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于健康视角下的城市规划探讨

基于健康视角下的城市规划探讨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是城市居民健康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是城市健康运行的基础。因此,追求健康的城市化,应该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健康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应保证公共环境、公共设施的用地。健康城市的社会环境是公平的,各阶层之间利益公平分配。以以人为本为规划出发点,构建由城市有序发展的健康城市化,合理布局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安全保障的城市安全规划,以及高效和谐的城

基于健康视角下的城市规划探讨

王化新 田 心 高永文 (德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健康城市的内涵和特征

(一)“健康”与“健康城市”的内涵

所谓健康城市是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核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

(二)“健康城市”的特征

从健康城市的定义中看出,它是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的有机整体。健康人群是城市的核心,只有保证城市居民的健康,城市才有发展的主力。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是城市居民健康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是城市健康运行的基础。健康城市的提出是对城市运行状态的美好设想和远景展望,其基本特征由多个发展目标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组成。

1.健康人群:是指居民的身心健康,居民的健康状况良好(健康水平高、发病率低),都能享受高质量的保健和医疗服务;居民在生活中能够延续传统文脉,在群体和个人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流,对于影响其日常生活、健康和福利的政策拥有较高的参与度和决策权。

2.健康环境:在这里主要是城市硬环境,指城市拥有健康、安全和高质量的城市基础环境和自然环境,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在城市社区之间互相支撑,没有内耗,能够满足全体城市居民的安全食品、用水、居住、收入、等所有基本需求。

3.健康社会:主要是指城市软环境,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城市经济呈现多样化,富有创新精神,同时城市高度文明,拥有自己的发展特色和潜力,能够为居民居民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和丰富社会资源

二、健康城市与城市规划

(一)健康城市化

当前,我国在城市化发展中陷入了“误区”。带来一系列城市病,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值得深思与忧虑。因此,追求健康的城市化,应该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健康城市化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协调的城市化,使城市有序发展的城市化。

(二)健康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健康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应保证公共环境、公共设施的用地。公共环境为居民提供了城市生存的基础环境,只有公共的环境做好,人们才能健康的生活和工作;公共设施为居民提供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基本设施保障。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完善城市用地结构,切实保证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绿地等社会事业发展的用地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建设中落到实处。

(三)健康城市安全规划

城市安全规划,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它的本质是在综合分析城市规划、产业规划及区域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所做的安全布局决策或城市安全设计方案。其目的是控制和降低城市风险,使之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健康城市安全规划包括城市防止发生灾害的安全布局、控制和管理,以及城市在遇到灾害时的抵抗和处置能力,做好城市生命系统及其安全保障,可以最大限度的控制和降低灾害对城市和居民的损失。

(四)健康城市社会规划

我国应借鉴美国城市规划机构中的社会规划,(1)评估和监控城市规划的社会影响;(2)筹备长期社会发展规划;(3)进行社会调研;(4)协调社区服务;(5)帮助地方社区完成设施布局工作;(6)鼓励市民参与规划。

健康城市的社会环境是公平的,各阶层之间利益公平分配。特别是公共利益,应保障社会公共资源的共享,关注社会分层、贫富差距、城市暴力等对社会的影响。在健康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制定积极的公共政策,完善的社会规划,才能保障健康城市公平的社会环境。

三、建康城市的规划措施

(一)健康城市规划要以人为本为出发点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版)明确指出:编制城市规划,应当考虑人民群众需要,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扶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城市规划工作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健康城市规划就是要,围绕城乡居民的各种需要制定亲民宜居的城乡规划,加强与民生相关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公共事业等方面,建立覆盖全市的公共设施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系统,为群众提供方便就近的避难场所。要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倡导社区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充分的就业、教育与医疗社会保障,保证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活动场所。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立以大容量公共交通为导向的规划开发模式(TOD)。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城市文化内涵的发掘和风貌特色的保护;在开发建设中,控制好重点地段、重要建筑、重大项目的建筑景观和风格,高标准搞好重点工程规划设计,营造和谐的城市形象

(二)健康城市规划应真正体现公众参与,提高公众参与规划力度

体现真正有效的公众参与,让城市规划实践最大限度地体现市民意志,落实公众参与,是健康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要保障公众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健全公众参与的制度安排,用法律规范公众参与的目标、形式和内容,疏通市民参与的途径。加强公众参与的民间组织和协调渠道建设,健全城市规划公示、听证论证等有关制度,完善重点地段、重要建筑和重大项目规划公众参与投票表意制度,保证公众参与能有效地贯穿于城市规划的编制、决策、实施和监督的全过程。

(三)健康城市规划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提高规划管理公共服务意识

加强规划公共政策研究,充分发挥规划政策的杠杆作用,合理分配和调节稀缺的城市空间资源,通过确定城市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指标,使规划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社会发展、保护利用各类资源、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手段。同时,要重视规划政策的导向作用,落实构建和谐社会各项目标,兼顾社会群体的广泛利益,努力克服权力干预规划、开发商左右规划的现象,切实维护公众合法权益、保护和改善群众生存环境、生活质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城市规划管理需要不断地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法制建设,提高行政效能,形成简洁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城乡规划统筹调控、依法行政和综合服务能力。

(四)健康城市规划要保护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

完善城市区域规划,根据城市环境容量和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发展速度。控制城市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减缓区域人口过快增长对环境和资源带来的压力.合理优化经济结构,减少资源浪费,减轻环境污染。调整产业结构,严控污染企业。依法督促企业改善工作环境,实行安全生产。加强产品质量检查,确保消费安全。

四、结语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各项经济都不断发展。我们在享受着美好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生活也在不断升华。在现代城市规划理念中引入“健康”概念,是解决人与自然及社会矛盾的必要手段。以以人为本为规划出发点,构建由城市有序发展的健康城市化,合理布局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安全保障的城市安全规划,以及高效和谐的城市社会规划所组成的健康城市规划新思路,对形成城市良好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是每个城市规划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2006年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张翰卿,戴慎志.城市安全规划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学刊.2005(2).

[3]刘佳燕.国外新城规划中的社会规划研究初探[D].清华大学,2007.

[4]葛孝明.基于生态视野的和谐规划思考[J/OL].http://blog.ifeng.com/1549320.html.

[5]李丽萍.国外的健康城市规划[J/O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