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

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这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笔者认为,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授知识,其教学过程是教师“编笔记,背笔记,讲笔记”;学生“听笔记,记笔记,考笔记”,时间久了全忘记。因此,建设一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

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这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不仅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而且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在教育观念上达成共识,更需要教师素质作保障。笔者认为,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自身素质: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授知识,其教学过程是教师“编笔记,背笔记,讲笔记”;学生“听笔记,记笔记,考笔记”,时间久了全忘记。教学的中心是围绕几个尖子生备课、讲课、设计学习,导致一大批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对教师缺乏信任。久而久之,对教师的崇敬变为恐惧,亲近变为疏远,淘汰者多,成功者少。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变学会为会学,变适应考试为提高素质。同时教师需要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知识、新学科,需要变“先生”为“导师”,变传授知识为培养能力。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必须首先摒弃那种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按照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现代教育观念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为祖国培养能够迎接21世纪挑战的优秀人才。

树立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

一位教育家说过:“一个民族只要教师的精神不倒,这个民族永远是有希望的。”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全社会重视教育,“科教兴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自然地把目光聚焦在教师身上。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广大教育工作者,甘于清贫、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人师表,展示了教师十分美好的情操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也充分表现了新时期教师应具有的精神风貌,他们真正是我们民族的希望。但在商品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下,农村教师队伍也有一些人坐不住了,他们也想“先富起来”。于是有的千方百计“跳槽”,离开了教师队伍,或办实业,或经商,或从政,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在他们看来并不那样崇高了。有的一时走不脱,也忘记了自己的天职,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

一个好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自愿献身于教育事业,学生也迫切希望从师于一个较高素质的教师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素质会影响并决定学生的学科兴趣与热情。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做到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时时做楷模,处处为师表。在社会上树立知识分子的正面形象;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为人师表的形象;生活中时刻对照陶行知先生在人世间捧着一颗心来,不拿半根草走的教诲;工作中牢记马特洛索夫的名言:“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具备深厚扎实的业务功底

最近国家教育部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制定并公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之一是:“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以不同方式对现有中小学专任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

民族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振兴在教师。这一工程的启动、目标的实现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当今社会呼唤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未来教育更需要一大批既具有一两门专业知识,又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教师。因此,建设一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人们常说:“学生要有一碗水,教师需要一河水。”这句话既形象又真实地道出了教师必须要有多于学生数倍的渊博知识,才能面对学生,才不会误人子弟。农村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首先应该树立继续受教育终身受教育的思想,当今各学科知识不断更新,新的学科开始兴起,各学科知识相互交错,如果作为文明成果的传播者懒于学习、不思进取,不肯钻研,这必然导致现代教育意识的滞后,对素质教育的淡漠,最终淘汰的还是自己。因此,我们提倡通过自我进修,提高学历水平,因为它是证明一个人文化知识水平的标志。但文凭不等于一个人的能力,要正确处理好文凭与能力之间的关系,做到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同步,业务进修与教学工作相互促进。我们还要提倡苦练教师“内功”。要做到过“三关”(钢笔字毛笔字和粉笔字),具备“五能”(能授课、能写作、能实验、能研究和能管班),使自己成为业务精、底子厚、名副其实的优秀教师。

(本文发表在《宁县教育》1998年第四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