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于城市复兴的滨水区规划研究

基于城市复兴的滨水区规划研究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比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陆域和水域相联接的部分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作为小清河与泉城历史文化风貌走廊的交汇点,北湖地区是未来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节点。滨水区的沿岸绿带、河流及湖泊构成了城市空间格局的骨架,成为城市的“蓝带”、“绿肺”。成功的滨水区开发应尽量少破坏生态环境,同时尽可能的修复已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

基于城市复兴的滨水区规划研究——以济南市北湖地区为例

游小文 (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温莹蕾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方 音 (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城市滨水区与城市的发展

(一)城市滨水区在城市中的作用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比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陆域和水域相联接的部分的一定区域的总称。滨水区是城市发展的起点,都市聚落的形成往往与河流、海洋、湖泊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筑城理论中就有“依山者甚多,亦需有水可通舟揖,而后可建”之说。

(二)城市滨水区构成要素

1.主观意识层面上的构成要素

从人的主观意识层面上考虑,滨水区的构成要素可分为自然要素、实体要素和人文要素。滨水区是城市中自然因素最为密集、生态环境最为敏感的地域,水陆共生的自然要素包括可见的水体、岸线、植物以及栖息在滨水区的各类动物;同时还有不可见但可以感受到的气流、湿度、和较小的温差等气候因素。滨水区实体构成要素有建筑物、底面、侧界面、轮廓线、室外休闲设施、绿化等内容。城市滨水区的历史文脉和对传统文化的感知是人文要素的根基,是保持滨水特性的“魂”。规划中需要处理好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连续、有机的整体。

2.空间形态上的组成要素

从具体空间形态上考虑,滨水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组成要素:

(1)水体边缘:水体及亲水空间。

(2)滨水步行活动场所:游憩空间。

(3)滨水城市活动场所:滨水区的职能空间。

(4)滨水绿化:自然空间。

二、济南市北湖地区发展背景

北湖地区位于济南市区北部,小清河南侧,北望鹊、华二山,清晰可得,南观千佛山,群山连绵;南距大明湖约2km,总面积约94.31km2。作为小清河与泉城历史文化风貌走廊的交汇点,北湖地区是未来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节点。现状用地功能混杂,其中居住、工业所占用地较多,公共设施所占用地不足。由于缺乏整体的城市设计和大型公共项目的开发带动,导致滨水公共空间不足,没有形成24小时都市生活氛围,城市活力不强。

三、济南市北湖地区改造策略

(一)强调用地的混合开发,提升土地价值

规划以水为脉,以绿为络,以建筑为细胞,形成“河湖辉映、绿底水魂”的总体格局,形成“一带、一湖、五区”的空间结构。“一带”即小清河滨河生态景观带;“一湖”为北湖公园;“五区”:分别是北湖公园、顺河高架路以西城市公共绿地、西北部的小清河展览馆及配套工程区、东、南、西三面临城市道路的商务酒店区和商业休闲区。

(二)交通策略

滨水区功能的转变需要道路系统的支撑,通过道路结构调整和空间整合,可以提供足够规模的用地以满足功能需求;并能保证使用者安全顺畅的到达滨水区。通过立体化的交通组织、增加跨河桥梁,建立公交优先的滨水道路系统,改变小清河两侧的交通瓶颈现状。结合景观绿化和游憩场所布局,设置林荫小道和游览步道,形成安全、舒适、宜人的步行系统。

(三)景观生态设计

滨水区的沿岸绿带、河流及湖泊构成了城市空间格局的骨架,成为城市的“蓝带”、“绿肺”。通过科学的控制要求和设计手段,来创造完美的城市滨水格局。

1.滨水建筑天际线

规划采用“滨水叠落”进行空间形态与景观组织,建筑高度滨水逐级叠落,形成开阔的滨水视野与空间效果。坐落在北湖西南角的商务酒店,是顺河高架路济南北入口的地标性建筑,与小清河展览馆隔水相望,具有良好的观景条件。

2.滨水生态保育

成功的滨水区开发应尽量少破坏生态环境,同时尽可能的修复已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规划中绿化树种的选择,考虑不同季节的本地植物搭配,注重在水岸与成片草地的边界,以各树种的季相、色相、树形及轮廓线变化有致,形成湖区特色种植景观。

3.内外水系的联通与水陆边界的处理

北湖是从大明湖经西泺河、小清河至华山湖水景游览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西泺河与北湖水系连通,与小清河融为一体,在北湖设2处游船码头,作为游客集散、逗留的重要节点。水陆边界的处理应满足功能性、安全性、景观性及适用性等方面的需求,水深控制在0.7~3.0m之间,以满足行船、蓄水排洪、灌溉等功能。根据游人在水体中乘船游玩的空间感受、水陆边界的活动、景观天际线等,分别设计成开敞型、半开敞型、密闭型和覆盖型等形式;同时设置亲水平台、亲水步道和岸线,使游人充分享受滨水休闲。

(四)文化要素的引入

规划秉承生态与人文的设计理念,以生态的多样性为主题,加入了主题植物园、湿地等项目;以北湖为主体,联结一系列文化主题结点,讲述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构成了生态、游览、文化三位一体,突出生态的开放式生态景观区的大框架。

(1)突出滨水特色

建设小清河滨水绿化景观带、北湖环湖景观面,引水造景,构建规划区内的水主题公园。沿河景观带在美化小清河岸堤的同时,还应具备与城市建筑、高架桥、公园等相呼应的尺度。环湖景观面给人以大水域感觉的同时,注意到小空间氛围的营造。

(2)突出地域特色

“清泉石上流”是对老济南独特地域独有景观的描述,规划利用北湖水系建设一条宽窄不一、深浅不同的“城市溪流”,通过建筑空间的多样组合,使更多的建筑成为滨水建筑。游人穿行于收放有致、变化丰富的水街、广场,流连于水街两侧特色各异的商店小铺,将这种失去的特色景观和由此而生的独特“乡情”重新体现出来。

“荷花”在老济南原是随处可见的,挖掘这一历史情感元素融入到北湖公园规划,展现济南独有的地域特色。

(3)展现民风民俗

小清河展览馆作为小清河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和标志,以“城市、人、环境、发展”为展示的主题,向世人展示小清河发展变迁的历史,将成为小清河乃至泉城历史文化和规划展览的宣传基地和教育基地。

四、结语

城市滨水区具有丰富的景观要素、复杂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浓厚的人文生活气息,是城市文明的缩影。在大规模的城市滨水区更新改造和再开发的过程中,首先应尊重整体性原则,将滨水区和谐统一的空间形态与社会、文化、技术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其次充分尊重地域性特点,与文化内涵、风土人情和传统的滨水活动有机结合,注重历史文脉延续,保护和突出历史建筑形象特色。最后,设计时要考虑滨水区形态问题,包括空间、场所、建筑的延续性发展,推敲各个实体形态要素并充分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呼应。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吕志鹏.世界城市滨水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城市规划,2001

(7).

[2]张庭伟.滨水地区的规划和开发.城市规划,1999(2).

[3]陈德雄.文化·空间·生态·载体—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的四大要素,规划师.2002(8).

[4]刘滨谊.城市滨水区发展的景观化思路与实践.建筑学报,2007(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