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

时间:2022-10-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国新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比重超过9%。为适应节能减排要求,混合动力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车等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政府抓住结构调整时机,着力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由国家发改委与科技部联合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是我国为加快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产业发展而采取的一项全局性战略。

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

1.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传统能源日益紧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新能源的生产规模和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全球可持续能源投资趋势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能源领域共吸引投资2500亿美元,其中可再生资源吸引投资额为1400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56%,传统化石燃料投资1100亿美元,仅占44%。可再生能源的投资额首次超过化石能源。2015年全球的清洁能源投资主要集中在风能领域,投资额达518亿美元;其次是太阳能,投资额达335亿美元。

(1)风能

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逾2700万千瓦小时,总发电能力达到1.2万千瓦小时。其中美国风电装机容量劲增50%,达2517万千瓦小时,约占全球总量的21%,成为世界第一风能发电国家。随着风电设备单位投资水平的下降、风电场选址水平的提高以及风电机组效率的提高,预计到2020年风电成本在目前的基础上还可以降低20%—40%,届时与常规电力相比完全具有竞争性。

(2)太阳能

太阳能发电包括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以及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房等热利用方式。近年来,太阳能光伏快速发展,全球累计使用量达到950万千瓦,其中并网装机量接近80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欧洲、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从 2004 年开始,受西班牙、德国等欧洲国家扶持光伏发电政策的影响,欧洲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高速增长。目前欧洲仍是全球太阳能市场最重要的地区。其中西班牙占了近一半的新装容量,居世界第一位;德国、美国分列第二、第三位。

(3)核能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球在运商用核电机组439台,在建核电机组36台;核电年发电量为2.61万亿千瓦时,约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5%,与水电、火电一起构成世界电源的三大支柱。现全球运行的437台核电机组中,内陆核电机组占50.1%,其中,美国内陆机组占62.8%、法国占69.5%,俄罗斯占58%,加拿大占85.7%。

(4)非粮生物质燃料

现代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中,生物液体燃料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最现实可行的石油替代技术,尤其是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近年来呈现出爆发式发展。美国和巴西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生物乙醇生产国,而法国和德在欧盟乙醇产业中占据主要地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2007年1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FAO)中估测,2020年世界主要乙醇生产国的产量将有较大增长:其中美国从近198.5亿升增加到260亿升,增长30%;巴西从178.2亿升增加到200亿升,增长12%;欧盟从34.4亿升增长到57.4亿升,增长66.9%。与世界乙醇产业的生产规模相比,当前世界生物柴油的生产规模比较小。但是,随着美国、欧盟及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生物燃料发展计划的实施,生物柴油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7年世界生物柴油产量达到了900万吨。截至2015年底,全球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约5000万千瓦。

(5)地热能

地热能利用包括发电和热利用两种方式,技术均比较成熟。到2015年底,全世界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约为900万千瓦。装机容量在100兆瓦以上的国家有美国、菲律宾、墨西哥、意大利、新西兰、日本和印尼。

(6)车用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他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超过400万辆液化石油气汽车, 100多万辆天然气汽车。丰田公司在全世界的混合动力车销售量近120万辆。

2015年清洁能源投资虽然超过了传统能源,但全球清洁能源的比例依然偏低。2008年可再生能源仅占全球能源的6.2%,其中风力发电在全球能源消耗量中的比重为1.5%。

远景规划方面各国更是各不相同。日本通产省公布了“新能源产业化远景构想”,目标是2030年以前,要把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扶植成商业产值达3万亿日元的支柱产业之一。2007年12月,德国政府通过了一个内容全面的环境与能源方案,旨在到2020年将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提高到占电力总量的25%—30%。美国新总统奥巴马新能源战略则要确保10年内,每年投资150亿美元,创造500万个新能源、节能和清洁生产就业岗位;确保利用新能源发电量到2012年达到总量的10%,到2025年达到总量的25%。

2.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严重,新能源开发利用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新能源一方面作为传统能源的补充,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以年均超过25%的速度增长。自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生效后,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来推动新能源的发展,我国新能源行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我国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已取得了显著进展,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我国新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比重超过9%。我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和重要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2015年我国的太阳能产业在不利经济形势下仍保持了30%的高增长。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跃过1300万千瓦大关、达到1324.22万千瓦,风力发电能力排名世界第四。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得到较大发展。为适应节能减排要求,混合动力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车等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2015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增速趋缓,国内能源市场发展受到一定冲击,但却给新能源发展带来契机。政府抓住结构调整时机,着力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良好的发展前景使我国新能源行业受到大型能源集团,民营企业、国际资本、风险投资等诸多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为了加快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促进国际合作,我国还将积极推进该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由国家发改委与科技部联合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是我国为加快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产业发展而采取的一项全局性战略。为保证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项目计划的顺利实施,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将安排专项资金,同时吸引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资金,并把国际大型能源企业以及其他企业的资本投入到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中,共同推动这项计划的实施。目前,我国已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已同几十个国家展开了研发、技术转让和示范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发展新能源经济产业,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将有巨大而空白的发展空间。

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

1.全球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的节能工作,发端于1973年中东战争引起的石油危机。在石油危机的影响下,西方国家纷纷将节约能源提上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出台各种能源政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本国的能源安全。为了应对人类气候变暖的威胁, 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 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批准及生效使更多的国家和政府意识到,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人类应该且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资源与环保问题已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正在受到全球的关注。为更加有效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防止企业发展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缓解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保的压力,欧美许多企业大力开发新兴环保产业、启动实施新能源策略、创新技术推动企业转型。同时,发达国家通过制定政策和法律,鼓励和引导企业向节能与环保化方向发展,降低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社会建设。

近年来,日本企业看到,资源与环境问题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更是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机遇,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因此,许多日本企业积极介入新兴环保产业开发领域,日本政府于2002年启动了东京新兴环保产业开发项目,在东京的临海地区建立了新兴环境产业园区,由东京高俊兴业公司等8家企业分别进行垃圾发电、混合建筑物垃圾处理、复合材料与办公自动化设备废弃物处理等,形成了相互配合、分工明确、协同一致的产业整体。企业建设投产以来,发挥出良好的环境效益和资源产出效益,每天处理建筑、医疗等废弃物700余吨,以及大量的生活垃圾等,从中获取了大量的有色金属垃圾等再生资源和电力资源,使企业在环境友好与资源再生中得到了快速发展。

美国政府公布了新能源战略,突出了大力开发节能技术、积极寻求可替代资源、大力倡导全社会节能等新的政策措施。美国是“汽车的王国”,有三分之二的石油资源消耗在汽车上。为此,美国新能源政策首次将汽车节能技术设置硬性指标,规定2007年生产的汽车的燃放量必须从每加仑行车20.7英里提高到22.2英里。由此,正引发出汽车设计生产技术创新的新一轮革命。英国政府对产业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高度重视“创造可持续发展的高价值产业”发展,更加强调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和提高生产效率。政府大幅度降低对资源消耗高的纺织、钢铁、机械等传统产业的补贴,扶持发展能源消耗少、资源产出率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限制制造业在本土发展的数量,加快制造业境外转移,更多地发展资源消耗少和更环保的现代产业。欧盟为了实现废气减排目标,制定了二氧化碳减排信用额度规定,每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平均市场交易价格达15欧元,超排放的企业需要进行额度购买,并鼓励企业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绿色能源”产业,新生能源可获得相应排放额度的市场价补偿。欧美国家实施新的政策以来,发挥出的杠杆作用十分明显。一方面,限制了资源密集与影响环境的企业发展,加速了企业向节能环保方向的转变。更重要的方面,促进企业开发新技术,采用新材料,改进新设计,尽快构建节能环保的新型企业。

近年来,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都在节能与开发新型能源、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定和实施更加严格的法律措施。发达国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等,建立技术标准论证制度、卫生检验检疫制度、检验程序以及包装、规格和标签标准等,提高对产品市场准入“绿色标准”。目前,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化公约就多达150多部,发达国家利用环境标准(1SO14000等)、技术与质量标准(1SO9000系列等)、安全标准等国际标准已达80%以上。欧美国家不断完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简称OSHMS),对企业生产制造、流通与消费全过程以及产品设计、质量标准与使用中的安全管理、安全系数要求极高。与此同时,不断加大执法力度,通过重处企业违法,对保护资源与环境产生着现实和深远的影响。

2.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由于国家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加大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力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节能环保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产业水平明显提升。目前,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体年均增长速度约达25%,已形成门类齐全、领域广泛、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全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1.41万亿元,占当年GDP的4.7%。其中,节能产业2700亿元、资源循环利用产业6600亿元、环保产业4800亿元,就业人数达2500多万人,其中再生资源产业的就业人数达1800万人。“十三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可望保持年均15%—17%的增长速度。目前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主要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产业发展滞后。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大量的废弃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节能服务产业规模较小;二是创新能力不强。低水平重复生产的企业多,生产设备和产品的企业过多,从事技术研发和服务的企业过少;三是产业集中度低,排在前十位的水务公司污水处理能力仅占全国的20%左右;四是管理能力薄弱。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经济竞争制高点,国家发改委正在抓紧制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随着这一规划的实施,未来5年,中国环保产业投资需求可达4500亿元,节能环保等新型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国正在实施的4万亿元经济投资计划中有21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一系列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也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将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节能环保产业,鼓励企业对节能环保的重点工程进行服务外包,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和环保设施专业化运营等节能环保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