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春财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长春财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本质上讲, 长春财政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铸魂——铸就全体财政干部的共同理想愿景, 在核心理念指导下多层面共同推进的理想状态。长春财政文化核心理念的确定经过两年多的充分酝酿时间, 经过全体财政干部思想火花的不断碰撞, 不断激发到逐渐顿悟才得以确定。长春财政文化理念为 “崇德敬业、 理财为民”。廉政文化是财政文化的重要内容。实质上, 核心理念集中体现了财政廉政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长春市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对一个人、 一个组织、 一个民族来说是灵魂。 当文化和事业结合在一起的时候, 将对事业产生根本的、 长期的和广泛的影响。浸润着崇高和深刻文化底蕴的事业, 将推动人们形成良好素养和生活方式, 事业也将在发展中得到拓展和提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促进我国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提出了新任务、 新要求。 长春市财政局从2008年开始全面实施文化管理战略, 开展了以 “崇德敬业、 理财为民” 为核心理念的财政文化建设。 面对新形势, 进一步深入研究推进财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于切实提高财政部门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 长春财政文化建设的实践

(一) 长春财政文化建设的动因

2008年, 长春市财政局正处于重要的历史时间节点和特定的现实条件下, 如何抓住机遇、 应对挑战、 谋求发展, 成为新一届班子必须深入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经过深思熟虑, 新班子提出用三年时间打造财政文化精品工程的目标。 这不仅与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提出的财政文化建设不谋而合, 而且也是新班子具有创新意识, 坚持用新理念、 新思路、 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的具体体现。

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要求

2007年底党的 “十七大” 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其精髓。 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已经深深地融入经济、 社会的各个方面, 成为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

2. 自觉和坚定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2008年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理念必然要求创新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 传统的制度管理方式只能让人被动地完成工作, 个人自身智慧和主动服务意识都没有激发出来。 因此, 构建新的管理模式——文化管理成为必然选择。

3. 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和完善公共财政职能的客观需要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 导致经济增速减缓, 财政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同时, 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公共财政职能逐步凸显, 财政资金的运用逐步转向满足公共需要方面。 这都要求财政干部转变思路, 进一步提高把握全局和理财的能力。

4. 长春市财政局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首先,2008年全国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保民生。 而2007年长春市财政收入和支出跃上300亿和200亿大关, 在这重要转折点上,必须寻求新的管理模式来突破历史高度, 转变理财方式。 其次, 财政系统内部仍存在一些影响和制约财政事业发展的思想认识问题、 体制机制问题和工作作风问题。 第三, 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内在要求。

在这样一种特定历史条件下, 为解决以上问题, 新班子提出不作秀、 不搞花架子, 扎实地打造财政文化精品工程。 而财政文化建设需要一个目标明确、 立意高远的理念, 需要一支凝聚力强、 业务过硬的团队、 需要一个能够自我约束和自我提升的管理模式。

(二) 长春财政文化建设的目标、 核心理念和体系

古人云: “明者因时而变, 智者随事而制。” 2008年初, 新班子就在充分认识和把握财政文化发展的阶段性、 构成的多样性和建设的长期性等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借鉴个别省市财政文化建设经验, 深入调查研究, 广泛征集、 反复论证, 依靠文化的觉醒和领悟创建了自身独特的财政文化体系。

1. 长春财政文化建设的目标——铸就共同理想愿景

从本质上讲, 长春财政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铸魂——铸就全体财政干部的共同理想愿景, 在核心理念指导下多层面共同推进的理想状态。 为此, 在创建初期, 新班子就高屋建瓴地提出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的建设目标, 即: 形成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一致、 与财政职能定位相符合、 与公共财政发展相适应的财政文化理念; 建立职能优化、流程再造、 强化执行、 制度完善的财政精细管理办法; 落实大兴调研之风、 增强服务意识、 制定行为准则、 弘扬公共道德、 讲求公务礼仪、提升业务素质等提质增效措施。 尤其是, 财政文化 “魂” 的形成, 即理念的形成必须达到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一致和与公共财政发展相适应这两个必要条件, 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也明确了财政文化理念所应该蕴含的深刻主题。

2. 长春财政文化的核心理念——凝练共同价值取向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状态, 它的形成、 作用和发展是一个从习惯到自然的积淀和传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对人起决定作用的是大家共同遵循的核心理念 (价值) 体系, 这也是财政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长春财政文化核心理念的确定经过两年多的充分酝酿时间, 经过全体财政干部思想火花的不断碰撞, 不断激发到逐渐顿悟才得以确定。长春财政文化理念为 “崇德敬业、 理财为民”。 这是蕴含了 “为人之道、 做事之法、 立局治本、 施政之源” 的价值体系, 也是长春财政部门和财政人共同价值取向的高度凝练和真实体现。 核心理念体现了财政部门 “理财” 的鲜明特点, 提炼了 “崇德敬业” 这个适合长春财政自身的精神文化, 并赋予其 “为民” 的时代性。

3. 长春财政文化体系的制度构建——打造共同行为准则

文化就是 “文化人”, 对象是人, 形式是文, 重点在化。 而 “化”的基本方法是思想理念、 制度保障, 环境感染, 感化教化。 由此可见,财政文化建设在确立了目标后, 就要建立健全包含目标指向的思想理念、 价值取向、 行为规范、 管理制度等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长春市财政局为使核心理念深入人心, 就一直在不断健全、 丰富和提升财政文化体系。 财政文化体系包括四个层面, “精神文化” 是财政文化建设的灵魂; “制度文化” 是财政文化建设的核心; “行为文化” 是财政文化建设的关键; “物质文化” 是财政文化建设的基础。四个层面基本内容相互联系、 相互贯通、 互为作用, 缺一不可。

廉政文化是财政文化的重要内容。 我局确定的财政文化核心理念,深挖长春财政人所思、 所想、 所做、 所为, 分别从思想道德 (崇德)、职业精神 (敬业)、 执政方式 (理财) 和执政目的 (为民) 四个方面进行了高度概括, 这与廉政文化的主要内容高度一致。 实质上, 核心理念集中体现了财政廉政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通过打造共同的行为准则, 建立每个财政干部的岗位意识、 职责意识和廉政意识, 使良好的 “门风” 得以树立。

(三) 长春财政文化建设的实践过程

长春财政文化建设依循着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认知阶段、 培育阶段和传播阶段。 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表现出不同的鲜明特征。

1. 双向交融, 互动整合的认知阶段

在认知阶段, 我局除了采取会议文件、 财政文化大讲堂、 演讲等常规手段外, 主要通过开展财政文化大讨论和财政文化核心理念表述语的征集等独特的实践活动, 启发全局财政干部对财政文化的广泛和深刻思考、 初步觉醒和深度认知。 财政文化核心理念的形成在认知阶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也标志着这一阶段的结束。

财政文化建设初期, 局领导经过精心的顶层设计后, 通过大讨论和理念征集等活动, 与全体财政干部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进行创造力的双向交融, 互动整合。 第一, 在财政文化大讨论阶段, 为解决文化建设的雷同问题, 统一确定了 “长春财政精神是什么” 等九个讨论题目, 从财政文化建设的意义、 内涵、 实质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和充分讨论。 并将全体财政干部分为若干小组, 每个局领导和小组结对,联系实际进行座谈, 解读财政文化建设。 全局共完成讨论稿近300份,汇总各种观点和建议近100条。 第二, 财政文化核心理念表述语征集和确定历时两年, 全局累计创作理念表述语350余条, 社会群众报送了100余条好建议。 为寻求立意高远, 卓尔不群的理念, 局领导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思考、 反复和沉淀。 对征集上来的作品, 还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和省市的知名专家进行多轮推敲和论证, 最后经局党委讨论确定。

大讨论和征集活动是两个群众参与最广泛的实践活动, 在近两个月的不间断讨论和近六个月的征集活动中, 使每个财政干部对财政文化的认识从最初的朦胧状态逐渐升华内化为内心的深刻认知, 从初步的感性认知逐步达到后来的理性行为。

2. 全面传播、 完善提升的培育阶段

在认知阶段后期, 我局就已经开始全面建设财政文化体系。 以2010年新办公楼启用为节点, 开始进入培育阶段。 在培育阶段主要是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实践活动不断地建立健全、 丰富完善和提升传播财政文化体系的内容。

一是全面传播和培育核心理念, 增强思想凝聚力。 核心理念确定后, 采取核心理念集体宣誓等各种方式加以传播, 使全体财政干部对其具有高度的认同感、 归属感, 成为财政工作的思想根基。 并在局机关、 局属单位中招募志愿者85人, 成立市直机关第一支志愿者协会,作为财政文化建设与传播的主力军。

二是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提升工作执行力。 第一, 为优化和规范局内工作运作方式, 编制了 《组织结构图》 和 《职位说明书》; 第二,经过8个月的扎实工作, 建立起政务、 人事等单项制度和处室工作规则为框架的制度体系; 第三, 编制完善了廉政效能防控手册, 涉及廉政效能风险157个。 并针对风险点, 从决策、 执行等关键环节, 逐项提出防控措施; 最后, 建立了纵横结合的网络型工作体系、 工作督办通报制和 “五位一体” 的绩效评估考核办法, 为确保工作目标高质量实现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是构建全新行为体系, 激发队伍创造力。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卓有成效地活动, 激发队伍创造力, 达到服务型机关建设目的。 尤其是, 经过一年的修改完善,2010年完成了 《长春市财政局工作人员行为礼仪规范》。 公务礼仪的推行, 提升了职业素养, 规范了公务行为,引导大家养成讲文明、 懂礼仪、 守法纪、 知荣辱的良好素质。

四是构建全新形象体系, 发挥品牌辐射力。 第一,2009年启动了“长春财政标识” 创意设计方案的征集活动, 累计上报创意作品80余件, 经过反复讨论修改, 创作了以古钱币为设计元素的标识图形, 确定为长春财政新形象的重要载体; 第二, 将财政标识融入新办公楼装修设计, 实施财政标识应用与导入, 强化财政理念传播, 推行办公环境标准化改造; 第三, 在办公内网开设了财政文化专题网页, 设置了文化感悟等10多个栏目, 搭建文化网络平台。

3. 多措并举, 齐头并进的传播阶段

在传播阶段, 主要是通过各种主流媒体加强对财政文化的宣传报道和辐射, 打造长春市财政局的全新形象, 增强长春财政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早在财政文化建设初期, 我局就高度重视宣传和报道财政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活动。 财政文化核心理念表述语征集就是向全社会最早的传播。 从2011年开始, 我局步入全面传播和打造财政文化品牌的阶段。 主要采取三种传播方式, 齐头并进, 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强长春财政文化的影响力。 一是财政系统内部渠道推介和传播。 借助东北四城市财政工作会议这一跨区域的平台, 我局主动推介财政文化建设工作成果和经验, 并与兄弟省市交流好做法。 同时, 许多兄弟省市财政部门来我局学习财政文化建设的经验。 如, 广东湛江和延边州财政局等单位, 了解交流我局财政文化建设开展情况, 发挥了对外部的辐射作用; 二是组织系统内部渠道传播。 年初, 市纪检、 市委宣传部、 市委办公厅牵头, 组织三个党刊、 两个报道组、 六家主流媒体召开财政文化建设专题调研会, 深入了解财政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三是吸引主流媒体主动传播我局财政文化建设情况。 我局财政文化建设“不作秀、 不搞花架子” 的做法吸引了许多主流媒体为之相继报道。《中国财经报》、 《中国财政》、 长春电视台和吉林电视台都对财政文化建设进行过系列报道。2011年末, 在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主办的 《紫光阁》 杂志上对长春财政文化建设进行了宣传。

(四) 长春财政文化体系的主要特点

目前我国许多政府部门在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方法和手段上的雷同化、 一般化的问题, 照抄照搬、 相互模仿现象突出, 导致共性有余、个性不足, 使文化建设到一定程度难以提升。 为了避免以上问题, 我局在建设财政文化之初, 就坚持一定要体现出自身的独到之处, 有特点、 有亮点。 尤其是在核心理念的提炼上, 为体现自身特色, 经历两年的时间反复推敲、 仔细斟酌才得以确定。 整个财政文化体系的全面创建完成也历时近三年。 经过四年扎实有序的实践和探索, 我局已经创建了最适合其自身发展精神的财政文化体系, 并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是高度关联性——注重理念内涵的充实和深刻

高度关联性是长春财政文化体系最突出的特点。 是指财政文化体系与长春市财政局自身发展精神具有高度密切和深度融合的特征, 带有鲜明的长春市财政特色。 它既不是企业文化的简单平移, 也不是其他机关文化的随意复制。 我局十分重视财政核心理念内涵的充实和深刻。 “崇德敬业, 理财为民” 理念本身就是充分体现公共财政框架下长春财政人的精神追求和共同愿景, 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同时又最能够体现长春财政的发展精神和发展要求。

二是实践性——坚持创建步骤的务实和深入

实践性是指财政文化建设过程中, 一直注重在兼收并蓄中传承财政文化、 在调查研究中创新财政文化、 在财政实践中丰富财政文化,为财政文化不断注入新的内容、 扩展新的空间、 赋予新的活力。 实践性包含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 长春财政改革、 管理创新和理财方向的转变等实践活动给财政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不竭的源泉; 另一方面, 长春财政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则为财政的和谐发展和内外兼修提供了新鲜养料和充分可能。

长春财政文化建设尊重和强调 “实践出真知” 的做法, 坚持每个创建步骤的务实和扎实。 几年来共举行了23次专题大型活动, 出台了9个有关文件, 开办了8次财政文化大讲堂, 举行了4次演讲比赛和出版了1本书等。 这些紧扣财政文化主题的一系列实践活动, 使得长春财政文化建设具有坚实的思想基础、 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

三是群众性——保证实践活动的扎实和深度

群众性是指广大财政干部参与财政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因为,广大财政干部是长春财政文化的创造者、 承载者和传播者, 他们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关系到财政文化建设的成败和功效。 同时, 财政干部的智慧和生动的实践是财政文化内涵丰富、 不断创新, 保持先进性的源泉。 更重要的是, 广大财政干部参与财政文化建设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素养, 创造了财政全新的形象。

在长春财政文化的建设过程中, 我局共举行了近40次需要广大财政干部全体参加、 全程参与、 全身心投入的专题活动。 由于一直坚持这一做法, 全体财政干部的深度参与不断促进了财政文化建设的创新和提升。

四是持久性——秉承打造工程的坚实和深远

持久性是指财政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渐进性。 持久性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 财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做好长期规划, 明确阶段部署; 另一方面, 要与时俱进, 用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的思维, 紧随财政管理内外环境的变化, 及时对财政文化建设的内容进行充实和完善, 不断赋予财政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只有做到以上两个方面, 才能保证打造的财政文化建设工程的坚实和深远。

为做好长期规划, 明确阶段部署, 我局在每一阶段都出台有关文件对工作进行及时指导、 具体安排。 去年我局及时出台 《关于进一步推进财政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在取得阶段性成果后, 及时确定新目标、 提出新要求和新设想。

长春财政文化体系的四个鲜明特征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坚持群众性、 实践性和持久性才能达到文化体系与长春财政的高度关联性, 同时只有达到与长春财政具有高度关联性的文化体系才能又反过来不断促进群众持久的实践性。

二、 财政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经过四年的实践, 长春市财政局的软实力不断提高, 财政硬实力也取得跨越式发展。 软实力的提高对财政硬实力的促进作用越发凸显,两者之间逐渐形成互相促进、 相互呼应的良性循环。

四年来, 全局干部职工共同努力, 积极进取, 勇于争先, 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 据统计,2008年-2011年共获得市直以上集体表彰559项。 特别是, 2010年, 被全国妇女联合会评为 “全国巾帼文明岗” 称号; 国家粮食局、 财政部、 总后勤部评为全国军粮供应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11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评为吉林省 “暖房子” 工程工作先进单位。 同年获得长春市政府绩效评估第一名。 连续四年在全省财政系统行风测评中位列第一。 深入分析这些成绩取得的原因, 不难发现, 这既是全体财政干部劳动和智慧的凝结。 更昭示了长春财政文化所蕴含的巨大精神力量。

(一) 财政干部整体素质得到极大提升

我局坚持把财政文化融入队伍建设, 以财政文化来启发财政干部的理性思考, 使他们精神得到升华, 正气得到弘扬, 品位得到提升。同时, 注重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把财政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个财政人的灵魂深处, 财政干部整体素质得到极大提升。

1. 财政系统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通过实施文化管理, 极大地调动了财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因此, 我局连续三年在全市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崇德敬业、 理财为民” 的核心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团结协作、 拼搏进取的风气已经形成了浓厚氛围, 奋进的工作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竞争合作、 和谐共赢已经成为人际关系新的诠释。

2. 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明显增强

通过财政文化的培育和传播, 提升了干部的思想境界, 丰富了品位素养, 培养了职业精神, 增强了专业技能。 为全面提升处级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 我局连续三年通过轮训的方式到全国知名大学, 如国家会计学院、 北京大学等高校深造, 邀请顶级大师为大家授课。 使财政干部成为政治好、 业务精、 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实现了人的再造。

3. 财政文化的建设对全体干部形成了良好的激励作用

“崇德敬业、 理财为民” 的核心理念不断增强了财政干部在工作中的责任心、 进取心, 也为干部选拔提供了有力依据。 在干部选拔任用上, 我局摒弃论资排辈的观念, 着力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各种人才成长、 完善的内部机制, 让能干事者有位置, 想干事者有机会, 能干成事者有地位, 形成充满活力、 符合财政事业科学发展要求的人才梯队。四年来, 推荐提拔1名正局级、4名副局级干部, 通过竞争上岗提拔78名处级干部。

(二) 财政理财方向和方式的深刻转变

理财为民, 是财政部门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年来, 我们始终坚持把财政文化融入公共财政服务当中, 坚持民生优先, 站在时代的高度、 用崭新的视角,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 深入思考推进财政事业发展的新方式, 研究促进公共财力增长的新途径, 探索服务民生的新手段, 理财方向和方式发生了深刻转变。

1. 优先保障民生投入, 做到财润民生

市财政局把财政文化融入公共财政服务中, 把着力改善民生, 作为理财方向的重点, 真正做到财润民生。 在财政预算安排和执行中,认真分析梳理近几年财政改革发展情况的基础上, 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 区分轻重缓急, 科学统筹, 重点落实好涉及民生实事所需资金, 突出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2010年在全市财政刚性支出增加的前提下, 仍然挤出18亿预算资金全部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

2. 提升服务能力水平, 做到服务便民

把社会满意、 基层满意、 群众满意, 作为理财为民的标准。 以务实的工作作风, 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 一是推进了政务公开, 公开办事流程, 压缩办结时限; 二是讲求公务礼仪, 规范举止、 言谈等行为,树立热情大方的文明形象; 三是通过首办负责制、 按时办结等制度建设, 抓好行政审批、 政府采购等窗口单位服务。 由于畅通了联系社会、基层和群众的渠道, 多层面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及时发现不足,改进工作, 使得我局在近四年的全市 “万人评议机关活动” 中, 连续获得 “三满意” 机关荣誉称号。

3. 优化明晰工作流程, 做到优质高效

财政局内相关处室的运行是依循财政资金的流动环环相扣来推进的, 而组织管理架构是垂直型权力控制方式, 容易产生推诿扯皮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 我局建立了纵横结合的网络型工作体系, 在垂直的机构设置基础上,实行横向协调机制, 设计了 “局党组寅牵头部门寅配合部门” 的指挥系统。 通过财政文化建设, 局内职能分工更加明确, 组织结构更加清晰, 工作流程进一步优化, 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三) 财政工作的硬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

财政文化建设根本目的就是全面推动财政工作。 实践证明, 过去的四年是长春财政发展最快、 民生投入最多、 公共财政特色最彰显,财政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段时期。 这表明财政文化核心理念这一精神文化的持续引领, 使广大财政干部迸发出巨大的创新活力, 为我市财政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1. 财政收支跨越式发展, 实现质的飞跃

2008年-2011年, 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连续突破300亿元到800亿元6个百亿元大关,2011年达到803亿元, 仅四年财政收入增长近1.67倍。 全市财政支出连续突破200亿元和500亿元4个百亿元大关,2011年达到518亿元, 四年财政支出增长近1.5倍。2011年长春市财政也实现了摆脱 “吃财政饭” 的窘境, 步入建设财政的发展之路, 实现质的飞跃。

2. 财政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实现应保尽保

财力的增加推进了理财观念的根本转变, 人人关注理好财, 人人以民生为目标。 通过科学安排预算, 合理调度资金, 较好地实现了保运转、 保民生、 保发展、 保稳定、 保偿债、 促改革的目标, 确实做到把钱用在经济建设最急的地方、 用在解决人民群众生活困难最需要的地方、 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上。

3. 财政改革呈现新亮点, 实现全面深化

在推进财政改革进程中, 重点围绕精细化、 科学化、 信息化, 坚持勇于探索, 不断创新, 深化了各项财政改革。 如, 财政信息一体化建设已实现了所有核心业务系统的全面应用。 目前, 一体化系统包括子系统20个,18个业务处室和单位, 应用涉及500多家预算单位和8家银行, 共涉及相关操作人员2000余人。 与全国财政部门相比, 具有覆盖范围最广泛、 业务内容最全面、 东北应用第一家和全国建设进度第一快等特点, 最大限度的满足财政工作需要。

三、 紧密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推进财政文化建设

财政文化建设重在参与、 难在坚持、 贵在自觉。 长春财政文化建设在认知、 培育和传播阶段之后步入全新阶段—拓展提升阶段, 目标是巩固成果、 提升层次。

(一) 进一步推进财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十二五” 时期是长春财政文化建设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 为做好下一步工作, 我们必须深入理解进一步推进财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

1. 财政文化建设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重要一环

面对文化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需要我们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加大文化创新的努力,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对于财政部门来说, 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方面要研究和完善促进文化改革的政策措施, 创新制度和机制,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另一方面, 财政文化作为整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一环,需要进一步推进和升华。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 我局在财政文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实现预期目标之后, 提出新时期财政文化建设的目标。 通过三至五年时间的精心培育和传播, 力争使 “崇德敬业、 理财为民” 的核心理念成为财政干部的自觉意识和财政工作的基本理念, 真正内化于心, 固化于制, 外化于行, 显化于物, 进而推进财政各项工作上水平、 上台阶。从本质上看,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是要达到 “内化于心,固化于制, 外化于行, 显化于物”, 两者是高度的内在统一。

2. 财政文化建设本身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文化建设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特点。 文化对人的培育和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要让文化管理获得认同并发挥应有作用, 需要漫长的实践和探索。

财政文化建设是把财政核心理念内化的过程, 是培养并最终形成符合财政发展要求的新的集体人格。 也就是说, 长春财政文化要渗透到财政人的日常生活中, 构建财政人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 规定财政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成为财政人的集体人格。 俗话说,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这些都说明改变人的困难性,改变集体的思维习惯和价值取向就更加困难。 因此, 加强财政文化建设必须明确目标, 持之以恒, 循序渐进。

3. 财政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有待完善和创新

文化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流变性、 创新性。 财政文化建设需要全体财政干部长期不懈的努力, 不断总结新经验、 解决新问题, 逐步将其完善。 进一步推进财政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也需要随之逐步完善和创新。

长春财政文化建设已经走过四年历程, 阶段性的目标也按照新形势、 新任务的要求及时调整。 为保证新目标的实现也需要积极探索文化建设的新形式、 新内容和新方法, 体现时代性、 创造性, 不断推进财政文化建设的发展。

(二) 采取有力措施, 进一步推进财政文化建设

目前, 我们要在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 紧密结合财政工作实际, 采取有力措施, 确保财政文化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1. 强化领导、 加强考核, 保障阶段性目标的实现

长春财政文化在明确了阶段性目标及建设重点和努力方向后, 就应该强化领导, 加强考核, 保障阶段性目标的实现。 一是财政文化建设渗透于财政管理等各个领域, 涉及各个处室和单位的方方面面。 因此, 财政文化建设不单是某一部门的事, 必须加大领导力度, 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是引入 “年度目标管理” 方法。 按照阶段性目标每年确定一个主题, 明确一个年度目标, 并将目标逐级分解, 把无形的财政文化建设纳入有形的量化目标管理中; 三是建立科学可操作的考评机制, 对工作进行量化考核, 实行目标责任制。 使工作的评价和考核实现由无形向有形, 由定性轮廓型向定量指标型转变。 同时, 设立公开公正的奖惩激励机制, 奖惩分明, 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

2. 强化公共财政职能发挥过程中财政文化的同化力

文化承担着对个体、 群体乃至社会进行同化的使命, 同化力的强弱决定着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在公共财政职能发挥过程中, 需要加强长春财政文化同化力的作用。 一是必须坚持以教育引导为主要方式增强财政文化同化力作用, 把核心理念渗透到每个财政干部的一言一行中, 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上, 凝练为财政干部的理性支持、 精神支撑和行为引导, 使之真正成为全体财政干部共同的 “心理规范”;二是注重尝试核心理念由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变。 财政核心理念的释放和作用的发挥, 需要建立在全体财政干部对其深刻内涵的自我认知上,需要在自我反省中推进, 尝试和新理念的渗透方式, 激发个人主观能动性。

3. 创新财政文化面向社会的解读方式和宣传方式

只有采取适当有效的宣传方式, 让社会和普通老百姓了解财政文化, 理解财政文化, 达到尊重财政文化, 这样才能发挥文化 “外树形象” 的作用。 一是创新财政文化的解读和宣传方式。 尝试采取文学、艺术等鲜活、 简单明了的文化形式来进行推介和传播; 二是抓好典型事件和事迹的宣传。 我们可以选择财政管理创新、 财源培植等方面比较突出的单位, 通过撰写典型材料、 通讯报道等形式进行宣传。 通过“小” 事件见证 “大” 文化; 三是加大宣传频率和覆盖面, 通过同一主题和不同主题, 采取连续报道的形式, 强化全社会和老百姓对长春财政文化的了解和理解。

4. 在财政干部队伍中拓展建立 “文化自信”

长春财政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从一定意义上说, 也就是每个财政人自身的发展。 加强财政文化建设要着眼于全面提高财政干部每个人的素质, 也就是在每个人心中建立 “文化自信”, 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首先,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要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完成对人的思想、 理念、 精神的再塑造; 其次, 立足岗位, 努力使核心理念与财政部门的日常语言融为一体, 财政事业的共同愿景与个人奋斗目标一致起来, 并转化为每个财政人日常生活中利害取舍的具体标准, 从而实现在每个财政人心中建立文化自信的目的; 再次, 不断创新文化建设活动载体和形式。 如, 设置 “财政创新建议制度”;把财政文化建设与争先创优结合起来, 不断优化工作质量; 最后, 健全不同层面人群参与财政文化建设的有效方式, 形成领导者、 处级干部、 普通干部三位一体共同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尝试组建智库、 召开务虚会和局内讲座等。

5. 财政文化建设与廉政建设同步深入推进

财政部门廉政建设要坚持与财政文化建设的密切结合, 要以不断提升道德修养促进廉洁从政, 充分发挥财政文化在加强财政部门廉政建设上的作用。 一是把财政文化制度层面的内容贯穿于廉政制度的建设中, 用财政部门廉政制度建设内容不断丰富财政文化建设。 加强制度管理, 建立健全系统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为财政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二是要建立和完善的廉政建设和财政文化建设联动的工作机制, 注意财政文化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的同步推进, 使得财政文化的建设和廉政文化的建设两者真正融合到一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