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特点

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特点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以人文学科为主要内容,研究人文世界,也就是人的精神世界,尤其是研究根源于人的精神需要的价值和价值体系。人文学科知识的丰富性,决定了人文素质教育可取素材、可用手段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人文教育是一种自觉的精神守护和精神阐释,放弃守护和阐释,人文精神就要堕落。
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特点_理工类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一、丰富性

“人文”是一种精神文化,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了浓厚的人类文化,并且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人文素质教育以人文学科为主要内容,研究人文世界,也就是人的精神世界,尤其是研究根源于人的精神需要的价值和价值体系。人文学科知识的丰富性,决定了人文素质教育可取素材、可用手段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学习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与知识,可以开阔视野、兼收并蓄,使大学生了解世界优秀文化成果。通过中国历史教育,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通晓世界历史知识,能辨别、了解世界一切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尊重各民族传统。汲取古今中外优秀哲学知识,使学生养成正确的理性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能理解科学技术发展条件下的经济政治、社会和环境问题,形成辨别、简化、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有效地指导实践活动。人文素质教育可教内容的丰富性,对于教人求真、求善、求美,激发他们自觉追求理想价值,促进他们对人类文明与社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以及对历史文化传统的领悟与扬弃具有重要意义。

二、情感性

人们之所以越来越提倡“人文”,是因为“人文”弘扬人性,是对人的道德情操、理想、人类解放的思考和探究,已经融入到人类的情感里面。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的著作《情感智商》,揭示了人类潜在的情感得到发展的重要性。许多教育家也认为应当培养学生积极健康而又丰富细腻的情感。因为情感教育是心灵的对话与真情的沐浴,它将牵引着人们回到最真实的生命状态、回到本原的心灵感觉,去体悟内心深处的灵性之光,找回失落的精神家园,它是与正视困难、不畏挫折、主动进取自信自尊的性格质量相联系的。情感本身就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它包括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求和接近,也包括了人们对假、恶、丑的无情鞭笞和唾弃。人们可以从优秀的人文作品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倾向,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在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好恶带入其中。因此,人文的情感性也使得人文素质教育带有十足的情感色彩,其中蕴含的情感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推动力,能促使学生有选择地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这种无形的、巨大的动力对于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积极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情感调节能力和审美能力,追求超越功利和实用层面的人生智能与理念具有积极作用。

三、基础性

人文教育解决的是做人的基础性问题,因此,人文教育在大学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大学人文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为何而生,包括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理性意志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大学是培养人的场所,大学生毕业以后不是只作为一个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具,而是要成为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因此,进行科学教育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而具有启迪智慧涵养文化、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功能的人文教育则更为重要。

四、不可停歇性

人文精神的不可替代性、不可转让性,逻辑地推导出了人文教育的不可停歇性。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必然的、逻辑的进步上升过程,虽然在具体的历史过程中也有停顿和曲折,但对它来说,停止并不意味着倒退。然而,人文进步不存在必然的历史递进性。停歇即停止人文教育、无视人文积累,这必将导致人文精神的倒退、放弃和堕落。达尔文晚年对自己的生活经历的反思,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一点。达尔文在其自传中写到:“在我30岁左右的时候,我对密尔顿、格勒、拜伦、华尔华兹、柯勒律治、雪莱等人的诗是那样入迷(当然,对莎士比亚的诗,尤其是对他的历史剧,从学生时代起,就已经入迷了),我还敢说,自己对音乐和绘画也很感兴趣,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这许多年来,我竟没有读过一首诗,有一度我试着去重读莎士比亚的诗,但拿起来就感到乏味和厌烦。现在,我对音乐和绘画的兴趣也开始丧失了,我的思想似乎已经变成了机器,它只是机械的从无数事实和原料中剔取出一般规律。我真的不明白,我为什么对艺术爱好的丧失会引起我心灵的另一部分功能——能够产生更高级的意识状态的那部分能力的衰退。我在想,一个具有比我更高级的和更为全面统一的意识的人是断然不会像我现在这样的。假如我能够从头活一次,我一定要为自己规定这样一个原则:一星期之内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去读诗和听音乐。只有这样,我现在业已退化的那一部分能力才能够在持续不断的使用中保持下来。事实上,失去这些趣味和能力就意味着失去了幸福,而且还能进一步损害理智,甚至可能会因为本性中情感成分的退化而危及道德心。”在人文领域,经验的力量远比逻辑的力量强大。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快得到恢复,而人文的进步则举步维艰,甚至出现了某些倒退。人文教育不仅在于不停地进行理论教育,更在于不停地进行经验解释和给予良好经验的唤醒。科学教育的问题主要是“头脑”的认识问题,而人文教育的问题主要是“心灵”的体认问题,体认自然是不可停歇的。人文精神的提高并不一定随时代的进步而进步,也不一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不能说现代的人文精神一定比过去更为进步,也不能说成年人一定比少年儿童更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表现在自觉地守护、探索和反思之中。人文教育是一种自觉的精神守护和精神阐释,放弃守护和阐释,人文精神就要堕落。因此,人文教育永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只能在“永劳”之中求得“暂逸”的喜悦。

对于个人来说,根据现代教育学的终生教育理念,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无论是人文知识还是人文精神,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更非朝夕之功,都需要日积月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才可能长效地、长久地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注释】

[1]谢宗全.论人文素养在科学创新中的作用[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5.

[2]石中英.人文世界、人文知识与人文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6).

[3]顾明远.人文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1995(4).

[4]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M].商务印书馆出版,1976:284.

[5]习培萼主编.教育文化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96.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38.

[7][德]康德,苗力田译.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48.

[8]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9:74.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19 96:2.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11][美]列奥纳德·斯威德勒.全球伦理:世界宗教议会宣言[M].何光沪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155-167.

[12]康殷.文字源流浅说[M].荣宝斋,1979:39.

[13]张二芳.新形势下的理想信念问题探讨[J].理论探索,2001(1).

[14]《荀子选注》注释组.荀子选注[M].吉林人民出版社,1974:171.

[15]王明成.专家谈素质[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7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