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春季饮食与养生

春季饮食与养生

时间:2022-09-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春季的饮食要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转变为清温平淡,在动物食品上,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食后容易产生饱腹感,人体也会产生疲劳现象。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应及时到附近医院就诊,不要自行乱服药。春季气温变化大,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繁殖,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春季饮食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饮食原则为选择热量较高的主食,并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

春季饮食与养生

Spring

春季是指从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止,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意思是当春归大地之时,冰雪已经消融,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万物复苏,柳丝吐绿,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此时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春季饮食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这个养生原则应具体贯串到整个春季饮食养生方面去。

春季饮食调理

养肝为先

我国中医认为,春季养阳重在养肝。春季是细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肝脏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负担最重,而且由于春季肝气升发,也会引起旧病复发。春季肝火上升,会使虚弱的肺阴更虚,故肺结核病会乘虚而入。中医认为,春在人体主肝,而肝气自然旺于春季。因此,春季养生不当,便易伤肝气。为适应季节气候的变化,保持人体健康,在饮食调理上应当注意养肝为先。

养阳为本

阳,是指人体的阳气,中医认为“阳气者,卫外而为”。即指阳气对人体起着保卫作用,可使人体坚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春天在饮食方面,要遵照《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补阳”的原则,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增强人体抵抗力,抵御风邪为主的邪气对人体的侵袭。

清淡为主

春季的饮食要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转变为清温平淡,在动物食品上,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食后容易产生饱腹感,人体也会产生疲劳现象。饮食宜温热,忌生冷,并应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以免助火伤身,特别是身体虚弱者,更要注意选择平补、清淡的饮食。

多甜少酸

春季为肝气旺之时,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中医认为,五味入五脏,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咸味入肾等,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会加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会伤害脾胃之气。有鉴于此,在春季人们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气过于旺盛。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补益脾气,故可多吃一些。

营养平衡

春季强调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相对比例,防止饮食过量、暴饮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碍或引起胆汁分泌异常。另外,要保证碳水化合物的供给,因为碳水化合物是大脑唯一可利用的能源,为了消除春困,春季应多吃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红薯、板栗、香菇、紫菜、莲子、花生、枣等。

img8

春季饮食安全常识

春季是细菌滋生的活跃期,容易发生细菌性中毒或感染疾病,作为消费者,在饮食安全上一定要讲究科学、讲究食品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回避污染,以免病从口入,预防食物中毒

注意食品保质期

购买熟食制品要注意保质期,熟食品应及时食用,隔夜、隔餐的熟食品食用前要充分加热,提倡“现买、现做、现吃”。剩余食品要低温储藏,并做好食具、炊具的清洗消毒工作。

养成良好习惯

只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避免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卵进入体内而危害人体健康。烹调食物和进餐前要注意洗手,少吃冷菜、冷盘、醉虾、生鱼片之类食品。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应及时到附近医院就诊,不要自行乱服药。

合理分配三餐

一日三餐的食量分配要适应生理状况和工作需要。最好的分配比例应该是3:4:3。就是说,如果你一天吃500克粮食的话,早晚各吃150克,中午吃200克比较合适。

预防四季豆中毒

食用四季豆要煮熟焖透,使豆胚根由硬变软,豆瓣外观部分失去原有的鲜绿色(变为暗绿),吃起来没有豆腥味才是安全的。

注意野菜中毒

在春季广大消费者还要特别注意预防野菜中毒,不要食用不认识的野菜、野生蘑菇,不要过量食用野菜,食用野菜要清洗干净,过敏体质的人不宜食用野菜,以保证身体健康。

蔬菜清洗去农药

蔬菜清洗时先用水冲,再用蔬菜专用清洁剂清洗。没有专用清洗剂也可用盐水浸泡,浸泡时间不易过长,以免吃菜无味。此外,能去外皮的蔬菜尽量除去外皮,但要在清洗后再去外皮,否则刀上沾染农药后也会造成蔬菜污染。

少吃氧化食物

所谓氧化食物,是指那些富含过氧化脂类化合物的食物,而油炸类食品、方便面、汉堡包等为其代表,高热量含油食品、肥肉和果汁亦属此类。这些食物能在人体内发生氧化反应,损害脑血管壁的正常分子结构,使脑血管变窄,影响血液流动,对大脑的生理活动产生不良刺激,导致思维迟钝。

img9

多食禽少食畜

对于肉食,人们大多又爱又怕。爱是因为它营养丰富,口感良好;怕是因为其脂肪含量高,容易与高脂血症乃至冠心病、中风、糖尿病等疾病挂钩。而春季食用肉类的窍门之一就是多吃禽肉少吃畜肉。与猪、牛、羊等畜肉比较,禽肉虽同属动物性脂肪,但所含脂肪的结构却不相同。畜肉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多,胆固醇也高,而鹅、鸭、鸡等禽肉不仅脂肪较少,而且所含脂肪的结构更接近于橄榄油,故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春季要喝汤

春季气温变化大,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繁殖,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所以,春季的营养构成应以高热量为主,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春季饮食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这时选择喝汤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喝汤比其他饮食方法更有利于补充人体营养且易被机体所吸收。

春季酸菜要少吃

酸菜一般都是冬季腌渍而成,而随着春季的到来,气温的升高,酸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增加,一次性食用过多颜色过深、已变黏的酸菜,容易引起亚硝酸盐中毒。

水果不能代替蔬菜

有的人在蔬菜少的春季,常常用多吃水果的方法来代替吃蔬菜,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尽管水果和蔬菜确有不少相似之处(如都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和无机盐等),但两者之间毕竟存在区别,故水果不能代替蔬菜。

春季饮食三步曲

早春

阴寒渐退,阳气开始升发,乍暖乍寒。根据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的理论,此时可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等,不仅能祛散阴寒,助春阳升发,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另外,早春时期,气温仍然寒冷,人体消耗的热量较多,所以,宜于进食偏温热的食物。饮食原则为选择热量较高的主食,并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饮食除米面杂粮外,可增加一些豆类、花生、鸡肉、乳制品等。

仲春

仲春为春季天气变化较大之时,气温骤冷骤热,变化较大,饮食上可以参照早春时期的饮食进行调理。同时,在气温较高时可增加一些蔬菜,尤其是野菜的摄入,如荠菜、马齿苋蕨菜、香椿等。另外,可适当进食红枣、蜂蜜、锅巴之类的滋补脾胃的食物,少吃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晚春

晚春时节,随着天气的回暖,气温也日渐升高。此时,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晚春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类食物及蔬菜、水果之外,可饮用一些具有平和功效的汤羹等,以防止体内积热。晚春时节一般不宜进食羊肉、狗肉以及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以防邪热化火、变发疮痈、疖肿等疾病,对机体造成伤害。

img10

春季春困巧预防

春天气候日渐温暖,常可使人感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春天犯困不是需要更多的睡眠,而是因体内血液循环有季节性差异。

冬天人体为了抵御寒冷,体表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以减少散热,保持体温。由于体表血管收缩,脑组织的氧供应量相应增加。时间一长,脑组织对于这种供氧状态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

到了春天,气温回升,机体内的产热正好与体外环境协调而保持平衡。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不需要像冬天那样积聚热量。同时,春天的皮肤血管处于迟缓状态,体表的血流量增加,脑组织的血流量相应减少,而脑组织对于冬季氧气供应充足的依赖性尚不能很快的解除。同时,春季是“发陈”季节,人体代谢旺盛,需氧量也增大了,脑组织的供氧就显得不足,于是产生了春困的现象。

那么,如何减轻“春困”呢?一要适当增加营养。研究证明,缺乏B族维生素与饮食过量是引发“春困”的重要原因,故宜适当增加小米、麦片、豆类的摄入,同时吃饭不宜太饱。二要保证睡眠,夜卧早起,克服消极懒惰的思想情绪。三要积极参加锻炼,晒晒太阳,散步行走,呼吸大自然中的新鲜空气。

春季养生食材

● 早春期间营养结构应以提高热量为主。多食用一些谷物、花生、芝麻、魔芋、山药、豆类及豆制品等。

● 多增补些蛋白质食品。如禽蛋类、鱼虾类、牛肉、猪肉,但尽量少食或不食羊肉和狗肉等,以防体内积热过甚。

● 适当增加宜肝和养脾健胃的食品。如动物肝脏、血液、脾、肚等。

● 要摄取足量的维生素,再补充大量水分。如小白菜、油菜、甘蓝、菠菜、韭菜、香菜、雪里蕻、芥菜、蒜苗、青椒、尖椒、西红柿、香椿、春笋、莼菜、蕨菜、水果等。这里提及一句,动物肝脏富含维生素A,但也不能食用过多,以防维生素A中毒。

● 增补一点药用食品,如枣、枸杞子、枸杞苗、蜂蜜等。

春季食疗与进补

春天,阳光普照,自然界处处生气蓬勃、春意盎然。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也和自然界生物一样充满生机。

这时,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活跃,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给机体活动、生长、发育的需要。所以,此时适当吃些补品或补药,对身体是极为有益的,特别是对久病将愈、病后体虚、外科手术后血气亏损者更为必要。

中医认为,春季养生“当需食补”。但必须根据春天人体阳气逐渐生发的特点,选择其平补、清补的饮食,以免适得其反。

营养学家认为,以下几种人适宜于在春天进补:中老年人有早衰现象者;患有各种慢性病而体形孱瘦者;腰酸眩晕、脸色萎黄、精神萎靡者;春天气候变化大,受凉后易反复感冒者;过去在春天有哮喘发作史,而现在未发作者;到黄梅天容易疰夏,或到夏天有夏季低热者。凡属上述情况者,均可利用春天这个季节,根据个人体质及病情,选择适当的食补方法,以防病治病。

另外,春季进补宜讲究科学。一般来说,体虚的人才需要进补,而虚症又分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类型。概括起来说,气虚者补气,血虚者补血,阴虚者补阴,阳虚者补阳,气血两虚者气血双补,阴阳两虚者阴阳双补。

血虚证

血虚证是人体比较常见的虚证之一,其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行经量少、延期甚至经闭等。

我国中医认为,血虚证应采用补血药治疗。通常的血虚,适宜选用补血药或补血食品制作药膳服食,坚持长期进补,效果颇为不错。春季常见的补血食品有动物血液、肝脏、脊骨和黑芝麻、木耳、发菜、桂圆、红糖等。春季常见的补血药有当归、熟地、阿胶、何首乌、鸡血藤、白芍等。

阳虚证

阳虚证也是常见虚证之一,除有气虚的表现外,还有畏寒肢冷、尿清便溏、白带清稀、阳痿早泄等症状。

中医认为,对于阳虚证,适当选用的补阳药或补阳食品制作的药膳,每日少量,长期进补,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春季常见的补阳食品有麻雀肉、羊肉、虾、螃蟹以及动物的肾、骨髓、蹄筋、枸杞等。春季常见的补阳药有附子鹿茸、海马、蛤蚧、巴戟、肉桂、冬虫夏草、九香虫、杜仲等。

阴虚证

阴虚证是常见虚证之一,除有血虚的症状外,尚有午后潮热、手足心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量少等症状。

对于阴虚证,适宜选用的补阴药或补阴食品制作菜肴,有比较好的食疗功效。春季常见的补阴食品有豆腐、甲鱼肉、兔肉、猪蹄、蜂蜜、百合、银耳等。春季常见的补阴药有西洋参、天门冬、麦门冬、北沙参、玉竹、石斛、女贞子、旱莲草、生地、黄精等。

气虚证

气虚证是常见虚证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少气乏力、语言低微、呼吸微弱、食欲不振、食后腹胀、腹泻或便溏、脱肛、易出汗、怕风寒、易感冒、脉虚或无力等症状。

春季对于气虚证应采用补气食疗。通常的气虚,适宜的补气食品及补气药物制作的菜肴,一般都会有较好的效果。春季常见的补气食物有牛肉、鸡肉、鸽肉、鹌鹑、海参、腐竹、红枣等。春季常见的补气药物有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山药、刺五加、白术、莲子、白扁豆、甘草等。

img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