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转化环境视角下的知识转化

转化环境视角下的知识转化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隐性知识之间转化的社会化模式借助创出场实现;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外化模式通过对话场实现;显性知识之间转化的组合化模式借助虚拟场实现;而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的内化模式通过实践场完成。“场”是促进知识转化的沟通环境,包括物理的、虚拟的以及心灵的空间。该人工场环境的搭建尽可能模拟了组织的活动,通过持续不断的过程将个人的主观经验和判断转化为一致的目标系统。

1.2.3 转化环境视角下的知识转化

知识的转化不可能凭空完成,需要有一定环境支持才能实现。转化环境视角下的知识转化研究侧重于探讨支持知识转化的空间搭建。

野中郁次郎等(1998)针对SECI模型中的四种模式提出了四个“场”:创出场、对话场、虚拟场以及实践场,如图1-6所示。隐性知识之间转化的社会化模式借助创出场实现;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外化模式通过对话场实现;显性知识之间转化的组合化模式借助虚拟场实现;而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的内化模式通过实践场完成。“场”是促进知识转化的沟通环境,包括物理的、虚拟的以及心灵的空间。

img9

图1-6 SECI模型的“场”

决策支持系统、E-mail、BBS、博客、内部网、即时通信软件等的出现,为上述“场”的搭建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基于SECI模型和“场”理论,Hannu Kivijärvi(2004)提出搭建人工场环境,如图1-7所示。他所提出的人工场环境包括三个子系统:①组织层次的仿真模型,是完整的组织概念模型,提供能够建立并评价知识与行动之间关系的环境;②群体决策系统,一个基于计算机的交互系统,由一系列软件、硬件、程序模块组成;③评价程序,管理组织的价值系统,包括个人的目标、需求、愿望及意图等,也包括组织的价值观、目标及使命等。该人工场环境的搭建尽可能模拟了组织的活动,通过持续不断的过程将个人的主观经验和判断转化为一致的目标系统。

img10

图1-7 人工场的搭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