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快速发展阶段(年—年)

快速发展阶段(年—年)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3年国务院召开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是国家在战略层面上推动文化发展的重大举措。2004年下半年和2005年初,国家统计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统计指标体系》。2006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此间,文化部先后命名3批、137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评出429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快速发展阶段(年—年)_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大省建设

三、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2008年)

2003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标志着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深层次变革的新阶段。

1.国家战略性规划定位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事件或者发展标志之一,是文化产业发展进入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发展阶段。

2003年国务院召开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是国家在战略层面上推动文化发展的重大举措。促进文化事业单位转企和国有文化企业自主发展,成为我国全面发展文化产业的切入点。

2004年下半年和2005年初,国家统计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统计指标体系》。《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对文化产业的定认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这些有关的活动的集合。这个重要的文件首次把文化产业分成三类:(1)核心层,包括新闻、出版、广电和文化艺术等;(2)外围层,包括网络、娱乐、旅游、广告、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3)相关服务层,包括提供文化用品、文化设备生产和销售业务的行业,主要指可以负载文化内容的硬件产品制作业和服务业。

2005年8月3日—8日,新华社连续播发《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中宣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文化产品进口管理的办法》、文化部等五部委《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等法规或文件,标志着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生产力良好体制环境与政策环境的初步形成。

2006年8月颁布的我国第一个关于文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把文化发展纳入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加以统筹规划。2006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2007年8月,文化部印发《文化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07—2020年)》,确定了文化标准化工作需要坚持政府主导、重点保障、需求导向、共同参与、制定与实施并重、自主创新、国际化等基本原则,明确在2020年之前,要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文化标准体系。这是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技术保障,是繁荣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设计,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2.区域大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在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的大力推动和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各地政府逐步重视文化产业,并且开始制定专门的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许多地方政府甚至将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如时任云南省委副书记的丹增就提出”要像抓烟草一样抓文化产业”。

经过几年间的努力,一些区域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效,使文化产业上升到支柱产业的地位。此外,一些地方政府还提出了结合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强市的目标以及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愿景。

3.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

学界的参与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学者们不仅提出了许多学术上的独到见解,也参与了许多政策课题的研究和研讨,参与各地政府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多方面的智力支持。

自2004年11月第一次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工作会议召开,到2008年10月第二次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工作会议,这是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进程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总结。

此间,文化部先后命名3批、137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评出429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对此,文化部部长助理丁伟曾表示,这些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已经成为各地文化产业的知名品牌,有效地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产生了较好的文化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