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诚”“真”的周边价值观外交新理念

“实”“诚”“真”的周边价值观外交新理念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实”“诚”“真”三字外交方略,构成了中国式外交牢固坚实的基础和毫不动摇的原则。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一贯方针。习主席在4次访问中发表了6次演讲,拉近了中国与所访国人民的感情。4次访问后,中国的外交布局已初步形成。在此布局中,中国传递出坚持和平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积极的外交理念。

中国式外交,尽管还在前行之中,但已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和特点。“实”“诚”“真”三字外交方略,构成了中国式外交牢固坚实的基础和毫不动摇的原则。2013年两会结束以来,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多双边结合”,已经与世界上一百多位外国国家元首和领导人会见接触,从中体现出的中国自信、务实、开放和和平发展的理念引人注目。

与以往相比,中国外交增强了以我为主、主动塑造外交环境的意识,更多体现出主动性和进取性,充分体现出中国政府的“价值观外交”策略。当然,这与中国发展密切相关。过去十年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世界的联系空前密切,有广泛的利益需要维护,对海外资源、市场和投资机会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这要求中国更为主动地处理与世界的关系。

这种外交的主动性还体现在“请进来”。2013年8月,国务委员杨洁篪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称:“习近平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出访亚非拉和欧洲、北美各大洲,涵盖大国、周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接待数十个国家领导人来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多双边结合,我国领导人同一百多位外国国家元首和领导人会见接触。”

习近平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方针

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一贯方针。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中国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中国发展,使中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

自2013年3月履新至2013年年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四次出访,足迹遍布亚非欧美,不仅已对十四国进行国事访问,还在四个重要的国际多边舞台悉数亮相,五次“习普会”、两次“习奥会”引人瞩目,与四十多国领导人或政府首脑的会见、交流也颇受关注。

在每一次访问过程中,习主席都参与了多边组织活动。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到的重要多边平台。中国是其中的积极因素,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另外,中国的外交战略不但是全方位的,还是立体的。从习主席的访问中可以看出,中国在推进四大外交战略布局的同时,更加重视领域外交,尤其是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习主席在4次访问中发表了6次演讲,拉近了中国与所访国人民的感情。

4次访问后,中国的外交布局已初步形成。在此布局中,中国传递出坚持和平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积极的外交理念。

李克强多赢外交的东盟策

就在习近平主席首访俄罗斯之后,李克强总理首次出访选择印度,此后接连访问巴基斯坦、瑞士和德国。2013年10月9日,李克强踏上东南亚之旅,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并访问文莱、泰国和越南三国,打开了中国周边外交新格局。

习近平2013年重要出访盘点

习近平2013年出访部分经典语录

李克强出访盘点

李克强2013年出访部分经典语录

作为中国周边外交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家领导人在外出访时还频频推动高铁建设。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时表示,中方鼓励中国企业参与马来西亚北部发展和吉隆坡新加坡高铁建设。另外,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巴厘岛会见英拉时也表示高铁和水利将是新合作增长点。

不论是在泰国推介中国高铁,达成中泰互免签证谅解备忘录,还是促进中越海上合作,都可以看出中国领导人在经济议题的设置和讨论上的积极主动。拓展国际利益格局的“增量”而非争夺“存量”,正成为中国外交的另一种选择。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新思维,正在为世界各国地区间的交往提供一种新的典范。

中国铺开周边外交新棋局

中国“发力”周边外交,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有计划、有步骤地先后出访周边多国,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和战略共识,其出访安排之密集、日程衔接之紧凑着实令人赞叹,总体上可以说是热点不断、亮点迭出、精彩纷呈,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一步先手好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致力于塑造积极有为、负责任的大国外交,无论是积极践行新型大国关系,还是着力夯实周边外交基础等,都是中国应当今国际时局深刻复杂变化、着眼于未来战略目标利益而做出的郑重回应,是在新形势下统筹处理大国关系和周边关系的必然抉择。特别是中国加强在周边地区布局谋划,妥为应对美国所力推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一系列经济、外交、战略大手笔令人印象深刻,彰显了中国的大国自信和道路自信,堪称在中亚、东南亚等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中下了一步先手棋,不仅强化了中国在本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和地缘辐射力,同时也在争夺未来国家发展空间的战略部署中打了一场主动仗,成为当前中国外交新气象和新举措的集中体现。

两个战略方向。一段时期以来,中国谋划周边战略布局不时面临方向之争,并由此形成了“东风破”“北大荒”“走西口”“下南洋”等战略认知,在一定层面上影响和左右着中国周边外交的实践作为。而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亮相后的一系列出访安排和外交布局,无疑从某个侧面、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中国周边战略布局的优先方向。尤其是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的有关高峰会议场合分别提出了构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理念,旋即引发国际舆论的热议和深入解读。上述两条“丝绸之路”陆海并进、相互倚重、互为补充,充分展现了中国积极实施“西进”和“南下”双向战略布局以及着力贯彻陆海统筹、海陆联动的政策方略。尤其引人浮想的是,中国溯古通今,借助“丝绸之路”这一历史上曾切实惠及本地区国家和人民、如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古代贸易通道作为战略抓手,通过凸显“丝绸”自身的特质和其历史文化属性,彰显中华民族的战略文化传承,隐喻中国将致力于以柔性的力量、以平和的身段、以互利共赢的方式实现自身的战略利益诉求。显而易见,这是中国在国家交往中施展“巧实力”和扩充“软实力”的又一具体体现。

三路优先国家。某种程度上而言,邻国交往有如邻际交往,既存在地利之便和地缘相亲,同时也难免出现磕磕绊绊,关键是彼此间携手努力、共同寻求矛盾化解之道。履新三个月内,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相继出访的周边国家有十二个之多,这其中既有俄罗斯、巴基斯坦等与中国保持战略伙伴关系的传统友邦,也有与中国存在领土争议的印度、越南等陆海邻邦,同时还有在本地区和国际社会日益发挥重要影响力的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等区域大国。此举充分体现了中国外交面对现实、正视矛盾、灵活应对的办外交理念。中国三管齐下,继续巩固和深化与友邦的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协商应对地区和全球挑战 ;逐步拉近和协调与有关领土争议国的战略互惠关系,通过务实合作增进彼此间的政治互信,进而妥善化解双边争议;适当冷落和孤立周边的“问题”国家,警醒其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毕竟,解铃还须系铃人,中国睦邻友好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关键是某些邻国首先要摈弃其错误的历史认识,改变对抗的非理性战略。

四大合作板块。以国家利益为导向,中国在周边战略布局上更加清晰地阐释了“外交铺路、经贸先行、安全合作、增信释疑”的周边外交新理念,可谓是好戏连台、好评如潮。中国新一届领导人除提出构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大经贸合作格局之外,还在有关重要多边场合和地区峰会上提出建立中国—南亚国家经济走廊、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打造上合组织利益共同体、构建亚太互联互通格局四项重大战略合作架构,内容涉及经贸、金融、安全、科技、人文交流等全方位领域,范围涵盖中亚、南亚、东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区域和次区域合作。尤其是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金融领域合作、海上共同开发、安全机制构建等诸多焦点与难点问题上,中国积极推动并孕育出不少新理念、新思路和新突破,进一步夯实并巩固了中国的周边战略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