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原则

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原则

时间:2022-08-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一个整体,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各内涵组成间同样存在普遍的联系。基于马克思主义对于思维与行为活动的实践性理解,我们在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时,要遵循实践性原则,时刻将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从观念上重视实践、从方法上渗透实践。

在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坚持主体性、整体性和实践性原则,从而既能保证大学生素质教育在我国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指导下稳定开展,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需求;又能做到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教育中的优势,提高大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业务素质、人文艺术素质、身心素质和创新素质培养的效果。

(一)主体性原则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关于人的主体性的论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到:“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目前,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体性范畴的描述主要集中在: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客体的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

素质教育作为人类的高级活动层面,不仅意味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造自然和创造自然,传承人类文化和智慧结晶,往往在更大程度上被认为是承载着发现、认知、创造于一体的优势思维和行为的表现。因此,在教育主体论逐渐偏向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今天,我们应该认识到大学生的主体性在素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充分坚持主体性原则。认识和分析大学生受教育的主观特征和主观愿望,激发大学生在提高综合素质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要以大学生主体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大学生的自主状态和自主意识,发动、操纵、控制和协调大学生素质教育这一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受教育的内在趋向和内源驱力,扩大大学生素质教育工程的效果。

(二)整体性原则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写道:“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指出了事物间的普遍联系性,同时,也表明了唯物辩证法的重要特征之一。

作为一个整体,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各内涵组成间同样存在普遍的联系。因此,在全面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时,要遵循整体性原则,依据系统科学原理,统筹规划、科学运作,综合分析高校素质教育宏观系统中各要素构成,发挥各要素集合的整体性优势,同步推进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与培养。形成以政治思想品德素质为核心,科学文化业务素质为基础,人文艺术素质为中心,身心素质为根本,创新素质为前沿的链式素质教育体系结构,依托各素质间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关系,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长效机制的整体效能,发挥大学生素质教育系统的最大功效。

(三)实践性原则

大学生接受素质教育是在对外界事物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前提下,基于深层次思考,进而进行信息的再创造以及形成知识体系、自身特质和价值观念的过程,因此,可以说,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一个思维与行为相结合的过程。基于马克思主义对于思维与行为活动的实践性理解,我们在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时,要遵循实践性原则,时刻将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从观念上重视实践、从方法上渗透实践。在理论创新、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生产实习等环节中,要尽可能将实践作为教育的落脚点,为大学生开拓实践空间,提供实践机会,切实做到依托实践环节展开大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业务素质、人文艺术素质、身心素质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