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学素质教育的浸润

大学素质教育的浸润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一批大学素质教育品牌,包括素质教育教学品牌和素质教育社团活动品牌。科学有力的素质教育管理,是制定和施行素质教育各项制度、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各项举措的重要保障。因此,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确定素质教育原则是规范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指针。

人的认知框架的确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清晰描摹内心的精神世界、牢固树立内心道德信仰的关键时期。

1.构建以多维共生的素质教育体系为主体的智慧校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学要重新审视学生的发展需要、社会和国家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多维共生的素质教育体系,使大学校园成为一个智慧的所在,使大学生处处感知智慧,不断增进智慧,生发其内在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原动力,追求自我完善、全面发展。

构建大学素质教育体系的要素主要是:

第一,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为此,大学素质教育要把握以下三点:①坚持予之以义、授之以渔,把正心厚德、致知创新立为素质教育的根本;②贯通大学校训与素质教育理念、目标的内在一致性;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大学要在把握素质教育总体目标和任务的前提下,确定适合其自身办学定位的具体教育目标和任务。

第二,素质教育的内容和重点。大学要准确把握学生主体发展和未来就业创业、职业发展需要的素质,高度认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基于问题意识确定素质教育内容。依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学教育的回顾与反思,以及当前大学生群体存在的共性问题,要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相互渗透,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教育“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第三,素质教育的路径和载体。这是智慧校园的硬实力。确定素质教育路径较为简便的逻辑思维是基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学习进程逐环考究。大学生的学习进程主要包括入学始业教育、课堂教学、实践育人、环境育人、考核评价五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路径,是通向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通途。

从不同素质的培养需求和教育资源的整合出发,大学可以通过搭建多向度的素质教育平台作为教育载体,有针对性地加强如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公民知识和公民意识的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女生才艺特长和淑女气质的培养,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等等。

第四,素质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有了路径和载体,运用怎样的方法和策略就成为培养正心厚德、致知创新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关键。方法和策略本身就充满着智慧,是智慧校园的软实力。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思考以怎样的理念和措施来开展始业教育,进行微观课堂教学改革,将实践育人落到实处,发挥校史校训、校园文化、校友文化等环境熏陶作用,使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更具有激励效用等。例如,完善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类课程结构;丰富公共选修课程的类型;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和方式,教育引导学生无私奉献、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的道义、信念、良知、悲悯、敬畏和责任感等品质;在制度、方案和机制设计中注重对学生主动学习的激励和引导,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等。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一批大学素质教育品牌,包括素质教育教学品牌和素质教育社团活动品牌。

第五,素质教育的评价和管理。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要以教育质量为核心,建立学生对教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的评价反馈机制;要以促进学生诚信为人、勤奋学习、积极实践、全面发展为目的,制定符合学生个性发展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标准。依据评价结果,对教师和学生施行相应的激励和制约措施。

科学有力的素质教育管理,是制定和施行素质教育各项制度、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各项举措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学校党委对素质教育的领导,要形成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狠抓落实的管理格局,统筹规划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步骤安排、检查总结等工作,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加大教学督促、检查、指导工作等。

2.播撒以宽严相济、促进学生健康成才为主导的酽酽师爱。教师的育人原则和理念,教师的育人态度和方式,直接影响着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效果。因此,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确定素质教育原则是规范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指针

第一,把“爱”作为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有爱,要拥有对教育事业和广大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能够焕发教师敬业奉献的崇高情怀,以高昂的激情和活力投入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对广大学生的深爱,能够强化教师爱生如子的责任意识,以真心和真情对待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师在课堂中能否适度地将学科知识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和提高自然融合,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问题,更是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情感和态度问题。

赋予学生爱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生活、待人处事方面出现的一些缺点和不足,往往与学生欠缺爱的能力直接相关。一种情况是不懂得自爱,如不够珍爱生命、不肯努力让自己更优秀等。第二种情况是不懂得爱人,凡事只能单向度地从个人需要、个人感受、个人意愿出发,不懂得感恩,缺乏对他人的关怀、悲悯、理解和包容之心,以致对家庭、对他人和社会不能担负起应有的责任,易造成人际矛盾和某些突发危机。第三种情况是不懂得爱国,没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青春热血,没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澎湃激情。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拥有爱的能力,心中有“小我”,更有“大我”,使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二,以“宽严相济”作为师爱的根本准则。酽酽师爱,既是一种包容的爱,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自由思想的空间,也是一种严厉的爱,坚持对学生的既定要求和准则,培养学生认真、求是、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建立起开放式的朋友型师生关系,予之以义,授之以渔,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正心厚德、致知创新等优良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