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家形象的特征

国家形象的特征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形象作为一种可信度的标志,是一个多维性的复合体。简言之,国家作为认识客体的存在决定了国家形象的客观性存在,认识主体的存在决定了国家形象的主观性存在。国家形象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国家形象的民族性和多样性上。不同国家所固有的民族特色也就是国家形象最终形成的基本“素材”。总之,国家形象的民族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国家形象是有着差异性的,而国际社会中公共标准的存在又决定了国家形象在具有差异性的同时兼具同一性。

国家形象作为一种可信度的标志,是一个多维性的复合体。因此,在这多元化的社会里,我们很难确切地说什么样的外在表征就代表该国的国家形象。为此,为了更好地理解国家形象的实质内涵,我们除了对国家形象的基础要素作剖析外,还有必要对国家形象特征作进一步分析。

1.客观性与主观性

国家形象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这是由认识主体的主观性和认识客体的客观性决定的。因为国家形象是认识主体对塑造国各方面有了具体的感知和认识之后才逐渐形成的印象和评价,是塑造国各方面活动和所有外在表现这一系列客观状况在认识主体心目中的反映。这就决定了国家形象本身就包含有客观的内容,即国家的客观状况就是国家形象形成的基本素材。为此,国家形象具有鲜明的客观性。

同时,国家形象并不是国家客观存在直观的、简单的、被动的反映,而是一种综合的、复杂的、抽象的反映。这一反映过程,由于感知和评论行为体实际获取的国家形象信息以及具体行为体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标准、审美取向、性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对于同一国家,不同的感知和评论者所产生的形象是不一样的,甚至有可能与国家客体本来的面貌相去甚远。鉴于此,国家形象绝非国家状况的客观再现,还具有鲜明的主观性。但国家形象的客观性始终占主导地位,因为无论感知和评论者心目中的国家形象如何,这种主观形象的最终形成也是以国家实体的客观情况为基础的。

简言之,国家作为认识客体的存在决定了国家形象的客观性存在,认识主体的存在决定了国家形象的主观性存在。国家形象正是这种主观作用于客观的产物,是主客观的有机统一。因此,要塑造好的国家形象,功夫既在国家实际状况本身,又不局限于实际状况;既需要我们“欲塑形象,先建客体”,又需要我们“具备客体,还需人脉”。

2.动态性与相对稳定性

从国家形象的整体演变过程来看,国家的形象并非绝对一成不变的,相反,它处于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动态性。我们可以首先从国家形象的构成要素来分析。因为时代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那么一国的物质资源、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精神等要素都会随着发展变化,而这些构成要素的变化必然导致国家形象的变化。其次,从认识主体来分析。作为认识主体,其知识、经历、价值取向以及情感等各方面都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这就会导致对同一个国家的形象的评价会不断变化。再次,由于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内容的广泛性以及传媒本身的利益差异,各个传媒在对同一个国家进行报道时就会有很大的不同。这些都决定了国家形象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

与此同时,由于“刻板印象”原理,国家形象作为对国家客观存在的反映,它一旦形成,不论其内在理念还是外在形象,都会在公众心目中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它不会随着其它因素的变化而立马改变。而且,一国的国家形象绝非是凭一时一事的感受而形成的,它是评价主体在与形象塑造国大量的接触中不断地对积累起来的感受加以分析、综合、修正、补充后最终形成。因此,国家形象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会轻易改变。

由此可见,国家形象既是一个不断变化、动态演进的过程,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相对稳定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在形象塑造中,既不能“一蹴而就”又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应在苦练“内功”的同时,不断优化自身的形象。

3.同一性与差异性

国家形象的好坏既受同一个参照物相比较所表现出来的优劣的影响,又受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国家形象还具有同一性与差异性的特征。

国家形象的同一性主要表现在国家形象的评定具有一定的主流和公共的标准。一方面,虽然由于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差异,各认识主体所采用的判断标准和结论不完全一致,但总会有一定的主流标准,这就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法律规范和行为准则。而这些法律规范和行为准则一旦为国际社会所公认,它自然而然也会成为评判形象塑造国的客观存在和行为特征的基本标准,从而使国内外公众对该国的形象评价表现出了某种“通说”或一致性。另一方面,即使国与国之间的价值取向有所区别,但是像全人类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如和平、稳定、发展、合作、民主、人权等,是将伴随着各国交往的频繁而日趋稳定的,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就必然将成为评价国家形象的公共标准,从而使国家形象具有同一性的特征。

国家形象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国家形象的民族性和多样性上。一方面,民族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体和全球秩序的基本单位。不同国家所固有的民族特色也就是国家形象最终形成的基本“素材”。为此,国家形象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民族的烙印,反映该国的民族特色、民族传统和民族行为。另一方面,由于客体内容的多样性和主体的主观性决定了国家形象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综合体。因为“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并不完全等同于事物本身,形象主体并不是照相似地反映事物的状况,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者实际获取的相关信息及其具体的视角、经历、知识、价值观和情感”[31]。因此,这就必然导致在不同的认识主体眼中,同一个国家有着不同的形象,即国家形象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

总之,国家形象的民族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国家形象是有着差异性的,而国际社会中公共标准的存在又决定了国家形象在具有差异性的同时兼具同一性。因此,国家形象的这一特征就要求一个国家在塑造自己形象时,既要使自己的发展符合全球的共同价值观和国际社会的公共标准,又要认清形势、分清主流,寻找差别、立足特色,在使自己塑造的形象为主体所接受的同时,以特制胜,扬优成势。

4.历史继承性与时代性

国家形象是认识主体对国家客观实在的一种反映。客观实在既是现实的又是历史的。因此,国家形象既具有历史继承性又具有时代性。

一方面,国家形象不是即时性的,是一国国民千百年来一点一滴地积累而成。任何一个新政权走上历史舞台,就会遇到这个国家以前所创造的延续至今的客观实在以及其它社会条件。这个国家只能以这些客观存在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的国家形象战略来开展一系列新的形象建设活动。也正是国家形象发展的这种时代相续的性质,形成了认识主体心目中对一国信息长期的历史积累。国家形象一经形成,它便是一种具有自身运行逻辑的客观存在,因而会在建立之后的时段内继续延宕,表现出长久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所有国家形象的建设都是在一定时空内完成的。从理论上讲,这种国家形象是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而且这种形象的生命只能是属于那个特定的时期。从实践上讲,随着当今世界各国社会利益主体的日益多元、政治参与程度的日益提升、信息沟通手段的日益便捷、社会演进速度的日益加快,国家形象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形象来自于国家历史的和现实的客观存在。它既是对以往客观存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形象的历史继承,又是对于新时代这一国家反映社会发展方向的本质特征的抽象。国家形象的这一特征决定了国家形象建设的演变过程既可能是一个不断完善和优化的历史过程,又可能是一个完全颠覆以往形象,从“正向认同”走向“反向认同”的过程。因此,在塑造国家形象时,我们必须对国家现实和历史的客观存在进行考察、解读和抽象。在确定国家形象定位时,既要注重以往的形象基础,又要使国家形象的发展态势符合世界和时代的潮流。只有这样,国家形象的定位、构建以及公众认同才会在渐进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优化,从而实现“负向认同”向“零向认同”再到“正向认同”的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