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

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体制改革一、2013年经济体制改革主要进展情况(一)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全省非公经济市场主体达到88.23万户,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5%。庆阳市国有林场改革方案获得国家批准,正在抓紧组织实施。四是水利体制改革取得实效。《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已经国家正式批准印发。一是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经济体制改革

一、2013年经济体制改革主要进展情况

(一)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一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着力实施“国企改革攻坚计划”,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金川集团等14户企业在集团公司层面实现产权多元化。下划市(州)的70户国有企业基本上完成了改制任务。二是企业战略重组和合作发展不断加强。积极实施“引强入甘”,先后引进了中信集团、中材集团等中央企业以及优势民营企业。加快省属企业间的横向重组整合。三是困难企业政策性破产和改革改制顺利推进。完成了146户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省属非工业困难企业改制和职工安置工作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积极推进,94户已完成改革。四是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快。五是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进展顺利,在供水、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领域选择条件成熟的企业推行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供热计量改革。

(二)民间投资和非公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一是非公经济发展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形成了覆盖省、市、县三级政府的非公经济组织领导体系,探索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帮扶非公企业发展的工作机制。二是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全面优化动产抵押登记办理程序,推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全省非公经济市场主体达到88.23万户,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5%。三是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制定了《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初步形成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公共服务网络。继续组织实施非公经济发展“十大工程”。

(三)涉农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成效明显。全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基本结束,初步形成了覆盖县、乡、村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土地流转面积达708.7万亩。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加快。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合作社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三是林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积极实施以“五项制度和一个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全省有68个县建立了双重管护制度,实现林权流转258.03万亩,组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1324个,实现林下经济产值54.8亿元。庆阳市国有林场改革方案获得国家批准,正在抓紧组织实施。四是水利体制改革取得实效。创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全面落实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等“四制”管理制度。省级的水价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市级的水价改革工作正处于攻坚阶段,县级的水价改革工作部分县(区)有实质性的进展。五是农垦系统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建立了“农垦集团+专业集团+生产基地”的经营模式和六大集团并举的产业格局,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省级12家。六是全省城镇化发展迈上新台阶。积极加大供水、供热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城镇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开展推进城镇化示范区试点,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0.2%。

(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一是继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全面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工作,共取消和调整下放省级行政审批项目349项,进一步推动了简政放权。省级部门机构改革进一步推进,成立了省公共资源交易局,省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全面完成,并在全国率先完成省级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二是财政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开展了县级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实施预决算公开。三是税收征管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全省交通运输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进行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工作。探索建立新的税收征管模式和征管质量考评体系,建立和完善“征、评、管、查”税收征管新模式。

(五)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一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顺利推进。《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已经国家正式批准印发。重点区域生态治理进展顺利,重大生态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力度加大。二是循环经济发展步伐加快。金昌、兰白、酒嘉3个循环经济基地已完成80%建设任务,金昌等5个率先开展循环化改造的园区,有11条循环产业链已基本构建形成。金昌市、定西市通渭县被列为2013年循环经济示范市、县示范试点。三是节能减排取得实质成效。继续推进六大领域节能降耗,全面开展245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四是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积极推进。建立了新的天然气定价机制,积极促进我省电力市场化改革,着力推动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

(六)金融改革创新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一是资本市场创新发展大力推进。着力推动省内区域性资本市场发展,共完成直接融资648.90亿元,实现了全省直接融资的逆势增长。市(州)城投债发行实现大的突破,白银、平凉、酒泉武威4市共发行城投债52亿元。组建了省股权交易市场。二是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着力拓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广覆盖的服务网络,兴业银行兰州分行已挂牌营业,民生银行兰州分行正在筹建。三是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发展稳步加快。全省已有3家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甘肃银行增资扩股正在抓紧实施。年末村镇银行总数达到16家,小额贷款公司总数达到513家。

(七)社会事业改革成效显著。一是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获得国家批复,确定了“1313”的工作布局。推动了省市县三级转制国有文化企业实施公司制改造、兼并重组等工作。组建了省文化发展集团公司,筹建了飞天传媒集团公司。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达38%。二是教育体制改革稳步推进。12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和6项省级项目大部分进展顺利,省级职业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完成,建立了一批职教集团,创新了校企校地联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三是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提高。印发了《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深化科技计划管理体制、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兰州、白银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武威国家级农业科技园获得国家批准。四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开展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全省农民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1921.50万人,参合率达到97.09%,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到88.96%。公立医院完善三个机制、突出一个特色、实现五个目标的“315”改革模式得到广泛推广。全面建设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省。五是就业促进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成效明显,4个国家级和7个省级创业型城市(县)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六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出台了《关于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拟定了《甘肃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分工方案》,成立了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有序全省推进收入分配改革。

(八)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外贸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建设加快,组织认定了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机电产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35户。兰州中川机场正式成为国际航空口岸,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前期工作已经完成。二是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显著。第十九届“兰洽会”暨民企陇上行活动圆满成功,共签约合同项目1093个,签约金额达到了6129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4505.96亿元,同比增长63.7%。三是产业转移承接力度进一步加大。积极推进嘉峪关、平凉工业园区和陇西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推动我省国家级开发区与浙江省国家级开发区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着力推进兰州新区及工业园区发展。四是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稳妥推进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完成营业额3.1亿美元。五是向西开放战略积极推进。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向西开放的实施意见》,促进我省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向西开放合作格局。充分利用霍尔果斯国家级开发区和中哈边境合作区的优势,打造边境合作中心甘肃商品展示中心,以哈萨克斯坦为重点,扩大与中亚五国的进出口贸易与投资合作。

二、2014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

(一)着力推动非有经济发展。落实好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引进优秀非公企业入甘兴业。全面清理、取消和废除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各种壁垒,大力拓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领域。通过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参与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建设经营试点,探索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支持有条件的非公企业做大做强。

(二)深入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加快省属企业间和企业内部重组整合,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继续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公司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推动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互相融合,大力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三)深化农村及涉农领域改革。继续加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的探索和试验。巩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和庆阳市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着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创新扶贫攻坚方式,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

(四)健全市场决定价格的形成机制。深入推进价格形成机制改革,遵循市场形成价格的规律,除国家有明确规定外,竞争性领域一律实行市场定价。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资源价格补偿机制,增强用经济手段调控市场价格的能力。

(五)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做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推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推动财政体制改革,构建完整、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体制,探索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按照国家部署,推动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向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扩大。完善产权交易制度,健全公共资源交易机制。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减少前置条件,拓宽民间投资领域。

(六)加快金融市场建设。扩大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加快推进大企业集团整体上市工作。继续做好上市企业融资工作,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低成本扩张。推动政府融资平台改革发展,提升融资能力。加快甘肃省股权交易市场发展,完善全省企业股权债券融资服务平台。放宽金融市场准入,助推小型金融机构发展。推动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创新。积极开展非上市公司股份制转让试点,支持高新科技园区申报“新三板”。

(七)加大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加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服务和引导,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并重,着力培育外向型企业。提升国家级、省级重点开发区及兰州新区的产业承载能力,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进招商引资方式创新,继续办好“兰洽会”、“浙商陇上行”等活动。努力构建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机制。深化市场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推进酒泉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八)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完善生态保护与恢复机制;建立重点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机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积极推动我省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试验区方案实施。深入实施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加快推进省级示范园区循环化改造,启动实施循环经济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减少污染物排放。

(孙瑞民 张卫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