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昆明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

昆明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

时间:2022-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摘要:新中国成立60年来,昆明水利建设硕果累累,走过了不断探索、总结、提高的道路,水利促进了昆明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对于昆明这样一个缺水城市,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昆明水利事业。一个个重点工程见证了昆明水利60年的辉煌成就。近期即将开工建设的寻甸木戛利、宜良海马箐中型水库和安宁王家滩水库,将有效缓解城镇供水紧张局面。

科学发展 共建和谐——前进中的昆明水利

耿宏伟 卢文霞

(昆明市水利局

摘要:新中国成立60年来,昆明水利建设硕果累累,走过了不断探索、总结、提高的道路,水利促进了昆明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昆明 水利 和谐发展

昆明市位于长江、珠江、红河三大流域分水岭地带,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约1 000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73.13亿立方米,2008年人均拥有水资源量1 114立方米,属贫水地区,是全国14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并存。对于昆明这样一个缺水城市,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昆明水利事业。

经过60年的建设与发展,60年的奋斗与拼搏,60年的进取与奉献,昆明水利事业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水利事业蒸蒸日上,水利建设硕果累累。松华坝、西园隧洞、柴石滩、云龙水库……一个个重点工程见证了昆明水利60年的辉煌成就。

新中国成立之初,昆明市仅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坝塘629座,库容1 794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5.8万亩。新中国成立后,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市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下,全市水利系统干部职工团结一心、扎实苦干,实现了昆明水利的历史跨越,至2008年,全市14个县(市)区共建成小(二)型以上水库798座、总库容超过26亿立方米;小坝塘2 835座,建成引水工程1 953处、机电排灌站3 101处、1万亩以上灌区27个、水闸233座、堤防651公里,地方小水电站89座,有效灌溉面积达199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67万亩,2008年供水量达17亿立方米,基本形成了拦、蓄、引、提、排、灌、供、防的水利体系。与此同时,科学治水方略不断完善,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加快转变,从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再到生态水利,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民生水利带给百姓越来越多实惠,水利在构建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新昆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0年以前水利主要是为农业服务,按照“蓄、引、提”相结合的水利建设方针,兴建水库拦蓄地表水源,提高河道防洪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灌区,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到1980年,昆明水利建设有了较大发展,所辖的五华、盘龙、官渡、西山4区,晋宁、呈贡、安宁、富民4县共建成水库463座,水库库容6.04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78.35万亩,为农业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980年以后,宜良、石林、嵩民、禄劝、东川和寻甸相继划入昆明,随着昆明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水利发展速度加快,先后实施了一系列的重点工程,水利从单一为农业和农村服务转向为全社会服务。

1988年开始扩建松华坝水库,1995年完成加固扩建,总库容由7 000万立方米增加到2.19亿立方米,向城市供水能力由年均5 800万立方米增加到1.1亿立方米,城市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昆明城市年平均供水量由原来0.6亿立方米增加至1.0亿立方米,为昆明市城市防洪和城市供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994年开工建设滇池防洪保护及水资源化一期工程,新建隧洞4.8公里,最大过流量40m3/s,在海埂内外湖分界处建船闸和节制闸,实现外海和草海水体分隔,工程投入运行后提高了滇池的防洪能力,减灾效益显著。

1996年实施了“2258”引水济昆工程,用两年的时间,投资2亿元,分别从东线宝象河水库、西线沙朗河及红坡水库、南线柴河、大河水库引5 000万立方米优质水,解决改善昆明东部、西部、南部片约80万人的生活用水问题。

1997年开工建设南盘江梯级电站开发中的龙头水库——柴石滩水库,水库建成后充分发挥防洪、灌溉、发电三大功能并取得巨大效益,水库控制灌溉面积20万亩,坝后电站年发电量1.83亿千瓦时,防洪保护人口7.6万人,农田4.2万亩,为下游沿岸工农业供水提供了保证。

1999年12月大型蓄水工程——云龙水库动工建设,经过7年的艰苦奋战,于2007年3月试通水,每年向昆明城市供水2.50亿立方米,将满足城市发展到2020年前对供水的需求,确保昆明市可持续发展。

2007年7月27日开工建设清水海引水工程一期,将用于解决昆明市空港经济区、机场、东城区的工业和生活用水。

与此同时,晋宁洛武河水库、安宁车木河水库、嵩明大石头水库、石林黑龙潭水库等,也由原来的农业供水为主转变为城镇供水为主的水库。近期即将开工建设的寻甸木戛利、宜良海马箐中型水库和安宁王家滩水库,将有效缓解城镇供水紧张局面。

这一系列工程的实施,为昆明城市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保障,为新昆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进入新世纪以后,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民生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要求迫切的水利问题。2006~2007年昆明市连续两年将解决农村人饮水安全列为市政府为民办事的10件实事之一,至2008年共解决5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农村饮水质量,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开工建设50余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有效提升水库防洪减灾能力,增强水库供水和灌溉能力。同时,昆明市水利工程建设也实现了与城乡生态环境、绿化美化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对辖区范围内的河道、水库、湖泊的水域浅水区、湿地区进行绿化,种植芦苇、柳树等适宜树种,最大限度地扩大河道、水库、湖泊公共空间。

随着全市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水量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势在必行。对此,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配置地表、地下水资源,进一步加大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力度,从2005年起,加大地下水清理整顿力度。先后出台关于滇池流域及安宁市地下水清理整顿的公告、实施方案和加强地下水资源禁采管理的决议。按照“先供水,后封停”的原则,2008年度共封闭自来水满足用水需要的地下水井162口,为有效保护地下优质水、优化水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扭转了城区长期超采的局面。严格保护昆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制定出台《昆明市松华坝水库保护条例》、《昆明市云龙水库保护条例》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的实施意见》,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截污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人口转移四大工程,禁“花”减“菜”、限制畜禽、发展有机农业、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治污减污等22项措施;“农改林”补助、产业结构调整和清洁能源补助、农民生活保障、学生补助等四方面补助政策,并从资金投入、组织领导方面予以保障,初步形成市、县(区)、乡三级联动的保护运行机制。

在治水新思路的指导下,人水和谐成为主旋律,人为洪水让路,城乡防洪减灾体系正加快构筑;开展以“长治”、“珠治”工程、防治面源污染试点、清洁小流域试点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昔日破坏的山岭将成为秀美山川;滇池治理步伐正在加快,全面实施入湖河道河长、段长、片长责任制,入湖河道治理快速推进,环湖截污、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等重大项目也在加快进行,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正在成为水利工作新焦点;需水管理悄然实施,开始推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承载能力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指标……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昆明水利走过了一条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道路,一大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相继开工建设和完成,有力地促进了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一大批造福于民的水利工程的完工,凝结着水利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一系列水利法规、政策的出台,彰显了历届党委、政府对水利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我们坚信,昆明水利明天更美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