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概念视觉化表现

概念视觉化表现

时间:2022-10-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设计是一种针对问题做往复辩证的活动,从问题产生、概念调整到视觉呈现是一个动态的实践历程。概念发展过程的动态对比,同时意味着概念视觉化的实践历程。由于人们的想像力与图画之间有着密切而直接的关系,使得这种最古老又最时髦的表现方式依旧是一种最有效的启发思维的方法。设计视觉化有助于有效的思维,视觉语言有助于有效的思考。

§3.2 概念视觉化表现

设计是一种针对问题做往复辩证的活动,从问题产生、概念调整到视觉呈现是一个动态的实践历程。概念发展过程的动态对比,同时意味着概念视觉化的实践历程。设计者为满足人类需求,除了对问题形成概念外,最终都将以形态解释来辩证其观点,且唯有透过具象呈现方能检讨人、物、环境三者的具体关联。

概念视觉化的实践历程实质上为感觉与思考、单纯化与复杂化的视觉动态对比过程。其构成造型的视觉元素是:线、面、体量、明暗、质感与色彩。与视觉关系是:设计者凭借其特有的思考方式,去感觉、操纵这些元素,并表达元素之间的具体清楚的关系,显现出连贯统一、平衡、张力、主宰支配、次级支配等视觉感受。设计者并非像推演数学公式一样去操纵元素及其关系,其最重要的是透过其视觉检验,在普通经验与个人经验中展示出一种反经验的诠释方式,而且这种诠释方式的恰当与否也常决定概念的成败。

概念的诠释对整体外形产生数个意象,而每个意象也会因线、面、体量、色彩的变化形成不同的构想。设计者为了发现及发展新的视觉符号,常常会根据知识系统的思考,产生不同的诠释方式而形成对比;而只要形成对比便可以增加新的针对每一主题与细节的思考方式,这将衍生出无数阶层与数量的对比存在;而每一阶层都以立体的概念化实体为核心。

3.2.1 思维草图

提到思考和思维,人们总会与逻辑性的语言文字结合起来。其实图形、图像也是一种很好的思考形式,尤其是对创造性思维来说。用图形记录思考的过程与用图形表达思考的结果,是设计人员常用的设计辅助手段。思维草图是一种灵活的,低消耗、低成本的模拟方式。思维草图中的“思维”二字说明草图模拟的重点在于捕捉大脑思维中一闪而过的灵感。在艺术设计中,这种灵感多表现为大脑中模糊闪现的意象。现实中很少有人能够长时间的保持这种意象,一般来说,这种意象都是开始清晰然后逐渐的模糊直到消失。结合意象的这种特点,思维草图要抓住一个“快”字,即快速地捕捉意象中反映的大的造型关系、结构特点,不需要死抠细节。通过头脑风暴式的草图设计,留下头脑中闪过的意象痕迹,为下一步推敲、细化做准备。

3.2.2 视觉笔记

视觉笔记就是设计者手记,是与文字记录相对应的图形记录;视觉笔记是记录以视觉信息为主的图像信息,这些视觉信息是用文字所不能描述清楚的。

作家是用日常笔记来收集思想火花的,当创作时机成熟时,这些思想火花就可以串在一起,成为创作的原始材料。设计者也一样需要用做笔记来搜集创作灵感和设计素材。这些视觉信息是用文字所不能描述清楚的,如图3-12所示。

img91

图3-12 视觉笔记

记录视觉信息的能力将有助于人们在这个丰富而复杂的世界中提高和扩大自己的眼界和知识面。因为视觉笔记就像人们上课、听报告和读书时所做的笔记一样,是从整体中提炼出来的,是具有自身生命的思维,是鲜活的、有个性的。这种记录性绘画通常是有分析性的,视觉笔记不像一张图片那样只是简单地再现,而是拆开了的、烙上了人的思维的描述。视觉笔记将原本只不过是散乱的、没有生气的图像,赋予了秩序和思想,从而产生新的关系和认识。

与艺术家的绘画作品相比较,视觉笔记需要独到的观察力和好奇心,不过视觉笔记只是一种新的表现符号,对绘画技巧的要求不高,因为视觉笔记主要是用来解释大脑一时萌发的灵感和已经选定了的信息。视觉笔记与我们通常所说的速写是有区别的,如图3-13所示。

img92

图3-13 绿伞剧院手稿

现在速写的概念往往是指一幅建筑师或画家的写生作品,不多见以文字记录的形式叙述,也可能是后期加工过的;但可以肯定地说视觉笔记中的画多为原始的速写及心得记录,可能是创作的雏形或半成品。视觉笔记不仅仅是记录所见所闻,有时也是对某项设计任务的偶发灵感的记录,是受他人启发后的反馈记述。而速写多指对参照物或现实对象进行快速写生时所记录的视觉笔记,当然这种视觉笔记也隐含了许多绘画者当时的绘画感受。

视觉笔记的功能也不是照片所能取代的,照片是从一个特定的视点精确地复制出所能见到的东西,而视觉笔记则是记录了作画人最感兴趣的一部分视界。照相机不能记录思想,也不能记录肉眼一下子就能看明白的其他东西,照片是从一个特定的视点精确地复制出所能见到的“物花”而不是“心花”。视觉笔记可以展现人们的观察和当时的所思所想,可以着重描写某一局部,而照相机只能将对象等量地再现,不能做加法更不能做减法。勒·柯布西耶曾经说过,照相机“阻碍了观察”。如果说照片是所见事物的复制品,那么视觉笔记就是对所能看到的事物如何看的记录。视觉符号不是真实表现所见的物体,而是从不同角度去表现这些物体,有时甚至需要移动或旋转物体的某些部位来表达单一视角所不能见到的东西。用笔记录远远胜过照相机被动的、机械的记录,在记录过程中人的视觉器官主动地应付和有生气地选择所摄入的对象。因此,虽然照相往往实用而方便,但缺乏视觉笔记的许多特性,是不能取代人的视觉劳动的,如图3-14所示。

1.视觉笔记的特点

视觉记录需要独到的观察力和好奇心,视觉笔记不过是一种新的表现符号,对记录的绘画技巧要求不高,因为视觉笔记主要是用来解释大脑一时萌发的灵感和已经选定了的信息。

img93

图3-14 朗香教堂手稿

视觉笔记不仅仅是记录所见所闻,有时也是对某项设计任务的偶发灵感的记录,是受他人启发后的反馈记述。

视觉笔记可以展现人们的观察和当时的所思所想,可以着重描写某一局部,而照相机只能将对象等量地再现,不能做加法更不能做减法。

2.视觉笔记的作用

激发形象思维。由于人们的想像力与图画之间有着密切而直接的关系,使得这种最古老又最时髦的表现方式依旧是一种最有效的启发思维的方法。设计视觉化有助于有效的思维,视觉语言有助于有效的思考。

形象思维的两个重要环节是想象和联想,而想象和联想是深厚的生活基础与主观意识相结合产生的两种特定的思维形式。想象依托头脑中存储的信息库,一旦被某一线索激活,就会运作起来,产生联想,二者在思维结构上具有继承性和互传性。视觉笔记就是为想象和联想创造物质手段和建立信息库,而且思想与图像之间相互激发又能产生新的想象和联想。文字语言是以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化时代的符号载体,而图像声讯则是后工业时代的主要媒介。

提高视觉修养,记录视觉信息有助于开发视觉化能力和视觉语言,做视觉笔记还有助于灵活地思考,这种思考可以通过提供视觉的线索或提供引起人们反应的刺激物来转变观念以及开辟调查研究的新途径。

视觉修养包括两方面:视觉敏锐性和视觉表述性。“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通过视觉笔记能够培养人们迅速捕捉形象塑造的能力、深入刻画的能力、取舍概括的能力,还能锻炼人们组织协调画面的能力、控制把握全局的能力、表现情绪心态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无疑将提高人们的视觉敏锐性和表述性,提高人们的视觉修养。一个人的洞察力可以通过不断地思考和观察而得以加强,而其绘画的表现力也能同步提高。许多设计者、建筑师在旅行时做笔记,以便记录下对于新产品、新环境的真实感受,这既培养了人们视觉的敏锐力,还提高了自己的速记能力。

有利于设计者收集各种图形资料进行创作。在收集视觉笔记资料的同时,会出现一些人们感兴趣的符号,有助于为将来的快速设计做意象资料的准备,符号的解构、重构及借鉴是设计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西方建筑史上任何一个流派都是对过去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其中不乏借鉴以往的成功符号,如文艺复兴时期继承和沿用了古希腊的柱式和古罗马的弯顶。

不必讲究构图和用笔,只要求达到收集设计资料和捕捉灵感的目的即可。使用速记本去记录自己喜欢的设计构思或作品,这不是侵权,而是为了学习,通过研究和发展,还可能会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形象语言也有其特定的美的形象语汇,如古希腊的柱式、帕提农神庙的东立面等经典视觉语汇。在收集视觉笔记资料的同时,描绘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符号,有助于为将来的快题设计做意象资料的准备。

增强记忆。做视觉笔记除了可以让我们不断进行视觉劳作外,这些图像还能让我们想起当时所发生的事情。有些视觉笔记可能只是只言片语,却提供了与设计有关的信息反馈。这种预备性的研究记录了探索的过程,以某种方式表述了因一种给定意旨而引发的思考,这可以为日后决定性的构思打下基础,这些画面本身就是实验性的,它们根据主题的不同而产生变化。

展开视觉笔记时需要注意:多观察,多思考,再下笔。大多数人绘图时遇到的困难是没有花时间去仔细观察对象,导致实际应用时望而却步,以至懒于动笔。当然初学者刚学绘画时常常是耗时的,所以应该从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开始。除勾画整体结构之外,还要把局部节点同材质等表达清楚。假如,在开始时发现所绘对象太复杂或太大,无从下手,这时应做的是从这个对象的一小部分开始。开展视觉笔记的目的是鼓励人们去开发与使用视觉记录技术,特别是简洁、快速、有效的视觉记录。用白描法少用影调法。做视觉笔记,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打算画的对象感兴趣;其次,选择便于最佳记画的突破点;最后应采用白描画法,少用烦琐的影调法。必须学会着重某些细部而简约另一些细部。中国白描用难以置信的简练画法表达了令人信服的真实感,值得借鉴。因而在全神贯注于完整的形体时,要用简练的轮廓线显示出独到的信息,删去一切不必要的细节,突出画面的重点。要克制自己,不要在画面上添加排线及影调,着重训练手和眼,用尽可能少的线条画下可以识别的对象,因为一根有意义的线条远远胜过丝毫不说明什么的线团。注重记录的过程而不是形式。不要有自己所画的东西必须是艺术品的想法,这样作起画来就会轻松自然。孩子们常常会把画好的画扔到一边,又开始画另一幅,因为他们的画在自己眼中并不是有价值的东西,吸引他们的是作画过程中的趣味性,而不是画好之后的炫耀或欣赏。初学者应把对精美图画的期望放在一边,投入到作画的过程中去。有些人的视觉笔记在别人眼里也许并不重要,甚至质量也不高,但其很具个性,坚持画下去就会有收获。

视觉笔记重在记录的过程中,重在锻炼作画者的心志。这里并不期望所记录的文笔图画极佳,我们所要求的是清晰、准确。例如,勒·柯布西耶的手稿本谈不上有什么优美之处,仅仅是些记录而已,这些手稿甚至乱得只有他自己能看懂。或许柯氏自己并不打算让它们具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吧,因为笔记本身只是一种记录的形式。

3.2.3 思维图解

思维图解的意义在于记录意象。与文字语言的记录相对应,用图形记录强调记录以视觉信息为主的、用文字无法描述清楚的信息。记录意象是对不完善记忆的有效补充,而且,记录信息和对信息的挑选是创作的重要手段。思维图解多是一种设计者个人与个人的交流,有不少思维草图设计者自己才能看得懂。通过思维草图,设计者记录了灵感,并常常产生连锁反应,不断激发出新的灵感。草图模拟在最终的产品实物中会以一些有意味的形式体现出来,但从草图到最终效果图还要经过不断地推敲、筛选。

1.思维图解的特点

一页纸上可以表达许多不同的设想。图形观察和表达的方式,在方法和尺度上都是多种多样的。表达构思的草图大多是片段的,显得轻松而随意,为设想和思路保留了尽可能多的可能性。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交流。

设计者的自我交流即是设计者与设计草图相互交谈。其交流过程涉及纸面的速写形象、眼的观察、脑的思考和手的作画,这四者形成封闭的循环网络。每循环一周,设计者可以将观察到的新情况筛选、添加,与原有设想组合,再产生新的设想。在草图构思过程中——脑、眼、手和草图四个环节都有可能对循环通过的信息进行添加、削减或者改变。眼睛会随机选择一个重点并删除其他信息,大脑通过联想、推理等为草图添加信息。手绘草图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绘画技能、材料以及作图时的情绪等原因,我们想画的图像与实际所画的图像之间往往存在差异。草图形象的尺度和观察的距离,纸的质地、效果,线条的粗细,角度的改变,颜料的浓淡,等等,都能使形象产生变异,为作图提供新的可能性。

2.交流的过程

在利用草图构思的过程中,信息从纸面经过眼睛到达大脑,然后返回纸面形成循环。信息参与循环的次数越多,变化的机遇也越多。在设计开始,设计者对所要设计的对象只有几个抽象的概念;经过大脑的思索,概念被转化成感性的形象,表达在图纸上;在对感性形象进行理性的辨别和区分后,实际可行的理性形象渐渐形成;将理性形象具体化表现出来就能成为产品的一个草案。

注视这幅类似卡通圆圈的简图,圆圈代表尚待设计的住宅的各种空间。按照个人的经验、兴趣和意图设计者看到了某些东西,对草图中的形象有所选择、有所忽略。简图引起的感性形象把专用空间间隔开来,如把起居室、厨房与若干其他较私密性或者辅助性的空间隔离开来。此后再画一幅理性的图形来进一步组织空间,并根据已知基地条件决定朝向——起居室和厨房朝南。当这个理性图形再次转化到纸面时就起了变化——专用空间开始具有与其他空间不同的形式。

当然,这是对过程极其简化的描述。思维图解就像视觉与现实世界的交流一样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信息点瞬间同时布入网络。当图解思考处于最活跃的时刻,如同观赏奇妙的烟火组合,可以从中寻找设计者真正喜爱的一簇火花。设计者不仅仅在创造,同时也在享受乐趣。远远胜过照相机那种被动的、记录式的机械装置,人的视觉器官主动地应付和有生气地选择所摄入的形象。视觉思考与视觉感受不能与其他形式的思考或感觉相分离。例如言语思考,在厨房或者起居室的概念上加添诸如光照、开敞和舒适的质量要求。显然,并非有了图解思考就能够解决全部问题,图解思考只是一种基本的手段。思维图解能够在设计者之间和共同工作的人们之间打开交流的渠道。通过思维图解,设计草图展示出设计者是如何思考问题的,而不仅仅说明设计者的思维结果。

3.2.4 设计草图

设计草图是设计者的图形语言,是用图像这种直观的形式表达设计者的意图及理念,是用以反映、交流、传递设计构思的符号载体,具有自由、快速、概括、简练的特点。

设计草图阶段需要从事以下工作:收集与设计问题相关的各种资料和信息(如场地要求、风俗习惯等);分析这些资料和信息,以获得对设计问题的了解(如关系、层次、需要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文字叙述、方案草图等)。

1.效果预想

效果预想图是设计者将设计思想传达给他人的媒介,就像我们需要用各种语言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一样,设计者以准确、精彩的效果图表现出脑海中的二维形象。效果图能将无形的创意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形象。首先效果图具有艺术性。人类有很强的创造力,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将作品加以夸张或有意地概括简化,运用绘画的特殊技法,使效果更加突出。其次效果图具有观念性。设计效果图表现的是一种观念,更是创作者内心设计意念的外在表现,是对产品形态、色彩、比例、大小、光影的综合表现。其三效果图还具有真实性。忠实地表现设计物的造型、结构、色彩、工艺,让设计者与观者在视觉上进行沟通交流。最后效果图体现于说明性。通过各种方法提示说明,如草图、透视图、三视图等,通过这些手段充分地表达空间的形态、结构、色彩、质感等,使设计作品内含的韵律、节奏感得以体现,具有高度的说明性。

一幅好的效果预想图应是设计师设计能力与绘画技能的结晶,也是综合艺术修养的体现。虽然表现图的方法与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些基础能力则是共同的、必备的。诸如,透视与构图能力、素描与速写能力,以及色彩知识等。其次是一定的结构、功能、构造等工程知识。上述各方面的结合才能构成较为全面的效果预想图的创作能力。我们不妨从效果预想图的专业特点来认识其专业基础要求。

首先,效果预想图的目的限定了效果预想图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尽管我们对效果预想图提出了很高的美学标准,要求效果预想图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然而这种美感的传达必须是建立在室内设计的技术要求的基础之上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首先是一项工程技术。特定的室内空间的设计受到功能、材料和构造形式的制约。同时,这种设计还受到人文环境和社会需求的限制,因此,一幅效果预想图的创作过程就是在这样的限定条件下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不能采用那种纯艺术式的绘画创作方式。然而,艺术地再现真实却是室内设计效果预想图较高的境界。在效果预想图的创作起稿开始,就必须充分了解和把握设计的重点和各种细节,包括从设计风格上的特点,到构造上的细部节点。从更高的要求来看,对于不同的设计,还应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这里就包含着采用适合设计内容和设计风格的表现形式;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材料;艺术化地处理各种设计的细节,创造出与设计对象吻合的环境气氛等要求。

其次,室内设计是一种对建筑空间的设计,效果预想图必须表达出这种空间的设计效果。因此,室内效果预想图必须建立在一种缜密的空间透视关系的基础之上。对透视学知识的运用是掌握效果预想图技法的前提。现代透视制图学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场景下的透视现象的制图方法,然而在实践中能够融会贯通,以最简捷的方法求出特定的空间透视的轮廓,绝非一日之功。

从效果预想图的特点来看,通常用得最多的透视方法还是“平行透视”的作图方法,这种方法也称为一点透视法,这是最基本的透视作图方法。当建筑或室内空间的一个主要面平行于画面,而其他面垂直于画面,所形成的透视现象即为一点透视。其作图方法较简单,表现的建筑界面较多,通常可以同时表现出正立面、左立面、右立面以及地坪和天空。但在一些较复杂的场景中,仅仅用平行透视的方法就不足以完整地表达各种复杂的空间关系,这时就可能会用到除平行透视外的其他透视作图方法。在各种不同需要的效果预想图中,选择合适的透视方法和恰当的透视点也是一张效果预想图成功的关键。在作图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透视规律,突出重点,纠正错觉等都需要对透视作图方法得心应手地运用。因此要熟练地运用效果预想图,还必须系统地掌握各种透视的作图方法。

2.模型制作

设计者应能在真实空间的条件下,针对不同的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以及相应的设计模型,展开分析研究它们的结构、功能、形态等各方面要素,选择合适的制作材料和相应的加工工艺,用最适当的方式制作出最适合的仿真模型,最佳地表达其设计意图。

模型的作用包括:说明性,以三维的形体来表现设计意图与形态,是模型的基本功能;启发性,在模型制作过程中以真实的形态、尺寸和比例来达到推敲设计和启发新构想的目的,成为设计人员不断改进设计的有力依据;可触性,以合理的人机工程学参数为基础,探求感官的回馈、反应,进而求取合理化的形态;表现性,以具体的三维的实体、详实的尺寸和比例、真实的色彩和材质,从视觉、触觉上充分满足形体的形态表达、反映形体与环境关系的作用,使人感受到真实性,从而更好地沟通设计者与消费者彼此之间对空间意义的理解。

空间内视模型是为了让消费者直观地了解房间内部的空间环境、所处位置、间隔、门窗与装修情况而设计制作的一种模型形式。因此,空间内视模型的表现,应从建筑物内部把握空间,根据空间的使用功能和特定环境,运用物质材料与艺术手法,适应人们的生理、心理要求,精心组织模型制作。

3.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是20世纪兴起的一门新的综合性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人机接口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及高度并行的实时计算等技术。在1993年的世界电子学年会上,美国科学家柏迪所发表的《虚拟现实系统其应用》一文中提出了“虚拟现实技术的三角形”理论,该理论简明地表示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特征,即:三个“I”(Immersion沉浸感、Interaction交互操作、Imagination思维构想),其中人的感受在整个系统中是最重要的,也就是强调了人在虚拟现实系统中的主导作用。

虚拟现实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可以构建全新的开放式的设计平台。虚拟现实技术以三维数字化模型作为设计思想的载体,全面表达设计者的意图,打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用户与设计人员、开发人员的良好沟通和互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师可以最大程度地使所想成为所见、所得。设计师可以专注于用自己的经验、直觉、审美能力来控制、塑造形体,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在虚拟现实技术平台上,设计师面对的是可视化的数字信息。产品开发的全过程中,设计师和其他参与者其实是对同一个三维数字模型进行设计、评估和改进。这些信息精确、完整,有极好的通用性。这种通用性不仅体现在产品设计中,也贯穿于设计、开发、制造、销售、服务等过程中,可以实现新产品开发过程的集成,使并行工程得到充分的体现与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