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专著《中国现代诗歌理论批评史》对建构现代诗论框架与话语系统具有一定价值。专著《诗人姚学礼》、《雅斯尔·十娃子与汉诗》也各具特色。王喜绒另有专著《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批评》。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_甘肃社会科学年鉴:2001~2005

第二节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一、诗歌研究

诗歌研究是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重头戏。彭金山之专著《中国新诗艺术论》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并有《新边塞诗流变概观》、《匡文留及其西部女性诗》、《关于时下诗坛的思考》、《倾诉与呼唤——波眠诗歌简论》、《汪玉良抒情诗创作浅论》等20余篇论文发表。其提出散文诗的“双元异步透融结构理论”,在诗歌思潮、诗学理论和作家作品研究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常文昌在中国现当代诗歌的研究上也有所建树,他注重从诗歌本位进行研究,在比较中为诗人定位,既注重理论探讨,也注重艺术感悟。专著《中国现代诗歌理论批评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对建构现代诗论框架与话语系统具有一定价值。专著《诗人姚学礼》(三秦出版社,2001年)、《雅斯尔·十娃子与汉诗》(知识出版社,2003年)也各具特色。他还发表了《新诗路在何方——兼与季羡林先生商榷》、《一个卓别林式的喜剧诗人——西部诗怪李老乡论》等十余篇论文。

诗歌方面较有代表性的论文还有:邵宁宁《作为生命诗学基础的感悟》,张明廉《高平:氤氲在西部的诗情》,马步升《陇上诗人断论》、《变声期的中国诗人突围的狂欢与反叛的疲倦——以10位诗人近作为例》、《暧昧:对中间代诗群的一种界说方式》,唐欣《略论中间代及中间代诗人》,周小华《得疑诗歌的白话魅力》、《一个诗人的文化海域》,张晓琴《论冯至早期叙事诗的现代意义》,张玉玲《论80年代后期郑敏诗歌的探索》等。

二、小说及散文研究

小说及散文研究方面,有对文学团体、文学流派的观照,更多的是对具体作家作品的探究。鲁迅研究方面有吴小美《对鲁迅与屈原关系的思考》,郭国昌《论鲁迅小说的季节叙事的精神本质》,王喜绒《鲁迅与近代文学》,支克坚《鲁迅和胡适》、《鲁迅研究的深入与拓展(笔谈)论鲁迅激进》等论文发表。此外,支克坚还有《〈周扬论〉前言》、《旧城堡里的踱步:新时期周扬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反思》、《冯雪峰文艺理论的背景和内在矛盾》、《关于新时期文艺上不再提两个口号》等论文发表。

老舍研究方面,吴小美、古世仓的论文《老舍个性气质论》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老舍与中国革命论纲》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古世仓还写有论文《论老舍幽默的主客体统一性》,专著《老舍与中国革命》(民族出版社,2005年)。

巴金研究方面,邵宁宁的《〈憩园〉的启蒙精神与人生矛盾》、《家园彷徨:〈憩园〉的启蒙精神与文化矛盾》、《〈憩园〉的启蒙精神与伦理矛盾》等论文,探究巴金《憩园》所昭示的启蒙精神与人生、文化、伦理之间的深层矛盾。他还另有论文《重读〈子夜〉》发表。

张爱玲研究方面,成果比较丰富。王喜绒把视角投注在张爱玲的散文创作上,发表了《张爱玲散文的文体特色》、《比较文化视野与张爱玲的散文创作》、《从〈流言〉看张爱玲散文的文体特色》等论文。其论文《张爱玲的〈传奇〉与绘画艺术》则从另一个角度揭示张爱玲小说创作的特点。刘洁的《张爱玲创作得失新论》、《试比较张爱玲、梅娘的文学创作》注重从总体上探讨张爱玲的创作特点。张晓琴亦有论文《荒凉意境中的追寻者——透视张爱玲创作的情感世界》发表。

丁玲研究方面,王明丽之《轻盈的理性与沉重的肉体——论丁玲写作的现代性》、《丁玲女性意识的嬗变与其作品的互文性》,邵宁宁的《古典忠贞观的现代变奏——以〈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中心》等论文,都是以丁玲的小说作为研究对象。

其他从总体上讨论女性文学、女性作家的研究成果还有:陈晓兰的专著《女性主义批评与文学诠释》、马超的专著《20世纪中国女作家述论》(以上两书都获得甘肃省第七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王喜绒另有专著《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批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刘洁的论文《萧红的情感经历与文学创作的内在关系》、杨小兰的论文《论台湾女作家三毛的小说创作》都是讨论具体作家的创作特征。刘洁的《从〈重婚〉与〈挣钱〉看西部女性情爱观的嬗变》、《西部视野下的女性形象》则是对以西部女性为题材的文学创作的总体关照。

三、文学现象及文学流派研究

对文学现象、文学流派的整体研究方面,赵学勇有《中国文学的本土化意义与前瞻》、《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传统与现实处境》、《左翼文学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论纲(上、下)》、《30年代的都市想像与叙事》、《重读20世纪50年代小说经典》、《重话20世纪“红色经典”》、《1990年代:走向叙事自觉时期的短篇创作》等论文发表,另有专著《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

在对西北乡土小说的研究方面,杨光祖出版专著《西部文学论稿》,此书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赵学勇亦有《九十年代的西北乡土小说》、《全球化时代的西部乡土小说》、《乡土文学的走向与选择》、《西部小说概念、命名及历史呈现》、《论西部作家的文本精神》等系列论文发表。马步升《甘肃青年作家如何突破创作上的临界状态》的论文,则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西北乡土小说创作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程金城致力于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文学价值系统、表现主义文学等重要问题,发表了《解读重释与整合重构》、《生命过程的解释与对付困境的努力》、《不隐秘的文学与隐秘的历史》、《文学价值的哲学特性及其几个重要问题》、《人类性要素与20世纪中国文学价值定位》、《20世纪中国社会重大变革与文学价值重建》、《论20世纪中国文学价值与真理之冲突》等论文。

郭国昌也注重对文学思潮的研究,有《中国现代文学与宗教文化关系研究述论》、《论中国现代文学大众化思潮的总体特征》、《文艺奖金与解放区的文学大众化思潮》、《从现实生活中寻求时代性》、《作品和生活是文学批评的原点》、《集体写作与解放区的文艺大众化思潮》等一系列论文发表。

探讨当代小说比较重要的论文有:赵学勇《论张承志的文化心理》、吴小美《从丛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到〈死亡游戏〉》、冯欣《对历史回声的沉思、质疑和祭奠——评丛维熙的死亡游戏》、陈占彪的《论路遥小说创作的心理机制》(获甘肃省第八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邵宁宁的《转型期的现象与无家可归的文人——关于〈废都〉的文化分析》等。白彩霞的论文《不媚俗的前卫与不落伍的古典——论王安忆小说的独特性及她的“不要独特性”之文学观》,探讨了王安忆独特的文学地位、文学主张及她别具一格的人生理想

李利芳则关注儿童文学,研究童话,发表了《民间童话的永恒魅力》、《论童话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儿童文学会给全球化什么》、《童话关键词新解》等十余篇论文。另有专著《儿童文学与当代解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文学史编写方面,彭金山担任《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中国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的编委,张明廉、邵宁宁参加了编写工作。丁帆主编了《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