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明代云南文学研究

明代云南文学研究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明代是云南正统文学崛起的时期,其成就并不薄弱。本成果在全国明代文学研究中具有前沿性,在中国明代文学年会暨国际明代文化文学研讨会上,笔者带去的这一研究领域专题论文,均引起了与会学者对云南传统文学成就的关注,并得到充分肯定,被会议《综述》作为重要成果评论并收入会议论文集。此外,本书也关注学界此前已有的明代云南文学研究成果,有所引用则一一注明,并附录了相关文献索引。

明代云南文学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这是一个以明代云南文学为研究对象的断代地域文学研究课题,迄今尚无同类体例和研究角度的成果问世。

(2)断代研究和专题研究是写出高质量的、具有时代前沿学术水平的地域文学史之保证。就全国而言,新世纪的古代地域文学研究正在20世纪90年代的基础上深入展开。以当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对中心地域的全面开发为对照,边疆地域文学的研究比较落后,限制了外界对这些地区传统文学成就的认识。没有分门别类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总结,就不可能推进地域文学研究的发展。明代是云南正统文学崛起的时期,其成就并不薄弱。但由于深入和整合研究相对滞后,其成就往往被中心地区边缘化,只有少数作家为外界所知,因而云南本地的学者理所当然地要肩负起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责任

(3)与全国水平相比,云南省在古代地域文学的基础文献整理工作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实证和理论研究上形成的论著成果不多,深入的、整合性的研究还相当不足,需要更大的投入。本成果由基础性的实证研究进而到理论概括和总结,整合云南古代文学的成就,彰显云南文学在中国明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对推进具有当代前沿学术水平的云南传统文学研究,无疑具有其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4)本成果在全国明代文学研究中具有前沿性,在中国明代文学年会暨国际明代文化文学研讨会上,笔者带去的这一研究领域专题论文,均引起了与会学者对云南传统文学成就的关注,并得到充分肯定,被会议《综述》作为重要成果评论并收入会议论文集。《第七届明代文学年会暨明代湖南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摘引了本成果的一篇论文:“孙秋克认为,沐昂编选的《沧海遗珠》,素有善本之称。然是编之作者小传过于简略,编者和诗集亦有可疑之处。本文对《沧海遗珠》所收21位诗人的生平行实(主要是谪滇事迹)进行补充考订,并试图阐明明初谪戍诗人的生存状态及诗歌风貌。”(见国家一级刊物《文学遗产》网络版)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本成果从明代云南文学的特点和实际出发,以正统文学(诗文)为主体,以总体论述为纲要,以几大作家类型、重要作家群、著名文学家族为基础,以一代文学作家作品共时空和跨时空的描述为经纬,构成明代云南文学研究论述的基本框架。在具体表述上则把个案研究与综合阐述、历史语境与文学发展、传统内涵与当代视角、文学交流与地域特色等多个角度结合起来,把文本分析、史料考证与理论概括作为三个重点,原人、原文,始终把握文学本体,在纵向和横向交错的态势中观现象、看发展、识本质,立体地描述明代云南文学的独特风貌,最终创立比较能够揭示其主要内涵的叙述体例和基本理论,进而明确明代云南文学在全国大格局中的基本地位。此外,本书也关注学界此前已有的明代云南文学研究成果,有所引用则一一注明,并附录了相关文献索引。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云南文学的崛起:一、明代云南文学崛起的多元因素;二、全国视野中的明代云南文学。第二章隐逸文学的兴盛:一、“志不在干禄”·隐逸作家概况;二、“三子远不及也”·昆明郭文;三、“杨林两隐君”·兰茂和贾惟孝;四、“移栽上林不可得”·晋宁唐尧官;五、“满山空翠淡忘机”·各地州隐逸诗人论略。第三章宦滇职官的咏歌:一、洪武以来之渐兴;二、万历以来之盛衰。第四章宦游诗人的心声:一、“关山路尽九千里”·安宁籍诗人杨一清;二、“忧国忧民意自深”·其他宦游诗人论略。第五章谪戍名家的创作:一、谪戍解;二、《沧海遗珠》作家群考论;三、杨慎的滇云岁月、文学思想和创作;四、杨慎与嘉靖云南诗坛之繁荣;五、程本立等谪戍诗人论略。第六章遗民诗家的才性:一、高应雷引论及创作行实系年;二、文祖尧引论及创作行实系年;三、苍雪的交游和创作;四、从俗世到僧侣的担当;五、陈佐才等人的遗民情怀。第七章首府外文学家族考论:一、永昌府张氏·张志淳、张含、张合;二、丽江纳西族土知府木氏·木公、木青、木增;三、宁州土知府禄氏·禄厚、禄洪;四、大理府白族何氏·何邦渐、何鸣凤、何蔚文。第八章馀考:一、“平居陈郭”考;二、王锡衮创作行实考。附录:主要参引书目、编制《〈新纂云南通志〉集部明代简表》、重要研究论著论文索引。

三、研究成果的重要观点

(一)明代云南文学以正统文学(诗文)为主流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敕令颍川侯傅友德、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统领大军征滇,洪武十五年(1382年)平云南,接着在云南全境相继建立了以汉族政权为主体,与全国中心地区大致相同的统治体系,明王朝从此开始了自汉置郡县,唐宋封疆,元设行省以来汉族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在云南空前强大的统治。云南文学在明代崛起,与上述历史大背景密切相关。此前云南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史,却未能步入中国文学的主流,亦未能实现与全国文学的对接。但是我们说“主流”和“对接”是相对的,并不意味着明代云南文学完全失去了自己的地域色彩,而这一色彩的形成缘于种种复杂的因素。

中国古代所谓正统文学,指以汉语言为语体,以诗歌和散文为主体,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文学创作形态,对作家的民族身份则没有任何限定。明代云南文学的空前成就,是各民族文学精英的共同创造,大理白族诗人李元阳、永昌(保山)回族诗人马继龙、丽江纳西族土司木氏家族等,就是少数民族作家的杰出代表。

(二)明代云南文学之崛起受到多元因素的影响

(1)朱明王朝对云南在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上的全面经略,使云南真正融入大一统格局,汉文化得到大传播,是云南正统文学兴起的重要背景。朱明王朝在云南建立汉族统治政权的步伐相当之迅速,巩固政权的重要举措亦贯彻始终,并在大框架内采取具体的措施,保证了在汉夷杂处的边陲其统治政策切合实际。云南社会的结构在明代有了重大的改变,留兵屯戍,并向云南大量移民的结果,使汉族人口在历史上首次超过原土著居民,此外宦滇官员、吏属及谪戍人员大量入滇都使汉文化得到广泛传播。

(2)朱明王朝大力兴教办学以“造士”,促进了明代云南士绅阶层的形成,这是云南正统文学兴起的重要基础。明王朝在云南不仅广建各级各类学校,还大力兴办书院、文庙,广选良师,在云南广大地区极有成效地形成了覆盖面极广的教育网络——各级各类学校无疑是“造士”的基地,从这里走出的士子,无论属于哪一个民族,无论其是否进入科举之道,都自然而然地成为正统文学创作的主要力量。

(3)朱明王朝大力推进科举以促进“造士”,是云南正统文学兴起的重要契机。明王朝在云南大力举办教育,最直观的成就体现在科举上。明王朝在科举上对云南有所倾斜,在整个明代科举中,登科人数以云南府居多,其次为大理、临安、永昌等教育发达地区。推进科举对于云南发展的意义,杨慎说道:“千年之期而一朝之遇也”,“今日之滇云,非昔日之滇云矣!”(杨慎《云南乡试录序》)不妨说云南传统文学家就是科举的直接产物。

(4)朱明王朝以释辅儒,成民化俗的统治思想,是云南正统文学内涵形成的重要来源。朱明王朝以程朱理学立朝,但同时以倡导佛教为务,行以教辅政之实。朱元璋曾对儒学和宗教的关系作过“斯道非异圣人之道而同焉”的阐释。明代的各类学校教育以儒学为中心,明代科举以程朱理学为主要内容,其地位远胜于此前的任何一个朝代。学校教育和科举的主导思想不仅影响到学子的人生观,还影响了整个社会。在社会生活里儒学中心的确立,必然影响到文学主题的呈现,或成为重大文学主题。佛教被执政者作为施政之辅,滇云佛教复兴,高僧辈出,士人有读书僧寺之风,嘉靖以来士大夫亦有禅悦风气。明代云南山水诗的兴起可以说与禅悦之风大有关联,或说是山水诗半成于寺观。

(5)镇守使沐氏对云南正统文学的形成起到了倡导作用。沐氏一门与传统文化渊源有自,在云南虽为军事镇守,但向来喜欢结交文士。可以说,没有沐氏对文学的倡导,就没有《沧海遗珠》之编和“平居陈郭”之并称。明初沐氏的这一文学风气沿袭下来,形成了文学史上的独特现象。

(三)在全国文学视野中看明代云南文学

(1)云南文学在明代以前还不成气候,至明代虽仍处于边缘地带,但以正统文学所取得的成就为标志,其发展无疑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因此,讨论这个时代云南文学与全国文学的关系及其自身特点,有更为深刻的意义。朱明王朝政治的统一、对边陲的控制、汉文化的强势进入,使云南文学立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在全国文学中自有其特有的气质、禀赋和风格。

(2)明代云南文学与全国文学相比有同有异。缘于云南文学到明代才实现与全国的接轨,这就决定了它与全国主流文学的发展状态有所不同——中国明代文学以小说、戏曲、诗文为三大主要形式,但小说、戏曲在明中晚达于繁荣,成为最能代表明代文学成就的艺术形式,而云南文学的态势恰恰相反:在全国主流文学中只占三分之一的正统(诗文)文学,在云南却成为主流,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相同处则在于诗文与全国文学中的这个部分重合,亦与中国正统文学合流。明代云南文学与全国文学的不同大于相同,明代云南主流文学的这一状态,不是任何人的主观意图所能改变的,而这正是明代云南文学的重要特点。

(3)云南文学在明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起步即气度不凡,产生了引人注目的文学家和创作成就。从全国文献看,《明史》、《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明诗综》、《居易录》等重要文学史典籍都收录了云南明代作家的作品,袁嘉谷等编辑的《云南丛书》、方树梅著《明清滇人著述书目》、李根源编纂的《永昌府文征》、张文勋老师主编选注的《云南历代诗词选》等大型文献,更显然可见云南文学在明代的崛起。明代云南有不少名家在外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如杨一清、杨慎,再如兰茂、张含、李元阳、王廷表、苍雪、担当等作家不仅有成功的文学创作,还有值得重视的文学理论,《明诗话全编》亦选了数家。

(4)以正统文学为主要载体的明代云南文学,文学流派和作家群现象都不突出,而有自己的发展特点。中心地区的诗文在明初突出地表现为作家群现象,随着大一统局面的稳固,则呈现出茶陵派、前七子、后七子、公安派、唐宋派、竟陵派等文学流派迭替和论争的态势。然而在明代成为云南文学主流的正统文学中,没有产生过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作家群现象也不突出,但各种类型的作家作品则相对明显并贯穿始终,杨慎已注意到这一现象并作过简单的概括。作家类型指某些作家由文化身份或社会角色的类同而形成某种具有共同点的文学创作倾向,表现了他们生活的基本状态和文学主题乃至文学风格等方面的相近性。作家类型的形成是自然的、原生态的,这就打破了文学流派所具有的派系意识、宗主意识和风格意识,也没有作家群在共时空和文学主张同一性方面的限制。这主要由于汉化程度在明代云南才得以比较广泛而彻底的实现,文学家自然而然地以某种文化身份进行创作,地缘和时空都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四)明代云南文学的基本特点

(1)在“明代云南”这个历史地域的概念下,明代云南文学的主体作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基本类型——本土作家和外来作家,其中又可细分为外来作家,包括宦滇职官和谪戍作家;本土作家,包括宦游作家、隐逸作家、遗民作家、文学家族;此外有并称如“平居陈郭”,还有作家群如“杨门六学士”。但这当中必然会产生交叉的情况,这正表现了明代云南文学的立体性和复杂性。所以本书各章的论述,并不完全为其所囿,笔者或以身份(如《沧海遗珠》作家),或以所系中心人物(如“杨门六学士”),把他们归入到相应的章节中。事迹史载较略,或有重大疑点需要辨析的,则作为“馀考”。这样的论述基本结构,可以较好地整合作家作品,其思路来自对明代云南文学实际的考察,应当比较接近文学史实。

(2)明代云南文学在与全国的交流中保持和发展了地域特色。①宦滇和谪戍作家既带来了内地文学的风尚,又受到云南山川风物的熏染,其创作以鲜明的滇云色彩,成为云南文学的一个部分;本土作家则在受到外界文学风气影响的同时,始终保持发展着地域文学的特点。②同一个时期的作家群体并不受小地缘的局限,如“杨门六学士”中就有昆明、晋宁、大理、永昌等地的诗人,永昌汤琮等五人诗社中也有江南诗人。③宦滇、谪滇作家和本土作家中某些成就较高的作家促进了内外文学的交流,他们以其在整个明代文学史上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全局性影响,使云南文学走向全国,并为外界所认识,本土宦游或流寓外地的作家,也自然地成为内外交流的桥梁。④嘉靖和明季是内外文学交流比较突出的两个时期。由于杨慎的到来,嘉靖云南文学成为全国文学在西南的一个重镇;明季云南诗人与吴中文士多有交往,形成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内外交流在相当程度上打破了边地的局限,使云南文学充满了活力。

(3)明代云南文学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从各个不同作家类型及其代表作家的创作中,我们不难绎出明代云南文学的主要精神气质,进而阐释其审美特点。然而文学精神、文学主题、审美趣味等三者显然是不能截然划分的,在与全国文学的交融及地域文学自身传承的合力作用下,明代云南文学如同这块土地那样绚丽多彩:内在层面上的乡土情结、超然境界、涉世热情、悲悯情怀、批判意识;外在层面上的兼收并蓄、综合众体、雅俗并举、创新求变、保持特色;审美层面上的雍容浑和、奇崛雄健、清新秀逸、深沉幽永、朗润天然、沉郁警策、和平婉丽——这一切以云南独特的山川自然景观为背景,形成了云南文学在中国同时期文学中的异彩。

(4)明代云南文学实现了与中华传统文学的合流。如异军突起的明代云南文学,其作家作品不仅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此前所有时代的总和,而且在形式上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正统文学的所有样式,真可谓众体皆备,百花齐放。与全国同时期的诗文相比,云南文学表现了自己在文学精神、文学主题、审美风格等方面的特点。带有鲜明云南地域色彩的文学意象,舒卷着历史的风云和沧桑,浓缩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诗化表现”(张文勋《中华民族精神的诗化表现》)。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建功立业的雄心,忧国忧民的情怀,使明代云南文学呈现出厚重的人文主题。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明代云南诗文中这种内在气质之表现,甚至超过了同时期全国其他地区的文学。

四、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这是一个以明代云南文学为研究对象的断代地域文学研究课题。本成果从“传统与地域”、“文化与文学”、“交融与特色”、“个案与群体”等视角,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以新体例对明代云南文学的崛起、发展和重要文学现象、基本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述和理论概括,并对明代云南文学与全国文学的关系作出了适当的定位,使本成果具有明显的创新性,迄今尚无同类成果问世。

云南文学崛起于明代,一代文学家以地域色彩浓郁,人文底蕴深厚的创作成就,成为中国明代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昭示着云南文学富有希望的未来。作为一项基础研究,本成果的应用价值在于通过具体论述和理论概括,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与云南历史划时代新篇章的揭开同步,云南文学曾经以怎样的态势,在西南边陲开花结果,形成了一个地域文学的独特风貌,进而推动云南文学的发展。

课题名称:明代云南文学研究

课题负责人:孙秋克

所在单位:昆明学院

结项时间:2010年1月1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