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就业形势与就业环境的发展趋势

就业形势与就业环境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就业形势与就业环境的发展趋势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关系到社会和政治的稳定,必须作为一件政治大事来抓,国家和各级政府以及各个部门都会给予切实的重视。毕业生就业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将逐步形成,就业的竞争将最终归结为毕业生素质的竞争。

第三节 就业形势与就业环境的发展趋势

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关系到社会政治的稳定,必须作为一件政治大事来抓,国家和各级政府以及各个部门都会给予切实的重视。就业工作中不合时宜的做法一定会得到改革,毕业生就业市场和机制将逐渐完善。毕业生就业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将逐步形成,就业的竞争将最终归结为毕业生素质的竞争。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将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中,毕业生就业的空间将会得到大力拓展。

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择业方式和渠道会发生重大改变

(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要积极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近几年来的改革和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就业制度的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关系十分密切。现在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凸显。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有效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果断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将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开拓新的市场,保持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同时,企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以及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也将有利于促进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就业。目前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使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推动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提供了制度保障、政策保障和工作保障,积极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开辟新的渠道。因此,我们考虑毕业生就业工作时,应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目前经济、社会状况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

(二)毕业生将实行自主择业

在新的就业体制下,毕业生已成为就业市场的供方主体,拥有较大的择业自主权,即毕业生将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实行自主择业的就业办法,这将更加有利于毕业生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人生价值,同时也有利于用人单位选择所需的优秀毕业生,从而打破条块分割的格局,形成人尽其才、才有所用的新局面。因此,毕业生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增强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但是,自主择业不是自由择业,自由是有限度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毕业生就业首先要服从国家需要

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要遵循教育规律,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服务,这就决定了就业中毕业生首先要服从国家的需要,以社会效益为前提。尽管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高等教育的投资日趋多样化,但国家是高等教育的最大投资方,学生所缴费用只占所需培养费用的一小部分。因此,总体上说,国家在毕业生就业中拥有相应的决定权。

2.个人理想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价值

要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就必须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发挥思想教育、经济调控等手段来教育和引导毕业生。因此,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只有把自己的理想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价值。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3.用人单位行为也受多方面因素约束

对用人单位来说,有择优录用毕业生的自由,但也受到一定的制约,不是说想要谁就要谁,想退谁就退谁,必须符合国家政策,既要保证毕业生的利益,还要有一定的程序。

4.国家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

国家在新时期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将不同于过去的指令性行政安排,国家主要通过运用政策和经济手段调节就业运行。为确保一些地区、一些行业或部门的人才需求,国家也会采取一定的经济或行政措施,如设立边远地区奖学金和给用人单位优惠政策等办法来教育、鼓励、引导毕业生到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和急需毕业生的地区就业。对不服从国家需要和违反就业规定的毕业生,也将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限制,防止人才资源的浪费和流失。对用人单位的行为也将通过各种办法予以制约和引导。

二、就业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大学毕业生作为科学技术的活动载体,是一种高素质、高潜力结构的人力资源,其社会价值也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重视,并成为社会各行各业争取的对象。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将进一步得到发扬,并将形成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充分施展才能的舆论氛围和环境。为吸收人才,用人单位也将为毕业生提供更加完善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让毕业生活跃在单位内的各个部门,提供丰富多彩的创业舞台。许多非公有制单位也将努力改善内部环境,改善人员结构,积极创造条件“筑巢引凤”,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可以预见,随着社会对人才和知识的重视和尊重,人才市场的逐步建立和规范,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就业的外部环境将逐步形成,从而实现人才的公平竞争和合理流动,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以学校为主体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将逐步建立

近几年的实践表明,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蓬勃发展,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选择毕业生已经成为用人单位信赖的途径。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是毕业生与社会联系的重要中介,而且还为学校进行专业改造、教学改革等重要环节提供反馈信息。学校举办就业市场有以下几方面优势:第一,有利于国家就业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利于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第二,有利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能给供需双方提供方便,并能保障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利益;第三,高校举办就业市场针对性强、签约率高,能够减少毕业生的经济负担;第四,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影响较小,既能保障教学工作,又能很好地为学生服务;第五,有利于高校和用人单位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各高校在建立市场的探索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一校自办,也有几校合办,还有与主管部门联办。

在就业市场建立以后,学校将通过市场努力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通过开展推荐、辅导、思想教育、收集需求信息等方面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就业;政府负责毕业生就业法规的完善和实施,并加强对法规执行的管理和监督,为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择人创造公平、公正、平等的环境,培育和管理监督毕业生就业市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是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主体,在人才市场中将会得到更多的自主权。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将成为评估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

社会对毕业生的选择实际上是对学校办学质量的直接检验。从目前的社会需求来看,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层次在不断提高,对其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差的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好坏是社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直接评价。可以说,毕业生就业工作将是评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从2003年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之后,每年的毕业生数量都会有较大规模的增长,毕业生供需的结构矛盾突出,就业竞争激烈,高校能不能培养出更多受社会欢迎的高质量的毕业生、能不能让他们占领市场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高校的声望和地位。就业情况最直接影响学校的生源,就业差的专业或学校,报考人数肯定会减少,严重时就会威胁到专业或学校的生存。国家和地方会逐步把就业率纳入对高校的考核指标中,把就业率与学校的招生计划、专业设置等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可以预见,今后高等学校会更加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以此为动力,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转变教学观念,全面加强素质教育。

(三)无形就业市场将会迅猛发展

“不知道什么地方要人”是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许多大学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解就业信息,不知道怎样了解就业信息。有时,又对外面扑面而来的大量信息不知所措。信息是求职的基础,谁能及时取得有效的信息,谁就能获得求职的主动权。对于用人单位,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哪里有自己所需的毕业生。可见,在传统手段下传递就业信息,效率低、时效性差。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一种高效率的人才资源配置方式得以实现,这就是毕业生无形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毕业生就业的无形市场主要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手段将就业中供需双方联系起来的一种形式,它区别于通常意义上供需见面的“有形市场”,它的特点是跨越时空、信息量大、快捷方便、经济有效。现在,各高校、各级就业主管部门、人才中介机构都陆续建立起就业网站,供需双方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各自所需的信息。毕业生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人才需求预测、就业形势分析等方面的工作。

可见,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将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无形市场将会以其特有优势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无形市场不能代替有形市场,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就业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三、就业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素质和观念的竞争

(一)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毕业生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不断加速,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性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要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关键在于人才,必须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就目前我国人才构成情况来看,要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所需的高层次人才,最关键的是取决于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应试教育导致学生较偏重书本知识,过分看重分数;重视学科分化,不重视学科综合;重视静态文化知识,不重视动态文化知识;重视自然科学知识,轻视人文科学知识;长期淡化个性教育,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忽视学生创新、自学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培养。一些毕业生表现在理论上皓首穷经,实践上循规蹈矩,只能从业,不能创业,只会模仿,不会创新。

可见,重视全面素质的教育,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未来教育的特征。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不断开拓新的市场等经济政策的实行,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日益明显,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将成为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增长点,这些企业同时也是对毕业生需求的增长点。高科技企业对人才量的需求增加的同时,对毕业生质的要求也在提高。基础宽厚、专业知识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高层次的毕业生更符合时代的需要,必将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二)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的更新和发展

在新的就业形势和体制下,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得到更新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不再强求一步到位

一次就业定终身的事情不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做到,就是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也难以完全做到。市场经济优化配置资源的方式是合理流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的合理流动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同时,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是多样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有些毕业生可能暂时不符合社会的需要,需要继续学习或者等待。因此,待业和再就业将成为大学生以后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毕业不一定就能就业,就业后下岗也不足为奇。

2.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

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改变“一步到位”思想,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新观念,走一条面对现实、降低起点、先融入社会再寻求发展的道路。即他们在毕业时,只要有条件基本认可的用人单位接纳,就先工作,实现就业,走进社会。工作一段时间后,认为不合适,再重新选择职业。有了一段就业和择业经历,各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得到提高,具备了自信心和“实力”,时机和条件到来时,即可大显身手,走艰苦创业之路,去追逐自己理想。

3.淡化“专业对口”的就业观

随着人才培养的宽口径和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今,愈来愈多的毕业生在求职择业时,已淡化了“专业对口”的观念,而是在“学以致用”的原则下,发挥了素质优势,在更加宽泛的就业范围和领域内寻求理想的职业。

4.树立自主创业的观念

一些大学生在毕业时,不是向社会寻求工作,而是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自主创业。有的人自己或与他人合作创办公司,尤其是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素质优势。有的则“另起炉灶”,从小事做起逐步发展。这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也为他人创造了就业机会。

5.树立终身学习就业观

毕业生要有全面的素质、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以适应不同的工作角色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毕业不是学习生活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学习阶段的开始,这是因为: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现代职业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大学毕业生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将会被社会无情地淘汰。大学教育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阶段。大学毕业之后的延伸学习和重新学习对于选择及重新选择职业岗位和取得职业成就,无疑具有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意义。

6.树立到非国有单位就业的就业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毕业生的择业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毕业生不再一味强调“铁饭碗”,民营和私有企业也成为择业的重要选择。过去,部分人片面认为,只有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才算就业,而对到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就业则认为不稳定、不可靠、不保险,因而不愿去这些企业就业。即使暂时去了,也不做长期打算。这部分人留恋公职,留恋干部身份。如今,广大毕业生已摒弃了这种狭隘的就业观念,树立了新的就业观,即只要能发挥个人的能力和才干,又能服务于社会,有相对稳定的收入,不管是国有单位还是非国有单位,甚至从事个体职业,就是就业。这是一种弹性而广泛的就业观。也就是说,大学生已淡化“公有”、“私有”的观念,树立起了全方位、多渠道的就业意识。

7.树立到基层就业的观念

当前,大中城市就业岗位日趋饱和,而农村基层岗位依然求贤若渴。经过多年就业难的洗礼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奔向基层寻求就业机会。去基层找工作已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最为现实和明智的选择。基层天地广阔、机会多,作为大学毕业生,无论从个人发展,还是从实现自我价值来看,基层都是最理想的人生战场。大学生们可以在这里接触比在大城市里更为真切的社会现实,找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获得更广阔的施展才华的天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往最基层的地方迈进,不仅是解决就业难问题,更是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全局意义。

8.着眼长远,面向未来就业观

毕业生在择业时,可以选择那些具有较强发展后劲的职业,但暂时可能相对艰苦或条件不是太好的企业,作为自己发展的起点,要有长远眼光,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急功近利而影响自己长远的发展。社会不断发展变化,职业结构、内容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个人的职业意识和知识能力必须通过终身学习不断更新和提高。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潜能的职业,注意不要只看一时一事,要从社会发展、职业后劲、个人前途等全面综合权衡,适时调整择业目标,以便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思考与练习

1.试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环境。

2.当前的就业市场有什么新变化?

3.试述为了推动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方针政策有哪些?

4.在新的就业形势和体制下,毕业生应怎样更新和发展自己的就业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