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城市规划的反思

对城市规划的反思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说美国城市的郊区化发展和环境意识的增强,使人们从都市中心区复兴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待建筑遗产,那么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则使人们从城市生活的多样性、安全性和经济活力等角度重新认识城市中的老建筑。如果把城市的旧建筑经历的这些充满生机的变化视为只是权宜之计,那就过分学究气了。1961年,《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的出版曾在美国社会引起巨大轰动。

5.1.2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对城市规划的反思

如果说美国城市的郊区化发展和环境意识的增强,使人们从都市中心区复兴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待建筑遗产,那么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则使人们从城市生活的多样性、安全性和经济活力等角度重新认识城市中的老建筑。

简·雅各布斯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将田园城市运动与勒·柯布西耶倡导的国际主义学说杂糅在一起,在推崇区划(Zoning)的同时,贬低了高密度、小尺度街坊和开放空间的混合使用,从而破坏了城市的多样性。而所谓功能纯化的地区如中心商业区、市郊住宅区和文化密集区,实际都是机能不良的地区。雅各布斯心目中的城市拥有一种相互交错、互相关联的多样性,她认为“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Diversity Is Nature to Big Cities)。这样的多样性从经济和社会角度都能不断产生相互支持,其内容可大相迥异,但必须以某种具体的形式相互补充,而老建筑则是城市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雅各布斯所谓的“老建筑”并非那些重要的文物建筑,而是广泛存在于社区之中的旧建筑。作者写道:“老建筑对于城市是如此不可或缺,如果没有它们,街道和地区的发展就会失去活力。所谓的老建筑,我指的不是博物馆之类的老建筑,也不是那些需要昂贵修复的气宇轩昂的老建筑———尽管他们也是重要部分———而是很多普通的、貌不惊人和价值不高的老建筑,包括一些破旧的老建筑。”

在分析老建筑的作用时,雅各布斯采用了一种经济学的视角。旧建筑由于建成时间较长,肌体开始老化,其租金一般比新建筑低。这就为一些中小企业和各种特色行业提供了栖身之所。而这些特色行业和小企业会为社区提供经济的多样性,作者以纽约布鲁克林为例,每年从布鲁克林搬出的企业比进入的还多,但这一地区的企业数量仍然在增长。原因在于大量旧建筑以及住宅和工作场所相混合的特点使这一地区变成了一个“孵化器”,每年有大量的小企业在此产生,使布鲁克林始终保持着一定的经济活力。而很多街区衰落的例子都发生在那些几乎同一时间建成的社区之中,而这些社区多是大规模开发的产物。

另外,老建筑之中的这些小企业和特色行业,例如特色餐馆、古董店、特色书店、画廊、杂货铺等等,对于社区还有另外的意义。首先,这些小的店铺会给街道带来安全,这也是雅各布斯在书中的重要观点之一,即街道的自我防卫机制;[5]其次这些小的服务业会提供方便的人际关系和亲近的公共生活;最后,老建筑的不断更新和功能转化会给社区带来活力。作者充满激情地写道:

在大城市的街道两边,最令人赞赏和最使人赏心悦目的景致之一是那些经过匠心独运的改造而形成新用途的旧建筑。联体公寓的店堂变成了手艺人的陈列室,一个马厩变成一个住宅,一个地下室变成了移民俱乐部,一个车库或酿酒厂变成了一家剧院,一家美容院变成了双层公寓的底层,一个仓库变成了制作中国食品的工厂,一个舞蹈学校变成了印刷店,一个制鞋厂变成了一家教堂,那些原本是穷人家的肮脏的窗玻璃上贴着漂亮的图画,一家肉铺变成了一家饭店。这些都是小小的变化,但只要城市具有活力,并且能够回应居民的需要,那么这些变化就会在这些地方永远延续下去。

……

如果把城市的旧建筑经历的这些充满生机的变化视为只是权宜之计,那就过分学究气了。应该说这完全是一种好钢用在刀刃上的行为。旧建筑开发了一种用途,如果没有它,这种用途就根本不会产生。[6]

纵观全书,简·雅各布斯的着眼点在于城市,旧建筑只是她论述的一个方面,但她的这种观念却是对城市的一种全新阐释,也引发了对于历史建筑和城市关系的再认识。

1961年,《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的出版曾在美国社会引起巨大轰动。当时美国规划界的“主流”认定这本书“除了给规划带来麻烦,其余什么也没有”。然而几十年之后,这本书不仅取得了出版上的骄人业绩,而且逐渐为许多美国规划师所接受。此外,该书还被许多著名院校列为学生必读书目,并成为包括社会学研究在内的许多研究领域的常用参考书,书中的一些观点甚至还被一般市民所熟知和使用。可以说,这本书在二战后的美国城市规划实践乃至社会发展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笔者写此章节时,适逢金衡山先生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文译本刚刚面世,在很多学生和研究者中间产生了反响。该书所述的种种城市发展弊端,与我国当前的一些情况竟是如此相似,对于我国的城市建设极具借鉴意义。

由于城市的无限制蔓延和郊区化,城市中心日渐衰落。1976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组织了一项名为“城市蔓延的成本”(The Costs of Urban Sprawl)的研究,对于城市蔓延和卫星城建设进行了经济学上的分析。该研究试图量化各种类型的发展模式中的复杂因素,并对需要的总投入作了横向比较。其结论是“无论从经济上的投入,还是环境上的消耗,以及个人的支出来看,这种蔓延式的发展在各种发展模式中都是代价最大的一种”。1975年7月13日的《纽约时报》对此发表评论,写道:

……国家正处在一个城市无限制蔓延的郊区化的阶段,没有经过系统规划的投机式的发展已经侵吞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分散的市政和服务设施使建设和使用成本越来越高。同时,金融资源、领导力量和活力正从城市中心渐渐消失。

总体来看,这种破坏性的结果是国家的政策造成的,包括政府间断性的立法、资金走向和政策引导。通过一些法令和对高速公路的大量建设,联邦政府间接地造成了今日美国郊区的状态。相比之下政府对于最需要投入的城市中心区的支持却少得可怜,缺少对城市问题有必要的关注,这种管理方式导致了后来城市危机的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