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网络众包基本概述

网络众包基本概述

时间:2022-10-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网络众包集中更多人的智慧,充分发挥隐藏在网民中的巨大潜力,将好的创意集中起来,帮助企业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外包是企业购买外部的活动,而网络众包包含着与用户共创价值的理念。外包强调的是高度专业化,而网络众包则正好相反。网络众包与外包有不同的应用范围和边界。外包只是将企业的边界延伸到有限的其他组织,而网络众包将企业的边界延伸到了互联网上的所有网民。

(一)起源

古时候官府捉拿罪犯,在城门贴一张布告,用悬赏发动尽量多的人参与。官府等于是把抓人的事包给了所有人,用赏金刺激人们举报罪犯,这就是最原始的众包,包给众人、每一个人。这种让多人参与的事例不胜枚举,比如从古代的 “比武招亲”“悬赏通缉”到近现代的 “有奖征文”“有奖征物”“有奖征集构思”等都是众包模式的雏形。

众包从古代就已经存在了,后来出现在开放源代码软件时期,从Linux操作系统到Apache服务器软件再到Firefox浏览器,这些软件都是由互联网上自发组织起来的志愿者共同合作创造出来的。

但直到2006年6月,美国记者杰夫·豪才首次在 《连线》杂志上撰文总结出众包的概念:“把内部员工或外部承包商所做的工作外包给一个大型的、没有清晰界限的社会群体去完成。”任何人,只要你愿意,都可以来试试,贡献你的智慧。

2009年6月,众包概念在中国推广开来,一夜之间,人们突然醍醐灌顶般地发现——全球许多优秀的企业早已 “众包”了,包括Google、Youtube、e Bay、亚马逊、IBM、宜家、摩托罗拉、雅虎、维基百科、宝洁、标致汽车、宝马汽车等,它们在客户中搞各种各样的竞赛、设计,让客户DIY,想尽办法与客户互动。而中国,也出现了猪八戒网、任务中国、快活林等众包网站。

在互联网2.0时代,一个又一个的众包传奇在诞生,仿佛一道天窗在商业社会上空突然打开,企业家们争相追捧众包,研究者、撰文推荐者无数。在Google上搜索一下 “crowdsourcing”(众包)一词,可以搜索到200多万个页面,而这个数字曾经不到100。

这就是人们追捧的众包——最聪明的智慧,就是发现和利用千百万普通大众的智慧。

(二)定义

杰夫·豪给出的定义:众包指的是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 (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众网络的做法;或者是,由非专业人士提供专业内容,消费者兼为内容创造者的一种模式,其任务通常是由个人来承担,但如果涉及需要多人协作完成的任务,也有可能以依靠开源的个体生产的形式出现。[5]

布拉巴姆描述众包为企业在线发布问题,大众群体 (专业或非专业)提供解决方案,赢者获取报酬,且其知识成果归企业所有,是一种在线分布式问题解决模式和生产模式。香奈儿指出众包是企业的开放式创新生产,通过网络设备聚集外界众多离散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个体 (如创意人员科学家或者工程师),也可以是团队 (如开源软件群体)。

本书对网络众包的定义:网络众包是一个组织将过去由部门和员工执行的方案或工作任务通过网络平台的形式,自愿分包给有意向的大众,是真正的、常态的、有利于大众参与的一种组织模式,是政策受益者兼为政策制定者的一种模式。而网络平台在过去指互联网,现在指物联网,在本书中更强调网络众包这个概念。

(三)网络众包和外包比较

1.核心竞争力

外包是把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转移出去,而通过网络众包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为了把精力放在自己擅长的业务中,往往将自己不擅长的、别人做比自己做效率更高的业务外包给专业的公司,以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杰夫·豪认为:“网络众包能培养和发展才华,从这个方面看,网络众包增加了我们对智力资产的总体储备。”通过网络众包集中更多人的智慧,充分发挥隐藏在网民中的巨大潜力,将好的创意集中起来,帮助企业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对象

外包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而网络众包是一对多的关系。企业通过特定业务的外包与其他企业形成密切关系,这种关系大多是一对一的关系。当然企业也有可能把同一业务外包给两个以上的接包方,而网络众包则有可能是企业面对成千上万的接包方,例如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的SETI@home分布式计算项目,成功调动了世界各地无数个人电脑的闲置计算能力。

3.与接包方关系

外包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而网络众包往往是组织与公众或公众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例如,一家公司把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这是企业与企业的关系;而一家公司寻求一个营销创意,不是外包给某个特定或指定的单位,而是通过互联网发布给公众,个人也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求解决方案。外包是企业购买外部的活动,而网络众包包含着与用户共创价值的理念。外包企业与接包方都有各自的利益,是相互独立的实体,二者是合作伙伴的关系;而网络众包是从外部吸引人才,使他们参与企业的创新与合作过程。

4.专业化程度

外包强调的是高度专业化,而网络众包则正好相反。外包是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是专业化作用下规模经济的产物,专业化的物流公司、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公司、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专业化的生产制造公司、专业化的销售公司等成为其他公司外包的选择对象;而网络众包则受益于社会差异化、多样化带来的创新潜力,是更加个体的行为。跨专业的创新往往蕴含着巨大的潜力,由个体用户积极参与而获得成功的商业案例不胜枚举,轰轰烈烈的软件开源运动证明,由网民协作网络写出的程序,质量并不低于微软、Sun等大公司的程序员开发的产品。

5.存在环境

外包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结合,而网络众包则可以完全虚拟。企业的生产制造外包、销售外包、人力资源外包、物流外包、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外包等要求在一定的地域内实现一定的联系,有些活动可以虚拟,有些则必须实实在在地进行;而网络众包则可以完全虚拟,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中国和印度低价的劳动力市场使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垂涎欲滴,但是现在,劳动力来自哪里并不重要,他们可能就住在隔壁,也有可能在遥远的国度,只要他们能上网就行。

6.应用范围和边界

网络众包与外包有不同的应用范围和边界。外包的应用范围广泛,对于一家公司而言,它可以将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所有业务外包;而网络众包则比较适合为创新设计领域提供问题解决方案,如产品与广告设计、营销方案、技术研发、软件设计等。外包只是将企业的边界延伸到有限的其他组织,而网络众包将企业的边界延伸到了互联网上的所有网民。[6]

外包与网络众包的比较见表5-1。

表5-1 外包和网络众包的比较

(四)网络众包产生的理论分析

1.多样化、差异化的顾客需求为网络众包提供了市场需求条件

当前,用户的需求正在走向多样化、个性化,市场也变得更加碎片化。多样化、差异化的顾客需求不仅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提供了市场条件。

2.广大企业从封闭式创新走向开放式创新以应对挑战

企业传统的研发模式忽视了消费者创新的热情和能力这种重要的资源,面对产品设计由原来的以生产商为主导,转向以消费者为主导这股创新民主化趋势,消费者创新将成为一种不应被忽视的趋势,内部智力资源因机构文化和思维惯性,需要外部智力资源冲击碰撞。加上企业精益化运行的要求使得许多内部功能外化,这些都导致对网络众包的需求越来越大。

3.互联网的出现为网络众包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最有效的渠道

信息通信技术的使用可以使知识被编码化、标准化和数字化,因此也使得服务产品可以被分解成小部分进行传输。信息技术在商业领域的运用,使得传统上在公司内部提供的服务被外部化,服务提供者与顾客之间的咨询可以在远距离进行。互联网的出现,使网络众包的范围得到了极大扩展,从单纯的人际关系网络扩展到覆盖全世界的互联网络。如本章引例中的例3和例4,有了网络的背景,有了网络近似无限的传播范围和传播能力,网络众包的潜力和作用才真正被发挥出来,集成最大限度的人群创新智慧。杰夫·豪在 《众包》中也提出,互联网并不是为孤立的个体服务的,利用技术,网络众包使合作在各个层面都变得史无前例,在线交流是网络众包的核心。

4.社会发展为网络众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人力资源供给基础

由于工作方式改变,原来在大型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才成为自由职业者、设立工作室或个人咨询公司,这支力量成为承接任务的主体。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参与意识的觉醒,民众对一些社会、商务、技术难题出现解答的欲望,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从而导致各种网络虚拟社区蓬勃发展,互联网用户数量急剧上升,其中不乏各种各具特色的人才,为企业纷繁的难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解决者。[7]

(五)基本概述

1.生产者

这是一个大众参与的年代,互联网创造了机会。人类已经拥有了足够的知识,曾经神秘的世界不再神秘。通过互联网,业余爱好者可以获得和专家一样多的信息,普通人也能参与到非凡的科学事业中来。科技很伟大,它帮助我们实现人人平等。

几乎所有的网络众包项目都具有两种共同的属性:一是参与者并不是冲着钱来的;二是他们贡献的是业余时间。一方面,网络众包以全世界的人才为基础,互联网消除了参与障碍,提供了一个获得大量智力资源的入口,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网络众包是一种超级外包;另一方面,就像不关心国籍一样,网络众包也不太关心专业资格,崇尚能者为王,唯一重要的就是最后的产品,这是网络众包最大的一个优势。

2.生产方式

传统的独占的生产方式是一种 “大教堂”模式,每件事情都是自上而下协调安排的。网络众包的生产方式是一种 “市集”模式,一种每件事都是自下而上 “协调安排的”生产方式。比起最具才华、最专业的员工,数量庞大而多样化的劳动力群体总是能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是网络众包的一个中心理念。

3.生产工具基础

产品工具更加便利,是网络众包不同于工业化专业工具之处。互联网普及以及廉价的工具让消费者拥有了那些曾经只属于资本雄厚的公司的权利,使生产方式民主化,使工厂级别的生产资料流入寻常百姓家,引起权力从企业家向百姓的转移。

工具的革命是生产力革命的载体。工具民主化引起了生产民主化、销售民主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业余产品设计者将可以和专家匹敌,大众将承担长期以来由企业负责的生产工作——这种生产方式适用于各行各业。

Linux案例:1983年,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专家理查德·斯托曼决定一个人对比尔·盖茨的软件工业宣战,他发起了GNU计划,致力于创造一个建立在开放或者自由使用代码的基础上的操作系统。他开始编写一个在Unix基础上的操作系统,这种系统允许使用者自由窃取、拷贝、截取、粘贴、修改,最重要的是,允许使用者在源代码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代码,这吸引了其他程序员和他一起为这个项目工作,通过自由共享操作系统,黑客精神毫不费力地复活了。那年8月,芬兰学生莱纳斯·托瓦兹在网络上发布帖子说:“我正在编写一个 (免费的)操作系统……我想知道大家想要什么样的操作系统。”GNU核心程序的完成遥遥无期,托瓦兹等不及了,决定自己编写核心程序,并很快给这个系统取名为Linux。他在网上发帖寻找合作者,之后两年,上千名程序高手参与进来,帮助改进了系统。今天,Linux主宰着超级计算机、手机、数字录像机,更不必说上百万台个人电脑了。开放源代码团体不属于任何一个有组织的机构,比如某个公司或者学术机构。它们证明了一件事:最杰出的网络是自发组织的。

4.生产组织变化

Facebook大约有700名雇员,这对于一家估价约150亿美元的公司来说,可谓人员精简。2007年初,维基百科只雇用了5个人;而 《大英百科全书》,则是由超过4000名领取报酬的参与者和100名全职编辑完成的。在这些例子中,社区取代了公司。

网络众包兴起之后,公司的边界将被突破,组织将以广阔的社区为新大陆。社区的组织特点在于突破企业边界的价值网络,网络社区将人们组织起来,成为具有经济效率的生产单位。

社区有一个重要的功能:为志同道合的人们提供社交场所,但用户之所以能在社区中更好地创新,最重要的原因是社区的构架为创新者提供了相当多的有利条件。也就是说,社区有两层结构,个人的多样化增值层与平台的资源共享层,这种组织介于市场和企业 (政府)之间,是人类出现的第三种组织。

5.特性

网络众包最普遍的特性在于异质性的多样化,它构成了集体智能的核心。为了解决问题和预测结果,或者帮助公司指定战略,需要将大众的知识利用起来,这类尝试是网络众包最主要的应用之一,集体只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集体智能是团体认知的一种形式,蚁群行动起来就像是一个器官里的各个细胞,在蚁群中发挥作用的就是团体认知。

一是网络众包具有开放性、无边界、无时限的特征。

“网络众包是通过互联网运作的,因此它没有边界。”过去,企业的研发和创新都是封闭式的,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外界,借助社会资源来提升自身的创新与研发实力。网络众包打破了企业的封闭边界,对公众完全开放,尤其是伴随Web2.0时代的到来,企业的劳动组织形式边界被无限扩大,企业的生产研发与消费者消费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企业生产成为一种 “社会化生产”。

二是网络众包倡导自由、平等、创新的社会文化。

网络众包不仅与生产技术有关,也意味着一种新的社会文化:自由与平等、创新与创造、生活与生存。基于互联网兴起的网络众包强调社会差异性、多元化带来的创新潜力,倚重的是 “草根阶层”,相信每个人都拥有对别人有价值的知识或才华,公众的智慧是无穷的。网络众包倡导主动、创造精神,遵循 “一项工作的最好人选就是最想做该项工作的人”的原则,“英雄不问出处”,充分认可、尊重消费者的创新热情和能力,这大大激发了人们的主动精神和创造动力,激发了参与者的学习创造热情,满足了人们自我实现的需求。

三是网络众包蕴含着与用户 “共创价值”的理念。

网络众包的优势不仅在于经济效率。网络众包意味着产品设计由原来的以生产者为主导转向以消费者为主导。以生产者为主导是 “为了市场”,而以消费者为主导则是与用户 “共创价值”,因为没有谁比消费者更早、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需求。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将比传统占主流地位的以制造者为中心的创新更有价值。[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