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两岸面临的困境

两岸面临的困境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据测算,南沙群岛石油蕴藏量约有235亿t、天然气10万亿m3。它们利用临近南沙群岛的优势,通过招标形式,与西方石油公司合作,加快油气勘探与开采的步伐。目前南沙群岛的岛礁除小部分在中国控制下,大部分已经被周边国家瓜分。从2009年3月以来,中美两国在南海多次发生对峙,美方海洋监测船频频出现在南海进行海洋测绘,遭到中国渔政船阻拦。东海也具有丰富的能源。

1)中国大陆的能源情况

据公开资料,截至2011年,中国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为20亿t(约合147亿桶)。2011年中国石油年产量为2.036亿t,储产比仅为9.9。早在1992年以前,石油一直是中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不过,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供需缺口逐渐增大。1993年中国石油进口量超过出口量,中国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1996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达到1388万t,2002年进一步扩大到6220万t,2010年已达到2.6亿t。表4-1是2010年世界各地原油、石油产品进出口情况。

表4-1 2010年世界各地原油、石油产品进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BP能源统计2011》

2003年中国日均石油进口量约200万桶,石油进口依赖度高达40%。2007年日均进口石油已上升到411万桶。BP公司有人预测,到2030年前后中国日均进口量将比2010年增加800万桶,根据国际能源机构估算,届时中国石油的进口依赖度将达到82%。从进口的地区结构看,图4-1为2011年石油主要区域间贸易流向(单位:百万t)。

图4-1 2011年石油主要区域间贸易流向

从图4-1可看出,中国大陆的石油进口中的1.378亿t,大约50%来自中东,0.486亿t来自俄罗斯,0.28亿t来自东南亚,其余约25%来自其他地区。由于中东地区是世界热点地区,一直处于政治动荡、军事冲突状态,这使得石油进口主要来自该地区的中国处于极不安全境地,尤其是考虑到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天数很短这一状况(只有一周),更加突现这一进口结构的风险。此外,从上海到伊朗霍尔木兹海峡,全长1.2万km,主要控制在美国海军手中,一旦中美两国出现重大冲突,或美国对伊朗发动战争,都会影响到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中国大陆煤炭资源丰富,2011年已探明的煤炭储藏量为1145亿t,在世界储量中占到13.3%的比重。大陆不仅自己使用,还大量出口到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截至2011年底,中国探明天然气储量3.1亿m3,储产比为21.8,而全球的平均储产比为63.6。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kWh,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kWh,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

2)台湾地区的能源情况

台湾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占50%以上的比重,煤炭占33%,天然气占7.5%左右。台湾地区的能源资源显得非常匮乏:

(1)油气主要依赖进口。台湾原油日消费量87.6万桶,但岛内原油日产量不足1000桶,供需差额只能依赖于大量进口来弥补。台湾98%的初级能源依靠进口,其中石油进口依赖99.9%,天然气进口依赖90%。

(2)煤炭完全依赖进口。早先台湾煤炭储量丰富,煤矿业一度成为台湾的重要产业,但由于煤炭开采早在清光绪年间开始,日本人占领台湾后大肆采掘。因此,经过一百多年的开采,煤矿早已枯竭殆尽,2001年煤炭正式停止生产,岛内需求全部依靠进口。

(3)能源进口地区较为集中。石油近70%来自中东地区,其余来自东南亚、非洲、澳洲及中亚;而煤炭主要来自澳大利亚、中国大陆和印度尼西亚;天然气则主要来自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1)中国大陆领海主权

中国大陆海岸线漫长,总长度超过1.8万km,管辖海域近300万km2,其中超过120万km2的海域与邻国有争议,主要集中在南海与东海。

南海油气资源丰富,一直是中国未来潜在的能源供应之地。南海拥有南沙群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东沙群岛四大群岛,其中南沙群岛是岛礁最多、散布最广的群岛。据测算,南沙群岛石油蕴藏量约有235亿t、天然气10万亿m3。不过,中国的勘探一直限于地球物理,未实施钻探。

环绕着南海的国家有七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文莱。自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周边国家对该地蕴藏的石油资源日益重视。它们利用临近南沙群岛的优势,通过招标形式,与西方石油公司合作,加快油气勘探与开采的步伐。比如,2003年8月至2004年3月,菲律宾进行了第一轮海上石油勘探公司招标活动,招标地区位于东经116°至122°,北纬5°至13°,由此将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屿囊括之中。2009年4月,菲律宾又正式签署所谓《领海基线法》,将中国的南沙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入菲律宾领土。目前南沙群岛的岛礁除小部分在中国控制下,大部分已经被周边国家瓜分。从整个南海海域看,已被中国周边国家各自划分成彼此重叠的对外招标矿区,而大部分区域在中国传统疆界线内。美、英、法、德、意、荷、瑞典、比、俄、日、韩、印度、新加坡等200多家石油公司在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招标“邀请”下,拥有了南海油气勘探和开发的承租权。据统计,中国周边国家如菲律宾、越南等国每年从南海开采的石油超过5000万t,相当于中国大庆油田的全年产量。由于南沙群岛及南海在历史上属于中国的领海,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法理上也属于中国领海,因此这种开采触犯了中国主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一直围绕着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进行,中国强调和平环境的构造,因此在涉及有关领土之争等外交事务上,往往采取的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做法,以合作开发的办法来解决领土之争。2003年11月中海油就宣布与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勘探分公司签署合作意向,共同开发南海油气。但是,周边这些国家通过抢先开发,造成既定事实以及引进外来势力,使南海问题国际化、复杂化的策略来抢夺中国资源的做法,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中国的反击能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介入和经济介入,进一步使该地区的冲突国际化。美军第七舰队每年都在南海与菲律宾、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六国的海军部队展开联合演习,显示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和战略布局意义。从2009年3月以来,中美两国在南海多次发生对峙,美方海洋监测船频频出现在南海进行海洋测绘,遭到中国渔政船阻拦。美国人的介入,使南海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东海也具有丰富的能源。20世纪70年代,中国宣布对东海拥有主权。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一个国家对其领海及领海以外的水域的自然资源,拥有主权和管辖权,称之为专属经济区,其向海洋伸展的宽度,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由于东海最宽处不过360海里,这就导致若按照200海里划分,中日两国专属经济区出现部分重叠。1982年日本提出,在争议海域中间画线的办法,一国一半,这就是日方所说的“中间线”。这一方案被中方否决。中方主张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第76条“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来确立专属经济区,按照“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划定,冲绳海槽以西的整个东海海域,包含钓鱼岛所处的海床在内,都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部分,天然地属于中国专属经济区。此外,中方不同意日方所谓的“中间线”还在于,若依此原则划分,被日本非法霸占的中国领土钓鱼岛便“名正言顺”地变为日本的领土,日方在以钓鱼岛为其“岸边”,则“重叠”的专属经济区会更大,我国东海资源丧失的会更多。

2004年6月中日两国外长在青岛召开会议期间,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提议,两国搁置争议,联合开发东海石油和天然气,却遭到日方的拒绝。日本认为,中国实际的目的在于把气田开发的既成事实强加给日本。由于中日在东海专属经济区划定方面的冲突,导致该年英荷壳牌公司和尤尼科公司退出春晓气田群开发项目合作。这以后,中日双方召开多次协商会议,直到2008年6月双方才就联合开发达成协议。不过,有关专属经济区划定问题并未解决,2008年年底日本向联合国提交了划界方案,提案中没有包括中国在钓鱼岛、韩国在独岛存有主权争议的海域。

2)台湾对东海和南海的诉求

台湾位于东海与南海相交地带,拥有东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资源权,拥有钓鱼岛周边的海洋资源,并设定从东海到台湾海峡及南海的石油矿区。1965年台湾的中海公司开始进行海域石油勘探工作,1966年在台湾西海岸建立了第一矿区。1970年台湾当局颁布《石油矿采条例》,将东海分为五大矿区,五个矿区的总面积达到24万km2。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与美国海湾石油公司合作在春晓油田附近钻探石油,但收效不大,半途而废。在五大矿区里,中油公司先后钻井132口,发现新竹外海的长康油田。1986年10月31日该油田开始生产,日产原油数千桶,天然气约60万m3,1989年最高时达到日产73万m3。此后产量逐年下降,到1995年5月开采完,累计生产天然气8.2亿m3、凝结油和原油3.08亿L。在南海问题上,1993年台湾制定了《南海政策纲领》,提出五大目标,即坚定维护南海的主权,加强南海开发管理,积极促进南海合作,和平处理南海争端以及维护南海生态环境。台湾在南沙群岛的太平岛驻军,虽然太平岛面积只有0.43km2,但却对中国南海主权的维护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两岸面临的彼此在能源领域(能源来源地、能源开发项目、油田股权购买等方面)的竞争。

从中国大陆看,为了保证油气安全,从21世纪初以来,确立了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战略。比如,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商谈天然气管道铺设项目;从务实外交出发,与伊朗、利比亚、苏丹、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等国建立能源开发合作关系或战略合作关系;重视发展中非关系,开拓非洲油气进口渠道等。中国的石油公司也积极走出去,参与国外能源项目的竞标。此外,中国还加大了领海石油勘探和新能源开发的力度。

从台湾来看,由于能源供给涉及台湾的经济安全、军事安全与整体安全,因此台湾当局十分重视能源的供给与储备。为了解决能源短缺问题,2004年台湾正式将“能源会”调整为“能源局”,并每年派出官员或非政府组织领导人到供油国“走访”,商谈油气进口或合作开发问题。凡中国大陆重视的能源合作地区,台湾都非常重视。比如,台湾官员“走访”中东阿联酋、沙特科威特、卡塔尔、阿曼、巴林六个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造访”中亚哈萨克斯坦等国,谋求能源合作;通过特定“管道”,希望从委内瑞拉、美国进口石油;2007年“台湾—俄罗斯协会会长”专程到俄罗斯,希望从俄罗斯进口原油。针对非洲原油矿产丰富的国家,台湾“国安会”专门成立“台非小组”,提出“缉黑行动”,实行“石油开发与外交利益相结合的战略”。

台湾的中油公司设立专门勘探经费,用于与台湾有“邦交”的乍得的油田合作开发,并参与海外油气田勘探与开采,合作的对象包括阿联酋、澳大利亚、美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与委内瑞拉等国。台湾中华海外矿业开发公司与台湾电力公司也分别与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合作进行煤炭开采。台湾也非常关心大陆的能源战略的调整,通过与岛内有合作关系的多家大学研究机构和各种名目繁多的基金会,搜集和分析大陆的能源战略发展情况。

毫无疑问,台湾的海外能源开发战略与大陆的海外能源开发战略形成了竞争关系。综上所述,海峡两岸面临着如下困境:

第一,能源进口量的扩大,带来能源安全度的下降;第二,领海主权之争,不仅使领海能源难以大规模开发,而且还因他国侵占大量流失;第三,能源供应渠道多元化的开拓,引起彼此间的相互竞争。如何摆脱困境?笔者认为两岸应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出发,走能源合作之路,这是减少内部摩擦,加强领海主权维护,提高能源安全度的明智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