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代最早百科全书的编译与清末文献中的狄德罗

近代最早百科全书的编译与清末文献中的狄德罗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有着悠久的编纂类书的传统,尽管清代蒋廷锡等编的《古今图书集成》,曾被外国人冠以“康熙百科全书”的美称,明代《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也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的狄德罗”,但中国的类书不同于西方的百科全书,宋应星也究竟无法同狄德罗相提并论。本文研讨的是有关近代中国最早的西方百科全书的编译和狄德罗在清末汉文文献中流传的大致状况。

中国有着悠久的编纂类书的传统,尽管清代蒋廷锡等编的《古今图书集成》,曾被外国人冠以“康熙百科全书”的美称,(1)明代《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也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的狄德罗”,(2)但中国的类书不同于西方的百科全书,宋应星也究竟无法同狄德罗相提并论。类书是用文摘的形式汇集和保存历代的专题知识,百科全书是以一家之言为中心,按词典的形式分条编写,以阐发系统的知识成果;前者强调的是经验知识的收集与保存,而后者着力追求的是理论与经验的综合,是知识的科学性。宋应星与狄德罗也属于完全不同的哲学历史的范畴。西方百科全书与“百科全书派”的领袖狄德罗对于近代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从未接触过的概念。本文研讨的是有关近代中国最早的西方百科全书的编译和狄德罗在清末汉文文献中流传的大致状况。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一些百科全书的编撰者还不知道清末曾经有过百科全书的编译计划和译述活动,并已有了正式的百科全书的名称。(3)其实,早在19世纪60年代,西方百科全书已受到了中国学人的重视。江苏的著名科学翻译家徐寿,已注意到了西方百科全书的价值。1867年,他受曾国藩委派,到江南制造局主持翻译活动。他“旋请局中冯、沈二总办设一便考西学之法,至能中西艺术共相颉颃;因想一法,将西国要书译出,不独自增识见,并可刊印播传,以便国人尽知”。他在西方传教士的帮助下,了解到西方有一种具有容纳广泛科学知识的文化工具,于是“寄信至英国购《泰西大类编书》,便于翻译者,又想书成后可在各省设院讲习,使人明此各书,必于国家大有裨益”。(4)张静庐将该文收入《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一书时为《泰西大类编书》加了一个注,即《大英百科全书》。(5)据笔者所知,这是《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的第一个汉译名,“大类编书”显然也是Encyclopedia最早的汉译。

但参与江南制造局翻译活动的外国传教士,对是否应当选用《大英百科全书》作为翻译底本从事译述有不同的看法。如傅兰雅就认为,“初译书时,本欲作《大类编书》,而英国所已有者虽印八次,然内有数卷太略,且近古所有新理新法,多未列入,故必察更大更新者,始可翻译”。后来中国政府急需翻译馆提供“紧用之书”,于是,编译“类编”,即百科全书的创议被放弃,“而所译者多零件新书,不以西国门类分列。平常选书法,为西人与华士择其合己所紧用者,不论其书与他书配否,故有数书,如植物学动物学、名人传等,尚未译出。另有他书虽不甚关格致,然于水陆兵勇武备等事有关,故较他书先为讲求”。(6)

尽管《大英百科全书》没有系统编译,但中国读者仍可看到其中的一些单篇长文,如傅兰雅和华蘅芳译出了《大英百科全书》第8版中华里司(WM·Wallace)著《代数术》(Algebra)和《微积溯源》(Fluxions)两文,分别于1873年和1874年出了单行本;德国金楷理和华蘅芳译出了上述该版中的《测候丛谈》(Meteorology)一文,于1877年出版了单行本;傅兰雅与汪振声译出了《大英百科全书》第9版中罗伯村(Edmund Robertson)的《公法总论》(International Law)一文,于1894年前出版了单行本。(7)但是,西方百科全书的整个知识体系,中国读者未能目睹,中国人与这种近代西方知识的新工具在19世纪60年代是擦肩而过了。中国人再度与西方百科全书的知识体系相识,则是在20世纪初通过日本这一中介了。

第一部日译本《百科全书》是由日本文部省编译局长箕作麟祥负责,组织洋学者55人,翻译英国占弗儿兄弟编著的Information for the People的第4版,该译本出版于1873年至1880年。1873年,箕作麟祥据该书中的“儿童教导说”译出《百科全书教导说》,这部日文《百科全书》在明治维新的发动期,对于日本民族的知识启蒙起了巨大的作用。据称到1884年,该书已再版46次。1886年田口卯吉以经济杂志社的名义,翻译出版了英国的百科全书《泰西政事类典》。日本学者不仅翻译西方百科全书,同时也自己组织编写,如田口卯吉1886年主编有《大日本人名辞书》。1888—1890年由经济杂志社出版了他主编的《日本社会事汇》,1891年有沢田诚武编的《国民之宝(日用百科)》,1896年有大和田建树编的《日本大辞典》,1902年有渡道太郎编的《农业百科》,1903年有田中芳四郎编《日本百科全书》。(8)

甲午战后,中国人从惨痛的失败中开始寻找与思考日本之所以迅速强大的原因。有识之士在众多的因素中注意到了日本对西方书籍的翻译。康有为认为:“日本者亦闭关,而早变法,早派游学,是以今日之强而胜我也”,他自信“大译其书以善其治,则以吾国之大、人民之多,其易致治强可倍速于日本也”。(9)日本学者编译、撰写的百科全书,自然引起了中国学者的重视。有学者认为,1903年由会文学社出版的《普通百科全书》,是“百科全书”这一词语在中文中的首见例证。(10)这是一个不正确的结论。因为早在1897年,康有为所著《日本书目志》一书,在生理、理学、宗教、图史、政治、法律、农业、工业、商业、教育、文字语言、美术等门类中已列出了日本文部省藏版的《百科全书》的80多种单行本。(11)

康有为《日本书目志》中列出的“百科全书”中译名,是否系首见于中文文献的整词,尚有待考证。但我们基本可以确定,“百科全书”是一个汉语日语外来词。1902年由袁清舫、晏海澜编纂的《西学三通》的“西史通志”的“图籍志”中,也著入了28种日本文部省出版的百科全书分册的书名。(12)日本人所编译的《百科全书》单行本,通过这些当时颇有影响的书目,给正在向日本探寻西方科学真理的中国人以深刻的印象。汤寿潜1903年就指出:“日本之重科学也,有《日用百科》、有《通俗百科》、有《小百科》,亦骎骎与欧美并隆矣!”(13)1903年1月8日留学日本的马君武发表了《唯物论二巨子(底得娄、拉梅特里)之学说》一文,指出了百科全书的社会意义:“十八世纪之大著作,其不能不推法兰西国之《百科全书》乎。《百科全书》者,法语称之曰Encyclopedie,英语曰Encyclopedia。编纂此书之学者,莫不主张无神论,而底得娄Diderot入亚龙卑尔Alembert实当编纂《百科全书》中哲学一门之任。法兰西人民法院之革命也,处君侯以极刑,辟恐怖之时代。《万法精理》及《民约论》,固不朽之伟业乎,《百科全书》亦绝大一纪念碑也。盖是书为一时有名之伟著,法国莫不知之,人民多读而受其思想之范铸者。因是知国家、真法律之性情及道德上之自由,信公理而不信真神也。造始也简,将必也巨,区区一书之效力,遂至是哉。”(14)1907年,严复撰有《书〈百科全书〉》一文,指出:“百科全书者,西文曰婴塞觉罗辟的亚,正译曰智环,或曰学郛。盖以一部之书,举古今宇内,凡人伦思想之所及,为学术,为技能,为天官,为地志,为各国诸种有传之人,为宗教鬼神可通之理,下至草木、禽兽、药物、玩好,皆备于此书焉,元元本本,殚见浃闻,录而著之,以备检考。泱漭浩瀚,靡所不赅,唐乎奓乎,真人慧之渊海,而物理之圜枢哉!”他认为欧洲的百科全书与中国的丛书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具有“会通”之深义:“且学之演也,常作始于简,成终于繁。而教之神也,又先为其分,而后期于合。是故西哲有言:自古及今,凡人类之理想,如锒铛然,无一环而特起;又若纲目然,必联系而相资。此诚见其会通而不刊之论也已。”(15)这里严复已经认识到了西方百科全书对于分析与综合、理论与经验结合的重大意义。

成套的百科全书编译工作开始于20世纪初。1903年汤寿潜与沈霖(玉林)在上海创办了会文学社,初以出版教科书为主,如范震亚编译的《化学探原》、《中学生理学》、《代数备旨》、《法史揽要》、《日本帝国近世史》、《日清海陆战争史》等。也许正是受到日本编译百科全书的启发,该社也注意大型图书丛刊的编刊。据沈霖给江南分巡苏松道袁为的禀呈中称,由于20世纪初各项章程都在不断更新,但人们“苦乏专书”,因此该社计划推出“编辑丛书”一种,“凡新旧和约、各处矿务章程、开垦章程、铁路章程、官私学章程,其余各种政治、商务等章程,一一择要选刻,以备汇集成书”。(16)还有一套就是为振兴西学而推出的《普通百科全书》。

《普通百科全书》的编译工作是由“志大而才富者”、江苏昭文(今常熟)的留日学生范迪吉(字枕石)主持的。他“诺会文社之请译百科全书”,可能是出于编译这部规模浩大的百科全书所需,他在日本专门成立了东华译社。除总译述范迪吉外,编辑有长洲黄朝鉴、元和李思慎、鄞县张振声、上元顾福嘉,校阅有上元顾厚璁和长洲郑绍谦。该社翻译和编校诸人,都以“负发明学理、增进文化之责任”为己任,决心“务各尽微力于学界之事业,以冀完全对社会上之天职”。他们编译这套百科全书的宗旨是“以开通民智,养成世界人民的新知识为公责”,是想把“凡关于学理与政术与种种科学之发达进步者,皆在是书范围内涵容无遗”。且收入的均为“日本最有力学者之名著,且系最新最近出之书,有学皆臻,无科不备,拾级以进,足供一般学者之取吸,足为专门科学之立脚点”。(17)由于成套的百科全书的编译在中国尚属首创,因此许多新名词还是第一次出现,因此他们常常一起共同商定合适的译名。为了编好这套书,范迪吉“以一人一手,更数寒暑,废寝忘食之劳,译录百科之巨册”,(18)这位学日文出身的总译述在定稿过程中着实花了一番大力气。

《普通百科全书》共100册,总计300多万字,1903年由会文学社出版,编译工作可能开始于几年前。全书译自日本富山房的初级读物、中学教科书和一般大专程度教学参考书。(19)按政治、法律、哲学、历史、地理、数学、理学、工学、农学、经济学、山林学、教育学等分类,以三个系列由浅入深地加以编排。每本书独立成篇,各自为目。第一系列“首编”为初级学类,共17种,全部采用问答式。“全书可为小学校完善之课本,不独便于学童之记忆,且由是以进则于诸学科门径,皆已了然于胸,得以渐次养成完善之教育。”第二系列“中编”普通学类20种,“皆为研究普通学之必要部分,如教育学、生理学、物理学、动植矿物学、历史、地理、算数等学,靡不大备,务期科目毕具,条理井然,不敢稍涉紊乱”。(20)第三系列“末编”专门学类62种。“原书每册有十余万言,皆为研究专门学之资料,分级以进,有完全无缺之科目,得渐次养成专门学者之资格。”(21)这无疑属于有相当深度的大学教科书。这一系列的编译方法大部分均是节译,有的只译出了原书的一小部分。编译者强调其编译方法是“以务学中国人民教育界之程度为注意。所译各书不独为东西大学者最新最要之大著述,且为中国向来译书界中所未曾见”。(22)也许由于时间仓促,也许因为全书字数容量的限制,也许是各领域的专门知识为编译者所缺乏,总之,专门学类中的大部分书有头无尾,编译者在不少书目下均标明了译至某章某节,并表示“当次第译《续百科全书》,以冀组织成种种最完全之好结果”。(23)

《普通百科全书》的编译者还声明此书并不是纯粹的日文译本,其中除了参考日本《政治全书》、《教育学全书》、《理科全书》、《栽培全书》、《商业全书》、《工业丛书》、《蚕业丛书》、《医学新书》外,还参考了《资治通鉴》、《二十四史》、《东华录》、《大清一统志》、《瀛环志略》等中文书。中外学者对这一百科全书予以很高的评价。当年汤寿潜指出,“中国学子沌窍初凿,譬之病者初复,骤而餍以粱肉,胃力不能纳,亦不能化转,足以招疴,不如进以嘉谷新蔬之为益也。译科学以溥通先庴意。于问答各书,浅显易了,亦庶几嘉谷新蔬之有益病者矣”。(24)郑绍谦在序中认为,自中兴以来,同文方言诸馆三四十年来所译诸书,大多只是“一鳞一角,窥豹未全。夫学界之有进步,必有学皆臻,无科不备,宏篇巨帙,餍饫士林,俾博考广征,旁通触引。普通之既备,科学之渐精,始文明富强,国势隆盛焉。且前鉴东西,亦莫不贱步武而贵研精,轻一得而重互证。中国若犹是,从前是学者虽知涉猎普通,普通不备,况欲专精科学,科学何来?穷其影响之功,不过能步武有一得而已,何以研精,何以互证?此而欲革新吾同胞也难矣。……夫百科书,东邦巨籍也,亚欧菁英,于斯荟萃。今发见于中国,则东西文明之程度,虽未足以尽其蕴,固已有学皆臻,无科不备,可以研精,可以互证”。(25)《普通百科全书》的译出,为中国学者从初级到中级的西学知识的学习,为进入专门阶段的“研精”和“互证”,做了重要的知识准备。日本学者实藤惠秀给此书以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中国留日学生翻译史上的一件“大事业”,“这套书可以作为本年度(1903年)汉译日本书最高成绩的代表”。(26)

光绪三十二年(1906)李石曾与吴稚晖、张静江等筹办世界社,也开始了编译百科全书的努力,并受到孙中山、蔡元培的“赞助”,社址设在法国巴黎达卢街25号,以中文出版《世界》杂志。1908年1月推出《世界》增刊《近代世界六十名人》一书。在该书的“狄岱麓”条下,将百科全书译作“百科事典”,企图“灌输中国思想界以正确的世界观念,并渐致力于世界性事业的兴办”。1908年一位名叫杨紫极的学者,读了《近代世界六十名人》,特别是此书中对狄德罗及其主编《百科全书》一事的描述,深为感动,便着手翻译这部《百科全书》中的有关条目。从1908年起至1922年逝世的14年中,他共翻译了200多万字的《提氏类典》。(27)虽然“未经整理近两百万字”的杨译《提氏类典》未能出版,但这些编译工作多少影响了20世纪20年代初商务印书馆《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译和70年代末《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撰工作。

虽然清末最早译出的《大英百科全书》与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在宗旨、风格上迥然不同,但我们讨论百科全书,就不能不提到近代百科全书之父狄德罗。梁从诫在《狄德罗的百科全书·中译本译叙》中写道:“我只知道本世纪初,李石曾编写的《近代世界六十名人》第一次向中国读者介绍了狄德罗和他的百科全书。”(28)姜椿芳也把中国人认识狄德罗及其《百科全书》的时间定在1906年。(29)钟少华在最新的研究成果中指出,中国对狄德罗的零星介绍是在维新变法之后,他举出的例证是刊载于1903年《大陆》第2期上的马君武一文。(30)其实,有关狄德罗的记述在清末文献中最早也许可上溯到1878年日本高桥二郎译成中文的《法兰西志》。该书第五卷“布罗本氏纪”(1590—1795)“学问日开”一节,在述及“阐明物理,一新百科学术”的辣普刺西(今译拉普拉斯,1749—1827)和“发挥性理蕴奥”的昆地克(今译孔狄亚克,1715—1780)等人之后,提到了一批法国“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撰稿人。如“开经济科学”的具耳内(今译魁奈,1694—1774,农民和谷物条目的撰稿人)、的儿过(今译杜尔哥,1727—1781,农业条目的撰稿人),“排斥旧传师说谬误”的达朗伯儿(今译达朗贝尔,1717—1783,《百科全书》副主编、数学和普通物理学条目的撰稿人)、孔得柴(今译孔多塞,1743—1794,数学条目的撰稿人)、薄马耳遮(今译杜马赛,1676—1756,语法条目撰稿人),同时提到的还有“著《十四世路易纪》”的窝儿堤(今译伏尔泰,1694—1778,文学批评和历史政治条目的撰稿人)、“著《万法精汇》论各国法律得失”的孟德士鸠(今译孟德斯鸠,1689—1755,“品味”条目的撰稿人)、“著书主张独得创见”的罗苏(今译卢梭,1712—1778,政治经济学和音乐条目的撰稿人)。在“达朗伯儿”之前有“本德拿儿治·德鲁亚”,(31)笔者认为此人即《百科全书》主编Danis Diderot的不准确的音译,今译丹尼·狄德罗。该书认为这一时期的法国“士太夫歙然精研文学,所刊诸书,四方争传,王侯贵人、专门名家皆尊崇其书,以先睹为快”。《法兰西志》这一日人译出的汉文本,在清末的中国人中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学问日开”一段经少许改编,全部收入《西学三通》的《西史通志》卷39的《法国志》。

如果说上述“本德拿儿治·德鲁亚”这一译名尚有疑问的话,那么1882年出版的由美国谢卫楼著、中国赵如光笔述的《万国通鉴》一书则确凿无疑地提及了狄德罗。该书第4卷第17章“论从法国所出之文字激动多国人心”一段写道:“俄国女皇第喀特利尼(今译叶卡特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时与法勒他耳(今译伏尔泰)有交往之函。又请法国之博士底德柔在京居宿,设立新学院,更正律,且定数条于民有益之律。”(32)当时俄国女皇诡称要在俄国实行政治改革,曾与伏尔泰等进步学者有书信往返,并请他们到俄国访问讲学。1773年狄德罗应邀来到俄首都彼得堡,逗留了一年。其间他提出了一份又一份具体改革方案,其中有《俄罗斯政府大学和普通科教育学校规划》、《论青年女子学校》、《论特殊教育》、《论普通学校》,他还拟定了国民教育的制度,建议实行免费的普及小学教育,坚持不分阶级的教育原则,主张对贫苦儿童予以物质帮助。《万国通鉴》记述的正是这一事实,可惜未能提到他主编的《百科全书》。

20世纪初,狄德罗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汉文文献中。影响最大的当推1903年马君武发表的《唯物论二巨子(底得娄、拉美特利)之学说》一文。他指出:“底得娄以哲学之深思,运之以热心,论述自由而无所惮缩。然其哲学上之识见,固经若干时之踌躇而后定也。其识见愈历久而愈发达,斟酌再四,必求其适合而后定之。其思想之进步也,皆有阶级可寻。底氏初信上帝,后乃全反之;初信灵魂不死,且无形质可见,后乃废然自攻其前说。以为人身百质,无不死者。其不死者,惟掷我身于公群,尽义务,建永世巍巍之大业,使同族之后世子孙记忆我而不能忘,于是而矣。”马君武认为,狄德罗等为代表的唯物论思想“破宗教之迂说,除愚朦之习见,而后见理既真,卓然独行,流万人之血而不顾,犯一世之怒而不恤,惟知有真理真福,而不知其他”,唯物论有功于法国革命事业。(33)此文刊出后在学界有着很大的影响,1905年已出了第二版的雷瑨编辑的《各国名人事略》(砚耕山庄版)卷五列入的“底得娄”小传,就是根据马君武一文改写的。

1904年宁波新学会社推出了以日本阪木健一所编原本为基础编译的《外国地名人名辞典》,该书为狄德罗列了专条:“Diderot(人),第特罗,法兰西之哲学家,刃物师之子也。热心鼓吹十八世纪之哲学,及创作《百科全书》者也(西历一七一三—一七八四)。”(34)该辞典初版后销路颇好,光绪三十年(1904)二月二十日初版,三十一年(1905)三月二十五日再版,三十二年(1906)三月又出订正三版,宣统元年(1909)九月又出订正四版。清末最详细的“狄德罗传”是见载于英国窦乐安与中国人黄鼎、张在新等人译述的《世界名人传略》一书中:“提多罗,生一七一三年,卒一七八四年。法著述家。少时尝习法律学及内科医学。性非所好,弃之。独好哲学,顾其书初出,即为时所诟病,巴黎议院命焚其书,氏不惧。越三年,第二书又出,被逮下狱,既得释。某书贾欲印行英人张伯尔(Chamders)《图书类编》译本,延氏为总校。广致当时著名文人为编纂员,借《图书类编》之名,而易其内容。所载文字,无非讥刺文字,诟骂朝廷,为革命党挑战之机关而已。氏从事于此书者前后殆二十年,政府屡下令,不许出售,人皆代为氏危,谓其将以文字贾祸,非禁锢,即流窜耳。其同事达郎卑亦辞去。然氏心精力果,更招同事,卒底于成。至一七五一年,而初集出现,又十四年,而全书告竣矣。晚年贫甚,幸俄后加他邻第二怜而助之,尝往谒后,居俄五月而归,后以风疾卒。”该小传还第一次谈及狄德罗的戏曲小说,特别是他《拉摩的侄子》一书:“氏博闻强记,富于著作。惟文字往往多失检处。如小说也,戏曲也,讽刺也,哲学也,图书评议也,书札也,皆有流传之作。惟并未汇刊,成一家言。又一书曰《腊麻氏之侄》(Le Neveu de Ramean)设为作者与趋炎附势人问答之语,以刺社会之愚。识见固极透彻,然讥嘲不无太过。氏之评议,同时号称评议家,皆莫能及,议论既自出心裁,语言又尖利灵动,虽文墨间有短处,殊觉瑕不掩瑜也。其于宗教主义,初主无神说,后则以为万物皆神云。”(35)尽管这一小传作者的观点是比较保守的,但提供的有关狄德罗的材料基本准确,且大大超过了以往的著作。

严复在1907年《书〈百科全书〉》一文中考察了欧洲百科全书的编纂史,专门谈到了狄德罗,认为“欧洲学郛之作,发现于十八世纪之中叶。……于时法国笃生两贤:曰狄图鲁(今译狄德罗),曰达林白。本英国哲家法兰硕培根之指,号召同志,闳规大起。议造此书,用分工之术。其著论也,人各贡其所知,而两贤司其编辑。……而《智环》一书,实群言之林府。于是政教笃旧之家,心骇神愕,出死力以与是书抵距。盖其书越二十年而始成,编辑之人,屡及于难。迨成书,而大陆革命之期亦至,其学术左右世运之功,有如此哉!是故言‘智环’者,必以此书称首。”(36)

虽然近代中国曾经有过百科全书的编译活动,清末的文献中也留下了不少有关狄德罗的记述,但这些史实没有得到研究者的充分注意。自诩为狄德罗传人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工作者们不仅不了解清末徐寿、华蘅芳等人曾经计划编译《大英百科全书》并译出过其中的部分单篇长文,而且也不清楚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汉文文献中有过不少有关狄德罗生平和学说的介绍。从19世纪60年代中国学者编译《大英百科全书》和接触“狄德罗”的消息开始,至今已一百三十多年了,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中国的第一部百科全书也已经诞生。在西方思想史上,狄德罗及其主编的《百科全书》曾经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西方百科全书的知识体系曾深刻地影响了欧洲近代社会文化的发展,被严复认为是“学术左右世运之功”的一个有力的证据。一百多年前就在中国大地上开始的百科全书的编译活动和19世纪末以来狄德罗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究竟对近代中国人的知识结构产生了何种影响,笔者以为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附记:原文载《复旦学报》1998年第3期。

————————————————————

(1) 参阅《申报馆内通讯》1卷10期“申报掌故”,当时《申报》馆版的《古今图书集成》,被西人称为《康熙百科全书》的“美查版”,转引自徐载平《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新华出版社,1988年,第324—325页。

(2) 转引自潘吉星《〈天工开物〉导读》,巴蜀书社,1988年,第26页。

(3) 姜椿芳《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载《辞书研究》1980年第4期。

(4) 傅兰雅《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载《格致汇编》第3年第5卷,1880年6月。

(5) 详见张静庐辑注《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群联出版社,1953年,第11页。

(6) 傅兰雅《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载《格致汇编》第3年第6卷,1880年7月。

(7) [美] 贝内特(A.A.Bennett)《傅兰雅译著考略》(John Fryer: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o Nineteenth Century China),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1967年英文版,第84、100、105页。

(8) 参见钟少华《人类知识的新工具——中日近代百科全书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6年,第121—122、126页。

(9) 康有为《请广译日本书派游学折》,载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23页。

(10) 《倪海曙语文论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428页。

(11) 参见姜义华等编校《康有为全集》第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12) 《西学三通·西史通志·图籍志》,光绪壬寅(1902年)萃新书馆版。

(13) 汤寿潜《新译日本普通百科全书叙》。

(14) 载《大陆》1903年第2期,原无署名,马君武在《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一文中称此文系其所作。参见莫世祥编《马君武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81页。

(15) 王栻主编《严复集》(二)(下),中华书局,1986年,第251页。

(16) 《钦命二品顶戴江南分巡苏松太兵备道袁为给谕禁书》,《普通百科全书》,上海会文学社版。会文学社后改名会文堂书局,1926年会文堂停业,又改称会文堂新记书局,出版过蔡东藩《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等。

(17) 《普通百科全书》东华译社“编译本书之原因”。

(18) 《普通百科全书》李思慎序,据“更数寒暑”一语,可见编译工作开始于几年前。

(19) [日] 实藤惠秀著、谭汝谦等译《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三联书店,1983年,第226页)一书认为,这是“当时日本中学教科书和一般大专程度参考书”。

(20) 《普通百科全书》“本书之宗旨”。

(21) 《普通百科全书》“本书之宗旨”、“本书之内容”、“总目”。

(22) 《普通百科全书》“本书之宗旨”、“本书之内容”、“总目”。

(23) 《普通百科全书》“本书之宗旨”、“本书之内容”、“总目”。

(24) 汤寿潜《新译普通百科全书叙》。

(25) 《普通百科全书》郑绍谦序。

(26) 《中国人留学日本史》,前揭书,第226—229页。

(27) 杨家骆《狄岱麓与李石曾》,世界书局,1946年,第16、23页;参见杨恺龄《民国李石曾先生煜瀛年谱》,台湾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7—20页。

(28) [美] 斯·坚吉尔著,梁从诫译《凡尼·狄德罗的〈百科全书〉》,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页。

(29) [苏] 阿基莫娃《狄德罗传》,姜椿芳序,三联书店,1984年,第2—3页。

(30) 钟少华《人类知识的新工具》,前揭书,第16—17页。

(31) 犹里氏原撰《法兰西志》卷五,[日] 高桥二郎译述,冈千仞删定,明治十一年(1878)露月楼版。

(32) [美] 谢卫楼《万国通鉴》卷4,光绪八年(1882)版,第64页。

(33) 载《大陆》1903年第2期。参见莫世祥编《马君武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82—83页。

(34) 新学会社编译《外国地名人名辞典》,宁波日新街新学会社,1904年,第115页。从该辞典《例言》中可见,阪本健一(Sakamoto Kenichi)1903年编纂的《外国地名辞典》仅仅是编译者参照的蓝本之一。该书还参考了“清伯氏英文地名字典、人名字典、日本教育研究会编纂的人名字汇、地名字汇等书,有订正亦有补辑”。“清伯氏”应该就是英国著名的钱伯斯(Chambers)大词典系列。名词术语的翻译最令范均之等译者困扰,《例言》强调在翻译过程中,将原来阪本健一编纂的《外国地名辞典》中的中国地名,增加了日本地名。“译音悉据正史及《瀛寰志略》、《四裔编年表》诸旧译本,他如近出《万国史纲目》、《世界通史》等书,亦多采用。间有新造者必依旧译善本所常用之字,无取新奇,期便通用。”凡是地名和人名见之于传统中国古籍而互有异同者,则选择其中“最精当者为主,而列其余于下,施以括弧”。全书采用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先后,附录“汉文日文表”以便利检索。

(35) [英] 张伯尔原本《世界名人传略》,英国窦乐安、中国黄鼎、张在新等译述,上海山西大学译书院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版,D册,第24页。

(36) 《严复集》(二)“诗文”(下),前揭书,第251—25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