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互联网+”驱动政府管理创新

“互联网+”驱动政府管理创新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政府的职能特点是重管理、轻服务。流程是政府管理工作的基石。“互联网+”对政府传统的线下服务方式带来了很多颠覆性的挑战,但机遇也同样存在。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先导,网络问政对于政府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具有重大意义。“互联网+”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与“互联网+”隔绝就是跟时代隔绝。“互联网+政府管理”的创新模式,是电子政务未来的主攻方向。“互联网+”能够让电子政务更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纵观人类社会历史,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每一次关键技术的出现,都无一例外地引发政府组织的变革和重构。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政府的职能特点是重管理、轻服务。虽然有一些服务型政府的想法和尝试,然而受制于手段匮乏,很难有本质性的进展。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大潮,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互联网+政府”创新提供了保障,世界各国政府纷纷提出转型战略,加速向服务型政府迈进,以顺应时代潮流的变化,希望将自身打造成为开放、融合、高效、透明、绿色、安全的服务型智慧政府。

(一)新常态与新引擎

我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这个新常态新在何处?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峰会上给出了解读。新常态的“新”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结构和动力三个方面。即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的结构更合理,虽然增速降低,但是通过经济结构的优化使得经济的效率更高;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图7-7 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示意图

新常态对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包含着两个层面的意思:“新”意味着不同以往,要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实现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常”就是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这是由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维护稳定大局决定的。“新”和“常”相互依存,“常”为“新”争取时间、创造条件;“新”为“常”提供不竭的动力。“常”需要短期见效,“新”需要从长远着眼。

李克强总理在谈到“互联网+”经济时指出,“网上网下互动创造的是活力,是更大的空间”。互联网正从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两方面改变着中国,除了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些传统的互联网企业以外,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广泛的深度融合,使生产要素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行业之间、产业之间不断地优化配置,涌现出新兴业态。同时,这种融合能进一步节省中间成本,创造新供给,刺激新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几乎所有的传统行业都可以在互联网的基础上重新架构和定义,这种架构所导致的“指数效应”,可能给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能够通过不断创新适应这种变化的企业将获得无限商机

(二)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互联网+”政务

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多,互联网普及率为53.2%,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形影不离的工具。伴随着互联网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它已经超出了工具的范畴,成为影响人们文化生态,甚至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互联网在公众参与政治、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思想道德、舆论导向等各方面的影响日益加剧。从来没有哪种手段能像互联网一样,为公众提供一种便捷、有效的参与政治的方式,也为政府问政于民、汇集民智、了解民情提供了重要渠道。

1.网络优化政府工作流程

流程是政府管理工作的基石。在“互联网+”背景下,政府各类服务型职能全面触网,行政审批从线下搬到线上,不同部门业务需要协同开展等,这些都要求政府组织要打破传统的结构界限和条块划分模式,突破地域、层级和部门限制,构建新型的信息流转模式,形成全开放矩阵式的组织结构。

“互联网+”对政府传统的线下服务方式带来了很多颠覆性的挑战,但机遇也同样存在。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实现政府工作流程再造,为促进政府行政职能转变和工作流程的进一步优化,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迈进,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支持和技术支持,是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构建方便、快捷、高效的政务体系的基础。

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先导,网络问政对于政府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具有重大意义。例如,依托互联网的新型信息流转模式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能加快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能培育民众关心政治、参与政治的文化氛围,形成健康的政治文化环境。

2.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当前,政务服务正在由重管理向重民生转变,许多政府部门开始利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与公众进行交流互动,及时反馈并提供公共服务,有助于政府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平台的指数效应。与静态的政府网站相比,互动的社交媒体更具有亲民感,也更容易引起民众的关注。另一方面,社交媒体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政府信息的传播效率,其具有实时性和快速性的特点,在政府对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其他传播手段不能替代的。

3.“网上”与“网下”对接

近几年,各地政府纷纷上马了很多网上政务系统的建设项目。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①网上政务系统建设,既要有“量”,还要重“质”。目前,政府部门网上政务系统的数量上来了,然而建设质量亟待提升。系统和平台的建设是否以方便民众为中心,是否人性化、专业化,是否适应政务工作的业务流程等问题,都是网上政务系统建设需要着力破解的突出问题。②既要网上满意还需网下给力。网上系统建设只是网络政务系统建设的第一步。在应用过程中,要采取措施把网络中发现的问题带到网下调查研究,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对接。然而,网络的虚拟性导致一些问题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不涉及机密和隐私的前提下,一方面要加大政府信息的公开力度,缩减网上信息与网下信息的不对称;另一方面,要提供与网上系统对应的网下渠道。实现“网上”与“网下”的有效衔接,才能避免网络问政的虚设。③施政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是基础。“网上政府”实质是网下实体政府在互联网上的“映射”,其目的在于使政府从网络吸纳舆情民意,做出科学决策,以便更好地执政和施政。然而,线下搞不好,线上建设得再好也是空谈。在网络政务之后,必然要求政府网络行政,即网络舆情民意能够以合理的形式进入公共政策制定和落实监督的各个环节,并切实发挥作用。若要网络政务系统建设达到实际的预期,必须保证“网上”与“网下”的有效对接,以提高施政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三)“互联网+”提升政府善治能力

“互联网+”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与“互联网+”隔绝就是跟时代隔绝。“互联网+政府管理”促进了电子政务创新发展,推动着政府管理与服务的现代化

2015年7月25日,在由国家行政学院、国家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2015(第十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上,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发布了《2015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调查报告》。该报告从基础准备、在线服务、电子参与、移动政务四个方面客观评估了我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互联网+政府管理”的创新模式,是电子政务未来的主攻方向。

图7-8 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互联网+”能够让电子政务更智慧、让民众办事更方便。“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深化了电子政务系统的共享和协同应用,更是促进其向深化应用阶段发展的有力工具。

1.“互联网+”使电子政务更聪慧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各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在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系统条块分割、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能力偏弱、信息孤岛大量存在、信息共享机制欠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而“互联网+”电子政务,能够通过资源整合,将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与电子政务系统结合,并根据政府部门业务和协同需求进行流程再造,从而进一步提高政府办公、服务、监管、决策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形成高效、集约、便民的服务型政府运营模式。

2.“互联网+政府管理”的创新模式

在信息技术深入在各行各业应用的今天,制约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既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理念的创新。“互联网+”对于政府管理而言,技术上的“+”只是最表层的改进,相对容易做到,思维、理念和模式上的“+”才是根本性的。在提高政府善治能力上,要在多方面协同创新:一是政府管理观念的变革与创新,二是政府业务流程的再造与创新,三是政府组织机构的调整与创新。政府应借助“互联网+”和政府自身的观念、组织、业务流程的创新,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与服务,提高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3.民众办事如网上购物般便捷

政府网站方兴未艾,政务微博与微信公众号风起云涌,政府服务成为互联网巨头的竞技场。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从公开发布阶段到交互阶段到在线业务处理阶段,再到现在的集成阶段,伴随着阶段的转变,政府依托互联网为民服务越来越精准、质量越来越高。而“指尖上的政务服务”更是将政府服务转移到了每个人的口袋里。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越来越人性化,甚至无形地融入了公众的生活中。只有这样,才能精准地提升政府的科学决策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