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时间:2022-03-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赵逵夫在楚辞与先秦文学研究上成就卓著,影响很大。兰州大学出版社于2002年3月出版了张崇琛的学术专著《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研究》,他的另一部探讨中国古代文化的专著《古代文化探微》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4年6月出版。有关“赋”的研究是这一时段古代文学研究的重点和亮点。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_甘肃社会科学年鉴:2001~2005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

赵逵夫在楚辞与先秦文学研究上成就卓著,影响很大。专著《屈原与他的时代》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2年再版,《屈骚探幽》由巴蜀书社于2004年再版,两书均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业已成为屈原、楚辞研究者十分重要的参考著作。此外,赵逵夫的《古典文献论丛》一书亦由中华书局于2003年出版,书中收录了他多年来研究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的论文多篇;他主编的《诗赋研究丛书》现已出版17种。计有郭晋稀《诗经蠡测》、《诗辨新探》,郑文《楚辞我见》、《汉诗研究》、《建安诗论》、《李杜论集》、《扬雄文集笺注》,赵逵夫《屈骚探幽》,赵逵夫主编的《诗赋论集》,裴登峰《曹植诗新探》,尹占华《张祜诗集校注》、《律赋论稿》、《王建诗集校注》,韩高年《诗赋文体源流新探》,郭锋《南宋江湖词派研究》,赵茂林《两汉三家〈诗〉研究》等。与此同时,赵逵夫还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华文史论丛》、《社会科学战线》、《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古典文学知识》、《文献》、《文史》、《甘肃社会科学》、《江海学刊》、《西北师大学报》以及《光明日报》等学术刊物上相继发表论文60余篇。论文《〈两都赋〉的创作背景、体例及影响》获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系列论文“汉晋赋作家作品研究”荣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张崇琛的《昆仑文化与楚辞》、《楚骚咏兰之文化意蕴及其流变》、《〈招魂〉“些”字探源》等论文,将楚辞与古代文化结合起来进行探讨和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兰州大学出版社于2002年3月出版了张崇琛的学术专著《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研究》,他的另一部探讨中国古代文化的专著《古代文化探微》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4年6月出版。五年间,张崇琛在《齐鲁学刊》、《兰州大学学报》、《成都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有关“赋”的研究是这一时段古代文学研究的重点和亮点。伏俊琏的《〈汉书·艺文志〉“杂行出及颂德”、“杂四夷及兵”赋考》、《〈汉书·艺文志〉“杂禽兽六畜昆虫赋”考》、《敦煌俗赋的文学史意义》、《对汉简〈神鸟赋〉的几点看法》、《说“俗赋”》、《〈汉书·艺文志〉“杂赋考”》、《敦煌赋的作者、写本诸问题》、《〈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初探》、《汉魏六朝的诙谐咏物俗赋》、《百年敦煌赋研究》、《先秦“故事俗赋”钩沉》、《汉代冷嘲热讽、嬉笑怒骂类俗赋》、《魏晋嘲讽俗赋考论》、《汉魏六朝调笑戏谑类俗赋》、《先秦论辩俗赋钩沉》等众多探究“赋”的学术论文,有总说,也有分论,系统讨论了有关“赋”的一系列问题,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韩高年的《论贾谊赋的“承上启下”》、《南朝赋诗化倾向的文体学思考》、《汉晋赋中所见自然及自然观的演进》、《两汉咏物小赋源流概论》。郭令原的《论战国说辞与屈原赋》、《试论东汉赋和楚骚的关系》、《论〈诗经〉与东汉赋在句法上的关系》,丁宏武的《魏晋诗赋结构与用韵关系初论》等文章,从不同时段、角度对“赋”进行了探究。

韩高年有关“礼俗仪式与先秦诗歌演变”以及“先秦杂体韵文”与《诗》、《骚》关系的论述也别具特色,在《文献》、《文学评论》、《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甘肃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了《周成关系、祭礼与成地风谣本事考》、《颂为“仪式叙述”说》、《颂诗本义研究述评》、《从“瑶”、“谚”、“歌”看先秦诗歌的形态及其演变》、《先秦仪式展演对诗艺的孕育》、《西周开国典礼所用颂诗考》等二十余篇学术论文。

刘志伟承担了国家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陆机集校笺”,还发表了《从陆机诗赋看诗学赋学思想价值》、《试论王粲〈英雄记〉》、《“英雄”价值观念与曹操的家族文化教育》、《〈语林〉与〈世说新语〉“捉刀”条考论》等十余篇有创见有新意的论文。

此外,马世年的《20世纪〈公莫舞〉研究回顾》、《再谈〈公莫舞〉的研究》、《韩非身世与生卒年代考略》、《刘琨诗考论》,丁宏武的《黄石公之“履”探微》、《黄石公故事献疑》、《〈抱朴子外篇〉的成书及思想倾向》,杜志强的《萧绎〈金楼子〉的版本及其写作时间》、《萧绎及其〈金楼子〉研究史述评》,聂大受的《“竟陵八友”文学集团的形成及其特点》等论文都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二、隋唐五代两宋文学研究

王勋成致力于唐代铨选制度及其与文学、文士关系的研究,出版了专著《唐代铨选与文学》(中华书局2001年版),还发表了《唐代官吏的除授及任命书》、《王维进士及第之年及生年新考》、《岑参入仕年月及生年考》等相关论文十余篇。

在杜甫研究方面,亦颇有成就。郝润华从几种杜诗注本入手,深入探讨杜诗,先后发表了《朱鹤龄〈辑注杜工部诗〉略论》、《再论〈钱注杜诗〉中的诗史互证》、《试论杜甫诗的非虚构叙述形态》、《杜甫诗话的集成性整理——评〈杜甫诗话六种校注〉》、《从经学到诗歌诠释学——以〈钱注杜诗〉为中心考察》、《黄生〈杜诗说〉与清初杜诗诠释方法》等论文。雷恩海则从作家、作品入手,发表了《会当凌绝顶:杜甫早期诗歌创作研究》、《飘零忧国杜陵老》、《杜甫的夔州七律与盛唐气象》等论文。张鸿勋的《试论杜甫秦州代笺诗的艺术特征》、《试论杜甫陇右诗的用典特征》、《杜甫陇右田园诗的人性化特征》又集中讨论了杜甫陇右秦州诗的一些特点。

白居易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尹占华著有《元稹评传》(附蹇著《白居易评传》后,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蹇长春的《白居易评传》获得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唐宋诗研究中,李润强着力从牛(僧孺)李(德裕)党争入手透析唐代中后期历史与文学的关系,出版了专著《牛僧孺研究》。刘洁的专著《唐诗题材类论》获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奖。雷恩海的《张说诗歌创作实践及其成就论略》、《天心月肋,骏发踔厉——顾况诗歌新论》、《陈子昂的“兴寄说”再探讨》,杨晓霭的《从敦煌歌词中的男儿形象看唐代人物品藻趣尚》、《令狐楚简论》、《刘次庄〈乐府集〉考辨》、《宋人歌诗方法分析》、《宋代郊庙仪式声诗的舒迟及其形成》、《唐诗在宋代的歌唱及其对宋人声诗观的影响》,尹占华的《论韩愈诗的喜剧精神》、《唐诗人考辨五则》、《论张耒的诗》、《论秦观的诗》,汪聚应的《唐人任侠与咏侠》、《唐人咏侠诗刍论》,周蓉的《唐末诗坛的追慕之风及其评价》、《唐末诗人的隐逸风尚与淡泊情思》,杜琪的《敦煌歌辞作品要目分类题注》,郭弘的《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柳宗元山水诗探赏》等都是较有新意的论文。

词的研究也出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专著有庆振轩的《唐宋词研究与欣赏》(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林家英《诗词散论》(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郭锋的系列论文《论理学对宋词的影响》、《论江湖词派的词学理论》、《论宋代词学的“清空”》、《论宋代词学的“骚雅”》等主要从词学理论和词派来探究宋词的一些特点。雷恩海的论文《试论周邦彦词作的独创性》,漆子扬的论文《论韦庄词的情感特质》,单芳的专著《晏殊珠玉词译评》(甘肃文化出版社,2001年)、论文《晏殊词的抒情视阈及审美意趣》则是就单个词人的词进行探究。

唐传奇研究涉及的较少,仅有几篇论文发表,如雷恩海的《理想与现实的两难抉择——从唐代户婚制度看唐传奇的婚恋现象》、《唐传奇新探评介》,单芳的《论刘清韵及其〈小蓬莱仙馆传奇〉》等。

古代文论及文学批评方面,成果比较集中。雷恩海有较多论文探讨相关问题:《文心雕龙与艺概》、《〈文选旁证〉与文选学》、《〈春秋〉新经学的传播及其基本精神考述》、《“绘事后素”的意义指向及其在文论中的表现》、《“绘事后素”的意义指向及其在画论中的表现》。郭令原发表论文《“象”的含义及其在先秦文学思想中的意义》、《论钟嵘〈诗品〉对兴比赋的阐释》。赵建新编有专著《中国古代文论选》(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三、元明清及近代文学研究

诗歌方面,张兵致力于探究“遗民与遗民诗之流变”、“地域文化视野中的清初遗民诗”等问题,发表了有独到见解的《望社的形成与诗文化活动》、《清初泰州遗民诗群的社会结构与创作特征》、《清初山左遗民诗群的分布态势与创作特征》等论文。龚喜平集中研究“晚清诗文革新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历程”和“晚清‘新学诗’的诗史意义”,发表了系列论文表述自己的观点,如《南社诗人与中国诗歌近代化》、《秋瑾文体革新理论与实践考论》、《南社译诗与中国诗歌近代化简论》、《黄遵宪对中国诗歌近代化的两大贡献》。孙京荣的《论查慎行的咏怀诗》、《论查慎行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就查慎行的诗进行探讨。冉耀斌的《吴镇诗学思想初探》从总体上阐释了吴镇的诗学思想。

王传明出版了专著《于慎诗文选》(济南出版社,2004年)。张兵编选了《顾炎武散文选》(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顾亭林诗文选》(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同时,还有相关论文《顾炎武散文的思想与艺术》、《顾炎武散文初探》发表。

戏剧方面,李占鹏之专著《宋前戏剧形成史》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关汉卿评传》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出于对“中国戏曲形态及观念”的一贯关注与研究,其亦有《中国古代戏剧观念的渊源追溯、检讨、透视》、《斑斓的元杂剧角色》、《元杂剧宫调的构成类型及组合方式》、《论古优的社会角色及心理征象》、《论元代戏剧批评的观念转变与理论创获》、《元曲作家生平基本范畴的形态透视与现象分析》、《中国戏剧及其生成因素叙说》、《论关汉卿的历史剧〈单刀会〉》等论文发表。其他有庆振轩之《宋金影戏考》、《罗隐〈感弄猴人赐朱绂〉别释》,宁俊红之《论当代古典戏曲理论研究体系的建立及其内涵》等。

胡颖在元杂剧、陇剧研究上也有较多成果。出版专著《失传元杂剧本事考》(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年),发表了《元杂剧〈驴皮记〉本事考》、《失传元杂剧〈秋夜蕊珠宫〉本事考》、《元曲中题红叶故事考》、《陇剧源头漫考》、《陇剧表演程式概说》等论文。

小说研究方面,赵建新发表论文《红楼梦意境论(一)(二)》、庆振轩发表论文《中国古典小说中的草莽英雄形象论析》。颜廷亮的黄世仲研究成果比较集中,发表了《关于拟即重印的黄世仲小说五种》、《唯一反映葡萄牙共和革命的近代小说——黄世仲〈十日建国志〉略论》、《黄世仲和1906年的“反郑风潮”》、《黄世仲研究及其对中国近代小说史研究的启示》、《晚清革命派小说的杰出代表——黄世仲〈洪秀全演义〉考论》、《从粤中名门望族末世走出的一代英才——黄世仲的家世和早岁生活》等论文。

散文方面,庆振轩有专著《元祐散文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新选古文观止》(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宁俊红有《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文化审视》、《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散文批评范式的演变与反思》论文发表。

此外,在一向颇为冷落的诗词曲赋格律研究方面,亦取得了一定成绩。尹占华的《律赋论稿》(巴蜀书社,2001年)和《诗词曲格律学》(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的出版值得注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