会议厅和咖啡馆。塔内还设有上海历史博物馆,主要展现自上海开埠以来城市风情和发展的概况。另外,塔的灯光在电脑控制下,可以有1000多种变化,是上海黄浦江畔上名副其实的一颗夜明珠(图6-31、图6-32)。

东方明珠自落成以后便成为上海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的地标性建筑,同时也是我国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成功作品之一,充分体现了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巧妙结合。

图6-31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图6-32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作者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