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是人类教育进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层面。因此,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指向表明,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它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和谐、可持续性发展。文化素质教育是具有高度个性和连续性活动的教育。一是课堂教学中文化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的水乳交融。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我校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江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教育学院和武汉职工医学院合并组建起来的一所新型综合大学。学校地处我国特大中心城市武汉市。为了实施科教立市战略,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将四校合并,且举全市之力,投资10亿元人民币易地建设新校。这类大学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一批中心城市、特大中心城市兴办起来的学校。它们过去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层次不够高,但目前发展迅速,呈崛起之势。对于这类学校要不要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大家遇到的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

我校对此经过讨论研究和初步实践,逐步形成了以下共识:

第一,对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向的理性思考。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需要主要来源于现实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功能,因为应试教育忽视了对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因而高等教育急需在学生进入社会之前进行文化素质的“补课”;然而更高层次则是来源于国家高等学校教育目的的需要和指向,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是人类教育进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层面。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正在超越历史悠久的传统教育所规定的界限,正逐步在时间和空间上扩展到它的真正领域——整个人的各个方面。

其实人的全面发展问题,马克思早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著作中有过精辟的阐述,只不过20世纪社会化大生产对劳动者素质“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的客观要求还不明显,而面临新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将更加多样化,更赋多变性,更赋个性化。这无论对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还是接受高等教育以求发展的个体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高等学校目前适应社会需要变化,主要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及方法手段等方面来入手。一方面拓宽专业口径,充实专业教育,另一方面就是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尤其是文化素质教育,以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克服其局限性和片面性。

另外,“终身教育”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终身教育的思想已普遍被人们接受,高等教育并不是人们学习生涯的终结,恰是全面学习的开始,尤其是高等学校是一个多学科的、相对远离物欲与功利的场所,青年学生可以“学知(learning toknow)、学做(learning to 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做人(learning to be)”,这对于一个受教育的个体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化素质教育为终身教育的实施打下了深刻的思想烙印。

因此,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指向表明,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它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和谐、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一种教育的指导思想,它与那种狭隘的、片面的、过分功利化的专业教育思想相对立,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二,新江汉大学办学理念与文化素质教育思想的统一。新江汉大学“以人为本、育才创新”的办学理念充分体现在其建设目标上,即建成一所“与武汉特大中心城市地位相称的,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大学”。要为武汉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体市民的整体素质服务。以人为本,育才创新,建设与武汉特大城市地位相称的大学,不仅仅是建设规模速度的领先与超前,更主要的一方面是使其培养的人才具有全面发展的素质,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与生活,能具有爱祖国、爱人民,摆脱世俗功利的意识,成为敬业自律,具有时代品质的现代人,这其中最为核心的个性教育当属激发或培养学生具有最高价值的创造性品质或倾向,能为武汉现代化发展所急需;另一方面,通过实现文化素质教育的“三提高”(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校园的文化品位与格调)并使之蔚然成风,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从而提升广大市民的素质和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然而仅仅把育人理念包含在办学理念和建设目标中还是不够的,因为这仅仅是对我国大学生成才的普遍要求,尚不能体现新江汉大学的地域特点。新江汉大学的地域性,使得其在教育上一方面要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即生存教育,学生通过在校学习,不仅具有专业知识技能,而且具有广阔的科学视野和较强的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同时具有身心健康和健全的体魄,这是硬件,这种加强生存教育的硬道理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校发展实际的,能够满足社会和家庭对地方高校实际功能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要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这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软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生存教育与个性教育能否协调发展,将直接作用于教育目的,硬件是前提和基础,软件是提升和内核。新江汉大学的育人理念这个质的特色能否通过文化素质教育来落实,良好的切入是关键。

第三,新江汉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特点是将一般性原则与特殊性原则相结合,即将科学的人道主义教育、创造性教育、培养承担社会义务态度的教育、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人的共同道德准则的教育与用地域特色和地域文化来培养热爱武汉、建设武汉的高素质人才结合起来。

人的教育从来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文化素质教育是具有高度个性和连续性活动的教育。其根本的目的在于通过这种教育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开启,情感得到陶冶,品格得到提升,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实践和探索。

一是课堂教学中文化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的水乳交融。课堂教学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素质教育,否则,二者的并举格局就不易形成,甚至出现“两张皮”的状况。我们积极寻求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巧妙结合,在学生精神发展的主线上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努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学校试图站在21世纪发展的高度予以精心设计:在学科体系上,尽可能地打破学科专业界限,充分体现学科交叉、文理渗透,要求学生绝不能把自己的知识仅仅囿于所学的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学理工科的适当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文科的适当增加现代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课程,同时充分给予学生选择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权利;在教学方法上,学校强调方法是观念的外显,知识是创新的开始,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的主体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在文化素质教育的课堂上的互动性很强;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尤其强调在讲清专业内容的同时,要讲科学家们的坚毅、科学知识的严谨以及奋力拼搏创新等科学精神,通过课堂展现给学生使之内化为素质,在学做学问的同时,也逐渐领会蕴涵其中做人的道理,从而努力提升学生的人格和品质。

二是校园文化的情商教育与智商教育的情智交融。情商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开展情商教育的积极意义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有利于纠正学校教育偏重学生的逻辑——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忽视情感——体验层面的教育弊端;二是可以消除以往只重“智商”而造成的盲区,努力提高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情商教育具体表现在通过系列活动和措施培养大学生对情绪的自我认知感觉能力;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及时摆脱焦虑、灰暗与不安的能力;自我激励、克制冲动与延迟满足、保持热忱的能力;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调整人际关系的能力等,从而形成文化素质教育的心理基础。

校园文化的多姿多彩最能满足正在成长的青年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从校园文化的聚焦点学生来看,他们既是校园文化的营造者,又是校园文化的受益者。我校除了常规的文体竞赛、社团活动外,还举办多种形式的艺术节、诗歌朗诵、笔会、书法比赛以及各种学科竞赛、读书活动、讲座活动、演讲活动等,使学生通过情商的获得,促进智商的发展,力求使二者达到和谐的交融。从校园文化的晶核教师来看,教师的教风对学生精神面貌、知识水平、心理素质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优秀教师的为人师表以及青年教师的近龄沟通,其作用难以估量。为此,学校特别重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及师德建设,尤其对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更是长抓不懈。

三是社会实践教育的知行交融。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效性体现在知行的统一上,知行是否统一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为此,学校在寒暑假及双休日期间安排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取得成效。社会实践活动加快了大学生政治上的成熟,增进了青年学生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丰富了他们的社会阅历,加速了他们的社会角色的转换,提高了其心理承受能力,从而达到了受教育、增知识、长才干、做贡献的目的。学校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中摸索了爱国型社会实践、参与型社会实践、生存型社会实践、服务型社会实践等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实践类型,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施以不同的实践类型的教育。

四是热爱武汉,热爱新江汉大学教育的情景交融。武汉地区有很多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新江汉大学生态化、园林化、智能化的校园景观等,都是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绝佳素材。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其一,课堂文化素质教育教学的局限性。课堂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虽然在整个文化素质教育中有着主渠道的作用,但它毕竟受到种种限制,学生自主提高、自我完善文化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受到某种程度的遏制,因此,聘请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或社会知名人士到校任教或开办讲座,继续加大课堂教学的开放程度显得非常重要。

其二,采用寓教于乐形式的重要性。采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会大大提高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效性,让学生终身受用。

其三,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必要性。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学生的教育培养绝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学生需要了解熟悉自己今后工作的对象,并通过接触不同层次、类型的人群,学会与人相处,与时俱进,并建立合理的价值取向、健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其四,明确作为养成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科学合理性。我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其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其文化底蕴极其丰富,因此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应当科学、有机地贯穿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及高等教育的全过程。目前的这种“补课”只能说明我们在教育指导思想上的偏颇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因此,我们既要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同时又要克服“技术决定论”的谬误。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应当并驾齐驱、比翼齐飞。当今大学包括文化素质教育在内的整个素质教育,其核心应当着眼于人的心智的开启、情感的陶冶和健全人格的升华。

(原载《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第1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