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能源”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能源”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9.2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能源”9.2.1 绿色经济 重铸动力1.绿色经济的机遇放眼国际国内大环境,不难发现,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趋势,是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这是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向商业化进行的补贴。

9.2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能源”

9.2.1 绿色经济 重铸动力

1.绿色经济的机遇

放眼国际国内大环境,不难发现,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趋势,是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绿色国家,发展低碳经济也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后又一次重大进步,面对全球变暖等重大环境问题,人们都开始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发展的重要性,这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机遇。因此,借助着低碳经济的助推力,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新能源作为发展重点,并出台法律和政策,推动新能源产业延伸链条、集聚产业、规模发展。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我国也在研究制定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步伐,为新能源产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当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产业成为当前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自给率也成为可能。浙江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尤其是风能资源丰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会拉动浙江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减少浙江能源需求对外部能源供应的依赖,提高能源自给率,有利于能源稳定供应。

2.新能源汽车

当然,在对环境友好、节能减排的主流下,清洁能源的出现也就自然而然了。同时金融危机下刺激消费的理念,又使得汽车成为了拉动经济的一大方式,两项结合,新能源汽车就这样走进了社会大众的视野中。新能源汽车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其从混合动力到纯电动,再到燃料电池的技术路线也逐渐清晰。而我国从自身掌握的技术出发,现阶段把纯电动汽车作为我国汽车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突破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技术,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汽车产业化,实现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同时也掌握了整车集成技术,且电动汽车的标准体系也在逐步建立健全。

对于我国汽车行业来说,传统汽车的技术落后西方发达国家至少十几年,然而,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国内还保持着先发优势,走在发达国家前面。因此,我国汽车工业要超越国外发达国家就一定得从新能源汽车着手。

同时,在浙江,新能源汽车也在不断地进行推广。道路上,混合动力的公交车已经为大家熟悉。而荣获“中国汽车经济轿车节能环保成就奖”的浙江企业“众泰”,也摘得中国纯电动乘用车“第一牌”。对于众泰纯电动汽车,政府给予购车补贴,且引导公务用车低碳环保新时尚,且杭州电网也主动与企业合作,提供电池,可见电动车推广过程中政府的重要作用。在浙江省内,又以杭州为根据地。配合电动汽车的运行,杭州建立了6个快速充电站,杭州城的东南西北都分布有供电站,位置合理,为电动汽车的同城行驶提供了便利。

现阶段,众泰迈出了电动汽车个人消费的第一步,同时为了推广新能源汽车,提出“以租代买”的方式让消费者熟悉电动车性能。新能源汽车在未来也将不断地实现技术突破,本着更以人为本的理念去生产制造,真正融入社会大众中也指日可待。

9.2.2 依托政策 紧抓机遇

尽管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众多产业发展受挫。但是在低碳经济的浪潮下,新能源产业正借助着政策东风与广阔市场逆势而上,前景诱人,吸引了众多目光。针对“十二五”规划要求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指示,不难看出,发展处于先导地位的新能源产业,不仅是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内容,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十二五”时期,国家将新能源提出成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同时还强调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新兴地位。

而在浙江层面,政府确定的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域分别为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核电关联产业等。其中涉及新能源产业的就有三大领域。与此同时,浙江省确立的三大重中之重的新兴产业领域分别为物联网、生物产业以及新能源。

2010年6月1日发布的《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了在深圳、上海、长春、杭州、合肥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其中对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这是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向商业化进行的补贴。

另一方面,针对新能源中持续升温的太阳能产业,2009年,浙江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意见》,描绘了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的新能源生活图景:提出力争到2012年,全省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350兆瓦,其中光伏发电50兆瓦,风力发电300兆瓦;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届时浙江省将有100万平方米的屋顶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100条道路装上太阳能灯,风能充沛的沿海地区将新增100兆瓦以上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农村地区年产沼气1亿立方米。

因此,紧抓现在全球光伏产业的机遇,合理发展光伏终端产品、光伏产业用装备及材料、半导体照明产品(LED)、光伏发电配套设备及产品,积极支持硅材料生产新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也是政府对光伏产业的大力扶持。重点发展硅晶体电池、薄膜电池,从硅晶体的下游产品以及薄膜材料到电池组件,实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发展光伏产业生产关键设备,通过消化吸收关键技术,提高自主设计与制造水平。

1.要素投入

首先是财力上的支持,政府在倡导新能源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落实新能源推广应用的补偿政策。例如,对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按照合理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由省物价局按规定进行适当补助;省电力公司要保证接纳新能源发电上网,并全额收购所发电量等。

更进一步的,政府还会积极地鼓励社会投资。支持中国节能投资公司通过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吸收浙江省民营企业参与,共同设立“中国节能浙江新能源应用推广投资资金”;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光伏等新能源项目的建设;鼓励企业法人、公民在其所属产权范围内建设新能源应用项目;鼓励中介机构参与新能源推广应用。还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主动向金融机构推荐新能源项目,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运用担保、上市融资、风险投资、合资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投资光伏产业重点领域,特别是投资薄膜电池等新型光伏产品的研发及规模化生产的高端光伏技术领域。

其次是技术上的“落地”。发展新能源产业,必须创新发展路径,不能走“低小散”的路子,特别要抓住技术创新这个关键环节。近年来,浙江省特色优势产业光伏产业虽然发展很快,但技术进步却不明显,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还不多。因此,必须把更大的力气花在全行业的技术创新上,以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要跟踪研究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趋势,加大投入与研发力度,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加快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提升竞争能力。鼓励企业通过并购和合作等形式,全面提升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同时要实行多种形式的引才引智模式,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战略投资、先进技术、大院大所和领军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尽快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本土人才队伍。

在重大项目上,政府也对大力实施已设立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重大科技专项。在节能降耗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专项用于扶持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行业龙头与优势企业项目,支持重点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公共平台建设。完善技术规范和标准。省电力公司要加快组织研发光伏发电并网技术,积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为光伏发电并网提供技术保障。

2.创新运作,优化结构

而在运作过程中,产业将立足优势产业进行突破,创新发展。这一点在《浙江省新能源产业规划》中也提到,未来五年,全省将会立足浙江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对新能源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扩大产业规模为主线,以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为目标,以光伏、风电产业为突破口,以应用示范工程为先导,以改善产业发展环境为抓手,突出特色产业优势,激发企业家的创业激情,发挥民营资本优势,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着力突破技术瓶颈、培育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拓展应用空间,努力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发展高地,基本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特别的,2011年7月,舟山群岛新区的设立使浙江省得以初步实践海洋经济产业的崛起。《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提出,积极开发风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供应结构。而作为海上风力的重要地区,舟山在新能源推广应用上早已开始布局。

舟山提出了《舟山市风电发展规划》,规划到2020年全市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82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场32万千瓦,近海风电场150万千瓦。而2011年,舟山就将计划开工建设3个风电项目。而在整个浙江省来说,到2020年浙江的风力发电要达到300万千瓦,其中陆地风力发电为60万千瓦,也就是说海上风力发电将占到4/5的量。

浙江虽然地域并不广阔,但是凭着丰富的特色资源,只要合理运用,安全生产,便能在一段时间里实现可观的产出,舟山的风电,秦山的核电,还有传统优势产业太阳能光伏,且作为新能源,能源质量较好,强强出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浙江省新能源的供应结构,实现全省长远的发展目标,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人与环境和谐相处。

9.2.3 民间资本 理性介入

可以说,浙江在新能源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一步是政策上的,同时也是利于民间资本发展的,因此这个蓝图必须由整个浙江省人民共同绘制。

新能源产业的崛起,正在成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转型升级的新动力。一直以来,浙江省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靠要素的粗放投入,但绝大部分一次能源依赖外部调入。要素保障压力巨大,成了我们在产业推进升级过程中的一大烦恼。近年来,不少嗅觉灵敏的“浙江资本”,纷纷看中了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提前布局,加快发展。这不仅能够调整浙江省能源结构,更为打造新能源产业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当前,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更加注重新能源的产业化,在发展光伏产业、新能源装备产业和延伸产业链上积极作为,注重技术、设备、服务的整套输出,努力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浙江的新兴产业。

新能源产业具有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风险密集等特征。这就决定了在其技术突破和推广应用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各地各部门要制定发展规划,完善扶持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争新能源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在浙江创造更大的成效。

1978年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浙江省民间经济发展迅速,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也不断地支撑着省内的经济发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民间资本内部暗流涌动,其投资往往具有自发性、盲目性、群聚性等特点,因此也需要合理的导向。相对于官方资本来说,民间资本运营得更加粗放,缺乏对宏观环境的把握,因此极易受到社会舆论导向影响,一旦发现市场上某一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便会蜂拥而上。不可否认,这正体现了民间资本逐利性的特点。而现阶段,民间资本投资的多为技术含量低的传统产业,产业结构有失合理性,且垄断性行业仍存在保护垄断,也给民间资本进入到这些领域设置了障碍。由于民间资本更体现了市场经济下的资本运作,因此,如何创新机制,健康有效地促使其转化为产业资本的问题亟须解决。也正因为其市场性,将更促使政府明确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得更符合市场规律,以吸引广泛的民间资本。与此同时,政府也将积极发挥自身作用,规范民间资本管理,修订相关法规政策,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为“浙江资本”打造一个平稳和谐的投资环境,并做好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表率作用,鼓励民间投资健康有序发展,支持战略产业崛起。

而在政府主导、企业落实的基础上,相信到2015年,实现新能源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目标将不会停留在纸质文档的目标上。届时,诸如新能源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3500亿元,其中光伏产业2500亿元;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在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开发上取得突破;建成15个左右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应用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5家,50亿元以上的10家;建成10个左右新能源高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特色产业集群等这样的目标,都不会只是规划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