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快速发展到高速扩张

快速发展到高速扩张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时间维度和发展规模来看,近年来中国临空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状态。但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中国临空经济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机场数量迅速增加、机场规模不断攀升,机场网络日趋完善。未来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航空市场。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临空经济区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而其他大多数城市的临空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

从时间维度和发展规模来看,近年来中国临空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状态。中国临空经济从其发展历程上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萌芽起步阶段,即1992—1998年,北京、上海等几个大型城市开始构建空港经济区。第二个阶段是快速发展阶段,2000—2005年期间,相继有哈尔滨、广州、大连、天津、西安等城市开始构建和规划空港经济区。第三个阶段是从2006年至今,一些沿海或内陆大中型城市包括呼和浩特、沈阳、昆明、武汉、郑州、南京、宁波、杭州、安顺、佛山、乌鲁木齐、长株潭等越来越多的地区加入到空港经济区的建设中。

2012年中国21家千万级机场级别分布(不含港澳台地区)

资料来源:美通社《2012年度中国千万级机场旅客吞吐量统计》,2013年1月24日

临空经济区概念20世纪90年代中期首次被引入中国大陆,由于当时受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环境的限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发展。但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中国临空经济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机场数量迅速增加、机场规模不断攀升,机场网络日趋完善。如北京顺义首都国际机场,2009年首都国际机场成为全亚洲最繁忙机场,2012年的客流量更上升至全球第二高值,超过8100万人,仅次于美国亚特兰大国际机场。

未来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航空市场。根据2011年4月发布的《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国计划新增机场82个,扩(改)建101个现有机场,全行业投资将超过1.5万亿元,“十二五”期间,中国将不断优化运输机场布局,加速构筑“五大机场群”为载体的区域“临空经济带”,到“十二五”末,中国机场的数量将达到230个,预计在2020年、2030年中国旅客运输量将分别达到7亿人次、15亿人次。

中国各地方临空经济发展的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临空经济区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而其他大多数城市的临空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全国约有50家省级政府和市级政府提出在空港周边建设空港经济区或者航空城,希望通过临空经济的发展,带动城区经济发展,加速城市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

临空经济区产业特色鲜明、区域带动性强、布局及发展模式新颖

各地在发展临空经济过程中,呈现出较为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以临空偏好为指向的产业多元化

以航空运输(人流、物流)为指向的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形成具有自我增强机制的聚集效应,不断引致周边产业的调整与趋同。这些产业在机场周边形成的经济发展走廊、临空型制造业产业集群及各类与航空运输相关的产业集群,进而形成以临空指向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有机关联的独特经济发展模式。例如,新白云机场是中国发展前景最好的航空枢纽之一,从经济位置来看,经过20年的发展,“珠三角”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经济活动发达,并且面临着产业升级的需求。临空经济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周边产业集群的形成。

衡量产业集群绩效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如盈利指标、产业投资风险指标、竞争优势指标、产业关联指标、就业水平指标等。综合多个关联因素分析新白云机场的临空经济,发现其已经进入到产业聚集的经济阶段,具有航空运输指向性的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向集群化发展,并逐步形成产业链集群,如由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与化学纤维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形成的化学制品产业链,由金属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形成的设备制造业产业链等,此外临空经济区还存在一些航空运输指向性较弱的产业,如金融业、商业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

与之临近的白云区也逐步形成了特殊的产业群结构,通过对白云区工业产业集群综合指数的比较,发现指数最高的两个产业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设备制造业,此外如皮革制造业、木料加工业、文体用品制造业、造纸业、橡胶制品业等也具有较高的综合指数,这些产业因服务于航空运输业或处于航空运输指向型产业的产业链而被吸引至临空经济区内。

机场规模差异性决定了临空经济特色发展路径

地区机场的特性、该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特性,这两者决定了地区临空经济的产业选择及发展模式。比如,天津早在2004—2005年就开始进行临空经济园区规划,而当时天津机场内只有一个啤酒厂、两个纺织厂及一些很传统的企业。2005年临空经济纳入中国的“十一五”规划后,空中客机A320的选址之一落户到天津。此后空中客机A320这个核心产业带来的上下游产业就纷纷聚集,产业的轰动效应使中航工业直升机无人机都落户到了天津。

临空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区域特色及周边的经济产业结构,法兰克福临空经济区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就是物流服务业务,建在法兰克福机场附近的物流城,总面积149公顷,有数百家物流运输公司,这些公司将世界各地的产品运进德国,也将德国的产品送往世界各地。德国是传统的机械制造业强国,世界上最主要的机械设备出口国,世界各国使用的大量的机械设备常年需要从德国进口各种零配件,正是因为有以法兰克福机场为中心的触角遍及全球的空中运输网,加上物流城高效的配送系统,才能使德国制造的机械设备在世界各地都能得到及时的配件供应。

空港型综合保税区成为临空经济发展的新驱动

自由贸易区是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最高形态。在中国,自由贸易区有不同的称谓和功能,如果有海港叫成港区,如果没有就叫空港综保区,如上海的机场综保区和广东的综保区。综保区是中国开放层次最多,功能最齐全的经济活动社区,行政最简化的一个开放区。空港综合保税区以其开发、自由、便捷的模式,为临空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与制度保障,促进临空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

保税区在管理模式上一般采用“境内关外”操作模式,即保税区作为国境内、关外,保税区内商品进入国内视同进口;境内商品进入保税区视同出口;保税区内贸易和加工项目可享受保税或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此外,保税区还提高了国际贸易的便利性,除国家特殊规定外,保税区内一般无须进出口经营权、配额、许可证管理,外经贸、外汇管理等部门对保税区也实行较区外相对优惠的政策,保税区内贸易商可以享受较大的经营便利。

保税区是继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开放程度更高的经济性区域;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区,也是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战略的试验区。保税区以发展保税仓储、转口贸易及技术密集型的出口加工业为主,是吸引国内外投资的促进区。保税区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发展当地外向型经济,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自由贸易区,是指主权国内的贸易自由化,具体指向某一国家或地区境内设立的小块特定区域,实行优惠税收和特殊监管政策。新成立的上海自由贸易区主要包括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相比目前各类保税区,自由贸易区意味着更优惠的政策、更大的开发度。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对上海临空经济区的建立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不仅体现在浦东临空经济区直接涵盖在自由经贸区的范围内,还包括更开放的税收、外汇政策。在以往的建设发展过程中,由于政府对税收及金融市场的管制严格,导致中国临空经济区在金融及商业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不具发展优势,相关产业配套设施及政策不完备,限制了临空经济区的发展。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但可以实现临空经济传统管理模式的转变,还可以提高临空经济区内贸易模式的开发度,建立起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模式。此外,开放的政策如外汇政策、税收政策等,可以更进一步提高临空经济区的国际竞争力。

临空经济空间呈现“蛙跳式”发展

临空经济发展的模式是临空经济偏向的问题,如佛山的三水区等地区的发展都是隔区发展,即不是连片发展,而是跳跃式发展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可以充分有效地整合相邻地区的优势资源,实现不同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随着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及陆地多型交通设施的完善,这种发展模式将被越来越多的地区所借鉴。

中国临空经济区之所以呈现“蛙跳式”,主要还是受到区域资源的配置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只有实现跳跃式发展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优化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比较发现,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沿海各省,如江苏省有南京、无锡、常州、盐城、连云港、徐州、南通7个临空(港)经济园区;浙江省有温州、杭州、宁波、嘉兴4个临空(港)经济园区;广东省有广州、珠海、深圳、佛山4个临空(港)经济园区。

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地处中国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聚集各种产业,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结构;此时,使每个城市形成各式各样完整的产业结构,显然没有必要,因为便捷的交通可以将各个地区、区域构建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实现区域资源之间的互补、配合。

徐州、连云港和盐城机场属于苏北,南通机场属于苏中,南京、无锡、常州机场属于苏南。苏北各机场的临空经济促进资源的整合的效率均低于苏中,苏中的效率又低于苏南各机场,整个江苏从北到南呈现出阶梯状的效率布局。苏南无论是临空经济的发展还是其对资源整合都处于领先地位,苏北却正好相反,只有盐城勉强能和苏中相比。

临空经济跳跃式发展的出现也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一种必然结果,鉴于资源的最佳配置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在规划临空经济时,就不能一味地追求全面发展,必须以突出区域特色及资源为中心,由点及面,由区域带动全局,从而实现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政府主导下的临空经济区发展

中国临空经济和国际航空经济发展有着明显的不同。在机场及周围土地的掌控及开发问题上,在中国主要是政府主导,在国外则是市场起着决定作用。中国临空经济的管理模式仍是以政府为主体,而相应市场调节机制缺失。临空经济的核心在于机场,机场的外部性所产生的区域经济效用决定了区域经济的深入发展,因此要进一步释放空港经济的潜能,就必须要实现机场管理及规划等机能及当地政府政策的完美融合。

中国临空经济区同国外著名临空经济区在发展、开放程度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也与政府严格管控税收政策与金融政策密切相关。临空经济发展的特色是自由、便捷、开放,要实现临空经济区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要逐渐淡化政府色彩,让市场杠杆作用来主导临空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上海自由经贸区的建立就明确说明了这个问题。

宽松、开放的金融、税收制度和完善、和谐的协调、管理机构,可以深化临空经济区的改革,充分释放临空经济区的市场、经济潜能,提升临空经济区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临空经济对区域经济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